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阐述民生的时代内涵,梳理民生体育在我国的发展,诠释了和谐社会下民生体育的特殊内涵,指出民生体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理论诉求,并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下加快民生体育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全面、持续、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民生; 民生体育; 和谐社会; 发展路径。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全国人民所期望的一种社会状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始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当中、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参与体育运动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民生问题。关注和解决好这一民生问题,加快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和谐社会下的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问题是指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是一个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1].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民生问题已由原来衣食住行等第一阶段的“生计”问题上升到了第二阶段精神需求的“文化”层面,人们对于体育发展成果的追求属于民生的第二阶段。让体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使体育生活化,让广大民众享受到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广大民众精神文化问题的解决。卢元镇教授曾指出: “体育生活化是小康社会的必然产物,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吻合。将体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参与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全面发展和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对体育本质内涵的更深认识,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中的必然体现[2].”
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来减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个体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也更加科学,对体育资源和体育公共服务的享有上要求更加明显,对体育发展的成果要求越来越高。关民生之所需,解民生之所急,解决好体育领域内的这些民生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2 民生体育的发展及当代诠释。
2. 1 民生体育的发展。
在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与民生相伴而生,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体质弱、健康水平差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改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了解决当时这一民生所需的重要途径。这是新中国民生体育的起步发展,也为今后民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文革时期,由于特殊历史环境制约,民生体育出现了华而不实的异化发展,更多的是满足政治需要,而非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奥运战略、体育外交”的提出,这一时期民生体育的发展被弱化了,但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符合时代要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民生体育进行了研究,对民生体育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陈小林等把“民生体育”的概念界定为政府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公民身心健康为宗旨,以惠及社会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和幸福感为任务所提供的在社会上举行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并认为民生体育是似小实大的终极追求,是回归本质的创新理念,是“精英”与“大众”的粘合剂和凸现政府责任的公共产品[3].
这一概念一方面指出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体育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凸显了体育的服务对象。民生体育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征。
2. 2 和谐社会中民生体育的内涵。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生体育的内涵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表层上的“民生体育”是指体育层面的人民生计,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体育问题,以便促进体育公平的实现[4]; 深层的“民生体育”是指政府有责任更多地考虑民众的体育需求与意愿,使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将体育建设置于人民生活状态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上,更好契合民众的进步与发展。
民生体育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从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对其内涵进行剖析: 首先,民生体育是民生发展与体育建设的互动与融合。一方面是民生领域内的体育内容,另一方面是体育建设中蕴含的民生价值; 其次,民生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体育建设中的凸显。民生体育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以体育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幸福感,帮助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最后,民生体育是民众对体育发展过程与体育发展成果的双重享有。
既要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体育建设发展中,也要保证人民群众最大化地享有体育发展的成果。
3 加强民生体育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3. 1 加强民生体育建设,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完整性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社会,民生的含义和内涵在不断地扩大,当代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上。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需求,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只有切实关注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解决好政府与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问题,不断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等问题,加强民生体育建设,使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实现人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以及实现体育强身,体育富民、体育强国的目的。
3. 2 加强民生体育建设,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等的完好适应状态。人只有实现了真正健康,才可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体育教育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人们提供健康的体魄和心灵的休憩。正如毛泽东所说: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现实情况来看,解决好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加强民生体育建设有利于缓解快节奏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压力,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3 加强民生体育建设,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软实力的比拼是当今社会每个国家都不得不重视和努力建设的领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中国文化力量和国民文化素养的彰显。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实现自然人个体 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 自然人所组成的有机群体) 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5].
加强民生体育的建设有利于民众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少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状态的压力。民生兴则民心聚,民生体育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建设。民生体育的建设激发国家的体育文化活力和创新力,从而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
4 和谐社会下民生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4. 1 关注、重视民生体育。
理解民生体育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重视民生体育的发展与建设。历史也证明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发展好、建设好。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所需---健康,提出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使得人民的健康状况在短时期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年文革时期和奥运金牌战略年代,体育领域内的矛盾不断加剧,民生体育的发展一度呈现出弱化之势; 直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颁布实施才使得民生体育的发展又重新得以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各个时期民生体育建设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民生体育是事关人民群众体育层面上的最根本的利益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必须重视并加强民生体育建设,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4. 2 坚定、持续地坚持科学发展观。
在民生体育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建设理念为民生体育建设服务。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现实,针对各地区、各阶段、各阶层人民群众的不同特点。
政府、社会和组织等有关部门应深入研究,认真调研,合理制定各项体育政策法规,循序渐进地解决好体育领域内的各种民生问题,并在民生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变化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时刻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生活状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真正实现体育惠民,体育成果共享。
4. 3 完善、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基础上的。各级政府都要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统筹、政府主导、政府支持的体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保障的群众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政府支持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以及政府鼓励和引导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6].针对诸多存在于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的现实情况,政府更应该加强和转变其服务职能。面对精神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地区,政府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市场和体育秩序,建立建全各项政策法规,建立体育权益保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体育权益得到重视和保障。
4. 4 正确、合理处理公平效率问题。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基本尺度。制度的好坏,不仅要看它是否能带来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还要看它是否对财富的分配更公平合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合理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是民生的关键切入点[7].体育公平是现代社会体育理想和体育政策追求的目标,是衡量各地区、各领域体育公共资源提供的异同程度。但目前我们国家体育的发展受区域性、经济性、政策性的影响较大,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体育的公平与否,在确立与时俱进的体育公平标准的前提下注重效率的取得。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好的地方,政府应该公平地提供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
因为只有在保障参与运动机会平等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谈效率,即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但对于那些还为衣食住行忙碌的最底层的民众来说,注重实现其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则会显得本末倒置。
4. 5 共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民生体育本身具有发展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民生体育建设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用系统化的机制加以保障的现有结果。可以说,民生体育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实践活动和制度设计,应把民众享受体育参与的过程和体育建设发展的成果一同看待。
不能只把体育层面上的民生需求看作政府或社会单方面的给予和捐赠,同时也应该注重体育建设中蕴含的民生价值,人人参与,强化自我健身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知识,形成“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理念,提升精神文化水平。只有使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体育事业的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体育事业的快速、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成员真正享受到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4. 6 系统发展体育事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体育既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又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的发展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系统发展过程。一个国家物质水平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体育的发展水平。只有物质基础强大了,才能为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发展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体育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增进了国民的健康,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概括来说,体育不仅可以通过大众健身,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服务,还可以通过一部分“精英”的努力,创造出优异的竞技成绩,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向心力[8].体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发展体育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协调好体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以促进国家的政治稳定。因此,只有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5 结语。
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关注解决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是共产党民生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在重视民生体育的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始终如一的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原则,要完善和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确立并实施合理的与时俱进的体育公平标准,树立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的理念,把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一项民生系统工程来抓,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使每一位公民充分享受到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航生。 抓住改善民生不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J]. 广东社会科学,2008( 1) : 11 ~15.
[2] 卢元镇。“体育生活化”值得称道[N]. 中国体育报,2009-2-25.
[3] 陈小林,王正伦,周瑜。 民生体育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4) : 5 ~8.
[4] 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 民生体育思想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 8) : 152 ~155.
[5] 程林林。 发展国家体育软实力的思考---基于文化交集和通约的视角[J]. 体育与科学,2012( 5) : 16.
[6] 鲍明晓。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6) : 3 ~5.
[7] 沈克印,周学荣,李荷皎。 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选择[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 2) : 84 ~88.
[8] 张晓红。 试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与人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J]. 辽宁体育科技,2003( 3) :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