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从“全面小康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中央和省、州的总体安排部署,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及片区工作会议,分阶段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促进扶贫与“双联”工作深度融合,整合 145 名省、州、县、乡“双联”干部和驻村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组建 27 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了《全县双联行动县直组长单位工作制度》《夏河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办法》,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包乡领导和乡(镇)的扶贫工作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督促抓、扶贫部门专门抓、基层乡(镇)主动抓、驻村帮扶队直接抓”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扶贫攻坚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是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把摸底调研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从去年 4 月份开始,围绕全面摸清贫困村“底数资料、基层情况、政策要求、重点任务、扶贫成效、困难问题”的要求,专门设计了《农牧民户情登记表》《入户调查问卷》《摸底调研统计表》《村情调查表》《入户数据汇总表》《干部联户统计表》等 32 张卡表册。成立了 14个精准扶贫调研小组,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组织扶贫部门、“双联”单位、各乡(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了解实情,采集群众生产生活信息数据,全面评估家庭贫困现状,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六个精准”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一线、一片、一点、一带”四大扶贫开发主战场,为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精”和“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建档立卡工作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依照省、州核定的贫困人口数量,结合各乡(镇)、行政村实际情况,采取入户调查、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整户识别,并实施动态管理。对脱贫人口精准核定到乡、村、户,由乡(镇)、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公开公示。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目标任务,严格遵守“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对2015 年“预脱贫”人口进行了标记,进一步做到了对象精准。按照省、州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要求,坚持“数据真实、反映准确”的原则,集中采集贫困户基本情况、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相关数据资料,如期完成了2 963 户 1.3835 万贫困人口的信息录入工作,并认真开展了两次数据信息采集“回头看”。按照“853”挂图作业要求,对大数据平台信息、贫困村实际情况、贫困户帮扶计划进行了调查核实、细化分解,有效防止了精准扶贫与建档立卡“两张皮”的现象,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四是精准帮扶,措施到位。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狠抓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研究制定了“1”个《实施意见》,“17”个配套方案和“1”个《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做到了 27 个重点贫困村“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帮扶人”,解决了“谁扶持”的问题。坚持“项目向贫困村户倾斜、资金向贫困村户聚拢”的原则,大力实施养殖暖棚、牛羊育肥、种养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各级社会帮扶力量继续加大援助力度,2015 年中海油落实援助资金 500万元,庆阳市落实援建资金 3 500 万元,各级“双联”单位帮办实事 700 多件,总金额达 1.69 亿元,集中县级财力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 671.5 万元。针对阿木去乎片区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现状,编制实施了《夏河县阿木去乎片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将加快阿木去乎片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截至 2015 年,全县脱贫 1 466 户 6 512 人,超额完成脱贫人口 412 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4 年的 19.85%下降到 2015 年的 11.21%,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 419元。二是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整合资金4.69 亿元,围绕全县贫困村户实施 228个项目,自来水入户率 100%;全县动力电覆盖率 100%;行政村通畅工程覆盖率 90.8%,其中贫困行政村完成通畅工程建设任务 24 个,覆盖率达 88.9%;新建 4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 163户 1 067 人;完成危旧房改造任务 1 40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 817 户,占贫困户改造需求的 99.8%。三是富民产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各类合作社 365 个,入社群众达 4 667 户 2.46 万人,注册资金3.63 亿元,其中贫困村组建 129 个,入社贫困户 915 户,占贫困户的 30.85%;建成旅游点、农家乐 136 家,2015 年新增 72 家,新增就业 624 人,带动就业人数增幅达 32.4%,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529 户 1 934 人脱贫,占预脱贫人口的27.7%;四是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85.4%,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幼儿园 17 所,入园儿童 2 222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 61.79%;全县 65 个行政村已建成村卫生室 12所,其中 27 个贫困村已建成 4 所;建成达标综合文化站 6 个,要素齐全的乡村舞台 12 个;全县 65 个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 100%;新农合参合率为 98.24%;14 个乡(镇)现有敬老院 9 所,覆盖率64.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3 个,覆盖率75%;建成农牧村互助幸福院 23 个,覆盖率 35%。五是金融支撑不断完善。全县挂牌运行惠农金融服务站 13 个,便民金融服务点 51 个,在贫困村建成金融服务点 27 个,实现了贫困村金融服务点全覆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 272万元,支持各行政村组建扶贫互助协会,65 个行政村实现了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累计为 3 278 户农牧户和 95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双联”惠农贷款 1.71 亿元,为 1 651 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8 214 万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全县 1 697 户贫困户参加了青稞、牦牛、藏羊保险。六是能力素质有效提升。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 881 人,种植、养殖类实用技术培训1 930 人;针对贫困村下派科技特派员39 名,确定科技示范户 57 户。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 7 094 人,劳务创收9 590 万元,其中输转贫困家庭劳动力1 469 人,创收 1 061.84 万元。
但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制约我县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艰苦。夏河县平均海拔 3 000 米以上,气候高寒阴湿,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大部分天然草场沙化、盐碱化、退化趋势明显,鼠害问题突出,畜牧产业优势不明显,使我县扶贫任务更加艰巨。二是社会发展能力低下。我县经济总量小,夏河作为欠发达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基础薄弱,农牧民增收缓慢,人均年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15.14 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 2.34 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 974 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 3 419 元,93%左右的财政收入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三是农牧民素质偏低。农牧民群众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各种知识的能力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给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四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每年下达的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无法满足贫困村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各贫困村基本上都没有积累,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作用十分有限。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贯彻“四个全面”、奠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按照经济社会发展“11355”总体思路,以实现 2017 年全县脱贫摘帽为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抓,围绕贫困村户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国计民生改善等方面,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年度脱贫攻坚战。
一是围绕“四大片区”,抓好富民产业培育。按照全县“一线、一片、一点、一带”脱贫攻坚片区布局,在重点开展传统农牧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加大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力度,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同时,注重创新农牧村发展模式,引导贫困农牧户将土地、草场、林权和财政扶贫资金以流转或入股的方式向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集中,提升农牧村自身发展活力。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农牧村基础条件。紧盯水、电、路、房、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硬件条件,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年内实现行政村村通畅公路全覆盖、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全面开展农牧村安全饮水巩固完善工作,持续做好农牧村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等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农牧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三是围绕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特惠政策,稳步提高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困贫辍学学生目标。严格执行省上规定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农牧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偿比例。实行农牧村扶贫和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两线合一”政策,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工程。加强农牧村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充分利用民政、医保、社保、残联等各类补贴资助政策,真正实现政策兜底。
四是围绕生态保护,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性。继续组织实施退牧还草、黄河水源补给、退化草场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夯实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58 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同时,完成拉卜楞镇麻莲滩行政村 1 个省级美丽示范村,达麦乡达麦行政村当应道自然村 1 个州级美丽示范村和曲奥乡清水行政村加道自然村、阿木去乎镇吉昂行政村下吉昂自然村 2 个县级美丽示范村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