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和共性的表现及关联

发布时间:2021-06-08 07:31:01

  摘    要:深入分析音乐表演艺术,将音乐的美感融入到人们生活后,能使人们陶醉其中,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无论是人们的审美能力还是艺术观念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从音乐的种类来分析,是复杂多变的,且音乐表演艺术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音乐表演艺术发展越来越快,这使得音乐表演艺术,逐步朝着系统化发展。虽然说这样的系统对音乐学习者、表演者而言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却逐步使得音乐表演艺术出现差异化,极易导致音乐表演毫无特性。基于此,本文就音乐表演中的个性与共性相关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为关注该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个性;共性;

  众所周知,从艺术本质上分析音乐表演是二次加工创作的过程,可通过音乐表演让视觉传达艺术情感走向新型表演(视觉与听觉结合)艺术,淋漓尽致地诠释音乐艺术,给音乐作品赋予极高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1].从艺术角度分析,音乐表演类型有其个性魅力,正是这种个性魅力给音乐表演赋予独一无二性和无可替代性。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演并非由个性单方面构成,有其共性,需要表演者正确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这才是推动音乐表演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概述音乐表演艺术的个性和共性

  (一)个性内涵

  个性指人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执行力度和思维方式,人们结合自身对表演作品的理解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差异,将这种特点和差异称为表演者的个性[2].通常来说,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根据自身对演绎作品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表演者本身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二者协同作用时最大程度发挥音乐表演中的个性。

  (二)共性含义

  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的。无论是物还是人,都在拥有个性的基础上具有共性。由此可见,可以将共性概括为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从某个方面分析可知,共性对事物发展起到决定作用,这个过程中其本质特点也更为突出。个性与共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于事物之中。但共性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特指表演者在具体的作品创作中赋予了作品的基础情感,需要表演者在具体的创作活动中将作品创作背景和情感背景作为基础,这是尊重原创作者的表现。若违背了原创作者表达的内涵、情感和创作意图,则很难发挥作品本身的价值,后期无论如何创作都会做无用功。以人们学习钢琴曲为例,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对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背景知识进行充分感受和理解,使得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产生共鸣,之后在此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这才是完美表达作品的关键。因此,每个音乐人都必须在发现作品共性的基础上尊重其共性。

  二、分析音乐表演艺术中存在个性和共性的意义

  (一)增强对其了解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对音乐表演艺术的要求,表演者在表演时应对听众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使人们审美需要得到满足,为音乐表演艺术增添内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表演的过程中简单地传达作曲家的艺术,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诸多创造性的艺术,表演者必须创新表演技术,给观众传递作品的精髓,使观众更加喜爱音乐作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有再现音乐表演技能和完美演出技能之外,还需要细腻地表现作品中的情感。由此可见,演奏者需要充分把握并了解作品内涵,在满足观众预期的基础上给听众展示优美的旋律,使其与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此达到提高表演技能的目标,让其对音乐表演艺术最高境界形成正确的认识,给观众展示最佳的音乐表演[3].

  (二)使表演艺术个性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结合具体的音乐表演艺术可知,主要通过艺术家将观众和音乐有效连接,所以,表演者要想淋漓尽致地发扬自身个性,必须立足艺术家创造基础,重点了解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心理,这样才能获得观众认可。如今人们对音乐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表演者应紧跟时代步伐,重点关注音乐发展过程。所以,无论是个性还是共性,二者的存在对音乐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都给音乐赋予更多活力,都提高了听众音乐的审美能力。但要注意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发展音乐个性的同时必须立足表演者个性发展,生动形象地传达作曲家情感,让观众体会音乐之美,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观众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三、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的表现方法

  (一)个性的表现方法

  结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共性表现可知,是以共性为基础进行个性化的展示,给表演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个性独特,对音乐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将个性观点和想法融入其中,以原有共性特点为基础增加艺术风采,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具有很高的创作能力和领悟能力。进一步研究原有音乐作品中的共性特点,提高情感生命力和延伸,更为独特且丰富地表现出艺术,这是音乐作品理念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4].这表明表演者要想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中的个性,必须尊重其个性,融入自身感悟和思想,促进个性和共性更好地融合。

  不仅如此,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在创作者深思熟虑和不断探索中形成,无论作品思想还是作品内容都得到规范完善,这是作品中具有共性特点的关键。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须进行二次创作,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进一步升华与融合音乐自身情感和技巧,探索音乐作品,让表演艺术效果得到显着提高,如此一来,作品广度和内涵也变得更为丰富,在此背景下观众可以更加丰富感知作品,提升其认可度。所以,在此背景下观众不仅可以熟知且认可音乐作品中的共性,而且在具体的创作中融合新的认知,提高对个性化特点的接受程度。

  (二)共性的表现方法

  结合音乐表演艺术中共性表现,首先需要表演中尊重观众审美。通常情况下收听音乐表演的观众对该音乐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在此背景下只有观众认为与自身期待相符合才会认可该表演,这就需要表演者尊重观众审美的基础,比如部分观众年龄较大,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年代风格的作品,若表演者在表演时加入了二次元等内容,则很难让观众得到认可。又比如很多钢琴家都演奏了肖邦的《夜曲》,无论李云迪、孙岩还是沈文裕等等都突出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在演奏《夜曲》时差别主要表现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很多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该作品的悠扬和精密,就算是演奏者加入了个性,但是保留了钢琴曲的基础--共性,这体现了音乐表演艺术汇总的本质。所以,首先需要尊重观众,与观众形成一定的契合,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可。由此可见,在创作和表演中需要表演者以观众审美意识和思想为基础,最大程度提高节目受众认可度,这是突出音乐表演艺术共性的关键[5].

  四、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的关联

  (一)关联性

  一切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二者在独立的基础上相辅相成。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表演者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仅单纯地给人们呈现某一音乐作品的共性表象,而这时音乐作品缺乏个性的共性,则很容易出现淡然无味的问题,甚至缺乏艺术光泽感。一般来说,在音乐艺术表演过程中需要突出作品,但是同样需要重视自身个性的展示[6].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个性较强的音乐作品认可度更高,且对表演者而言具有个性有利于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实现延伸音乐作品的目标,同时这个过程中赋予的艺术形式更多。但要注意,在表演过程中不可盲目表现作品共性,也不可盲目强调个性,避免出现作品失去原有精华的问题。若单纯强调共性,则容易让人产生随意、杂乱之感,这需要表演者融入自身个性时提高对平衡性的重视,只有在保留共性的基础上融入个性,这样才能创造观众喜爱的作品。

  (二)互补性

  通常情况下,在观看表演时,观众不单单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体会,而且还会对音乐作品中的合理性进行思考。观众审美观念越强,越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方式。音乐艺术表演形式较多,不同时代背景突出的思想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犹如历史剧一般,虽然拍摄的方式是现代的,且创作时表演方式多样化,但是仍然需要对这些历史进行思考与探究,确保与当时情形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思想、现代文化和现代精神[7].音乐表演同样如此,结合音乐表演艺术可知,需要将共性和个性结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好的音乐表演艺术,这也是共性和个性的互补性,这个过程中将共性和个性本质把握,为二者的融会贯通奠定基础。

  综上,表演者给观众呈现音乐表演魅力时主要通过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进行,由此可知音乐艺术本质主要通过音乐表演艺术完美地呈现。人们将音乐表演艺术称为二次创作,其本质价值和本质属性是无法替代的,结合音乐表演给音乐作品赋予新的生命,突出了音乐作品迥异风格之美。结合具体的表演可知,无论共性还是个性都是相当重要的,表演者必须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推动音乐表演艺术进步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旭。论合唱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J].丝路视野,2018,(9)。
  [2] 朱俊杰。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J].北方音乐,2018,38(13):240.
  [3] 吴文静。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1):29-30.
  [4] 彭松。播音主持与声乐表演的共性与个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7,(8):62-63.
  [5] 叶华英。浅谈声乐表演中艺术个性的塑造[J].当代音乐,2018,(6):97-98.
  [6] 陈爽。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J].大东方,2016,(2):7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