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雷微型小说集《梦非梦》主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5-03-15 00:50:33
   摘要:喊雷的微型小说带有深刻的平民情结和浓郁生活气息。他的微型小说集《梦非梦》中近90篇作品, 大致贯穿着三个主题:寻觅平凡人的贤德与善良, 鞭笞底层生活的愚昧和丑恶, 揭示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悖谬。喊雷对“凡人之贤”和“底层之恶”的书写展示了他对儒家美学传统中“劝善惩恶”古典风范的追求, 揭示日常“生活之悖”则又使他的创作充满了现代哲理意味。
  
   关键词喊雷; 微型小说; 主题;
 
 
  喊雷, 1938年生, 原名刘汉雷, 陕西富平人, 原籍四川南充,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富平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富平书画院名誉院长。他有微型小说作品数百篇次入选《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中国新文学大系》《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等二百余部文集, 其中《生死抉择》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S版) 、土耳其大学语文教材。[1]扉页国内小小说最高奖项--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评委会曾在给喊雷的颁奖词中写道:“喊雷的小小说题材宽泛, 或直面现实, 写当代百姓之喜怒哀乐;或勾画历史, 写古代奇人奇事……其笔下人物生动、饱满、富有个性”[2]169.他在微型小说界享誉很高, 但由于他的作品主要都是微型小说, 而且篇目繁多、题材多样, 正如有研究者所说, “喊雷是微型小说作家队伍中的一个异数, 喊雷作品的选材不拘一格, 这样看起来有些乱, 有些杂”[2]166, 使得人们很少对他的作品进行整体的主题研究。喊雷的微型小说作品结集为《梦非梦》和《生死抉择》出版过, 但两者有相互交叉的作品, 本文主要研究《梦非梦》集。通过对他的微型小说作品集《梦非梦》的研读, 发现他的微型小说看似“杂乱无章”, 其实背后始终围绕着三个比较集中的主题:寻觅凡人之贤, 鞭笞底层之恶和揭示生活之悖。
  
  一、寻觅凡人之贤
  
  在喊雷的微型小说中, 他关注最多的群体就是普通人、底层的人民。他笔下的凡人并不空泛模糊, 而是血肉丰满的, 特别是他们身上的贤才、贤德品性之美, 始终散发着熠熠的人性光辉。他的微型小说集《梦非梦》, 收录了89篇微型小说, 其中有27篇以寻觅凡人身上的贤才、贤德品性为主题。它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对普通人贤德的直接描绘, 另一方面体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对社会中贤良之人的寻觅。其中直接描绘平凡人物贤德的作品主要有《白雪》《获救》《遇》《高高的白杨树》《报警》《流水谣》《石鉴》《厨魂》《天鹅湖畅想曲》《守候》《自杀前后》《遗产》《笔迹》《掉价与否》《狙击》《为世师范》《种子》《伞》《开锁》《悬崖上的白围巾》等, 不下20篇。
  
  忠于爱情、坚守爱情的纯美是当代社会难得的贤良品性, 但在喊雷的作品中, 这一品性被一对平凡爱人的故事表现到了极致。在《白雪》中, “我”和雪荷都酷爱文学, 是心照不宣的知己, “我”因发表文章被扣上“右派”的帽子而被判刑, 而当“我”获释之时, 雪荷早已嫁作他人妇, 由一个冰清玉洁的姑娘变成一位外籍华人的妖冶夫人。“我”化悲愤为力量, 奋笔疾书, 十年磨一剑, 终于在文坛上获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在此时, “我”从雪荷的妹妹那里得知, 雪荷并没有去国外, 而是患癌症离开了人世, 死在当年见“我”的第二天的手术台上。喊雷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悬念, 当真相大白时, 读者无一不被雪荷的坚贞和对爱情的奉献所感动。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感叹现代社会的异化不仅体现在人与劳动的关系上, 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上, 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 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以下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原则”[3]3.现当代有很多表现爱无能和爱情在商业社会被异化的小说, 而喊雷的微型小说《白雪》则回归古典主义的审美, 表现社会中凡人的贤德和爱情的纯美, 仿佛一股清泉, 洗涤着人们内心的芜杂。
  
  发掘普通村民的善良品德, 并强调善有善报, 贤德是可以传递的, 也是喊雷微型小说的重要追求。在《悬崖上的白围巾》中, 罗永在母亲的催促下把征婚广告寄往报社, 在路过鹰歇崖时, 他看见一条飘落在悬崖半腰的白围巾, 以为有人从这里投潭自尽, 便立即跃进深潭救人。不料原来这条白围巾是一位姑娘去赶集经过这里时掉下去的, 姑娘赶回来找围巾时被罗永感动, 答应给他当红娘。这则故事在让我们莞尔一笑的同时也给人们启迪, 热心肠和善良的品质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罗永用自己的质朴和贤德赢得了结识良缘的契机。无独有偶, 在《守候》的故事中, 男女主人公是没有名字的普通路人。他和她在镇上的三叉路口相遇。夜色漆黑, 路上坑坑洼洼。她跌倒了, 他把自己的手电筒借给她。她每天都去三叉路口等候, 想把手电筒还给他, 结果却等来了他跌入悬崖身亡的消息。每年的清明节, 她都来路口等候, 打着电筒, 让光通宵照亮着那条路。
  
  平凡人身上不仅有一般性的真善品德, 还具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在《高高的白杨树》中, 杨老师肺癌晚期, 时日不多, 校长决定用校园里的白杨树给他做棺木, 但是他得知后, 却拿出村委会资助的三百元药钱让余木匠把做棺木用的白杨树做成课桌。在他病逝后, 人们在他口袋里看到工工整整的《白杨礼赞》的教案。他把一生献给了讲台, 临终前最惦记的仍是学生, 他自己不就是白杨树精神的最好写照吗?而在《自杀前后》中, 大学生徐余身患尿毒症, 为了不给贫困的家庭带来负担, 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他准备跳江时突发地震, 重病缠身的他不顾体力和余震, 救出近三十个幸存者。领导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后, 指示医院治好他的病, 大学也免去了他的上学费用。在《掉价与否》里, 一名普通的修鞋匠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自己的尊严, 并为一位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少妇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狙击》中吕品被厂长委任备办奠基剪彩仪式, 他把十万元的置办备用金用来扶贫救灾, 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认可。《厨魂》则用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一家四代厨师用他们的正义感惩恶的故事。
  
  喊雷原籍四川南充, 他的微型小说中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四川南充的搽耳镇。四川是地震的多发区, 由于对现实的密切关注, 喊雷书写了很多抗震题材的作品。《为世师范》书写了殷老师在震后为了救学生, 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在《种子》中, 赵大爷在饥渴难耐的情形下仍然坚持把留种的几根黄瓜让给了抗震救灾的小战士, 不料小战士后来救出了他的孙子, 并把这黄瓜留给了他的孙子吃。《伞》讲述了地震发生后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和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儿在痛苦中互相安慰和扶持, 互认母女的故事, “在遮风挡雨的大伞下, 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182.大灾之中显真情, 大难之前现贤德。
  
  在《梦非梦》集中, 除了直接描绘平凡人物的贤德, 还有一部分作品通过故事来寻觅、呼唤、肯定普通人身上的贤德。这类作品大约有7篇, 它们分别是《雌雄双笔》《求字》《生死抉择》《寻找》《寻找高手的高手》《永远的孝德牌楼》《测试》等。
  
  在喊雷的代表作《生死抉择》中, 刘大爷在滔滔洪水中发现桥被冲塌, 冒险阻拦汽车, 而那辆车最终还是冲入了河底, 原来是司机以为刘大爷要搭车逃难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停车。人们的命运全在于自己的抉择, 在这非常时期, 善良不仅仅是拯救他人, 而且是成全自己。刘大爷冒着生命危险伫立在桥边, 他坚信他总会救起那些和他一样想要搭救他人而怀揣着善良的人。这篇小说发人深省, 意蕴无穷, 赞颂了刘大爷舍己救人的人格美, 启发人们应该时时保留一颗善心并做善良的抉择。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告诫的那样, “作者只是给开列方程式, 不要把现成的答案硬塞给读者”[4]170, 这个开放式的结局也显示了人心对贤德的寻觅。柏拉图认为, “人创造的美都来自心灵的聪明与善良”[5]171.亚里士多德则把美定义为善:“美是一种善, 其引起快感, 正因为它善”[6]82.正是因为有无数平凡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默默无闻地坚守着善良, 正是因为有无数平凡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相信并寻觅着善良的存在, 社会才具有人心凝聚的美感。普通而善良的人们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他们浑身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贤德馨香, 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二、鞭笞底层之恶
  
  喊雷的作品除了善于发掘平凡人身上的贤德、善良, 也不忘鞭笞底层市井生活中的恶。底层之恶大多是微不足道的, 既有乡俗和村民的愚昧, 又有市井细民身上的小奸小诈, 还有基层官员的不作为。底层之恶虽小, 但是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巨大而广泛的负面影响, 甚至酿成重大悲剧。《梦非梦》集中, 大约有19篇是鞭笞底层之恶的。其中批判乡俗愚昧的作品主要有《井绳》《柳叶刀》《黑土》, 直面人性阴暗的作品主要有《呼救》《街灯明灭》《损招》《互换道具》《斜眼》《滑坡》《左邻右舍》《镜子》《不解之谜》《门前雪》《坑》《迷路》《魔袋》《梦非梦》, 嘲弄基层官员不作为的主要有《危墙》《凹凹凸凸的大路》。
  
  喊雷所鞭笞的底层之恶有很多都并非“大奸大恶”, 可以说基本上只是一种“平庸之恶”.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中讨论过这种“恶”.她认为“平庸之恶”的核心是一种“无思想性”的“恶”.她认为:艾希曼“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动机……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并不愚蠢, 他只不过不思考罢了……是不思考, 注定让他变成那个时代罪大恶极的人之一”[7]306.艾希曼这类平庸之人之所以会成为希特勒杀人机器中的“齿轮”, 并不是他们有主观作恶的动机, 而是“不思考”让他们变成了时代的罪人。喊雷在作品中也观察到了底层生活中的很多悲剧, 正是由类似的这种“平庸之恶”酿成的。这种“平庸之恶”, 是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愚昧从众犯下的恶, 它看似微小, 却常常伤人, 甚至杀人。
  
  在《井绳》中, 一位陌生大嫂的水桶掉进了井里, “我”好心地把她吊下水井打捞起水桶, 她的衣服湿透了, “我”便把大衣借给他, “第二天她准时在路边等我, 把叠得整整齐齐的大衣还给了我”[1]31, 还帮“我”补上了大衣上脱落的纽扣。“当我穿上大衣时, 她又一次腼腆地笑着说了一声‘谢谢’”[1]31.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的妇女, 不久后她的尸体躺在了雪地上。原来有谣传说这女人与人私通, 前些日子天刚亮时便看到她候在井台把大衣递给一位过路的男人。她的丈夫、公婆、族长后来几次在祠堂拷问她, 她都不招, 后来被逼无奈的她用井绳自尽了。照这里的族规乡俗, 凡是不守妇道的人寻死后之后, 要示众三天, 才准入殓。雪越下越大, 仿佛昭示着大嫂的冤情和底层的愚昧、谣言的可畏。
  
  《柳叶刀》和《井绳》虽然题材不一样, 但是写的都是“好事者”的无中生有, 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歧视和不公, 使一位清白的女性落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和悲惨结局。这种悲惨结局警醒世人, 告诉人们不要因为好奇和所谓的热心肠就无端地冤枉那些清白的人, 尤其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在《柳叶刀》中, 邹妍因为长舌妇的“好事”和不知实情就“无事生非”而蒙羞, 以至于出不了家门, 更嫁不出去, 从此杳无音信, 不知是投河自尽还是远走他乡。无辜清白、勤奋向上且执着于雕刻艺术的邹妍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反而落下一个悲惨结局。喊雷通过这一戏剧化的结局和对比, 讽刺了人们“好事”, 批判了愚昧的流言和平庸之恶对女性的“杀害”.
  
  在《黑土》中, 郑宇因与寡居的四婶颜氏成婚, 被族长在祠堂里以乱伦罪施笞刑七鞭, 然后被逐出郑氏门宗。颜氏自尽后, 郑宇几经辗转流落到欧洲, 进入S地矿公司的化验室工作。一天, 他受好奇心驱使, 从离家出走时在父母坟头带走的一掊黑土中取出一匙化验, 令人吃惊的是这掊黑土是软锰矿土, 他立即决定抛弃S公司的优厚待遇, 义无反顾地回国和乡亲们共同开发郑氏陵山。郑宇觉得当年抽他的那条鞭子是贫穷和愚昧拧成的, 倘若家乡依旧贫穷, 那条鞭子还会落在郑氏子孙的身上。他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殷切地为家乡致富出谋划策,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 迎接他的不是乡亲们的热情和温暖, 而是锥心刺骨的疼痛, 几百双眼睛射向他的不是悠悠乡情, 而是如刀似剑的寒光。他们纷纷让郑宇滚蛋, 抓起坟地里一块块板结的黑土, 向郑宇扔去, 他们以为郑宇此行回来是为了报七鞭之仇, 回来挖祖坟、盗宝藏的。郑宇百感交集, 他的故乡因为贫穷而愚昧无知, 因为愚昧无知而无法接受进步, 进而无法摆脱贫穷, 而村民对这种愚昧麻木之恶毫无知觉。
  
  喊雷的作品除了揭示乡俗之愚, 还着意批判市井人心的阴暗。《街灯明灭》中, 在搽耳镇中心街的商场里, 一天, 一位新潮的少妇买了一双新鞋, 顺手把她那双款式新颖、有八九成新的旧皮鞋扔在墙角。不一会儿, 一位经过的人想把这双皮鞋拾走, 旁边姓赵的摊主讥讽他不该拿这双鞋。同时, 他还对旁边的摊主说这双鞋带了病毒。天黑后, 赵摊主趁着供电不正常的时候想把鞋拿走, 不料街灯忽然亮起, 他在大家惊异的注目下赶紧一脚把鞋踹到西墙角, 而后破例延迟了收摊时间, 把这双鞋拿走了。从城市商场里发生的一桩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 作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贪图便宜、口是心非的市民形象--赵摊主儿。他心口不一, 想捡起皮鞋但是又好面子, 拉不下脸, 但是他得不到又不忍心让别人捡去这个便宜, 便使用一些小心计让鞋不被人拾走, 最后自己偷偷地捡走了。街灯的“灭”象征的是市井细民人心中的某些阴暗角落。《损招》中, 张章自小就喜欢用损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次张章的未婚妻肖月发现他用强力胶水在指甲盖上粘贴小片刀刃, 准备去专卖店划破西服, 然后一再砍价。肖月联想到自己用了张章送的洗面奶后, 脸上出现大块的褐色斑痕, 忽然明白他也是用这种损招赶走她身边的其他追求者的, 毅然地决定离他而去。
  
  在《互换道具》中, 尽管胡跛子的存款已经超过六位数, 但他每天仍然拄着拐杖去公园行乞。他专门盯住那些恋爱中的男女, 屡试不爽。某天, 一位男子在女朋友面前慷慨解囊, 但是送走女友后, 却要跛子还钱。他说:“这钱只不过是道具而已。现在看戏的人走了, 这道具当物归原主!”[1]66跛子不愿意还钱, 男子踢掉了跛子的拐杖, 对跛子大打出手, 不料跛子不仅不是跛子, 还深藏了一身武功。胡跛子说:“老实告诉你吧, 这拐杖也是我的道具哩。你在情场的小舞台演戏, 我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戏, 大家彼此彼此, 何必拆台呢?”[1]67男子负伤无法行走, 不得不拄着那折断了的拐杖一瘸一拐地离开。原来跛子不是真跛子, 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务正业, 扮成跛子来行乞, 男子也并不是真的富有同情心。《滑坡》中的二柱和《互换道具》中的胡跛子一样, 都有劳动能力, 但却通过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致富”.二柱在表哥仲明的介绍下进入省城筑路机械厂打工, 但是他放弃厂里的优厚待遇, 在家乡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原来他在家乡山区的公路上用钢钎人为制造“泥石流”, 假装帮助过路的车辆抢修出一条便道, 从而索取过路费。他的表哥仲明知道真相后, “望着山间那条被称之为中国西部脱贫路的国家一级公路, 半天都说不出话来……”[1]92
  
  在以鞭笞底层之恶为主题的作品中, 喊雷除了批判乡俗的愚昧、直面市井人心的阴暗, 还有一部分作品嘲弄了基层官员的不作为。比如在《危墙》中, 搽耳寺西边的围墙, 向外倾斜得越来越厉害了, 好像立即就要塌下来。尽管紧靠围墙根的大路是村民汲水的必由之路, 但也没人维修, 他们宁愿绕道而行--往来于路旁的庄稼地。庄稼地被踩成大路绝收, 村民不得不集资交买路钱。原来那条大路由于人迹罕至, 杂草丛生、狐兔出没, 围墙倒塌的危险与日俱增。村民央求村长去与搽耳寺文管所冯所长交涉, 冯所长不但不办实事处理问题, 反以围墙属于文物而冠冕堂皇地推卸责任。他教导村民说:“这种残缺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比萨斜塔举世闻名, 它歪斜了上千年, 意大利人咋不把它扶正?因为那是文物, 是国宝,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民族魂的象征。”[1]125因此, 围墙仍然是危墙, 没人去为群众解决难题, 该负责任的人反而讲着一套不切实际的官话、套话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对自己的“平庸之恶”浑然不知觉。
  
  三、揭示生活之悖
  
  自古希腊悲剧开始, 就有在文学中探讨生活荒诞性的传统。二十世纪以来,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了荒诞派文学这一流派。这类文学作品擅长发掘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怪诞与悖谬, 旨在揭露和讽刺现代社会的异化, 对人性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追问和探究。在其荒谬的故事背后, 实则贯穿着作者深沉和炽热的人文关怀。有学者认为:“怪诞式作品的出现并不奇怪。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变化, 现代人的审美也在不断刷新。于是当现实主义的文学大潮中裹挟进现代主义的洪水时, 怪诞作品便诞生了。”[8]291在喊雷的微型小说中也是如此, 出于现实主义的关照, 他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揭示了生活的怪诞性和悖论性。在《梦非梦》集中, 共有43篇是以揭示生活中的荒诞与悖论为主题的, 在这其中, 有一部分作品是通过提炼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中的琐事来揭示人生的怪诞, 包括《假作真时真亦假》《脸面》《眼光》《光明行》《鸭趣》《金顶功失传记》《灾情》《冥用新品》《只要一个承诺》《心术》《三人行》《冯厂长的下岗人员名单》《绑票》《心障》《斜柱》《盲点》《秘方》《亲子鉴定》《曲径通幽》《美洲莴苣》《新款时装》《形象》等, 还有一部分作品则通过怪诞的题材来反讽现实生活中的悖谬, 包括《知人善任》《住口》《盲官帝国》。
  
  在《脸面》中, 姚厂长在厂门口设置了一道三十公分高的门槛, 以防止自行车出入时高速行驶, 老弱病残和女同胞苦不堪言。在这个门槛设置的第九年, 姚厂长的儿子长大了, 并开始骑自行车, 一天他扛自行车进厂门时跌伤了, 厂长夫人抱怨说门槛太高, 应该换个低门槛。厂长“义正言辞”地说道:“一个大工厂的门槛, 就因为咱们的孩子跌伤了, 就说这高度不合理?就叫换一换?”[1]27结果他次日下班之后就立马拨通了基建科的电话, 说厂子门口的地面有裂缝, 应该用水泥修整修整, 加上的厚度不得少于20公分。姚厂长拐弯抹角为自己孩子降低门槛、一本正经搞特权的做法让人觉得荒诞可笑。
  
  在《灾情》中, 龙门市赈灾办耿主任再次驱车来到搽耳山区天井乡察看灾情, 对刘乡长说他要在乡政府的灶上吃廉政餐, 不准花钱去买酒买菜, 跟去年来时一样, 只吃在当地山溪里捕捞来的小鱼小虾。距开午饭只有两个小时了, 刘乡长立即去灶房吩咐王师傅备办酒菜。王师傅说, 这里溪河都断流了, 小鱼小虾无处捕捞, 如果一定要吃鱼虾, 他只能上街买些鱼虾罐头来。刘乡长不是不知道实情, 但是仍然威胁王师傅说这可是耿主任本人点的菜, 关系到市政府给天井乡发放赈灾款的数额, 如果把事情搞砸了, 就会让王师傅卷盖铺走人。王师傅听了心里发怵, 面对着十多里干涸的溪河, 他忽然看到迎面飞来的一群蝗虫, 灵机一动, 抓了一塑料袋蝗虫, 把它们掐头去尾, 窝成虾仁状, 放进油锅里煎炸。耿主任吃了不仅没有发现虾仁是假的, 还直夸王师傅厨艺高超。就在刘乡长以为一切都安排妥当之时, 小说的结尾峰回路转。刘乡长隔着窗户听见耿主任与市领导通话说, 搽耳山区的灾情并不是原来说的那么严重, 没有发生蝗灾, 也并不存在溪河断流的问题, 因为他刚才在天井政府的灶上吃饭, 其中的一个菜就是从他们溪河里捕捞的小虾……刘乡长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百般迎合上级, 不料却因此向上级传送了虚假的信息, 反而耽误了赈济乡里的灾情。
  
  在《只要一个承诺》中, 下岗的文申到街头写春联, 但是不仅没人买, 还被市容整顿小组的人罚款一百元。他向当环保局局长的舅舅诉苦, 舅舅说他是世界书协会员, 大笔一挥就挣回来了。文申苦笑道:“我写那鸡爪爪字能值几个钱?你能不知道?我实话告诉你吧, 那《会员证》是我掏六十元买来的。”[1]56-57舅舅说要给他指明了一条再就业的道路, 市里要进行市容大整顿, 所有店铺的牌匾字号都要接受审查, 届时他会把文申的名片发下去, “谁个要找别人写字, 当然不能禁止, 但是我们能以字不规范为借口要求他重换”[1]57.舅舅还告诫文申要放开胆子, “如今所谓书法名家, 一多半都写不出好字。舅舅不担心你写不好字, 只是担心你弄不好事儿。你尽管写, 不写错别字就成。现在你是大名家, 你写得纤弱了, 会有人说具有俊秀美;你写得僵硬了, 会有人说具有阳刚美;你写得散架失形了, 会有人说这是新潮、前卫……”[1]57.舅舅这段“骇人听闻”的话其实揭示了包括书法在内的部分艺术形式在权力的干涉下迷失了艺术标准的乱象。文申果然名利双收, 日进万元有余。一天, 舅舅问文申要怎么报答自己, 文申爽快地说这就送他二十万元, 但舅舅笑着说他只要一个承诺。原来他打算购置豪车和豪华别墅, 但是可能会惹来财产来源不明的麻烦, 所以到时候要文申说是自己送给舅舅的, 因为文申已是着名书法大家, 财富再多, 别人也可理解, 而且外甥送给舅舅也属正常。故事结局峰回路转, 不仅揭示了艺术之悖, 而且嘲讽了官场之谬。
  
  在《冯厂长的下岗人员名单》中, 冯厂长刚调入南江厂, 上级主管部门便要求他裁员。这个消息一传开, 担心被下岗的人就闻风而动, 纷纷给冯厂长送礼, 厂长夫人的礼品清单密密麻麻地记了十来页。结果冯厂长把送礼清单上的名字上报, 列为下岗人员。厂长夫人大惑不解, 冯厂长说他初来乍到, 没有时间了解清楚数千名的员工情况, 但是“凡是有后台的职工, 无不有恃无恐;技术业务过硬的职工, 哪儿都有人双手欢迎。他们都不怕下岗。这种人能给咱家送礼?所以我让那些给咱家送礼请求关照的人下岗, 绝对错不了”[1]89!这里对冯厂长的描写倒是很正面, 但它揭示的生活哲理却充满了反讽意味。
  
  在《亲子鉴定》中, 宫克继承了父亲的制药厂, 并把它改建成亲子鉴定所。然而, 前来鉴定的人寥寥无几, 面临倒闭。他想出了一个对策, 那便是按照城里各单位的花名册, 给名册中的每一个当父亲的人寄匿名手写信。信件的内容成功地挑起人们对于亲子关系的疑心, 纷纷前来亲子鉴定所做鉴定, 鉴定所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而正在这时, 宫克的父亲去世了, 律师赶来通告宫克, 他父亲已经把制药厂, 也就是现在的亲子鉴定所, 捐赠给了市人民医院, 他需在本月底前交出所有财产。原来, 宫克的父亲也收到了匿名信, 经过鉴定, 他发现宫克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而鉴定书正是来自宫克的鉴定所。宫克荒谬的经营方式给自己带来荒诞的结局。
  
  在喊雷的一些微型小说作品中, 生活像一出荒诞剧, 悖谬几乎无处不在。在《一道风景线》中, 虽然搽耳山是旅游胜地, 但是山下那些不从事旅游业的山民却因为土地贫瘠而大多贫困。县领导认为这些山民居住的旧房子有碍观瞻, 限令他们重建新房。屈成栓家光靠补助建不起房, 他决定去省城打工, 叮嘱儿女在家晾晒蜡染布。无奈兄妹俩年幼体弱, 拖着湿淋淋的长布搭不上树丫, 只好拖着布绕着院子周围的树干晒。来旅游的老外看到了这个彩布环绕的院子, 还以为是景点, 有的买下几米布, 还掏出门票放在石凳上。建新房的钱居然筹齐了。兄妹俩兴高采烈地打电话要爸爸快回来建房。小楼盖起来了, 院子里的奇石怪树砍掉了, 杂草也清除了。可是“一群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来到了搽耳山, 但他们再也找不到那个迷人的小山坡了”[1]128.生活中的悖论再一次捉弄了人们。同样, 在《新款时装》中, 乡下的表妹去广州看望做模特的表姐, 表妹觉得自己的衣服太土气, 而钟情于表姐的衣服。她早上起来穿上表姐的时装, 满意不已, 偷偷穿去影楼拍照。结果这时表姐需要签单见客户, 情急之下只好穿上表妹的“出土文物”应急, 结果被外宾盛赞现代感极强、东方味十足, 意外地签了五万套订单。时尚是什么?土气又是什么?为何反转得如此令人措手不及。生活中的悖谬感让人莞尔一笑的同时, 也引发读者对现代性问题的深思。
  
  在以揭示生活之悖为主题的微型小说中, 除了对现实题材和民间传说的提炼和加工, 喊雷还有一部分作品运用虚构的故事来揭露“生活之怪”.微型小说《盲官帝国》虚构了武则天在位年间的故事。银河系中的M星球认为唐朝的科技虽然落后, 但是治国有方, 于是乘飞行器来到地球掳走了四名男子和一名女子。M星球上的居民把这名女子拥为皇帝, 让她在四名男子中挑选一位担任丞相, 辅佐她治理M星球。前面三名男子分别以“亵渎君王”“轻慢君王”“品格低下”的缘由落选。第四名男子吸取教训, 在上殿之前去医疗中心将眼球摘除并将眼缝缝合, 从而当上了首任丞相。因为丞相是盲人, 所以敢于谏言, 不看君王脸色, 也没有贪欲, 从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据此, M星球的居民才明白了女皇选用盲人的良苦用心:盲官虽无明眼人那样的办事效率, 但毕竟比睁着眼睛坑害百姓的贪官要好”[1]123.这部分作品看似荒诞不经, 其实暗含了对生活现象的辛辣讽刺, 是对现实主义的突破。“外表的怪不是作者的目的, 作者的总体构思的目的, 是要让这种怪表现出一种更本质的真, 让表层的非逻辑现象表现出一种深层的艺术抽象”[8]296.
  
  四、结语
  
  喊雷的微型小说作品选材精严, 用笔老辣, 底蕴厚实。他在微型小说创作中, 热衷于冷峻、客观地描述现实, 不动声色地对来自社会现实的材料进行深入挖掘、精心提炼, 以世俗而真诚的人文关怀, 透视生活的芜杂和混沌。虽然他的选材多样, 但是无论什么题材, 他的作品大致都贯穿着三个主题, 即寻觅平凡人的贤德和善良, 鞭笞底层的平庸丑恶, 以及揭示生活的悖论和荒诞。喊雷对“寻觅凡人之贤”和“鞭笞底层之恶”的书写符合儒家美学传统中“劝善惩恶”的古典风范, 诚如王充所言:“夫文人文章, 岂徒调墨弄笔, 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 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 思勉为善;邪人恶载, 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 劝善惩恶也”.[9]1276而“揭示生活之悖”则又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揭示荒诞和悖反现实的现代哲理意味。可见, 喊雷的微型小说创作始终带着深刻的平民情结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正如他的笔名“喊雷”, 喊出凡人心声, 产生如雷影响, 其心可鉴。
  
  参考文献
  
  [1] 喊雷。梦非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2.
  [2] 喊雷。生死抉择[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3] 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4] 凌焕新。微型小说美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
  [5] 季水河。美学理论纲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6]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7] 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M].安尼,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7.  
  [8] 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9] 王充着, 袁华忠, 方家常译注。论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