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影响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行为因素、经济因素等;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户外活动与景观活力不足、冬季植物景观配置不合理、水景观转换性不灵活等。为提高寒地城市景观品质,从空间与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水景与冰雪景观设计、色彩设计等角度,提出了寒地城市景观的适用性设计原则、有针对性的景观两季适用性设计对策。
关键词:寒地城市;冬季景观;景观设计;适用性设计
寒地城市,在欧美国家被称为“冬季城市”,在日本这类城市被称为“北方城市”;而在中国,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则习惯称这类城市为“寒地城市”[1].寒地城市,是纬度高于45°、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域[2].寒地城市,冬季漫长、气候严酷,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人才外迁,城市景观建设受到约束。如何充分挖掘寒冷气候特点进行适宜性景观设计,提升寒地城市景观质量,成为地处严寒地域的城市建设的出发点。
1影响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
1.1气候影响因素
寒地城市冬季漫长,寒风凛冽。城市中生活的人群每年循环着同样艰难的挑战,气候影响着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思维方式。寒地城市的气候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气温与湿度。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湿度也是如此。北方寒冷干燥的极端气候条件,使得景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明显降低。
2)风。影响城市景观设计的变量,包括风向和风速,通过适用性的设计手段创造舒适的风环境。寒地城市在垂直于冬季季风方向的地带作遮挡,抵御冬季寒风,降低风速。
3)太阳辐射。严寒地区,有效的利用日照,可以提高环境舒适度。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保证适宜的太阳辐射。
4)降雪。降雪是寒地城市冬季主要降水形式之一,如黑龙江省冬季降雪量为10~30mm.如何突出冰雪文化成为关键。
寒冷地区的城市,既不能一味地通过建设室内化人工环境逃避自然,也不能无视冬季严寒,不顾及气候防护而挑战自然;应以提升冬季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建设户外城市,使寒冷地区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冬季独有的特色景观[3].运用科学的规律,顺应季节变化,通过创新尽量消除更多的不良因素,采用更多的适用性设计做针对性的改进。
1.2行为影响因素
寒地气候影响人们户外出行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包括人们的休闲和娱乐的方式。冬季室外气温低,由于寒冷和交通不便带来的弊端,人们的户外出行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其它季节。户外场地空旷,部分活动设施闲置,人们的参与欲望减少,冬季户外空间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活力不足。
冬季降雪后的冰雪路面,导致寒地城市冬季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有数据表明:夏季的道路通行速度、车辆的使用率,与冬季相比平均提高了35%以上[4].
1.3经济影响因素
寒地城市冬季采暖期长,能源损耗大大增加;冬季昼短夜长,夜晚城市景观照明消耗大量的电能;频繁降雪使得冬季清雪的投资大幅增加,加重城市的经济负担;寒地城市加厚的建筑墙体以及保温处理等,建筑材料的成本也有所提高。如何有效实现景观设计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降低能源消耗,是生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冬季户外活动与景观活力不足
1)冬季单纯追求常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直是北方园林建设倡导的思想,对冬季植物景观的要求只是“常绿”,仿佛四季常青的松柏才是永恒的绿色.城市中的纯林、少数植物的混交林、植物群落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同样在寒地也可以相得益彰.
2)户外活动的项目针对性不强。户外活动除了散步遛弯以外,还不能够满足大众对于冬季运动、观景和休闲的需要。
3)寒地城市并没有将冰雪景观与地域特色、文化特点、居住环境有机的进行结合,甚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冰雪节日只在特定的一些城市举办。
2.2冬季植物景观配置不合理
1)冬季单纯追求常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直是北方园林建设倡导的思想,对冬季植物景观的要求只是“常绿”,仿佛四季常青的松柏才是永恒的绿色。城市中的纯林、少数植物的混交林、植物群落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同样在寒地也可以相得益彰。
2)冬季植物景观结构模糊。为了突出视觉效果,植物栽植设计,一味讲究大色块的拼花图案、大面积的草坪,使得景观结构上层乔木层和中层灌木层缺乏。只注重夏天的观赏效果,忽略冬季落叶后的景观结构效果,只会本末倒置。只有乔木、灌木、草组成的植物群落,才能避免冬季凋零之感。
3)缺乏对植物冬态的研究。植物冬季观赏,注重植物的形态、枝干的色彩、宿存的果实、植株的质感和纹理等方面,可提升整个群落的观赏性。
4)不能充分运用植物景观的资源。如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的植物栽植1200余种,但实际参与景观植物实施与建设的种数仅占乡土植物的1/10左右[5].
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增加寒地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挖掘寒地城市冬季的景观特征,充分展现各类植物的可观之处,加强冬季植物景观构成;这是设计关键。
2.3水景观转换性不灵活
水景是环境景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冬季水体的表现形式多为降雪和冰景观。夏天的水景观,在冬季利用率极低,而且喷泉、瀑布等相关设施极易冻胀。因此,水体环境在冬季的合理利用与建设,也是寒地景观设计的难点。
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景要素的使用方法也必然不同(见表1)。多数寒地城市水景的建造都流于形式,缺乏对特定气候、水资源状况深入挖掘与研究,结果要么放弃、要么建造大面积人工水景,包括水池、水雕塑、喷泉、水亭,冬季搁置不用。有些则盲目模仿江南的水景,失去了地域特色。适用性的水景观设计,将大大提升寒地城市环境景观的质量。
3寒地城市景观两季适用性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中普遍且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景观的适用性问题。同样的设施或者同样的场地,对于冬夏二季的转换也一直成了关注点。本文中所讨论的景观适用,仅仅指长期存在的既定已经形成的场地空间、交通铺装、绿化植被、景观色彩等,可以有改造余地的景观设施及环境。
3.1空间与场地的季节适用性设计
场地在保持原有特定功能以外,还应兼有季节转换的功效。夏季举办各式活动,冬季开辟冰雪活动场地。场地设计,除了从铺装到周围环境的转换布置,各种可移动拆卸式设施以及信息提示、灯光布置等,都应该满足不同季节的使用要求。
硬质铺装应该抗寒、防滑,冬夏均方便清洁。铺装的图案及颜色产生较强的视觉效果,起引导作用,还可以增加地面的色彩范围。此外,借助于太阳能技术,在硬质铺板地下进行加热,可以有效防止铺板结冰,还能够为人们创造一种别有风味的景观感受[6].
空间内所赋予的场所精神应体现北国的冰雪风貌。例如,作为城市地标的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北方的雪山。建筑的形体似延绵起伏雪山,以宽阔的松花江为背景,犹如冰川彼此衔接成为环境的延续,突出寒地城市的自然文脉。
3.2冬季植物景观适用性设计
绿化景观受季节影响极大,北方的冬季是高大的乔灌木的主场。适用性设计,应该注重绿化景观植物配置结构、景观植物种类选择、植物色彩搭配、植物文化内涵等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植物的体量、树姿以及树形等。对植物群落的风格特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上层的落叶乔木,其姿态或遒劲有力或细腻温婉,它构成植物景观的骨架。此外,群落内的常绿树、落叶小乔木、灌木等,应与上层落叶大乔木相匹配。设计丰富的林冠线、同时还要把握群落的整体风貌,形成风格相统一的植物景观。
其次要合理分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使用比例。常绿树是北方冬季绿色的来源,不仅有色彩明度及饱和度的变化,还能与落叶树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最后要选择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干皮、枝条以及特殊纹理的植株。红色、黄色等彩色的灌木枝条,青色、白色乃至灰色的树干,光滑或斑驳状剥落的树皮,冬季宿存的果实、花梗等,都是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中的观赏焦点。合理搭配这些树种,将对冬季植物群落景观结构做出有益的补充。
寒地城市适合的冬季观赏植物种类有,常绿乔木: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青扦(Picea wilsonii)、白扦(Picea meyeri)、黑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mukd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
落叶乔木: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山楂(Fructus crataegi)、糖槭(Acer saccharum)、稠李(Prunus padus)、色木槭(Acer mono)、山桃稠李(Prunus maackii)、榆树(Ulmus pumil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旱柳(Sali xmatsudana)、银中杨(Populus alba)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amurensis)、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锦带花(Weigela florid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红瑞木(Swida alba)等。
3.3水景观与冰雪景观适用性设计
水景观设计的适用性,设计体现在静态水景、动态水景和冰雪景观的季节转换。
静态水体注重池壁池底设计。水景面积不宜过大、过深,作为冬季无水时的景观设施,池底的铺装不仅应该防滑,其形式和色彩满足枯水时候的视觉效果。
动态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冬季景观效果。如将喷嘴埋于地下的旱喷泉,在冬季无水时可以作为户外活动场地。动感十足的跌水,注重基底材料的选用,设计适合的高差。冬季虽没有水的流动,但跌水的场地高差与材质也可以成景。溪流的设计,重视卵石铺底或浆砌卵石的形式,寒季水不能流动的时候,旱河道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这种形式的池底溪流铺装在后期维护上更便利。
同样,冰雪景观在冬季的吸引力更大,水景与冰雪景观在不同季节可以相互转换。液态与固态水的使用,在功能和形式上完全不同,如,自然水体应尽量利用原有湖面形式,并可在冬季开辟冰上运动场所,河流还可以作为冰雪景观营造的空间。
3.4色彩季节适用性
冰和雪为主的白色以及蔚蓝的天空占据了冬天的半壁。相比夏季,冬季的色彩季节适用性则更多的突出人造景观和人工光源。色彩明暗与色彩种类,在景观营建中起到突出的作用。公共空间的城市夜晚景观色彩,通过光的折射、散射,形成不同光影效果。植物的色彩只能通过仿生植物以及其他装饰性灯光进行弥补。
4结束语
寒地城市的景观适用性设计,凝系着北方寒地城市景观建设的长远发展方向。近些年,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不断致力于对本地景观特色的开发与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景观的长远发展应面向全局,化不利为有利,巧妙地将夏季的景观与冬季景观衔接,是每个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冷红,袁青。发达国家寒地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4):60-66.
[2]周诣。东北地区寒地城市的特色营造[J].山西建筑,2007,33(17):27-28.
[3]李静。北方滨水城市冬季环境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15.
[4]谷春娜,焦健。东北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植被多样性初探[J].艺术科技,2014(10):168.
[5]段全猛,刘晓光,陈定萍。寒地城市植物景观塑造对策研究:以哈尔滨植物景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电子出版社,2009:3925-3937.
[6]王婧。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