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在精神科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01-11 23:57:35

  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意义, 为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护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收治患者及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料, 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率的变化。结果:标准化护理管理实施后, 精神科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实施前 (P<0.05)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 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有效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护理管理,精神科,护理风险

  标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以标准制订和落实的方式来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工作的一种科学化管理方法, 开展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1]。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自2015年开始实施护理标准化管理, 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和病房管理水平, 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致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我院精神科护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前收治的99患者作为实施前, 以2015年5月我院精神科护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收治的102例急诊患者作为实施后。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修订本 (CCMD3) 的诊断标准。经分析,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型、病程等资料的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此外, 实施后与实施前各配备护士43名, 两组患者在病区设施、护理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治疗。其中实施前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实施后为标准化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标准化管理工作模式

  实施以护理部全面管理—科护士长过程管理—护士长现场管理—护士自我管理为主线的护理标准化管理模式。其中, 护理部成立护理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与方案;科内成立护理标准化管理督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管理的指导和评价工作;病区成立护理标准化管理实施小组;负责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2]。

  1.2.2 护理服务流程标准化

  以合理、实用、科学为准则, 建立标注化工作流程, 并细化任务目标, 明确具体时间节点。 (1) 规范护士长工作流程, 细化每周、每日的重点查房内容;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及服务程序。 (2) 护理组长按照计划、实践、教育、沟通、协调、质量控制、管理等流程开展工作。 (3) 一线护士按照基础护理、专业照护、治疗处理、心理护理、运动与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流程开展工作。

  1.2.3 质量控制标准化

  (1) 护理部全面管理: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护理标准化管理, 及时掌握各个病区护理服务的运行动态, 解决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各个护理环节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2) 科护士长过程管理:不定期抽查精神科护理的相关制度、文件、记录等, 并指导、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每周对护理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筛查危险因素, 并及时上报、整改。 (3) 护士长现场管理:认真履行现场管理的岗位职责, 确保护理安全;根据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做好护理工作的现场管控;树立质量控制意识, 掌握“过程控制”方法, 发挥“纠偏”的管理职能[3]。 (4) 护士自我管理: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在做具体护理操作时, 要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和制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计划与措施。

  1.2.4 安全管理标准化

  认真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条目, 落实人员安全、基础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内容, 预防医疗事故、医护过失行为的发生。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明确安全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设立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 进行动态监督。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 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以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使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与评估表》对精神科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区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健康宣教质量、用药护理质量共6项指标, 每项得分0~100分。患者满意度:使用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 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及时性、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指标, 每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其中, 满意度= (满意数 基本满意数) /调查总数×100%。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使用自制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医护配合程度、工作效率、排班模式、工作流程、护理强度、自身专业水平提高等指标, 每个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 (满意数 基本满意数) /调查总数×100%。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部对实施前后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其中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自残、暴力行为、跌倒、外走、噎食、吞食异物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 19.0处理上述资料数据。其中,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

  实施后, 精神科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区安全管理等均明显好于实施前 (P<0.05) 。见表1。

  2.2 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 精神科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实施前 (P<0.05) 。见表2。

  2.3 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 精神科的自杀、暴力行为等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P<0.05) 。见表3。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存在疾病复杂、工作强度大、不可预见性事件多等原因, 导致护理风险呈现高发态势[4]。钟海平等[5]研究报道,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情感、认知、行为、意志等方面普遍存在异常, 患者受症状的支配会随时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 导致精神科发生意外事故比例超过20.0%。鉴于精神科护理的危险性和特殊性, 实施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中之重。刘丽丹等[6]研究显示[7], 护理标准化管理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护士及早识别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控制措施, 将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此外, 实行护理标准化管理,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其责任心, 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7]。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标准准化护理管理后, 精神科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病区安全管理质量等均好于实施前, 且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自残、暴力行为、跌倒、外走、噎食等不良事件也明显减少。提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 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萍.护理标准化管理新探索[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8, 7 (1) :79-80.
  [2]冀秀英.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3) :251-252.
  [3]姚敏红, 费静霞, 文金宁, 等.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践[J].护理研究, 2013, 27 (35) :4068-4070.
  [4]单秀连.运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效果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1) :2769.
  [5]钟海平, 王意兰, 朱亚珍, 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7) :818-820.
  [6]刘丽丹.标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9) :172-173.
  [7]张爱琴, 臧季贤, 孙琳, 等.标准化管理在护理质量建设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 (9) :638-64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