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3-03-29 06:24:52
  【摘要】步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各产业增速趋缓趋稳,而文化产业却要保持高增速,冲刺成为支柱性产业,领跑并助力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文化产业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学理创新品格;加速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大力推动原创级文化精品的“创”与“销”.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新;文化政策
  
  一、注重文化产业的学理创新品格
  
  我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体系建设,应该是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综合创新品格。第一,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及其理论形态的创新,是人类掌握世界体系的一种新的文明手段和工具在当代中国的回归与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理论形态。第二,文化产业是现代新科技与文化联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产生和发展需要吸纳多学科成果的技术支持系统和文化支持系统,这就决定了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文化产业学具有跨学科性、高综合性、强应用性的特点。第三,文化产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文化形态本身变化发展,与经济现代化相结合,实现文化现代化的结果,又是人们对复杂的文化经济活动不断实践和认识的产物,与人们对文化理解的哲学转变密切相关,与人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功能属性的深度把握相关,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创造理性,从而使文化产业理论富于时代哲学意味和新意识形态意味。第四,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政策问题。我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提文化产业,不仅反映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国家文化政策的历史局限性。文化产业在中国的提出,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新的政策形态的提出。肯定文化产业存在的现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对一种社会文化经济形态、文化经济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确认,这就使文化产业学研究拥有了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品格。研究文化产业理论,思考文化产业学的理论建构与创新,不能没有文化产业政策的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不应只是对现存文化产业现象的阐释,而更应关注对文化产业政策依据的学术探讨和对政策科学性的判断分析。
  
  二、加速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据统计,2010~2015年,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出口从1397亿美元增至2283亿美元,增加了63.4%,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在此期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增长率达到了135.7%,2015年创意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一1.中国文化产业要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势头,必需加速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一,构筑文化经济利益共同体。文化产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系统。面对广阔的国际文化市场,须实行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对内全行业开放政策。要以经济利益关系和文化产业格局的战略性调整为目标,制定和实施积极稳妥的“非公资本准入”政策,构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以伙伴关系为特征的文化管理新体制,并以公共力量构筑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
  
  第二,建立平等、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现阶段,由来已久的文化产业核心层的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壁垒还未被彻底根除,在我国文化市场全面开放的现实条件下,这显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制定反垄断政策,实施宽领域的文化市场准入原则,坚决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平等、“做宽做深”.
  
  第三,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充分借鉴我国近年来外贸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已经实施的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放宽文化产品出口的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制定长远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并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实施文化外贸新机制。积极与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合作,利用他们的市场系统与网络系统,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以全新的外贸体制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另外,在国际文化贸易领域应尽量去意识形态,传播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寓意识形态于文化形态之中,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可接受的形式传播我们的价值观。总之,须改革我国的文化外贸体制,建立新的文化外贸制度,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全球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品出口额,做大做强国际文化贸易。
  
  第四,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法制建设。由于文化本身已成为衡量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开发、控制、垄断和利用,文化的渗透和反渗透、入侵和反入侵,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实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政策不等于不设防,要充分、合理地运用世贸组织有关文化的例外条款,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安全政策,建立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并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构筑完整、科学、高效的国家文化安全体制,以及完善的文化商品进出口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设置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确保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平稳运营。
  
  第五,升级我国文化产业集团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今天,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几十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政企分开、调整结构、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与世界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相比,还存在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与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有序推进企业改造,组建大型集团,条件成熟则可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介、跨国界的国际化集团公司,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另一方面,已成立的集团要加快整合的步伐,进行转换职能、重组资产、制定规划等内部改革,尽快形成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力量。
  
  三、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
  
  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要求我国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维空间所构成的文化发展环境上,全方位地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全面开放的文化产业政策。这样一个科学、高效、公正的政策创新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部门创制系统,需建立一个独立于现行文化系统之外,与文化系统内部无利益关系的公共政策制定部门,由它根据国家文化利益和整个战略发展需求来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二是制度创新系统,必须持续深入地对我国现行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国家对“大文化”的管理,即将政府办文化的那一部分职能全部剥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资产重组,彻底废止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并从制度上根除部门保护主义。总之,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需要理顺,要有一个分工管理的界限,要使党的意志通过司法程序变成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这样才能克服重复管理、职能交叉的弊端。
  
  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管理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环境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文化法制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政策依旧是我国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机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政策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文化管理的质量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程度,反映了我国文化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与民主化程度。要优化这一政策环境需树立整体创新意识,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机制,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管理的协同发展战略,实现有机联动推进。要特别突出理念系统创新在文化产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解放思想,加大对文化原创能力系统建设的政策投入。只要不违法,任何大胆的科学探索都应予以鼓励、支持和保护。可依托高校和学术界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要瞄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走势进行跟踪研究,整合学术力量,与国际学术界在开放性的全球市场环境中,就文化产业与多元文化发展问题展开平等对话,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文化产业话语体系。
  
  四、大力推动原创文化精品的“创”与“销”
  
  首先,必须进行资源配置,从经济上做出制度安排。有两种性质的制度安排,一种是集中决策制度,另一种是分散决策制度。集中决策制度是将经济资源集中到公共主体(如国家),再通过公共主体向创作者购买,然后分配给消费者;分散决策是通过消费者个人直接向创作者购买。从文化产业运营经验来看,分散决策优于集中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鼓励原创。其根本原因在于分散决策制度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使高水平的原创者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赢取广阔的精神空间,自由挥洒,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其次,要打造原创精品,使其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既然原创作品是在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的,那么原创精品一定是在大量一般性原创作品的市场化竞争中诞生的。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一定是几经国内市场锻造与锤炼、淘沥与筛选的精粹。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资源配置环境中,释放各文艺部门的独创精神,激励原创精品创作。对于那些扎根于大众文化市场中的形式灵活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要给予充分重视,制定政策加以支持。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运营,必须同时遵循市场经济与国际文化贸易这两重规律。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研究供求关系,分清大众小众市场,并在商业化运营的同时积极创造特色精品,打造国际名品。另一方面,要遵循国际文化贸易的规律,充分考虑各个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艺术惯例”2和“文化折扣”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持久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通常是那些面向全球最广大消费群体的普适性(具有普世价值的)产品。除了内容方面明确大众化的绝佳设计之外,任何推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项目都还必须具备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市场推广手段。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原创性文化精品,必须大力开发国内市场,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的筛选机制。在充分占据国内市场、赢得国内消费者广泛好评、获得可观利润的前提下,参与国内竞争,扩大产品及品牌的知名度。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中介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
  
  另外,在市场开放和市场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出台适应实际的政策,对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原创性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充分支持,如税收减免、项目奖励、特殊补贴、金融扶持等,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创造新品,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注释
  
  1.Nissim Otmazgi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orld Cultural Industry[J].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2016,(7):45-48.
  2.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参考文献
  
  [1]Nissim Otmazgi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orld Cultural Industry[J].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2016(07):45-48.
  [2]理查德·E.凯夫斯。 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陈慧颖,陈本昌,徐海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泰勒·考恩。 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