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木耳产业在阿克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巩固提升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 产业优势; 发展现状; 对策; 新疆阿克苏;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年,南疆四地州面临劳动力剩余这一现实问题。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1],新疆丰富的资源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发展潜力巨大,在承接产业援助方面具有潜在的自身优势[2].阿克苏地区资源优势明显[3],黑木耳产业技术门槛低,对基础建设要求不高,在2020年全国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可助力阿克苏地区脱贫增收。
1 产业优势
1.1 政策红利
根据浙江援疆"十三五"规划,立足当地实际[4],深处南疆腹地的阿克苏地区,林果业一直是当地传统产业。当地结合援疆资金开展"万亩亿元"增收试点,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外引创新团队,在沙漠戈壁地区培育出首批黑木耳。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可以实现"废弃林果枝-发酵-有机肥-肥料"的有机绿色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是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的有效举措。结合最新的产业扶贫工程[5],黑木耳产业可为阿克苏地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1.2 科研助力
承担浙江科技援疆项目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除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外,2017年起陆续选派技术人员到阿克苏指导生产,截至2019年3月,共有11名援阿技术人员分别在各县(市)和菌棒生产厂开展黑木耳生产技术指导;还为各县(市)无偿提供黑木耳废菌棒粉碎机,通过料袋分离回收利用菌袋和菌渣,实现栽培基质的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从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到下地产耳的全链式支援帮扶。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投入5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的新疆理工学院万亩亿元工程技术中心已建成并启动试运行。目前,万亩亿元工程技术中心有研发人员5名、兼职人员12名。该中心通过扩繁原种并制成液体菌种,可以满足千万级栽培菌棒的生产需求。万亩亿元增收工程是浙江省第九批援疆三大产业工程之一,是为解决阿克苏地区逾30万hm2果园每年超100万t废弃果树枝条利用难题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而设立的科技援疆项目。技术中心积极同区内农科院、高校农产品实验室对接,参加国内相关食用菌产业会议数次,协调相关资金外派人员到杭州参观培训,以期为当地黑木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3 资源优势
阿克苏地区特别适宜种植果树,是"中国白杏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无污染的水质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资源[6].每年林果业修枝及大面积棉花种植等产生大量废弃植物秸秆,结合国家环保工作要求,对其进行可循环、资源化利用,为木耳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势
阿克苏地区贫困发生率15.8%,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行列之一。目前,仍有26 005户、97 10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远高于退出国家贫困条件的标准[7],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产业转移,同时应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深化"发展黑木耳产业扶持"的政策在精准打造脱贫路径、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解决了阿克苏地区劳动力剩余问题。
2 发展现状
2.1 黑木耳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科学
阿克苏地区和浙江援疆指挥部大力支持黑木耳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新建了3个国营菌棒制作厂,全面推开发展黑木耳产业,目前有规模为66.67 hm2的设施栽培基地,带动5 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黑木耳产业效益较低。南疆种植业结构雷同,导致黑木耳产品价值相对于其他农产品附加值较低[8].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条件不一样,要充分利用阿克苏地区气候特点,科学发展食用菌产业及林下经济。二是野生菌质资源的开发力度较小。现阶段,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人工栽培的黑木耳,大量野生菌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虽然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利用程度不够,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市场经济效益低下[9].
2.2 基础设施落后
南疆地区黑木耳产区主要位于和田、阿克苏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均将发展黑木耳产业作为扶贫项目[10].黑木耳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时间内可以助力农民脱贫,但由于阿克苏地区黑木耳资源开发较晚,基础设施较落后,许多配套设施和制度不够完善,严重依赖外省(浙江、河北)技术[11],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2.3 标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阿克苏地区标杆龙头企业较少,贫困农户基数较大,致使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同时,部分标杆龙头企业缺少创新和改革意识[12],只顾眼前利益,对标杆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特色黑木耳产业扶贫造成了负面影响。农业一直以来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气候异常、疫情等外在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产业发展。国家应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加强农业发展政策扶持以及资金、土地、人才的支持,改变标杆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能力弱的局面。
2.4 本地化科技力量支持不够
科技是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只有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行业发展。目前,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刚刚起步,技术、资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仍然使用外地菌种、技术种植本地木耳,外来菌种在适应本地气候特点、后期管理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同时也阻碍了本地菌种的开发、培育,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限制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行业发展壮大。因此,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培育本地科学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5 黑木耳深加工产业延伸不到位
目前,市场上售价较高的东北木耳[13]、云南木耳[14]在木耳分级、营养成分鉴定标注等方面都细化到点。阿克苏地区可借鉴其经验,对木耳产业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原先的发展方式,打造出本地大品牌。此外,本地后续资源深加工不足,冻干粉、保健品及废弃菌棒的沤肥、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产业循环还处于摸索状态,目前产业延伸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
2.6 黑木耳产品的资源优势尚未凸显
外地干黑木耳价格高、质量好,本地黑木耳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倒挂,缺乏地方性技术规范和技术支撑,黑木耳从栽培管理到终端销售,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同时,食用菌的药用价值没有得到大力宣传,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造本土品牌,挖掘潜在的食用菌(木耳)营养优势。
3 对策
3.1 加大科研投入
积极利用浙江援疆万亩亿元工程技术平台、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大科研资金、技术人员投入,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平台,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校级科研项目,挖掘菌种种质资源相关课题,提升平台研发能力,增加成果转化,提升社会影响力。组建地方性黑木耳产业研究协会,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向产业聚集。
3.2 挖掘本地菌种资源
利用阿克苏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避免同质化单一品种的市场种植,增强食用菌多元化市场竞争力,开发本地特色菌种,挖掘母种、原种、培育栽培种,利用本地不同植物秸秆配制菌棒,研发出适用于本地发展的菌种种质资源。开展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使本土化菌种资源遍地生根,为大健康产业、扶贫产业贡献力量[15].
3.3 加大电商销售渠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线上交易已经是新时代产品交易的常用模式。现阶段,应利用浙江省发达的互联网资源,从产品设计、销售模式、售后服务到人才培养,建立完善产品产销的电商对接机制,搭建网络平台,推动农村电商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产品销售受益于电商发展成果,实现"人、机、物"的完美融合[16].
3.4 加大市场化运作
在木耳标签、产品储存、交通运输、分级处理、包装环节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富硒木耳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好新一轮援疆优势,积极与援疆市、县联系,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阿克苏特色农产品专卖店。打造公路运输、航空口岸、铁路运输与互联网完美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结合国家内循环为基准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阿克苏食用菌对外营销的宣传和推介,支持各县(市)扶贫龙头企业参加区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洽谈活动,把阿克苏地区以黑木耳、苹果、核桃为特色的农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向全国。
3.5 建立健全黑木耳生产标准体系
从初始优化菌棒制作、接种、室内发菌到田间栽培,建立适合阿克苏生产的技术路线、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洁净厂房设计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黑木耳菌种质量可追溯规范等[17].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建立规范的体系来指导黑木耳种植加工,积极协调当地企业高校,利用科研创新平台及企业生产车间,制订相关黑木耳菌种鉴定、包装、运输等企业地方标准。
3.6 建立黑木耳产业联盟
以"科技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产业链模式,实现种植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积极协调农户、黑木耳加工企业、南疆本地科研院所和杭州电商平台,从木耳菌种的选育、日常管护、新技术指导、后期加工等方面积极响应扶贫新模式,增强面对疫情以及其他重大自然灾害模式下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18],为南疆地区脱贫攻坚贡献"柯柯牙植树造林式的阿克苏扶贫新模式".
4 结语
针对目前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争取多方面协调解决。要培育本地菌种、统一地区食用菌种质资源、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等,让阿克苏黑木耳产业发展在科学的指导下为本地产业扶贫提供动力支持。发展林果产业经济是巩固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9].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腹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集体制度改革[20]、推动轻工产业抱团发展[21]的有效路径。通过产业扶贫,尤其是黑木耳产业的科学、精准扶持,使黑木耳产业在阿克苏地区产业发展中的比例大幅上升,为阿克苏地区农民增收提供平台[22].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J].太阳能,2017(9):5-10.
[2]任严岩。产业援疆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4.
[3]赵玉萍,陈娟,雷春军,等。新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及措施[J].食药用菌,2019,27(6):370-373.
[4]郎客宾。"党建援疆"助推精准脱贫[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10-16(006)。
[5]武冬梅。新疆野生羊肚菌分子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6]范荣尚。阿克苏地区绿色果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6(3):38-39.
[7]梁刚,钟涛,代小军。阿克苏地区发展产业促脱贫路径研究[J].农村科技,2018(12):60-62.
[8]蔡贤贤,刘盛荣,周修赵,等。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药用菌,2020,28(1):46-50.
[9]李全中。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发展问题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4.
[10]高云辉。依托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开发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J].吉林农业,2016(11):20-28.
[11]沈洋。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2]马民。黑龙江省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3]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等。5个野生云耳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11):2386-2390.
[14]孟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15]葛岩松。牡丹江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6]姚方杰,刘宏宇,于娅,等。黑木耳菌种质量可追溯规范[J].中国食用菌,2017,36(3):21-25.
[17]李海成。水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18]叶新华。阿克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建议[J].农村科技,2016(5):75-76.
[19]徐石。发展林下经济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作用:以辽宁省桓仁县林改为例[J].中国林副特产,2020(1):99-100.
[20]胡渡南。转变轻工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与跨越式发展:胡渡南副主任在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第一届第四次会员大会的讲话[J].福建轻纺,2011(6):1-8.
[21] 孟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22]韩文龙。练好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两大基本功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N].四川日报,2020-08-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