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模式的传统形式,资金融通更符合资金融通对象的需求,具有运营成本低以及提高体育产业链发展等优势,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体育产业中小企业众多,体育产业要突飞猛进的发展,资金需求和投资需求日臻扩大,因此,应采取的互联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策略包涵了体育众筹模式支持体育场馆建设,理财产品的多元化与体育产业不断融合创新,规范自律意识,体育产业自身也要提高适应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体育产业; 金融支持;
作者简介: 周小翔,中南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
互联网金融就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管理、支付等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也是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使得客户拥有多方面的选择.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优秀的理念、管理方式等,对各类资源进行优秀配置,整合客户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1].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43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与体育产业机构相继开展合作,以信贷融资等形式支持体育产业中各公司发展运营的同时,推出多种多样的体育产业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了优质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传统金融短板,为体育产业群体参与金融服务提供了覆盖更广、使用度更深的选择[2].
一、互联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对客户需求的掌控能力不同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搜索引擎、云计算和社交网络使得其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它能够根据碎片化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进行进一步的产品推导,有效地拉近了商家、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数据技术从中挖掘商机[3].传统金融虽然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已经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运用大数据服务,但相比互联网金融,其对用户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体育爱好者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据此不断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大数据金融不但可分析体育人群消费投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实现行业垂直细分市场,从而引导消费,进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二)运营模式符合资金融通对象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可得性、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其去中心化、个体对个体的直接互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良好的用户体验带来了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将我国大量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把众多个人投资者与体育产业直接连接起来,为有融资需求的体育产业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拥有互联网手段的传统金融,互联网事件处理效率高、普及范围广、技术迭代快、降低人员成本等优势也都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用户在高效的技术支持下,利用平台检索,可以快速匹配到所需信息,获取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财力消耗.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众广泛参与,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几乎以零成本实现传播,而且随着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体育场馆、体育教学、体育用品、体育赛事公司、体育工作室等行业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开展各自的业务,这类企业的资金融通更符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融通对象的需求,因此能够更加顺畅的发展[4].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合体育产业产品发展,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体育运动人群相互转化.
(三)运营成本远低于传统金融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运营成本远低于传统金融成本,在信息搜索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来完成.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克服了传统金融繁琐的线下交易中间环节弊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互联网金融平台批量化交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自身成本的负担.因此,无论是大型体育设施建设,还是体育中小型业务公司的发展,都需要严格控制成本.为了体育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成本的降低更是重中之重,使体育运动在消费方式上由高额消费向平民化消费方向转变,最终实现体育产业的大众化、市场化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大大提高了体育产业链发展
体育产业链包含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用品服务,消费者对于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强.互联网天生具有开放和共享基因,交易的可能性边界得以拓展,专注服务80%的"长尾"客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体育产业的特殊融资偏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样深刻影响着体育运动产业,也改变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互联网金融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推动体育产业不断改进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更影响着互联网金融产业与体育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方面,在支付方式、支付安全等方面都带来变革与完善,通过这些改变提升体育用户体验,提高信息安全,拓展支付场景,融合新的支付技术,迎合体育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国务院2019年8月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足以可见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目前,全国己经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省级的体育产业集团,负责全省范围内的体育产业投资管理工作.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南京、常州以及温州等地级市成立了体育产业公司.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08年的462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6579亿元,11年间增长了5.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预测到2025年体育产业的总规模预计为5万亿元[5].从地方层面来看,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并显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体育产业总规模均己达到4000亿元以上.众多房地产企业进军足球,恒大、绿地、富力等企业花巨资打造体育产业,我国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以及优酷等企业已经投资布局体育赛事承办、体育赛事转播;贺兰山足球俱乐部吸引了麦麦提金融入股,在体育类众筹产品中苏宁金融、华奥众筹也不断布局体育产业,甜菜金融与虎扑体育携手共进.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发展,各类体育产业创新平台、创客空间、产业孵化器不断涌现,进一步活跃了体育产业发展氛围.
(二)体育产业发展亟需金融支持
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主体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需求.
首先,从政府财政资金层面来看,随着体育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政府的财政资金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规模和引导力逐年下降,弱化了财政资金量的投入,制约了政府引导作用.有一部分省市设立了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但是目前在资金规模、运营管理等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加上体育产业市场的规范管理还需要加强,所以当前体育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其次,从市场融资来看.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起步较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还不明显,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渠道、保障还不健全.中国的体育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吸引投资的亮点不够,市场融资方面能力较弱,即便是较大的体育企业,融资能力也比较有限.
再次,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中国的体育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成长阶段,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变现期长的等特点,有很多企业处在"赔钱赚吃喝"的阶段,以高投入来换取曝光率和知名度,打开市场.有部分企业投资体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企业定位和战略目标不明确,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清晰.随着一些房地产资本大鳄和互联网资本大鳄的进入,体育产业竞争加剧,与实力雄厚的大资本相比,很多体育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很大一部分创业公司破产倒闭.比如万达体育公司财报显示常年负债,2019年万达体育公司全年净亏损2.74亿欧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7.3%[6].
三、互联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一)众筹模式支持体育产业设施建设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筹融资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融资渠道.2014年我国权益类众筹的交易规模达为4.4亿元,到2018年上半年,权益型众筹成功项目融资金额53.14亿元,虽然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规模较小,但正是由于交易规模基数较低,因此众筹交易未来的增速会更高.从市场格局看,淘宝、京东等巨头相继进入众筹领域,众筹网、追梦网等独立的众筹平台的市场知名度也愈来愈高,更多的新生众筹平台陆续成立并投入运营,相信众筹交易的规模即将迎来爆发式的春天.
在中国体育项目众筹发展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棒球众筹项目.2015年1月28日,在北京金融街召开了"棒球股权众筹项目正式登陆中证资本检测中心股权众筹平台"上线挂牌成立仪式,自此处于中国体育系统边缘化的棒球与互联网金融联系了起来.该项目众筹目标为1000万~1500万,项目发起公司承诺该项目将会以分红、股权回购和上市流通形式保证投资者的收益和退出.在这个棒球众筹项目挂牌上线后的半小时内,即有两笔股权认购成单,整个众筹过程在120天内完成[7].目前我国众筹融资相关法律尚未成熟,体育行业正处于由无监管发展向标准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因此众筹模式能够支持体育场馆建设,进而促进体育运动大众化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性引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约束,同样也需要对众筹融资模式的监管.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合体育产业产品创新发展
为了满足体育人群的投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必须多元化并不断创新,与此同时,日益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可结合体育产业,例如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体育场馆、体育旅游、体育器械等周边产品的结合等等,即在给予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同时提供投资者体育消费娱乐的感官心理享受,不但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在体育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之间的转化,而且更有利于体育产业向理性化、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合体育产业产品创新发展的实践中,互联网理财平台旺财谷曾在北京奥运中心举办的"乐跑嘉年华,爱跑更快乐"活动中成功将互联网金融与跑步运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旺财谷除了为跑步爱好者提供衣帽外,还提供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代金券,使用户在旺财谷投资时可直接进行抵现,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实现了"运动越多,收益越高"的健康理念.金融产品与体育产品的充分结合产生了海量的投资数据和消费数据,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分析中发现一定的规律,进而从了解客户需求的视角来分析和预测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在进一步节约服务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费用,有利于设计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完善服务的目标实现,增加客户粘性,并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化,在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投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充分挖掘体育人群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规范自律的意识
首先,结合监管要求,加强自身合法、合规运营.互联网金融往往存在多牌照、信息共享、跨界经营等情况,将导致金融风险放大[8].随着监管政策清晰和明确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监管细则要求,从经营主体的隔离、客户信息的实名制,金融产品的宣传等等,均需要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不断优化,从而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体育产业的融资需求.
其次,应该强化客户的信息安全管理.首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各模型的信息公开制度,互联网金融要保持持久运行就必须做到金融体系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这是保证资金有序运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可引入"沙盒监管",既避免将创新金融引入失控状态,又能保持其有一定的生存土壤与试错空间.在互联网企业内部应建立客户信息保护的应急预案,出现客户信息遗失、毁损、泄露或者篡改等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且要有上报机制,避免出现大面积公关危机.
最后,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特性,相比较传统金融其系统更为复杂,为保证体育产业的顺利融资,应该大力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水平.
(四)体育产业自身应适应创新融资模式
体育行业各实体企业作为借款方,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企业诚信建设,为实现融资做好准备.
首先,体育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的了解,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金融平台来筹集资金.另外,体育企业的融资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资金的实际现状,在充分考虑债务的偿还能力之后做出适当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企业的融资效率最大化.
其次,构建体育企业的诚信体系.任何企业的诚信都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和贷款金额,体育企业也不能例外.体育产业的融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并且要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最后,体育企业应对自身发展做好战略规划和目标.一方面避免企业短期经营的理念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不同发展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低成本的资金来支持体育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在政策利好、环境优化的有利形势下,体育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亟需互联网金融支持.互联网的技术特点打破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借款人能够更直接地获得金融服务,这个特点在减轻体育产业的资金困难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我们从上到下能够科学、规范地建设体育产业的融资环境,有效地缓解体育产业的融资问题,实现体育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将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
参考文献
[1]张玲南,邓翔婷,贺胜.互联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博弈分析及其比例检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03):155-160.
[2]邵继萍,王丽萍.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路径与对策--基于产业耦合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01):129-136.
[3]曹英,尹海位.基于"互联网金融 "的产业创新路径--以河北省体育产业为例[J].银行家,2019(12):62-63.
[4]满进前."互联网 "视域下体育产业商业模式趋势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3):195 197.
[5] 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测: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20-02-13.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2/833520.html.
[6] 营收利润双降,万达体育2019年净亏损2.74亿欧元[EB/OL].新浪财经,2020-05-26.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20-05-26/doc-iircuyvi5095173.shtml.
[7]李勇.我国体育产业众筹融资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09):83-87.
[8]马晓卫,任波,黄海燕.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0(03):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