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一个动物农场的革命悲剧。本文从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分析,探究革命失败的悲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庄园》; 角色分析; 故事情节;
由于老麦哲生前的嘱托,曼娜庄园的动物们成功起义,将农场主琼斯赶走。"革命"成功后,猪作为革命的领袖对庄园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但随着管理的进行,动物们发现自己处于比革命前还要残酷的统治之下,"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这句革命纲领似乎已经成为泡影。本文通过对文中角色的分析来进行简单探究---庄园是如何从平等转变为专制独裁的,革命的悲剧何以产生。
一。主要角色分析
1. 斯诺鲍与拿破仑
同为庄园里猪中的佼佼者,它们都受到了老麦哲的思想启蒙,并同为动物庄园革命的领导者。但在起义成功之后,斯诺鲍和拿破仑在庄园的管理上出现了诸多分歧。"斯诺鲍和拿破仑在讨论中是最活跃的,但很显然它们两个从来没有过一致的意见:其中一个提出的建议,另一个总是反对。"[1]斯诺鲍致力于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动物们学习文字和知识。而拿破仑则是专注于对下一代的教育,它将小狗聚集起来,带到阁楼上亲自教导,为以后的"政变"做准备。
拿破仑在赶走斯诺鲍之后,依仗狗的势力开始了极权统治:篡改七诫,使猪的行为合理化;宣扬个人崇拜,"拿破仑永远是对的";散布谣言,让动物们一直处于琼斯可能会回来的危机感之中,使它们不得不依赖猪的统治;发展"武装势力",培养更多的狗为自己所用;清除不和谐声音,将反对它的动物全部处死。通过种种集权措施,以拿破仑为代表的猪群,成为动物庄园的特级阶层,它们坐享其成,用动物们的劳动果实对外换取供自己享用的食物。最后,猪穿着人的衣服,与人们欢聚一堂,暗示了猪的"异化".
斯诺鲍的离开,加速了动物庄园内的专制,缺少制衡的一方,另一方的权力就会膨胀,必然导致集权和独裁。
2. 绵羊与鲍克瑟
文中的绵羊们与鲍克瑟是领导阶级忠实的追随者。绵羊的头脑很笨,只能学会字母A,对七诫也不熟悉,只能记住一句"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中,它们一直扮演一个盲目追随的角色,每当拿破仑宣布它的政策,绵羊们就大声喊着口号,这往往干扰了其他动物的思考。绵羊们的愚昧使"四条腿好,两条腿坏"这句为了方便动物们理解七诫而简化的口号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最后为了迎合两条腿走路的猪,绵羊们喊成"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的时候,动物们也没有做出反应。
绵羊的角色也代表了大多数沉默的动物,因为头脑不好或拒绝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不平等的统治规则逆来顺受。即使"所有动物一律平等"被猪篡改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它动物更加平等"时,动物们也习惯性认为是自己记错了。拿破仑成为了第二个琼斯,所有的猪都享受着优越富足的生活,动物们比从前干的更多,吃的更少,但是它们已经对改变命运无动于衷,麻木地生活在猪的极权统治之下。
鲍克瑟同样是一个统治阶级盲目追随者的形象,与绵羊和其它动物不同的是,除了做"口头上的追随者",鲍克瑟为庄园的建设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它力气最大,劳动量是其它动物的三五倍。在风车建设活动中,鲍克瑟总是在别的动物离开后继续劳动,这种勤奋的品质让它在动物庄园里有很高的声望。鲍克瑟一生有两句话一直挂在嘴边:"我要更努力地工作"和"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统治阶级喜欢它埋头肯干从不思考,动物们欣赏它任劳任怨的精神。鲍克瑟最终沦为了统治阶层用来享受生活的牺牲品,猪不仅利用它的身体为自己换来了一大笔钱,还继续利用它的精神来控制动物们的思想---宣扬鲍克瑟的劳动精神,作为所有动物的榜样。从某种角度来说,鲍克瑟对革命结果的影响要大于绵羊以及其他旁观的动物。
3. 本杰明
本杰明是动物庄园中一个难得能看穿真相的动物。它非常聪明,在其它动物还在学习字母时便已经能够流利的阅读。"本杰明和猪读的一样好,但从来没有发挥过自己的本领。它说,据它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东西。"[1]这表明本杰明拥有和猪一样的智慧。它对于七诫的认识非常清醒---不值得读,说明本杰明其实了解七诫虚伪的实质,这也是为后来七诫的内容被篡改做了铺垫。本杰明在文中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它为数不多的话中都包含着些许哲理。动物们在回忆革命是否给它们带来更幸福的生活时,本杰明声称记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它觉得事物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变得更好或更坏---饥饿,艰辛和失望,就是生活永恒不变的定律。"[1]直到结局,本杰明没有对拿破仑的政策提出任何建议或反对意见。本杰明是智慧的,但无疑也是懦弱的,明白事实真相的它没有勇气站出来反对猪的统治,即使知道自己的好友鲍克瑟被猪卖到了屠宰场,它也没有向其他动物揭穿猪虚伪的面孔。面对真相,本杰明选择了沉默,也许正是因为对局面的清楚认识,它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局面,才选择与其它动物一起沉默,但这无疑是变相鼓励了猪的独裁,放任了悲剧的发生。
二。故事情节分析
1. 猪的虚伪贪婪
奥威尔特别选取猪作为革命的领导者,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猪具有肮脏、贪婪和邪恶的隐含意义。在英文表达中,猪的形象多与贪吃、贪婪(如pig out)、顽固不化(如pig-headed)、脏乱(如pig's ear)和愚笨(teach a pig to sing)等贬义特征挂钩。[4]在故事的情节中,猪的所作所为也展现出他们虚伪,贪婪的本性。在革命刚刚成功之后,这种虚伪便开始有迹可循。由于琼斯被赶走,没有人为奶牛挤奶,猪顺理成章接下这个工作,并为自己寻找谋取私利的空间。牛奶每天都被掺在猪的饲料中,动物们没有反对---琼斯离开之前也会把牛奶掺在动物的饲料中。猪的做法无疑是将其他动物和自己分成不同阶级,但是初期动物们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无形中助长了猪的贪婪之心。猪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开始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利用聪明的头脑为自己的同类获取最大的利益。很快,猪将农场丰收的苹果也占为己有,紧接着是舒适的房间、酒以及其他的农产品。猪的贪婪使得动物们虽然辛勤工作,但是依然无法改善生活。
猪的虚伪还表现在同类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的场面上---拿破仑和斯诺鲍表面上看起来是共同继承了老麦哲的意志,研究出'动物主义'并付诸实行的人。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动物庄园的政权的只能有一个,因此它们在革命初成之后便开始显露分歧。拿破仑将小狗带走并亲自教导时心中就已经开始酝酿日后的政变,它教导出的一群凶狠的狗成为它实行'铁腕政治'的得力帮手。我们要承认斯诺鲍确实非常有才干,它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科学知识,在风车设计的问题上可见一般,但是比起政治头脑拿破仑显然更胜一筹。斯诺鲍显然没有预料到拿破仑的政治野心和为此做出的准备,没有武器的斯诺鲍面对拿破仑的政变只能仓皇逃走。斯诺鲍的失败,实际上加速了动物庄园极权统治的蔓延,也让其他动物获得政治平等的权利成为空谈。拿破仑上台之后,对原本要推翻的风车计划又重新开始实施,这就是它具有欺骗性的一面:拿破仑其实非常清楚建设风车的必要性,但是为了获得政权它选择反对。逃走的斯诺鲍被宣传成庄园的公敌,成为庄园中所有不合理事件的替罪羊,它为革命和庄园管理所作的贡献也被全面否定,最终成为统治者拿破仑转移庄园矛盾,掩盖自身罪行的工具。
2. 革命象征的变化
对于一切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不合理事件,猪永远能找到堂而皇之的借口欺骗动物们。七诫内容的不断变化见证着动物庄园中慢慢'变味'的统治。
七诫是拿破仑和斯诺鲍单方面制定的,其他动物没有能力也没有头脑去参与。这表明七诫的设立并不是动物们为了保障它们的自由权利所达成的一致的意愿,而是统治阶层粉饰自由的一颗糖衣炮弹。七诫的变化是一条紧接着一条的:猪所代表的特权阶层为了一己私利不断改变七诫的内容,随着七诫的改变,动物庄园中的阶层划分也就越来越明显。特权阶级可以睡在床上,穿人类的衣服,接受最好的教育,普通的动物辛勤工作日子反而越来越艰难。最后的七诫只剩下一句'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极权统治的悲剧已经昭然若揭。
革命的初衷是动物们摆脱人类的统治,将劳动成果收归己有。在拿破仑的极权统治下,《英格兰兽》这首代表动物们对未来生活美好希冀的歌曲被禁止传唱,互相称呼同志也被视为一种愚蠢的行为,动物们理想中的美好未来最终也没能实现。故事的最后,动物庄园改回了曼娜庄园的名字,人类与猪欢聚一堂。当这些革命的象征被冠以'愚蠢'、'奇怪'的评价时,这场革命便已经宣告死亡。动物庄园的动物们再次回归被剥削的底层角色,它们摆脱了人类,却在同类的手中被再次欺压。
革命象征的最终解释权一直掌握在猪的手中,斯奎拉一直在向普通动物传递统治阶级的思想。它善于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控制动物们的思想,让他们的意识形态一直保持在'正确'的状态中。新的社会体制变得与旧社会体制相差无几,甚至更令人失望。由于新的统治阶层来自草根革命队伍,与被推翻的统治者相比,他们更了解贫苦民众的弱势和局限,采用的压迫和控制手段也就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5]
动物庄园的革命表面上是动物们追求自由的起义,实质上是没有理论没有组织的一场偶然胜利。动物们没有革命智慧,不能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才会在革命之后被猪牢牢掌控。猪的暴力统治手段一步步蚕食着动物们的思想,通过对经济、言论等要素的完全掌控,洗脑之后的动物们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革命果实也被窃取。
如果说猪的智慧和欲望是将自己推向异化的重要推动力,动物们或无动于衷或麻木不仁的态度也是为极权统治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动物庄园革命的悲剧,与每一只动物都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2][3]奥威尔,张毅,高孝先。动物庄园[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 黄芳芳。动物理想的幻灭之路:用陌生化理论解读《动物庄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1):147-149.
[5] 徐键。《动物庄园》中的极权主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