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土壤的组成、结构性、吸收作用、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土壤促使作物生长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土壤;作物生长;功能与作用
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一切源泉,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特有性质,土壤肥力不仅与土壤质地、土壤的酸碱度有关,而且与土壤的性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正是由于长期施用过量的有机肥料,土壤理化性质严重改变,导致了耕地土壤肥力的急剧下降,农产品品质大大降低。为改善这一现状,合理选择土壤的特性对于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土壤的组成
根据土壤肥力的大小、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土壤一般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质土三种。土壤中含有泥土和沙土的多少一般被称作土壤的质地。一般直径小于0.018mm的土粒称为泥质土,直径1~0.02mm之间的土粒称为沙质土,直径大于1mm的土粒称为砾质石。
1.1沙质土
一般土壤含沙粒土层在80%~85%之间的叫沙质土,土粒间孔隙比较大,土壤比重大约在1.3~1.6g/cm3之间,所以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速度快,容易耕种,但控水控肥能力比较差,遇到水容易严重板结,土壤肥力也不高。主要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和少量化肥来改变这一现状。
1.2黏质土
一般土壤含泥粒土层在60%~65%以上的叫黏质土,土壤比重约在2.6~2.7g/cm3之间。土壤硬度比较大,黏性也很强,所以耕种性极差,但土壤控水控肥能力比较强。土壤层内温度较低,不容易挥发肥效。主要是通过管水、增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来改变这一现状。
1.3壤质土
一般土壤泥沙在38%~54%、粘(泥)粒在44%~59%之间,土壤比重大约在1.1~1.3g/cm3之间,这种土壤通透性能极强,不仅透气透水,而且土壤质地松软,控水控肥力也很强,容易耕种。所以这种土壤最适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是肥料、水分、空气、热量相互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的结构性
一般土壤直径在1~9mm的土壤层称作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最好的结构一般形成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由胶状物质形成。粘粒是土壤形成胶状物质最主要物质,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合在一起,不仅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的土壤,而且水稳定性较强,不易被水泡散,一般增施石灰、石膏形成养分充足的团粒土壤结构。二是由外力挤压作用形成的一定大小的团粒,对于作物根系起着保护、养分供给的作用。
团粒结构土壤的优点:一是解决水分、空气和肥力的作用团粒结构的土壤不仅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之间的矛盾,而且会有效协调土壤水分、肥力、气热之间的矛盾。因为这种团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适宜养料和水分的传输,促使作物的生长。二是解决养分积累的作用。只有解决了土壤中水分、肥力、气热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好土壤水分与养分之间的均衡。土壤分解的废气不仅会增加土壤腐殖质的积累,而且会使作物吸收养分的供给。三是适度松软土壤的作用。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不仅疏松多孔,耕作省力,而且土壤细碎均匀,田地养分损失小,作物吸收充分。
3土壤的吸收作用
3.1机械吸收作用
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的土壤物质通过机械吸收而不失去作物养分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吸收能力很强,因为土壤颗粒较小,土壤颗粒的排列十分紧密,土壤之间的孔隙也很小,有利于作物保水蓄水能力。
3.2物理吸收作用
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分子吸附在作物表面上的一种吸收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能控制分子态氮素的流失挥发,而且还会有效保持分子态养分的存在,通常采取复土措施来减少分子氮素的遗失挥发。
3.3化学吸收作用
化学吸收作用是指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由纯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沉淀而固定在土壤内的一种吸收作用。这种作用有效控制了养分的再次吸收,增强了土壤对磷酸的固定作用。因为作物再次吸收利用后会产生磷酸的减少,严重导致了可溶性养分的流失,大大降低了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通常避免磷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
3.4代换吸收作用
代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胶体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溶液离子相互代换的过程产生的吸收作用,该作用又叫物理化学吸收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能有效调节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存在,而且对于作物保肥蓄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酸碱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主要指标是H 和OHˉ。当PH等于7时土壤呈中性,此时土壤溶液中H 和OHˉ相等;当pH小于7时土壤呈酸性,此时土壤溶液中H 小于OHˉ;当pH大于7时土壤呈碱性,此时土壤溶液中H 大于OHˉ。所以及时检测土壤酸碱度,对于作物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酸碱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用作物生长,会严重抑制和破坏作物茁壮生长。
4.1产生原因
土壤酸碱度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酸碱物质的多少,也就是说H 和OHˉ含量的多少。产生原因主要是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 和Al3 ,其次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离子的结果,是有机质转化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在风化过程中被作物充分吸收后,遗留在土壤中的酸根使土壤酸性急剧增加。所以适当调节酸根使土壤酸碱度达到平衡,有利于作物快速生长。
4.2适应能力
土壤酸性和碱性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作物生长。不同的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如茶树、映山红、马尾松、杨梅只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天竺、圆叶包柏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此外,土壤酸碱度对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微生物的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土壤酸性和碱性过大不仅会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而且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3缓冲能力
土壤缓冲能力是在土壤中加入酸性和碱性物质后,土壤所具有的一种抵抗能力。土壤缓冲能力会有效平衡土壤溶液的酸碱化程度,土壤胶体上产生的代换性阳离子被代换到溶液中,产生一定量的中性盐,可以使土壤的酸碱度保持经常性平衡,不仅为作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为有效施肥提供必要的依据。试验表明,向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料、泥土类肥料、石灰和种植绿肥等,都会大大提高土壤缓冲能力。
5土壤施肥要点
5.1铁肥叶面喷施
铁肥施入土壤中,使土壤大量产生难溶性的物质,不仅被土壤难以吸收,而且严重失去肥效,建议应采用叶面喷施为好。
5.2磷肥集中施用
磷肥很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从而失去肥效。所以应减少磷肥与土壤分散施用,采用沟施或穴施,集中施在作物根系附近。
5.3尿素不易浅施或浇水前施用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为铵态氮,容易随水流失或受光热作用而挥发,失去肥效。所以施用尿素一定要注意浅施或浇水前施用,防止养分流失。
5.4微量元素拌种或叶面喷施施用
微量元素一般用量较小,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将微量元素料拌种或叶面喷施。
5.5硫酸肥切记浅施和长期连用
硫酸肥不宜浅施,一般施用深度在5.5~6.0mm以上,施用后应立即盖土。由于该肥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结构,尤其在碱性土壤中,残留的硫酸一旦与钙发生反应,使土壤板结严重,不宜作物生长。
5.6复合肥配合使用
复合肥养分比较固定,应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时期植株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和作物生长情况,与其他化肥配合施用,这样使氮、磷含量达到均衡,有利于作物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