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出多种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具有独特的反文化姿态和怀疑精神,导致人们对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后现代主义取代了现代主义,使审美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从后现代审美文化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后现代审美文化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并探索了后现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虚无主义;物化
审美文化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达到饱和状态的审美文化会逐渐陷入困境,最后被另一种审美文化所取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现代主义审美文化形态被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所取代。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反文化姿态和怀疑精神,遭到很多人的质疑。部分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认真思考所遭受的批判,积极探索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方向。研究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走向,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的认识,而且对后现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后现代审美文化的特征
(一)强调感性
审美是人类重要的文化实践方式。审美文化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构建。因此,审美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会对原有的艺术形态产生影响。后现代审美文化是对现代审美文化批判的结果。现代主义审美文化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认为纯粹的感性审美没有价值。“美”作为感性的升华物,被当做理性的精神支柱。而后现代审美文化认为,世界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人们所生活的世界,理性在生活中失去了特权地位,而感性的地位大大提升。理性和感性地位的变化为感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后现代审美文化强调感性,首先体现在审美的生活化上。后现代审美文化将日常生活纳入审美领域,丰富了审美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实现了生活的审美化。在生活中,人们积极运用审美学知识装饰建筑、设计产品等,以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审美生活化将美学领域向生活拓展。其次,体现在审美传播的形式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不断增多,传播技术越来越高超。受信息化的影响,后现代审美文化的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传媒化。后现代审美文化主要以信息技术及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方式。最后,感性在后现代审美文化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后现代审美文化中,通俗文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时装文化、旅游文化及娱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强调个性
在后现代审美文化中,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现代审美文化中,人们观察客观、确定的事物,而在后现代审美文化中,人们将世界视为不确定的、多元的、开放的世界,强调世界上事物的个性差异,主张追求与众不同。同时,后现代审美文化追求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尤其在信息技术产生之后,审美文化受到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娱乐休闲文化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通俗作品与大众文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差异化、个性化成为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重要追求。
(三)强调多重含义
现代主义审美价值追求庄严、纯粹的个体性,而后现代主义追求随心所欲、玩世不恭。后现代审美文化开始追求模仿拼凑、引经据典及诙谐戏谑等艺术形式。后现代主义却能与多元化的审美文化安然共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活力与适应性。后现代审美文化通常采用题材的变换、模仿、拼凑及时间地点的置换来丰富作品的内涵,为作品增添活力。另外,后现代审美文化还大量运用互文修辞来强调作品的多重意义。因此,强调多重含义是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后现代审美文化的意义
(一)解放意义
后现代审美文化摧毁并超越了审美文化中的旧概念和旧规则,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审美文化的概念和范畴,并重新整理审美文化中的一系列关系,如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等。后现代审美文化的解放意义具体体现在:首先,解放了现代主义中坚持二元对立中受压抑的一方,大大提高了感性和通俗文化在审美艺术中的地位;其次,后现代审美文化将文化艺术从博物馆里解放了出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大众文化紧密相关;再次,后现代审美文化摧毁了精英知识分子特权,加强了对普通民众的忠实,突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最后,后现代审美文化解放了非西方的审美文化意识,消解了中心意识并加强了对边缘审美文化的关注,充分肯定了非西方审美文化。
(二)民主意识
后现代审美文化挑战了现代审美文化中的精英意识,消解了霸权主义,肯定了通俗艺术,并对折中主义有所偏爱,进而表达了对普通大众的关注,显示出强烈的民主意识。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后现代审美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得到了世界绝大部分人的肯定和赞同。
(三)科技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后现代审美文化中,艺术家积极运用科学技术,将科技成果运用于作品创作中,大量使用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材料。科技的运用使电子艺术等新的艺术形态得以产生。后现代审美文化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留给了欣赏者充足的想象空间,超越了传统的审美文化。
三、后现代审美文化面临的困境
虽然后现代审美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极端反叛倾向与悖论性格,导致后现代主义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没有做到对现代审美文化的辩证扬弃,存在着虚无主义倾向和物化倾向。
(一)虚无主义倾向
虚无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逃避现实、自我放逐与放逐理想。在逃避现实、自我放逐方面,后现代审美文化认为,事物的主体一旦死亡或消失,人们就不用再承担任何道义和责任。后现代主义者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而转向对新鲜和享乐的追求,因此在审美文化领域中充斥着大量低俗无聊的作品。在放逐理想方面,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否定了现实的真实性,认为世界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屑于谈论理性,甚至对理想有着极端的反抗心理。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只追求暂时、偶然的满足和享受,用虚无的作品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放弃了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抛弃了艺术家本应具有的人格和品质,虚无主义倾向严重。大多后现代主义者在审美文化中逐渐迷失自我,否定了理想和追求而一事无成。
(二)物化倾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化产品大多与商品相互融合,在审美领域中也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界限,使审美文化与商品和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后现代审美文化受到商品和市场的制约,导致审美文化具有浓厚的市场经济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由对立转变为并存状态。另外,当文化贴上了商品的标签,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具有明显的物化倾向。后现代审美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受到了挑战,如何保证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性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后现代审美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后现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走向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后现代审美文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应积极重视后现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走向,保障其健康发展。在当今思想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后现代审美文化应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流动性和立体性的发展走向。
(一)创造性
部分后现代主义者主张创造一个新世界,并提出了第二种现代性和第二种理性的观点。后现代审美文化对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打破了传统理性对感性的压抑,重视自身的虚无主义缺陷,积极寻求走出虚无主义泥沼的方法。一些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到过哪些地方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要求考察和塑造一个新世界,以创造新世界为重要目的。因此,创造性是后现代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思维的流动性和立体性
后现代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立体性、流动性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致使后现代审美文化具有思维立体、流动多变的特征。在后现代审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者十分重视思维方式的更新。他们认为,机械的唯物论及二元论的思维方式束缚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强烈呼唤人类摆脱机械唯物主义及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束缚,建立立体的、流动性的思维方式,将事物的某些要素与事物的整体相分离,进而在分离状态下认识事物的真相。虽然这种思维方式十分便利,却不利于思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后现代审美文化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思想,增强思维的流动性和立体性,以谋求健康发展。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着重强调感性、个性和多重含义,具有解放意义、民主意识和科技运用的特征。但是由于后现代审美文化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叛精神,导致其在发展中面临着虚无主义和物化的倾向。为促进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笔者认为,后现代审美文化必须朝着创造性、思维的流动性和立体性的方向发展。研究后现代审美文化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走向,不仅有利于促进审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视野的拓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民间美术功能-审美模式的当代转变[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1)。
[2]王长安,施晓静。当代审美格局中地方戏生存发展之研究[J].戏曲研究,2014(3)。
[3]李新。电视纪录片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美学型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
[4]李江静。浅析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变迁-以文化艺术审美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