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足球人才匮乏的原因与德国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15-06-27 20:53:05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据对比等方法,对目前中国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注册球员人数不足; 2.教练员指导训练的水平需提高; 3.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且未形成良好的足球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利用学校等环境扩大注册球员人数;提高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建良好的培养体系,利用"体教"结合并解决运动员归属。通过学习德国足球的成功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足球发展道路,以期对我国足球运动员匮乏的现状有所改善。

  关键词:注册球员; 训练模式; 培养体系;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data comparison and other methods to briefly analyze the reasons of Chinese Football Talent Shortage.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1. The lack of talents is mainly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registered players. 2. The level of coach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3. There is no perfect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and good football environment and sports culture atmosphere have not been form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utilize schools and other environments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player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aches to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e a good training system,use"sports and education combination"to solve the attribution of athletes. By study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German football,a football development path that meet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buil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word:registered players; training mode; training system;

  1 前言

  在2020年男子U23亚洲杯(23岁以下球员)的比赛中,中国国奥队小组赛三战全败一球未进,以小组垫底的成绩正式无缘东京奥运会。除2008年北京奥运会(东道主自动晋级)外,中国男子足球队自1988年以来连续32年未能参加奥运会。自2013年开始有U23亚洲杯后,中国队已经连续4届小组赛出局,总战绩为1胜10负。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成为亚洲联赛中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平均年龄28.74岁,24支参赛球队中,38岁的国足队长郑智是年龄最大的球员。国奥队令人失望的表现和国家队严重的老龄化,都说明了中国足球长时间没有出现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中国足球处在人才极度匮乏的尴尬阶段。中国也一直在努力地发掘和培养人才但始终不见成效。这其中包括人种、环境等客观因素,同时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做出自我调整的方面。

  2 研究方法

  本文着重研究内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识网络等相关网站了解体育人口、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对文献与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了解到我国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内容及其他国家遇到同样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3 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原因分析

  3.1 注册球员人数不足

  在中国注册的选手有两类:在中国足球协会注册的职业选手和在当地足球协会注册的业余球员。目前,中国足球协会注册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一队及梯队球员约为2000人,如果把各种年龄的职业女足球运动员包括在内,则只有约3000人。根据各地方足协的上报全国业余球员的总数约为7000人。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注册足球人数约为1万人。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但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却十分有限,这就直接导致无论是选材还是发掘人才都十分困难。相比较德国,西班牙等足球强国平均8-10人左右就有一名注册球员,我国平均14000人才有一名注册球员的情况导致我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人口优势"(见表1)。

  3.2 教练"曲解"训练方法

  我国目前有很多基层的足球教练,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理论学习,对训练方法的使用更多是生搬硬套,并没有科学合理地运用。例如"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曾经帮助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但现在很多人一听到"三从一大"这个名词就嗤之以鼻。当年由于我国教练员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实现科学训练,造成"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理解出现偏差。在中国体育界提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后不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话都被过分解读。如"三不怕"中的"不怕伤"便被引申为"轻伤不下火线",造成很多优秀运动员因为伤病耽误治疗,小伤变成大伤,大伤逐渐变成惯性伤和慢性伤病,使运动生涯过早结束。很多教练没有按照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合运动员自身负荷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盲目地加练、多练、苦练,不仅无法让运动员形成超量恢复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伤害,产生极度厌烦情绪。造成这一负面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教练水平不高,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3.2.1 三从一大"的由来

  贺龙元帅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自1952年11月开始,在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4年期间,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发展。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我国提出了"严于律己,从困难出发,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方针和原则,这是"三从一大训练论"的最初渊源。军旅出身的贺龙元帅借鉴了部队的训练方法,中国体育界也提出训练要从难度、严密性和实战性入手,加上大运动量训练,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超出比赛难度。1964年,日本女排访华与中国进行交流比赛,由号称"魔鬼教头"的大松博文率领,当时日本女排连续获得1962年世锦赛冠军和1964年奥运会冠军,在世界排坛异军突起,被誉为"东洋魔女".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观看了日本女排训练,被日本女排极为严苛的训练所震撼,他说:"他(大松博文)那种严格的精神是和我们提出的'三从'实质是一致的,就是为战而练,所以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从难、从严。"日本女排的访华比赛也彻底确定了中国体育"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

  3.2.2"三从一大"的内容

  首先是"从难",从难训练就是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在场地环境、技术要求、战术要求、训练强度等等方面都要按比赛或高于比赛的要求进行训练。其次是"从严",从严是指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要求要严格,包括训练比赛和生活管理两大方面。训练比赛方面包括训练计划完成度、训练细节掌握、动作完成质量等多个方面,最终目的就是保证训练和比赛高质量完成,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再次是"从实战出发",从实战出发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按照正式比赛要求和比赛场景进行以赛代练,增强和提高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对比赛的适应性,同时在以赛代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求在正式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最后是"大运动量",这也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最有争议的,其实所谓的"大运动量"并非指盲目加大训练量,而是指进行大运动负荷量和高运动负荷强度的训练,运动负荷强度指标更是重中之重。当运动员在训练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高于自身机能原有指标,在恢复后身体机能水平便会高于原有水平,大运动量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提高身体机能水平,这个也就是如今健身圈非常流行的超量恢复原则。

  3.2.3"三从一大"的正确使用

  中国男足主教练李铁对国足2020年冬训内容的安排主要是进行体能储备。训练在早7时就开始,采取"一日三练"的训练方式。李铁此次为国足安排"一日三练"的魔鬼节奏毫无疑问地说明国足此次将遵循"三从一大"的中国传统竞技体育指导思想的训练模式。但李铁安排的训练内容兼顾了腿部力量、腰腹核心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平衡力、柔韧性、球性等多项指标,采取混氧方式,每组1分钟左右,一节训练课每人每组重复做5次。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全面细致的训练内容,才能让"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更好地发挥作用。

  英国《每日邮报》曾对葡萄牙足球运动员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简称C罗)的训练做了一个换算,C罗每天力量训练的累计重量达到22.4吨。相当于一个人连续搬运100公斤重物224次,高强度的训练让C罗的脂肪含量始终保持在7%左右。除了严酷的身体训练,C罗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是极为严格,他每天要吃六顿饭,主要是一些不用油盐烹饪的意大利面、沙拉和鸡肉,除了早餐时的一杯果汁只喝纯净水。晚上11点前必须入睡,午后还有1-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如此严酷单调的生活让C罗在35岁的年纪依旧保持着极佳运动状态。C罗的训练方法和生活模式就是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最好诠释,而C罗自身取得的成果也印证了只要能科学合理的使用训练方法对运动员会有很大提高。

  3.3 我国培养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后,中国足球产业正式启动。在职业化改革之初,中国足协开始重视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青少年训练开始向市场化模式转变。业余体校和业余俱乐部纷纷开展足球训练,各种足球学校也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不规范的操作和职业化初期训练规模的盲目扩张,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在高峰期过后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的推广,足球的普及程度在全国各地逐渐提高,足球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项目,有的省份还将足球设为中考体育的必考科目。这看似是对足球人口的再一次扩大,但实际上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只进行考试内容的训练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足球运动中,足球变成了考试的负担而不是快乐的运动。有的学校受到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组织足球比赛,就编排成"足球操"来取而代之,足球从一项竞技运动变成了艺术表演。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都说明了我国目前对足球人口的培养体系依旧有很多问题。

  3.3.1"体教"脱节

  潘前等认为,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训练体系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中国优秀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他提到,培训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体教"脱节,运动员培训制度的基础非常薄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脱节;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系统与体育培训机构之间的脱节;第三个层面是教育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脱节[1].

  吴家琳认为,一些直接领导和组织文化教育的一些领导人,仍然未能在其思想中确立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在其发展概念中,往往只是口头强调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在实际行动中运动成绩始终是中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也没有提供必要的照顾和经费支持;仍然有优秀的运动队不经常或根本不组织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在运动员对自己文化研究重要性的理解和学习态度方面,意识形态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比。优秀运动队的解决方案应做到,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育管理,使学校体制化,优化优秀运动队的文化学习环境,加强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监督,以合理科学的方式组织体育训练和比赛[2].

  3.3.2 体制导致的矛盾

  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登上世界体坛巅峰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特别是奥运会中赢得金银,举国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是,举国制度始终把体育成就和金牌放在首位,把国家赢得的荣耀视为最重要的价值目标,这导致我国通过的三级训练网(业余体育学校---省市职业体育队---国家队)学校和教练、运动员以及家长对文化学习缺失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业余体校和省市专业运动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重训轻学".受到体制和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运动员自身的思想也会出现"学习文化"不重要的错误思想,有的学校甚至给体育生贴上了"没文化"的标签。在普通学校里始终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出于对升学率的考虑会更重视学习出现"重学轻练".比如会出现有比赛就有训练无比赛就无训练的现象。一些家长利用参加竞争性培训的优惠政策继续学习,从而使培训成果成为节省学习成绩的一项资本。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与训"顾此失彼。

  3.3.3 退役运动员安置导致的矛盾

  我国竞技运动员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这关系到竞技运动员培训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举国体制下培养的运动员当中,85%以上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当运动员退役后参加社会竞争时,他们在上学和选择第二份工作时会遇到困难。退役运动员的生活现状已经成为许多年轻父母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其认为运动生涯非常短暂的"青春饭",将来必定会退出竞技舞台。由于训练从很小就要投入大量时间没有正常的学习文化知识,退役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的不足很难再以新的身份(非运动员)融入社会环境中。相比冒着将来失业的风险,索性从一开始就不要参与。这就间接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萎缩的现状。

  4 德国足球的成功原因

  1990年的世界冠军德国队在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中出现了球员老龄化的情况,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1998年世界杯期间,德国队的平均年龄达到29.13岁,当时39岁的马特乌斯几乎完成了三场小组赛。当时,德国足球队队长福格茨认为,正是德国足球协会未能建立一个完美的青年训练模式,导致国家俱乐部过度依赖外援,当地的青年球员没有机会锻炼,面对两次世界锦标赛早早被淘汰的严峻形势,德国足球协会坚定地承诺增加对青年培训的投资,并计划和设计了一个逐渐完善的青年足球培训模式。

  4.1 培养理念

  德国足球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指出,德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的目标是让青少年在足球比赛和训练中享受快乐,进而通过高效、完整的青少年训练模式,为各级国家队和俱乐部提供高素质的足球人才。青少年足球人才以"兴趣优先、成绩次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培养观念。根据这种培训思想,德国足球协会更加注重教学,采取了针对青年球员的体育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即在培养青年足球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希望青年足球人才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高水平,而且希望青年人实现全面发展,为此,他们非常重视青年文化教育,这对于培养青年足球人才的良好品德、健康人格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3].

  4.2 培养目标

  德国足协将"青年人才"进行了定义:有能力并愿意接受更大挑战的人才;有强烈的求胜心和求胜欲望;发展空间大,且难以确定发展预期的青年。在那之后,德国足协又对"人才"涵盖的范围进行了扩展,"人才"的范围不应局限于

  成功和自我挑战的人,主要人群应当是"能够超过平均水平和预期成绩的人群".在扩大"人才"类别的同时,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范围也相对扩大了。同时德国非常重视"竞争"与"教育"并重,他们认为竞争能激发球员的好胜心,教育能够帮助球员学会尊重比赛。

  4.3 培养方法

  德国的主要培训方法是以学校为主体,俱乐部为基础,形成培养体系。在严格遵守儿童和青少年身心法律的情况下,采用了严格的科学培训方法来组织培训时间和竞赛,时间和内容因年龄组而异[4].U12-13及更早年龄组的训练内容更加重视足球兴趣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实践,但强调训练内容、战术、体育等,并强调反复训练,训练速度稳中有序,U14-15年龄组的训练内容包括足球发展趋势、战术和体能等内容。不同年龄组的培训目标各不相同,并提供单独的培训,以确保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和重点突出,并确保训练内容产生预期效果[5][6].

  5 小结

  足球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和教育功能,已成为重要的文化象征。体育本身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巴西足球通过独具特色的桑巴文化,使得巴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足球已成为巴西传播其文化和在世界上展示其特性的一种特殊手段。足球文化的形成不仅是改革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发展生活方式[7].德国足球的成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注意青少年甚至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足球的兴趣,学习和了解足球文化真正做到爱足球,懂足球。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做到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共同发展,走出一条科学,持续,长久的人才培养道路,做有文化的运动员,做有知识的体育人,让我国尽快摆脱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潘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原则、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6):36-40.
  [2] 吴家琳,广东省优秀运动队在"体教结合"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3,(6):118.
  [3] 丁然。中德两国足球青训模式的对比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6.
  [4] 潘志深等。对英、德、法、澳体育管理体制的考察与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6. 6:3.
  [5] 国景涛。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6] 侯志涛,陈效科。中德青少年足球培养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49-152.
  [7] 许兰东,陈�。解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3):1-6.
  [8] 桑飞鸣,朱传耿,秦露,孙国友。体育人口溯源:一个概念史的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6):19-23.
  [9] 张磊,夏成前。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体育人口"指标合理性论证[J].体育与科学,2014,35(04):74-79.
  [10] 马德浩。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人口研究综述与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04):13-1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