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学倾向, 科幻小说自晚清引进以来就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和任务。晚清科幻小说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秉承爱国的理念、为民众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抒发对现实不满的同时又在作品中对未来中国充满期许。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延续晚清科幻作家们的写作特点, 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三体; 爱国; 科幻; 现实;
一、“科幻”:从爱国开始
科幻小说自清末民初之际就登陆中国,与西方科幻小说不同,中国的科幻作家始终坚持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贾立元先生曾说:“当理想主义、科学技术、理性精神被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浅薄的或居心不良的霸权而被质疑时,他们却仍被中国科幻作家们普遍坚守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并未被仰望星空而淡忘,反而可能更加强烈。”中国的科幻作家们总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想象科学,企图引领人们建立理想中的国家。
晚清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之时。当时的“新青年”为了让中国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境,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徐念慈在《新法螺先生谭》中塑造的“余”在金星上见到“换脑术”,便顿时悟道“我国深染恶习之老顽固,亦将代为洗髓伐毛,一新其面目也”.他希望可以凭借换脑术,使社会有新的面貌。
晚清科幻小说表达出对改变“清王朝”的强烈渴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当代的科幻作家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可以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三体》的第一部叶文洁在红色风暴中失去一切,但她没有丧失对科学真理的探究,最终发现太阳的增益反射效应。于是她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并得到外星文明的回应,这一突破性进展是中国人实现的。面对三体世界的强势攻击,行星防御理事会决定启动“面壁计划”,计划中的四位面壁人都提出了拯救地球的策略:美国国防部长泰勒提出的计划因企图攻击并消灭地球舰队而被人们拒绝;委内瑞拉总统雷迪亚兹想要把地球人当成人质而遭到反对;英国人希恩斯的“思想钢印计划”则因侵犯人们的思想自由最后被放弃;只有中国科学家罗辑参透宇宙黑暗森林的法则,提出拯救地球的方案,让地球在三体世界的攻击下获得一线生机。《三体Ⅲ·死神永生》结局里只有程心和关一帆在宇宙归零后幸存下来,承担着文明延续的重任。
刘慈欣将热血、坚强、智慧……这些美好的品格赋予给《三体》中每一位中国英雄,不管是叶文洁、罗辑、还是云天明,他们都担任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重任,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表现当代中国科幻作家们对中国的热爱与幻想。
二、科幻:从科普开始
晚清的志士们在经历器物、政治改革的失败后,改革家们才意识到解放国人的思想才是首位,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什么是“科学”?如何普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文中提出“小说以其浅而易解故,以其乐而多趣故。”小说易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写道“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发起“小说界革命”,使小说由低俗娱乐的消遣作品变成“警醒世人”的利器。“科幻小说”由于“科学”的因素而受到晚清的知识分子重视,因此又被称为“科学小说”,带有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新石头记》中,吴趼人描述用于地下隧道开发的隧车和无线电话,向公众推广新的通信工具;《生生袋》中,“移血之奇观”是一种将换血作为治疗疯病的技术,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
刘慈欣创作的《三体》充满对科学技术的崇尚与赞美,他说:“科学幻想真实感的基础,是幻想中所依据的科学和技术。”这种真实感是科幻文学中独有的。同样因为刘慈欣本人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所以《三体》系列中的许多细节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比如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人类第一次与外星探测器“水滴”的接触:
“它的形状虽然简洁,但造型精妙绝伦,曲面上的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使这滴水银充满着飘逸的动感,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宇宙之夜中没有尽头地滴落着……”.
相对的,捕捉它的、属于人类的机械臂“钢骨嶙峋,加上那些外露的液压设备,充满了繁杂的技术秉性和粗陋的工业感机械臂的钢爪抓着水滴,如同一只古猿的毛手抓着一颗珍珠。”
刘慈欣选择用一滴水银作为高文明生物的探测器,他用十分诗意的话语来描写“水滴”,地球“古猿的毛手”般的科技与“珍珠”般的“三体”文明进行对比,向我们展示三体完美极致的高科技文明。将科技的展示从创作的目的转变为文本建构的理论基础,纠正中国科幻狭隘的科普化倾向。
三、科幻:从现实开始
中国晚清时局破败,国运衰颓。因此晚清的科幻小说中常有对黑暗的现实的描写。比如旅生在《痴人说梦记》中写道:
“要废科举,他自己不是八股中的吗?他说要裁官,这官是几千年的旧历相沿下来,那一个衙门是可以裁的?还有立宪一说,我却不懂得。莫非他在时宪书上得来的?这也不消改得。至如改服色一条,明是要皇上背了祖训。”
旅生将清末新政的改革其中一条“废八股”写入文中,抨击封建势力的顽固与无知,痛斥顽固守旧派当政的中国实行变法图强是难以实现的幻想。《新野叟曝言》将中华文明视为所有学术创立的源泉,西方的文化都是抄袭中国古代的学说,这是本族文明的绝对推崇。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同样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现实。“黑暗森林”法则,即“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是对刘慈欣《三体》世界里宇宙运行规律的总结:在宇宙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各个文明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消灭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其他文明。这一法则是《三体》系列情节的核心,也是刘慈欣对当前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为生存和利益进行竞争的现实反映。
除此之外,刘慈欣还向人类社会的未来提出了一个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还是加速人类社会的灭绝?三体世界智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优于人类,他们飞向地球是要占领地球,结局更是宇宙走向毁灭。这仿佛在为我们传递一个讯息:纵使是拥有高科技高水平的文明也会走向灭亡的道路。现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开始成为现实:探索外星球,人工智能不断进行突破,有的国家甚至出台相关政策为机器人颁布身份证……这一切都预示着人类文明开始走向新的纪元,至于这样飞速发展的科学究竟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怎么样的发展我们不可预知,可能AI智能统领人类社会,可能人类认识到自身才是未来。
《三体》系列的出现将科幻文学重新引入批评家的视野,《三体》系列中延续对科学技术的推崇;承袭中国科幻反映现实的传统,又对科幻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度发掘,使小说充满浓郁的人文主义关怀。
参考文献
[1] 贾立元。中国科幻与“科幻中国”[J].南方文坛, 2010.
[2] 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M].上海:上海小说林社, 1905.
[3]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A].陈平原, 夏晓红。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1卷)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 刘慈欣。刘慈欣谈科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5] 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6] 旅生。痴人说梦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