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貂蝉不仅是一个容貌绝伦的女孩, 还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奇女子。她答应了王允的请求, 明里是她有情有义, 愿意为恩人赴汤蹈火, 愿意为国难舍生取义, 可暗里她还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一夜娇贵, 成为当时社会名流吕布的爱妾。我们从她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及话语中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键词:貂蝉; 三国演义; 个人目的; 智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故事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 在国外, 三国故事也大受欢迎。“在韩国, 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当活跃。汉朝、三国、魏晋、隋唐、元代以及近代等几乎每一个历史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诸多专家。但对于韩国老百姓来讲, 三国的故事最受追捧。”1作者罗贯中以其宏大的笔触勾画了一幅战争历史画卷。故事取材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对一个世纪的军事政治进行浓缩, 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中男性居多, 如刘备的仁爱, 曹操的奸雄, 孙权的丈夫气概等。相较而言, 女性主要人物较少, 作者虽着墨不多, 却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着名且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的莫过于貂蝉了。
一、貂蝉其人
貂禅本是显贵的代称, 如“武冠, 一曰武弁大冠, 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 附蝉为文, 貂尾为饰, 谓之赵惠文冠。”2也就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有这样的装饰, 后逐渐成为美人的芳名。
《三国演义》中说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中的一名歌伎, 长得貌美如花, 可谓是倾国倾城, 又正值妙龄。貂蝉与恩养自己的司徒王允合作, 以其色相先勾吕布后引董卓, 以达到离间这二人关系的目的, 终致吕布对其义父董卓心生不满, 反目成仇。最后吕布协助王允杀死朝中大权在握、专横跋扈的董卓。
貂蝉在王允设计的连环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却未能匡扶汉室, 改变历史, 绝代佳人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貂蝉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其成功, 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小说所描写的貂蝉是罕见美人, 同时也是勇敢机智的女人。”3后世更是传说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 忽然轻风拂来, 一块浮云将月遮住, 成就了她后来闭月的美貌之名。但真实的历史上却无貂蝉其人, 因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无对她的记载, 只是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布于卓侍婢私通”, 发现了她的影子。那罗贯中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位美女呢?原因很简单, 显示美女的政治价值---连环计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二、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
极其低下是貂蝉在《三国演义》中所处的阶级地位, 因为她不过是王允府中的一名歌伎, 仅供府中对内对外娱乐, 没有自由, 没有特权。她的吃穿住用全靠府上供养, 所以她在对王允的一番表白中说道:“妾蒙大人恩养, 训习歌舞……”4充其量貂蝉不过是比其他歌伎稍有姿色罢了。可以说貂蝉对她的生活是有怨言的, 要么她怎么也不会听到王允的一席话之后, 就那么深明大义, “可怜天下生灵”, 在王允说出连环计后, “妾许大人万死不辞, 望即献妾与彼, 妾自有道理”, 如此渴望马上就奔赴铲除“国贼”董卓的前线。试想一个如花似月的姑娘若不是心事重重, 对现有生活不满足, 怎么可能答应得如此爽快?纵是有救万民于水火中的气概, 也该有所思量!似乎貂蝉早就想好了自己与其让青春付诸流水, 还不如趁自己还有资本之时搏它一搏!哪怕幸福是短暂的也无怨无悔。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是何等困难啊, 貂蝉似乎早已想好, 要想出人头地, 必须得出卖自己的肉体。而出卖肉体是令人不齿的, 但救国就不一样了。所以当他听到王允的计谋之后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 瞬间开朗, 她怎么能不痛快而坚决地答应呢?可见貂禅所做的这一切并非单纯地为报恩救国, 她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不满足于自己是一条普通的咸鱼, 她要翻身, 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王允嫁貂蝉, 其深刻的动机是离间卓、吕, ‘令吕杀卓', 来完成那些男性统治者无力完成的政治使命。这种政治联姻, 表面看是貂蝉主动请缨的, 但掩盖不了的悲剧性是貂蝉寄人篱下的无奈。”5
三、处心积虑, 咸鱼翻身
为什么说貂蝉是处心积虑, 咸鱼翻身?她不是为了国家大义, 报答王允的恩养才出卖自己而被迫献身的吗?的确, 貂蝉不仅是一个容貌绝伦的女孩, 还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奇女子。她答应了王允的请求, 明里是她有情有义, 愿意为恩人赴汤蹈火, 愿意为国难舍生取义, 可暗里她还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一夜娇贵, 成为当时社会名流吕布的爱妾。我们从她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及话语中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 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
董卓自孙坚死后, 自以为天下无敌, “自号’尚父‘, 出入僭天子仪仗”, 建宫殿, 选美女, 骄奢淫逸, 更残忍独裁。“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 或断其手足, 或凿其眼睛, 或割其舌, 或以大锅煮之。”吓得百官大惊失色, 却敢怒不敢言。有一天董卓大会百官, 饮酒作乐。席间吕布偷耳说张温意图谋反, 卓命立斩张温, 吓得众人魂不附体, 王允亦然。铲除董卓挽救江山社稷势在必行。“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 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 策杖步入后园, 立于荼蘼架侧, 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 长吁短叹。允潜步观之, 乃府中歌伎貂蝉也。”此时貂蝉登场。
从貂蝉出场的时间上来看---“夜深月明”, 这个时候她怎么还不安歇?长夜漫漫, 无心睡眠的人恐怕只有王允这些身系国家危亡的大臣们。那些生活幸福或者了无牵挂的人是不是在这个时间里早已熟睡良久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貂蝉在这个时候是来游玩的吗?当然不是, 因其“自幼选入府中”, 她对此地可谓了然于胸, 一草一木尽在眼底。即便是赏娱也应该白天同姐妹们一同到此, 何必等她们熟睡之后形单影只呢?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一切, 那就是貂蝉和王允一样心中有事!
从地点上来看---“后园”“荼蘼架侧”, 此乃王府僻静处, 白天喧闹无比, 夜晚则清净至极, “荼蘼架侧”又非常隐蔽, 非亭台楼阁可比。古时见不得人的勾当多发生于此, 貂蝉一妙龄女子, 敏感度极高, 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个时间, 这么个地点“长吁短叹”呢?恐怕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她处心积虑, 她在守株待兔。
因为她在王府多年, 以她后来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的智慧, 早摸定了此时此地必是王允为排解国家大事的烦恼经常的去处, 也只有此时此地才能掩人耳目与王允做交易, 万一不成功也无人知晓, 可全身而退。所以貂蝉出现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并非偶然, 但当时她的勇气实在可嘉, 而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貂蝉的胆量是有着雄厚的智慧基础的, 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至为突出。”6貂蝉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 这一切源于她的地位、身姿和她本人的性格。
她的地位只是王府中的一名普通歌伎, 靠卖笑脸和身段混口饭吃。她身资匀称, 正值鲜花怒放之时, 董卓问其“青春几何”, 貂蝉答曰“年方二八”.董卓喜不自禁地称赞她“真神仙中人也!”如此美丽年轻的貂蝉怎能满足于自己的地位, 一旦青春不在岂不泯然众人矣, 倒不如趁自己年轻谋个好出路, 否则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人生的抉择必定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自己若想出人头地, 摆脱贫贱的地位, 非得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于是她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 依靠王允, 选择在恰当的时机等待他的出现。当时机到来时, 她只略施小计便将王允的注意力从白天所受的惊吓中转移到自己身上, 于是乎她“长吁短叹”.
(二) 貂蝉出场后的交谈, 更使她的个人目的表露无疑
王允听了很久, 喝曰:“贱妾安敢有私情耶!”貂蝉回答得干净利落:“妾蒙大人恩养, 训习歌舞, 优礼相待, 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紧锁, 必有国家大事, 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 因此长叹, 不想被大人窥见, 倘有用妾之处, 万死不辞。”貂蝉首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说明身受王允之厚恩无以为报, 安抚王允, 为下文自己畅所欲言做好铺垫。其次她看见王允紧锁双眉, 说明她非一般的歌伎, 善于察言观色。“必有国家大事”中的一个“必”字说明她对自己的判断相当自信, 这种自信源于她对现有局势的把握, 且她对王允心中所想之事也必定心知肚明。这进一步说明她等到这一步绝不是偶然的。“今晚又见行坐不安”, 可见她今天晚上监视王允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此是有备而来。最后一句更是直截了当:“倘有用妾之处, 万死不辞。”王允今夜为何不能安睡, 那是源于对董卓、吕布的畏惧, 怕哪一天像张温一样死得干净利落, 猝不及防。王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正愁无计可施, 貂蝉的一席话点醒王允, 一出利用貂蝉的美色离间董卓父子的连环计马上浮现在王允眼前, 王允遂将貂蝉引入画阁密谈。如果说连环计是王允的灵机一动, 那么貂蝉恐怕对这些早已成竹在胸, 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实在已经表露无疑了。
言毕, 貂蝉希望王允立即实施计谋:“妾许大人万死不辞, 望即献妾与彼, 妾自有道理。”“望即”说明貂蝉等这一天可谓良久, 而且还“万死不辞”, 更不要说她“自有道理”了。当王允表示对事情败露后的担忧时, “事若败漏, 我灭门矣”, 貂蝉更是给王允打了一针强心剂:“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 死于万刃之下!”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姑娘之口, 更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务在接受一项平常的卧底反间任务那样简单。在自己将要奔赴前线的时刻, “本来应该强烈激荡的感情, 却平静得如同月夜的湖面”7.貂蝉不仅能表明自己的决心, 也表明了自己的信心, 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是她那个时代女性的可贵之处, 她所展现的是一种女性寻求掌握自己命运的精神, 或者毫不保守地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觉醒。貂蝉是处心积虑也好, 是准备咸鱼翻身也好, 还是真的为了国家不顾一切也好, 都是一种追求与男人平等的精神的体现。而她在罗贯中笔下, 在连环计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 善于逢场作戏的智慧着实让人钦佩, 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貂蝉如何运用智慧逢场作戏
貂蝉无疑具备这样的素质---色艺俱佳, 聪明果敢。只有具备这个前提条件, 貂蝉才能同时让董卓和吕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她才好在中间挑拨离间, 董卓和吕布才会痴情地投入其中而失去保护自己的警惕性。然而光凭色相去迷惑和离间这二人显然是不行的, 还得有超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感觉, 以及遇到意外不慌不乱、沉着应对的素质, 这样才可能使连环计成功。
(一) 用最迷人的声色俘虏最雄壮的两个男人
初会吕布, 貂蝉清楚这是自己日后倚仗的男人, 一旦计策成功, 追随正值壮年的他可以让自己的余生富贵荣华, 但貂蝉对他本人的印象不过是王允提到的八个字“骁勇异常, 好色之徒”.貂蝉深谙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故“浓装艳抹”不敢怠慢。
适王允“将家中月明珠数颗, 令良匠嵌金冠一顶, 送于吕布”, 吕布大喜过望, 亲自到王府道谢。王允自然好酒待之, 等到酒酣之时唤貂蝉出来。吕布醉眼朦胧忽见一美女下凡, 不由得大吃一惊, 色由心生, 急忙问王允此是何人。王允自然顺水推舟命貂蝉给吕布敬酒。貂蝉是何许人, 歌伎出身自然千娇百媚, 更懂得眉目传情, 秋波勾魂。奈何吕布乃一匹夫, 早已神经错乱, 色心位移。王允见时机已经成熟, 欲将貂蝉送与吕布, 布早已求之不得拍手称快。双方约定时限将貂蝉送到吕布府中, 吕布欢喜而出, 回家等待。数日后王允又邀请董卓到王府吃酒, 仍然是依样画葫芦, 酒至酣处引貂蝉出来高歌一曲。这次貂蝉更是色艺俱用, 令董卓称赞不已, 好似看见仙女下凡一般。王允随即献上貂蝉, 貂蝉一入董府便开始见机而动, 用其卓越的演技, 配合王允离间这对无敌的异性父子。
(二) 用最出色的演技实现自己的终极目的
吕布听说王允又将貂蝉献给董卓, 顿时愤怒不已, 厉声质问王允, 王允情急之中, 便假借董卓之口说:“我闻你有一女, 名唤貂蝉, 以许吾儿奉先 (即吕布) .我恐你言未准, 特来相求, 并请一见。”王允说他不敢违抗, 引出貂禅拜见董卓, 说董卓执意要貂蝉去董府配于吕布。听了王允的一番假话之后, 吕布自然以为董卓爱护自己, 一旦得知董卓霸占了貂蝉必定分外生气。果不其然, 经吕布在董府的一番打探之后, 发现竟是丝竹声声, “绝不闻音耗”, 一派喜庆欢乐的模样, 和自己似乎沾不上边。吕布询问侍妾, 果然貂蝉已被董卓霸占。吕布怎能不怒!吕布偷眼观察貂蝉, 貂蝉早已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切, 佯装被辱后悲痛欲绝, 频拭眼泪。吕布一看更加相信貂蝉是被董卓凌辱的, 心中更添怨气。吕布又见董卓进食之情, 貂蝉在绣帘内不断地向自己发出信号, “以目送情”, 表明自己的痛苦, 这使吕布愈加不爽, 愤恨之情充满胸膛, 恨恨而出, 而董卓显然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尔后貂蝉更是大闹“凤仪亭”, 当着吕布的面直接用言语离间二人, 指出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盼望被吕布解救出去, 并假意以死明志, 就在二人搂抱撕扯之时竟被董卓察觉, 愤恨之余追打吕布……终使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 吕布同王允设计杀死董卓。
吕布杀死董卓之后, 先到其家取了貂蝉, 貂蝉凭借其出色的离间能力, 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也实现了自己的个人目的, 既成全了自己舍生取义的名声, 又解救了自己, 可谓两全其美, 但她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和昂贵的。貂蝉无疑是王允手中的工具, “貂蝉作为王允连环计的活工具, 先事董卓, 后归吕布, 虽然貂蝉在这场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却依然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8
五、作者为何将貂蝉的结局写得扑朔迷离
貂蝉被吕布接回家中之后, 因吕布已经有妻子严氏, 只得委身做小。《三国演义》中再未出现貂蝉的身影, 直至吕布被曹操打败在徐州, 退守下邳时才留下她的最后一句话。时吕布谋士陈宫劝布“以步骑屯于外, 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 宫引兵击其背, 若来攻城, 将军救于后。不过旬日, 操军食尽, 可一鼓而破。此乃犄角之势也。”此乃良策, 起初吕布已经答应, 可是当他回家收拾行装的时候却受到妻子严氏的阻拦。吕布忧闷, 同貂蝉诉说此事, 蝉曰:“将军与妾做主, 勿轻骑而出。”这便是貂蝉说的最后一句话, 吕布遂没有采纳陈宫的妙计, 最后命丧白门楼。
貂蝉此时发表如此言论实在难以同连环计中的她相比。首先大局观丧失殆尽, 阻拦了吕布采纳陈宫的绝妙好计, 失去了所有。其次依靠吕布已经似毒瘾在身, 现在只顾眼前的利益, 变得目光短浅。可见此时的貂蝉已经不愿意让吕布去冒险, 让自己远离依靠, 她早被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所俘虏, 失去了往昔巾帼英雄一般的风采。从她满足了现实生活的态度上看, 也进一步证明当初她实施连环计也的确有自己的小算盘, 那就是争取现在所有的荣华富贵。
但作者交代完吕布被曹操缢死以后, 并未交代貂蝉的身后事, 对于她的下落只字未提。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形象均有始有终, 为何罗贯中单单对貂蝉隐而不谈, 是单纯的遗忘吗?恐怕是有意为之, 原因有二:
(一) 貂蝉难以评价
因为她有值得赞赏的一面, 为报王允的养育之恩, 同时有一种为天下苍生自愿献身的精神;她又有为人不齿的一面, 矫情造作, 因公肥私, 在为公的同时搀杂着自己的私心。所以给这样一个作者精心打造的美女选择一个结局, 要是好, 恐怕有伤社会风气;要是不好, 又前功尽弃, 作者精心虚构的美丽形象将大打折扣。所以作者就搁在那, 留给后人去揣度。
(二) 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所致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多是男人的配角, 很难想象一个光鲜的女性人物形象横空出世, 左右动荡的时局, 作者从骨子里也不想让貂蝉的人物形象光彩夺目, 所以他在让貂蝉说出了一句极其误事的话之后, 就让她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留下的是无尽的民间传说。
关于貂蝉的下落, 一种说法是关羽将她藏了起来, 曹操得知后派人来捉, 貂蝉自杀身亡;另一种说法是貂蝉在关羽的安排下返回家乡, 终老故土;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把貂蝉明许关羽, 暗应刘备, 以达到破坏他们感情的目的, 结果关羽识破后, 挥刀杀死貂蝉, 更有元代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至于事实究竟如何却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断言, 罗贯中所塑造的“貂蝉”形象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 “即使’浪花淘尽英雄‘, 红颜也依旧深印人心。历史留给人们的怅惘之感, 将使人们更加关注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9
参考文献
[1] 余秋。韩国人热衷读三国[N].南昌经济晚报 (城市文化专栏) , 2007-03-15.
[2] 范晔。后汉书·卷四十·舆服志下[M].《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 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C]//日本中国学会报第56集, 2004.
[4]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59.
[5] 宋俊华。《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J].零陵师专学报, 1998 (2) .
[6] 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 彭一峰。论《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缺憾[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1998 (4) .
[8] 李灿朝。《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J].湖南社会科学, 2004 (4) .
[9] 付继馥。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C]//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国演义》研究集。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10] 孙武。吴兆基, 编。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美人计[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2.
[11] 周晓琳。男权话语的产物--三国演义女性形象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6) .
[12] 张皖华。论《三国演义》的女性意识[J].丹东师专学报, 1998 (3) .
[13] 张军。论《三国演义》龙争虎斗中的红粉意识[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 (4) .
注释
1 余秋。韩国人热衷读三国[N].南昌经济晚报 (城市文化专栏) , 2007-03-15.
2 范晔。后汉书·卷四十·舆服志下[M].《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 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C]//日本中国学会报第56集, 2004.
4 本文引号部分除文后有注释的外均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4.
5 宋俊华。《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J].零陵师专学报, 1998 (2) .
6 彭一峰。论《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缺憾[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1998 (4) .
7 付继馥。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C]//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国演义》研究集。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8 张皖华。论《三国演义》的女性意识[J].丹东师专学报, 1998 (3) .
9 张军。论《三国演义》龙争虎斗中的红粉意识[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