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民初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转捩点, 是一个民主与独裁、统一与割据、进步与落后, 革命与反革命的时代。谭延�]和宋美龄在这一错综复杂的时空交汇点建立了特殊的友谊关系:从谭宋互称兄妹, 谭促成蒋宋婚姻, 到谭临终嘱托宋美龄为其女择婿, 两人之间的友谊既有个人的芳华, 同时也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相识、相交、相知谱写了真挚的友谊之歌, 更在中国近代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
关键词:谭延�]; 宋美龄; 国民政府; 关系;
谭延�]和宋美龄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谭延�],字祖安,号慈安,湖南茶陵人,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是湖南立宪派的杰出领袖,曾三次督湘,期间担任湖南省军政府都督及省长,后又任国民政府主席和第一任行政院长;宋美龄,生于旧中国十里洋场的上海,她的一生是伴随西化、近代化、战争与革命等巨大社会变迁的一生。谭宋二人既有显赫的家世,亦有不凡的人生经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国民政府时期的背景为考察,探讨谭延�]与宋美龄二人的关系形成、发展及影响,从而更近一步去感知中国近代历史的丰盈与多样。
一.相识:互称兄妹
谭延�]在民初政坛上极其活跃,是湖南立宪派的领袖,曾三次督湘,1912年9月国民党湖南支部改组成立后,谭延�]任支部长;由于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易于革命党人进行反清宣传,湖南由此成为从事反清斗争最富朝气的地方。谭延�]作为一方威望极高的开明绅士,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思想上出现了逐步向革命靠拢的倾向。1922年8月下旬,谭延�]在湖南依省宪举行的省长选举中落选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内政部长、建设部长及秘书长,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1918年谭妻病逝,彼时,宋美龄结束了在美国的10年生活,已于1917年返回中国,孙中山先生有意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对于中山先生这一美意,谭延�]思想与内心经过了慎重考虑。首先,家庭影响方面最为深刻,主要来自于他的母亲和妻子。谭母贫寒的孤儿处境及其侧室的经历,对谭延�]一生的生活情趣、性格品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父权制社会,处在封建礼制的桎梏中,女性受到封建纲常伦理观念的约束,连所生子女,亦有嫡庶之分。谭延�]的母亲李太夫人是其父亲的寒门侧室,虽然育有3个儿子,但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侍立桌旁为人添菜添饭,自己不可同桌而食”.[1]13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所带来的不公,在谭延�]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立志发愤图强,为改变母亲的处境而努力。谭延�]少年及第,光耀门楣,谭钟麟才向全家宣布“李氏夫人饭时可以入正厅就座用膳”.[1]13谭延�]二度督湘时,谭母在沪病世,但按照族中规矩,其母灵柩只能从族祠旁门出入,谭延�]不惜以孝子贵官身份伏于娘亲灵柩之上,自称“延�]已死,抬我出殡”,[1]13谭母得以享有从正门出葬的礼遇。母亲的经历使得谭延�]不愿意宋美龄当其继室,怕耽误宋氏前程。另外,感叹于妻子的临终嘱托,故决定终身不再续娶。谭延�]的结发妻子方榕卿,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儿,两家本为世交,谭延�]正准备第三次督湘时,其妻子在上海病逝,临终前,曾托人转达谭延�],望他不要婚娶,将几个子女带好,谭延�]在零陵军中听闻噩耗,悲痛万分,决心谨遵妻子遗言,终身不再续娶,谭延�]写悼亡诗句:“故人恩义重,不忍再双飞”.其次,谭宋二人不同的阅历也是他考虑的重要因素。宋美龄与谭延�]两人的青年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宋美龄年轻貌美,英气勃发,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可谓集才貌于一身;谭延�]则深受儒家传统教育的熏陶,“1904年2月去开封参加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甲辰科会试,中第一名贡士,王�]运谓:‘看京报,文卿儿得会元,补湘人三百年缺憾,龚榜眼流辈也。’”[1]23两人思想意识观念存在的差异也成为客观事实。再次,碍于宋氏家族强大的社会影响,最后,考虑到革命事业的刚刚起步,鉴于以上缘由,谭延�]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即向中山先生婉言表达了自己终身不娶的想法,另一方面,谭延�]的决定又直接促成他和宋美龄的兄妹之交:“我愿与美龄女士结为异性兄妹,以报总理知遇之隆”.1在向中山先生表明心意后,谭延�]备厚礼拜访了宋美龄的母亲,宋老太太对谭延�]这个干儿子非常满意,宋美龄也被谭延�]彬彬有礼、谦和温润的处事感染,对谭延�]信任有加,之后两人便以“干哥哥”、“干妹妹”互称。在之后两人的相处中,两人深厚的兄妹之情可见一斑。
二.相交:莫逆于心
(一)谭延�]促成蒋宋婚姻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宋美龄在叶挺处见到一匹好马,闹着要骑,叶挺告诉她,马刚购来,性子烈,还近不得人,宋美龄不服气,硬要试试,结果一走过去,马便狂暴踢人,不能靠近,宋美龄当时只能作罢,却丢下话:“我唤我阿哥来,非骑上这马不可”,[1]2宋美龄所称的“阿哥”便是谭延�]。谭延�]晚年身体欠佳,“宋美龄遵牛惠生之言,阻吾食盐”,2从中可以看出宋美龄对干哥哥的关心,方鼎英回忆:“宋老太住在长提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左侧,经常见谭的汽车停在该处。”1是谭延�]与宋家经常往来,彰显了谭宋关系密切。
作为宋美龄的“阿哥”,谭延�]在撮合蒋宋联姻中功不可没。早年蒋介石留学日本时,经由陈其美的引荐,结识了中山先生,1918年春,回国后的蒋介石南下广州,直接参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后任大本营参谋长。蒋介石与同时期的大本营的建设部长兼内政部长和秘书长谭延�]“同为总理倚之如左右手,亦为蒋谭两公共事之始”[2].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局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步步为营,尤其是“中山舰事件”后,中共和苏俄的“处处迎合其意,与以让步”“协助其取得比较现时更为伟大之权力与实力”2,当时,蒋介石占据富庶的江浙区域,上海的金融界和工商界被蒋所垄断,主客观因素促使蒋介石逐步取得了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而谭延�]的处境则较为窘困,湖南农民运动的爆发,加上武汉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四处受敌,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使谭延�]由原先的左派逐渐转向右派,由最初的武力反蒋,转变为居中调停,直至最后放弃武力,迁就蒋介石。谭延�]和宋美龄两人之间特殊的关系,间接推动蒋宋联姻。
陈炯明广州叛乱时,为建立、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蒋介石跟随孙中山四处奔波,宋美龄和蒋介石于1922年初次相见时,宋美龄优雅高贵的气质、情趣以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蒋介石,并对宋产生爱慕之情:“余在广州,寓居孙总理处,以获见宋女士,以为欲求伴侣,当在是人矣。其时宋女士尚漠然”[3]12.随着蒋介石同宋家的关系的逐步密切,蒋介石借汇报军校情况之机,向孙中山提起求娶其妻妹,希望孙中山牵线搭桥。1926年6月30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姐妹”的记载,“三”指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将回上海,蒋介石日记云:“美玲将回沪,心甚依依。”3对于蒋宋联姻,除了大姐宋蔼龄赞成外,宋美龄的母亲、二姐宋庆龄、兄长宋子文都反对,从蒋介石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年轻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许多坏毛病:“荒淫无度,堕事乖方”“好色”“易怒”“虚骄之气”等,且蒋介石还有妻妾,对此,宋家人不接受也情有可原,而宋美龄倾心于蒋介石,将蒋介石视为英雄,在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宋美龄求助于谭延�],谭延�]对于蒋宋婚姻表现出愿意促其结合的想法,并身体力行说服宋美龄的家人,尤其是宋母与宋子文。“昨晚得电报约谈,谓是宋子文,乃至西摩路访之,则子文不在,方欲回车,忽传延入,至客座,则子文妹独在,云有事相商,则为介石结婚事,子文反对,欲吾斡旋,吾与介石、子文皆相识者,乃许以设法疏通而出”.4谭延�]在宋母面前大肆夸赞蒋介石“年轻有为,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经过数次的思想工作后,宋老太太和宋子文最终同意蒋宋婚姻。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举行婚礼,婚礼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基督教式,在上海西姆路宋家的宅邸举行;一次是中国传统式,在市内大华饭店举行,这场中西结合的婚礼,既有旧中国统治阶级的排场,又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色彩。谭延�]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介绍人出席。谭延�]曾在日记中记录了蒋宋的婚礼:“至西摩路宋家,众宾杂沓,行教会式结婚礼,余日章为牧师,先问戚友赞成否,再令新人读誓词,乃为祈祷而散。随至大华饭店,广场设座几满,来宾千余人,蒋兄锡侯及宋子文为主婚,余与蔡孑民、王正廷、余日章、何香凝及冯焕章夫人为证婚。礼甚简单,鞠躬,读证书后盖印,即礼成矣,尚不如宗教式之严重也,”5
(二)谭延�]临终嘱托
1
谭延�]病逝后,蒋介石致电谭伯羽,谓:“顷接京电,惊悉尊公急病仙逝,痛悼曷极,尊公之逝,为党国极大不幸。”[4]28510月18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所有南京各机关自是日起,京外各机关应自奉到电令之日起,下半旗三日,停止一切娱乐及宴会,以志哀悼。”以国葬之礼送别谭延�],代表了国民党对谭延�]高度的崇敬,从中可以看出谭延�]在国民政府中的威望和地位,得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器重,为国民党、国民政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相知:对国民政府的影响
谭、宋两人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给予其诸多帮助。清末民初为民主与独裁,统一与割据,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错综复杂的时期,政权更迭如此之快,而谭延�]却始终能站稳成为中流砥柱,和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都合作愉快,这源于他善于自保、察言观色、善测风向、圆滑机智的精神气质,素有八面玲珑“水晶球”之称。谭延�]在促成宁汉合流、支持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军政实权的问题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全面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谭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全国统一后,蒋介石宣布实行“训政”,谭被任命为行政院长,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两人在工作上和私下交往频繁,对蒋介石继续北伐以及稳定后方助益良多,使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
蒋宋的结合是蒋介石人生的重要一步。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合后全身心投入政治生涯,跟随蒋介石转战南北,投入所谓“统一”.宋美龄在后方勤务、医疗等事给予蒋介石大力支持,蒋介石致电在上海的宋美龄称:“前方伤兵药材必不够,请在多购一倍,派员专解来前方直接补充,以免流弊。”“药品请速寄来,并请多聘好医来徐为盼。”65月5日,宋美龄回电称:“尽力罗致名医,请勿顾虑”.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夸赞宋美龄:“以公忘私,诚挚精强,贤妻也”.《大公报》创始人之一胡霖有这样一个分析:“蒋介石再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做他们的妹夫,以便争取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当时蒋介石也开始感到有必要得到西方的支持,以美龄做他的夫人,他便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很看重子文这个金融专家,对蒋介石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娶一位新夫人似乎是理所应当之举”.[5]365宋家庞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为蒋介石控制国民政府奠定了基础。政治上,宋家的政治关系稳定了其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财政上,宋子文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担任着财政部长,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在经济军事上对蒋介石给予很大帮助,筹募经费,甚至向国外订购武器,“有一种专为拖炮用之唐克车,亦清子文兄购订十二架为盼”.7外交上,宋美龄成为了外国和蒋介石政府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
谭延�]和宋美龄的相识、相交、相知,丰富了自己的政治生活,也稳定了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提高自己在国民政府的威望,赢得了较高的荣誉,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政府的发展,对国民党的团结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国民党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建强。谭延�]大传[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
[2] 吴伯卿。总统蒋公与谭延�]先生之谊[A].谭延�]传说资料[G].郑州:天一出版社, 1951.
[3]杨树标, 杨菁。百年宋美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
[4]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第九辑[G].“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1970.
[5][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M].丁中青, 等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注释
1 方鼎英。《谭延�]的湘军及其与孙中山的关系》, 载《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 第8页。
2 《谭延�]日记》 (手稿本) , 未刊印版, 1928年2月26日。
3 斯切潘诺夫报告, 《苏联阴谋文证汇编·广东事项类》, 第36-38页。
4 《蒋介石日记》 (手稿本) , 1926年7月2日。
5 《谭延�]日记》 (手稿本) , 未刊印版, 1927年9月5日。
6 《谭延�]日记》 (手稿本) , 未刊印版, 1927年12月1日。
7 《致宋美龄》, 《蒋“总统”家书》, 第003号。
8 《致宋美龄》, 《蒋“总统”家书》, 第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