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大通县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国家对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对2020年大通县生猪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生猪; 现状; 对策;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地处北纬36°43′~37°23′,东经100°51′~101°56′,境内海拔2 280~4 622 m,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年平均气温2.8~5.1 ℃,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1];总面积3 090 km2,辖9镇11乡,总人口45.3万人。大通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乡村人口24.51万人,占总人口的54.11%.耕地面积454.2 km2 ,占土地面积的15%;天然草场总面积1 79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8%.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79亿元,同比增长4.98%;生态畜牧业产值23.08亿元,同比增长5.55%,占农业总产值的59.5%;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478元,同比增长10.64%.
1 大通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猪饲养数量下降
2019年,全县生猪存栏5.96万头,比2015年的13.49万头减少7.53万头,下降55.8%;能繁母猪0.43万头,比2015年的1.33万头减少0.90万头,下降67.7%;生猪出栏8.13万头,比2015年的18.78万头减少10.65万头,下降56.7%;猪肉产量为6 504 t,比2015年的14 520 t减少8 016 t,下降55.2%.
1.2 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减少
2019年,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20家,比2015年的26家减少6家,下降23.1%;存栏生猪1.14万头,比2015年3.32万头减少2.18万头,下降65.7%.同时,规模养殖户也有所减少,全县规模养殖户111户,比2015年的321户减少210户,下降65.4%;生猪存栏0.61万头,比2015年的2.45 万头减少1.84万头,下降75.1%.
1.3 生猪价格大幅升高
2019年,大通县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1-3月生猪价格持续下跌,4-6月呈现波动上升趋势,7月开始价格快速回升,10月底快速攀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猪肉价格达到52~64元/kg,与2018年同期的26元/kg相比,上涨26~38元/kg,上涨幅度100%;出栏肥猪价格达到37元/kg,与2018年同期肥猪价格14元/kg相比,上涨23元,上涨幅度164%;出售仔猪均价80元/kg,与去年同期仔猪价格60元/kg相比,上涨20元/kg,上涨幅度33%.
1.4 饲养成本增加
2019年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03元/kg,同比上涨0.22%.其中饲料原料方面,玉米平均价格为2.08元/kg,同比上涨2.10%;豆粕平均价格为3.23元/kg,同比下降5.49%;麦麸平均价格为1.65元/kg,同比下降6.69%.
2 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受环境保护影响,自2017年开始,张氏集团、县种猪场、东风宝福等规模养殖场进行清养,造成全县生猪总饲养量大幅下降,养殖规模化程度降低,散户受生猪市场冲击较大。
2.2 生猪疫病风险较大
生猪疾病种类相对较多,且新发疫病种类不断增加,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继发感染普遍存在,对养殖户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经营等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养殖户仅仅依靠传统经验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生猪疫病防治的需要。同时,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禁止从省外调运仔猪和育肥猪,导致全县生猪补栏下降,全县生猪存栏降到了最低水平。
2.3 养殖户资金缺口大,贷款难,利息高
生猪养殖业贷款的渠道少、门槛高、难度大、利率高,同时由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能作贷款的抵押物,农户不能获得贷款支持,直接影响养猪户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3 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预测
随着国家对生猪生产恢复工作的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对生猪稳产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做出了全面的部署[2].同时,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青海省政府、西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措施,自2019年年底,大通县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从探底回升,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96万头,能繁母猪0.43万头。2020年,大通县积极响应国家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对现有的生猪养殖场进行提升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条件成熟的地区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养猪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新建大型养殖场,逐步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同时,积极鼓励散养户养殖。受市场因素、非洲猪瘟等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全县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尤其是浅脑山地区散养猪数量有所增加。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达9万头以上,能繁母猪达1.1万头;生猪出栏达12万头以上,猪肉产量达0.96万t.
4 建议与对策
4.1 以市场调节为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适时、适度、因地制宜地启动猪肉收储制度,正确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养殖结构,根据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适度发展生猪养殖,在价格上涨时,控制盲目扩大生产。养猪户应当借机调整生猪养殖的内部产业结构,及时淘汰高胎龄、生产性能低下的劣质母猪,提高生产效率,补充优良后备母猪,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大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实用技术普及率。实行科技人员驻乡入户服务,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大力宣传防疫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科学防疫、科学补栏的意识,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2 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政策
在恢复提升生猪核心产能方面,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分类发展、优先扶持、重点支持的原则,大力支持生猪养殖场(户)、产业园等新建和改扩建,多点建设,重点保障现有的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实施生猪良种补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等政策落实,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建立完善生猪产业全产业链扶持机制,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重点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疫情防控建设、科技支撑带动以及资金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亦被纳入支持生猪产业发展措施之中。采取贷款贴息方式,对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积极给予政策性信贷担保,适当扩大贴息范围,缓解养猪企业资金压力。
4.3 建立一定规模的集产供销一体的龙头企业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及生产销售的产业不配套,形成销售环节行业性垄断,从而造成生猪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如果各地都有一定数量的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企业,那么市场竞争就会更加充分。因此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有助于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4.4 加强疫病防控
继续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积极落实疫情监测排查报告、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生猪运输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增强养殖户养殖信心。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发现生猪异常死亡,要及时进行检测,对瞒报、迟报疫情而导致疫情扩散蔓延的,从严追责问责。严厉打击随意丢弃和收购贩卖屠宰病死猪、故意制造谣言干扰生产和防控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养殖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疫措施,加大乡村防疫设备投资力度,确保各种疫苗运输和保管质量,并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 赵永唐,刘得元。大通县牛羊养殖情况调查[J].养殖与饲料,2014(10):23-25.
[2] 范后生,陈孟莎。对农业农村部《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解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