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以原始艺术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16 19:25:31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原始艺术为例分析“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探寻中国陶器、青铜、文字在形式美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形式;意味;情感表达;原始艺术
  
  在原始血与火的年代,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有着自己独特的阐释,人面含鱼的陶器,古色斑斓的青铜,飞扬舞动文字的背后,藏着那个时代丰富的意蕴。让我们开始这莽莽的岁月的旅程,拂开历史这本厚书的灰尘,感受在“有意味的形式”中积淀着的情感,在意味上给人们关于宇宙、人生无尽的沉思和遐想。
  
  一、装饰中的情感表达
  
  工具的使用解决了人类基本需求,是人作为超生物的存在社会生活外化和凝结在物质生产工具上,物化的形态。而装饰把人们从生存中解放出来,这是原始人类意识的萌芽、也是原始艺术开始的源头。在《情感与形式》中,曾这样解释到:“装饰是表现性的,不是适当的刺激,而是负载情感的一种形式,装饰性的图案可以为感觉者提供了不借助任何规则或解释的视觉逻辑,而视觉逻辑是艺术视觉的原理,可见因素可以借此从纷乱莫名的感觉中被突显出来,以符合生物的情感及其所达到的高潮,即人类层次上的生命。它为表达基本生命的节奏而形成了可诉诸视觉的形式。山顶洞人已经对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装饰品,选择周正的石头来钻孔,很像现在妇女佩戴的鸡心首饰。这种装饰表达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感受,还融合了当时的人的生活体验、情感观念,传达了当时的审美的情感。因此,形式的表现融合了社会内容和当时的历史情感。
  
  二、陶器、青铜纹案、文字中情感蕴涵
  
  原始时代是战争与和平的交叉,在不同的时代的背景下所反映出来的符号形象就各有不同,首先来看在母系氏族下的和平年代的仰韶陶瓷,在它的彩陶中多有鹿的图像,据当时的文献记载:”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整个社会是一片祥和之景,纹案投射出来的是温和的图景。此时,仰韶陶器中的图案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其中犹以鱼纹最普遍。例如仰韶时期时的人面含鱼图,闻一多先生说鱼代表生殖繁盛的意义,所以在当时血缘氏族的环境下人口关系一个氏族存在与否的关键,鱼纹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期望,蕴涵了深层的含义。在原始的艺术中虽然它的形式简单但是却富有深层的意味,正是这种意味深化了艺术美感。
  
  经历了长时间的具体的图像后,纹样逐渐从具体转为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形体。这种抽象相比起具象而言,它含括了更多的情感和观念或者说是人们对自然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疑惑而难以用具体的形状来展现出来,是难以用语言来表现出来的符号情感以及原始巫术图腾含义。所以一个简单的具象已经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从一个具体可知的形象到一个包括相对较多含义的复合意象到最后的抽象的线条和符号,已经包括了复杂的情感在其中,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是观念与情感的积淀。是当时巫术礼仪的一种反映。苏珊在《情感与形式》中谈及到这种抽象线条时从另外一个侧面出发,他说这些线条具有生长性的,因为人们对线条的延伸中感受到运动的逻辑,会觉得在线条中它是无限延伸的,充满了动的感觉,它是一种基本的艺术幻象,但是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律动。当这种抽象的线条充满了艺术品本身时候,它表达的内容比具象的图案来更复杂,其中蕴涵的情感内容也更为模糊,因为它将内容情感转化为一种形式的。我们欣赏到这些古老的陶器时,正是从这些富有意味的线条和抽象的图案中感受到美的。
  
  说到线条的运动的符号化的形式,中国的最重要的造型形式---文字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从甲骨文开始了汉字的线型艺术,”至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又如三等角之配合,空间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美观。“在象形文字中已经有会意字和指事字的分类,在形式上它是一种更为完善的线型表现形式。从篆书开始,书法家开始考虑汉字的模拟和造型艺术。”或象龟文,或比龙鳞,长翅短身……“,同时注意在意境中去构想汉字的挥洒自如的气势,它俨然成为了一种表达感情意境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到生命的流动,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它不是静止的,规则的,而是活生生的有着力量的美感。原始艺术的另外一个典型艺术青铜,青铜器的发展是铜器的出现,它铭刻了当时的占卜祭祀以及历史进程的记录,疆土的扩大所要付出的血的代价。对于占卜和祭祀是原始宗教,是原始民族对于人自身以及天之间联系的猜想。青铜上面的纹饰是统治者代表自己的统治力量的。青铜上的图案就是人们构想的一个具有威吓恐惧的造型,是一种原始力量的表达和涌动。青铜艺术散发一种浓重狰狞的意味,用想象的形象表现了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经历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三、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原始艺术中的陶器、青铜和文字,为何让人流连忘返,正是形式所表达凝结的内容和情感,而用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贝尔说:”就是在每一件作品中,线条和色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定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这些美的运动形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进一步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指出美不仅仅是形式,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而只有形式也不成其为美。这和苏珊所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时认为意味就是作品中的生命形式,就是流动的活着的东西的提法是相同的。她曾经说:”如果要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情感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有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艺术品起着标示某种现象事实人们感觉如何,相信着什么,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它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情感的描绘性表现,它反映着难于言表而无法确认的感觉形式。不论李泽厚先生还是苏珊·朗格他们在对有意味的理解时候都是说明在形式中凝结的情感和内容,虽然苏珊·朗格是以生命的形式来说明,但是生命的形式也就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流动的变化的东西。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事物的美感,是因为它具有生命力,一种死去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是不能让人感受到美感的,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在人类的内在生命中,有某些真实的极为复杂的生命的感受,而这些生命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此用艺术来阐述这种情感,从中和作者有了共鸣,美感就油然而生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实际上就是艺术中凝结的内容和情感。一件艺术品上的生命性激起了与人本身所同有的生命的感受。不仅是让人的感官获得愉悦的形式,是主体和客体的融合激起的一种共鸣。
  
  美作为一种情感内容的表达在附着适当的反映这种情感的形式就构成了充满意味的形式。美不是泛泛的肤浅的表达,只有那些充满时代的人类情感的,那些或明或暗的情感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情绪,充分运用艺术符号所表达的形式才是具有美的,才能绽放出经久不衰的美学魅力。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3
  [3]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