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项目进校园的意义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06:44:26

  摘    要: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导向,体育强国建设赋予学校体育工作新的使命,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更是提出了更新、更明确的要求,基于体育强国建设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精神,分析了新时代赋予学校体育发展新的要求,分别从满足学生安全、践行立德树人、体育教学改革、推动群众体育纵深发展、培养游泳竞技后备人才等方面阐述了游泳进校园的必要性.

  关键词:体育强国; 游泳进校园; 游泳课; 青少年;

  作者简介: 林进清(1980-),男,广东阳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社会体育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后,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问题在国家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可见,在党和国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的期望.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作的主要阵地,新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新使命,从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来审视当下学校体育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不仅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目标,还要不断地开发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并普遍喜欢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生命安全及提升身体素养的需求.游泳项目无论是从健身功效、终身锻炼功能还是受到家长、学生喜欢程度都是不容质疑的.综观世界体育强国在中小学运动课程内容中包含游泳课程,根据国外游泳课开设现状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美国要求每个小学生都要学会游泳,并进行考试;而德国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的教学大纲中都规定有游泳教学.在学生的毕业证书上有对游泳技能的评价;日本在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学单元排列,对每一项目列出了授课周数,这一时期游泳项目规定为15周,居各项目授课周数第二位.将游泳项目纳入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将有助于学校开展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提高学生身体素养,有利让学生有更多安全感、公平感和更多的获得感.对培养游泳后备人才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纵深发展从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广泛意义.

  二、游泳进校园的必要性

  (一)开展生命教育,满足学生安全需要

  每逢夏季,尤其是暑假本应是青少年最为愉快的时光,而在这期间"溺亡"却成了一个骇人听闻高频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中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多杀手".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及学生意外溺水事件屡禁不止.很多条件成熟城市的政府、学校开始重视学生游泳教学工作,政府通过花钱买服务形式或通过学校开课的形式将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游泳技能,使得在中小学开设游泳课程得到了社会各届及家长、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为其它地方及学校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学生中普及游泳技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1].生命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育,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导向.每入夏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下发有关做好学生溺水防范工作的通知到各个学校;每个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都会对学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防溺水成了班主任、学校、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甚至有些地方派出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乡镇干部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防溺水值班.这些举措出发点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无论是从政府、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非常重视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但每年学生溺亡事件屡禁不止.问题到底出在哪?深究其原因,由于小孩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天生好奇,喜欢玩水,特别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更想尝试,"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到生命安全及会产生的后果.每到夏天在游泳池或旅游区的游泳区随时可见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正如孩子们在游泳日记里写道:"他们像顽皮的鸭子快乐得好像神仙",可见孩子们对游泳的渴望及游泳时快乐的心情.学校不是所有安全责任的承担者,但学校应是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的落实者和推动者,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的联合,转变安全教育的观念,由"防"到"疏",由"禁"到"会",这样的学生才能健康成长[2].疏不如堵,防不如教会他们游泳.溺水安全教育既包括出现溺水时的自救知识与技能,又包括救助他人和被他人救助时的知识与技能,加强溺水安全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发生溺水事件的自救与施救能力,以及对溺水危险的认识,从而有效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3].而只有他们对水有过亲身体验过才会对预防溺水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及体会,反之,空洞而无力,效果可想而知,甚至是会引发他们偷偷玩水的好奇心.因此,游泳进校园能有效满足学生安全心理需求及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二)践行立德树人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可见,德育在新时代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及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新时代学校体育更要重视体育在促进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奋进、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等体育品德养成上的育人价值[4].当前,各学校、各班级都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班级的根本任务来抓,每个学科也想方设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每环节中,游泳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具优势,因为游泳课在水中完成教学,除了具有其他体育科课对学生具有很好德育教育功能外,还有很多陆上运动没有的一些规定、要求.由于游泳属于高危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无条件遵守一切纪律.上课前:穿泳衣、戴泳帽、泳镜、做好准备活动等;入池前学生必需要经过沐浴,浸脚池进行消毒;上课时:怕水的同学尤其是女生,需要在心理层面战胜对水的恐惧,教学全过程需要学生高度配合;在练习时需要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关心;需学生自主、顽强、奋进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整节课过程不仅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奋进、遵守规纪、相互关心等体育品德的养成.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笼统的灌输,更不是严厉的批评.如果单单靠班主任主持的班会及学生死记硬背地将德育相关准则背下来的空洞说教型的旧方法只会让学生难以接受,德育工作难以见成效.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重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将德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的细节中去才会将"立德树人"这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才会抓出成效.德育教育要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并跟实际情景相契合才会发挥出理想效果,体育课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体育课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动态教学,且体育有很多比赛规则、礼仪、要求等这样会使学生有亲身感受,用学科知识来吸引、教育、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记得更牢,效果自然更理想.游泳,是集强身健体、求生技能于一体,是一项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的终身锻炼项目;德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两者相结合是培养孩子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绝佳载体.

  (三)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路径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以及学生学了12年的中小学体育课却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5].2018年3月30日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青少年体育工作为主题,各级体育、教育战线共三万余人参加的大会.会上指出,青少年体育工作到了非加强不可的时候了.学校体育一直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目标在工作,大家也一直在努力着.为什么效果不太理想?学生什么时候会努力进行自主锻炼?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自主锻炼?是什么拿走了学生自主锻炼的驱动力?这些问题我们弄清楚后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提升学生体质水平会很有帮助.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是身心的综合应用,本质上是逆人性的.但是,挑战它的过程却很享受.体育锻炼是需要克服自身惰性及需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坚持,兴趣是孩子们克服自身惰性最好良药,也是促使青少年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动力.而游泳的健身功效及终身锻炼效果不容置疑,很多学者对游泳的健身价值及终身锻炼进行了研究也充分肯定了游泳的健身价值.王妹、曹晓、魏夕兵、曹晓晗等对中小学开设游泳课可行性研究结果均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泳并非常支持学校开设游泳课.发自内心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内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能主动学习才会将技术从不会到会,从入门到精通,有了高水平的技术才会使兴趣更加浓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相互促进过程,有浓厚兴趣和高水平的技术可以驱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将其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目前学校体育课基本上以游戏、乒乓球、三大球、羽毛球等常见项目为主,这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好奇心的需求.另外,游戏、乒乓球、三大球、羽毛球等项目很难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但游泳不一样,学生掌握程度是非常直观:会不会游,会游什么游姿,能游多远?一目了然,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泳姿10个课时学生基本学会,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了12年体育课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这尴尬问题.从实践层面来说,游泳属于水上运动,更能让学生动起来,不能偷懒,更容易衡量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效果及运动量;从精神层面来看,其他项目在练习过程中几乎是技术较好的同学在占用场地练习,零基础或技术不好的同学都是靠边站,游泳项目则不同,能让同学们更能体验到公平地使用场地、全员参与,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大家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及练习中.游泳课既能兼顾体育专子生又能兼顾基础稍差的学生,很好地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也能照顾到大家的情感体验.清华大学恢复了学生不能游完50米不能毕业的规定,这足以说明游泳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作用及在学校开设游泳课的重要性.因此,游泳进校园是与时俱进,是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也将有助于体育强国建设.

  (四)推动群众体育发展需要

  竞技体育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我们还缺少群众体育的强大支撑[6].青少年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开展使学生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一方面可以直接为群众体育增加体育人口,经过若干年后我国体育人口及质量会有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学生能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也会带动家人参与.子女的锻炼行为不仅对父母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带动作用,甚至改变了父母不健康的行为[7].游泳项目在带动家人参与锻炼的效果更加突显.学生是国家、社会、家庭重点关注对象,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各届人士的心.游泳课程开设后,许多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主动参加游泳运动,也带动了很多家长参与游泳锻炼[8].因为游泳属于高危运动项目,青少年自主参与游泳锻炼肯定需要家人陪同,家人在陪孩子学习、练习过程中无形之中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及家庭和睦的重要作用,家人自然会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因此,游泳进校园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五)培养游泳竞技后备人才需要

  胡凯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奥运选手的经历,让人们确信,随着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体育强国正在成长起来[9].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支撑,甚至直接在学校运动队抽队员参与比赛.当前,竞技体育人才主要输出的业余体校、运动学校存在招生困难,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且受到一些优秀运动员因为学历不高退役后就业不理想等负面现象的影响,家长几乎不会选择让孩子进业余体校、运动学校,而是进入了普通中小学,这样会造成竞技体育人才的不足甚至是缺失.今后在学校体育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将会是大趋势,由学校、家庭联合启蒙、培养,国家从学生各级别比赛中发现、选拔人才再进行科学、强化训练,形成家庭、学校、国家共同培养体育竞技人才新格局.因此,游泳进校园有利于培养游泳竞技后备人才,同时,也是对我国"举国体制"很好的补充.

  三、结语

  游泳是一项受大众非常喜爱并具有很强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游泳进校园是干预青少年溺亡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青少年开展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游泳在学生中开展既能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又能让学生掌握一项救生技能;同时,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及培养游泳竞技后备人才方面起到积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游泳进校园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侯晓明.让青少年在生命教育中健康成长[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81-85.
  [2] 李小静.教育无小事,安全第一[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1.
  [3] 雷文静,张同香.海南省青少年溺亡事故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34-35 85.
  [4] 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3):3-12.
  [5] 季浏."不出汗"的体育课需要改变[J].中国学校体育,2016(10):2-3.
  [6] 董翠香,茹佳,季浏.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88-92.
  [7] 王富百慧,等.中国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代际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11):31-38.
  [8] 吕兵文.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游泳[J].中国学校体育,2019(7):12.
  [9] 工庆坏.学校体育:圆中华民族一个强国斟[N].光明日报,2008-8-20(1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