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帷子的民俗学功能及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7 21:46:06

民俗学论文教授热荐10篇范文之第九篇:跑帷子的民俗学功能及价值研究

  摘要:汤阴帷子舞, 俗称"跑帷子", 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艺术形式, 是河南安阳特有的一种大型民间社火活动, 2008年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帷子舞历史悠久, 起源于春秋, 成型于秦汉, 盛行于宋元明清各代和民国初年并延续至今。帷子舞规模宏大, 场景壮观, 内容丰富, 是一种团体型、广场型传统民间社火, 其演出流程、帷舞编排、帷子阵式、道具服饰、乐器配搭、仪式程序古朴唯美, 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帷子舞深具祈福祯祥、宣传教化、节庆娱乐等功能, 寄托着民众对国家兴旺、百姓富足、风调雨顺、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跑帷子; 社火; 信仰;

  一、跑帷子的起源

  汤阴帷子舞, 俗称"跑帷子", 肇始于汤阴县县东古隆化社, 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艺术形式, 是河南安阳特有的一种传统大型民间社火活动, 2008年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跑帷子起源于春秋, 成型于秦汉, 盛行于宋元明清各代和民国初年并延续至今, 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现在, 能完整表演帷子舞的仅有汤阴县白营西隆化村和古贤支村两个表演队。帷子舞规模宏大, 场景壮观, 内容丰富, 是一种独特的团体型、广场型传统民间社火。帷子舞人数众多, 需要近两百名舞者共同配合, 齐心协力, 才能完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 帷子舞在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中被发现, 文化部门随即对这一遗产进行了挖掘。由于中断已久, 懂得技艺的老艺人寥寥无几。最终, 在多方配合下, 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被抢救、保护了下来。1983至1984年, 汤阴县文化部门对"跑帷子"作了重点推广, 汤阴西隆化村和古贤支村的"跑帷子"活动最为活跃。帷子舞多在春节、庙会及庆典活动演出, 很受群众喜爱。

  关于跑帷子的起源, 根据当地人口述, 大概有三种说法:

  1.卫女媵妾说

  "跑帷子"产生于汤阴县县东古隆化社, 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艺术形式。据传, 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率军于县东约十五华里一带作战。桓公娶卫女媵为妾, 卫女随军侍奉于帐前, 爱兵惜将, 深得军心, 后积劳成疾而卒。因战事紧张, 桓公将卫女葬于此地。《汤阴县志·地理志》载:"魂城, 在县东北隆化社, 按《图经》昔齐桓公娶卫女为媵, 道卒于此, 招魂葬之, 今有墓存, 周回二百步, 高一丈。"[1]将士们为纪念卫女, 以戈、钺挑起衣衫、铠甲作幡, 招魂盟誓, 以振军威。在这种形式的完善和演变过程中, 逐渐形成一种鼓舞士气、兼有娱乐和观赏性质的民间舞蹈。"跑帷子"民间社火, 最初即是祭祀这位王妃的隆重仪式。

  2.三霄娘娘说

  "跑帷子"与三霄娘娘有关。武王伐纣时期, 赵公明阵亡, 赵公明三个妹子云霄、琼霄、碧霄为兄报仇, 摆出九曲黄河阵。姜子牙带兵破了阵, 云霄、琼霄、碧霄阵亡。当地老百姓就手持芦苇, 模仿其布阵, 为三姐妹修建了"三老奶庙", 每四年一次, 在"三老奶庙"前用"跑帷子"祭祀她们的神灵。关于"云霄、琼霄、碧霄为兄报仇, 摆下九曲黄河阵"的传说被记载于《封神演义》第四十七至五十一回《三姑计摆黄河阵》[2], 时间正是武王伐纣时期。北宋真宗 (998-1023年在位) 以后, 人们又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拓展成向传说中的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俗称"老奶奶") 献礼请愿。"如果三位仙姑与民间普遍信仰的'碧霞元君'信仰一致, 那么这一信仰大抵与宋元时期民间道教对泰山神灵系统的吸纳有关。"[3]当地人将三霄娘娘信仰演化为泰山老奶信仰, 从而称为"三老奶", 其庙宇被当地人称为"奶奶庙".

  3.齐桓公之妹说

  据西隆化村的村民说, 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妹在"三老奶奶庙"修仙摆阵。后人遂确定每四年一次, 于农历三月二十二举办庙会, 这天支村、西隆化村村民会一起组织"跑帷子"活动, 而且在当天还要举行祭祀先人的仪式。这一传说的主人公, 从三霄、卫女转变为齐桓公之妹, 跑帷子阵法也随之有了多种创新和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 帷子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创新。据帷子社老艺人讲, 战国时期, 支村位于赵、卫、齐三国交界处, 各国连年争霸, 战事不断。军队练兵时不仅练习兵器, 还演练阵法。受操练兵众方法的启发, 当地民众模仿军队的操练与行军布阵, 用统一的步伐、多变的队形、盛大的场面来纪念他们心中的娘娘。后世民间艺人又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等内容加入帷子舞,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平安祯祥。当地民众多迷信神仙, 帷子舞又发展成为乡民求神拜仙、节日欢庆的娱乐活动。

  二、跑帷子的艺术表现形式

  1.演出流程

  清晨, "跑帷子"成员集中在三霄行宫跪拜行礼, 村民抬着供奉"三位老奶奶神"画像的銮架进行"观阵".跑帷子由72或48名青壮年人 (旧时均为男性) 组成, 辅助队伍有扭鼓、执伺、銮驾、仪仗、报马等组成。出场顺序是:

  (1) 众炮齐放。所用"炮"即民间俗称的"三眼铳".

  (2) 炮响之后, 锣鼓齐鸣。大鼓、锣、钹、铙、唢呐、长号等同时奏响。

  (3) 皂隶开道。乐器声中, 两名衙皂装束的青年, 敲打着大锣, 长呼"开道了".

  (4) 报马开场。两名使者装束的青年, 手持令旗, 身跨快马, 绕场飞驰, 一般为3周, 口中喊着催马的号令。原意在于告诉人们"战争"即将开始, 召唤无干人等躲避。实为提醒观众为帷子舞表演让出场地。

  (5) 列阵。两名身着侍者装束的青年, 手举龙头等仪仗 (用木料雕刻而成) , 引导12面五色彩旗 (红、黄、绿、蓝、粉红) 、12面鼓、6面锣等组成的仪仗队出场, 分两队列于主台两侧 (如果场地为南北向, 即列于北端面南的东西两侧) , 按帷子舞的乐章开始演奏, 帷子舞队伍根据音乐节奏秩序井然地列阵于表演场地中。

  (6) 出征。在鼓乐声中, 装束整齐、声势威猛的帷子舞表演队伍出场, 一般分两队出场, 即而进入各种阵式的变化和演绎。

  (7) 跑帷子表演队伍队首的习惯称为"龙头", 队尾有队员挥舞2面彩旗, 习惯称为"凤尾".[4]

  2.帷子舞编排

  帷子舞的动作并不复杂。表演时, 帷子手们踏着鼓点屈膝、微蹲、作小步跑, 富有节奏感地来回奔跑, 阵式变化多样, 或密或疏, 或快或慢, 形成严谨有序的舞蹈场面。随着帷子手的表演和跑动, 帷子上彩带飞舞, 流光溢彩;铜铃清脆悦耳, 节奏鲜明, 其景象之美丽、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表演结束, 帷子手们迅速按照原路线收起队伍, 准备再组成新的阵形。

  3.帷子阵式

  "跑帷子"的阵式, 多沿用古代战争的名称。跑帷子的队伍称作蓬, 如旧时军队的基层单位。据《新唐书·礼乐志》卷十一载:"左圆右方, 先偏后伍, 交错屈伸。箕张翼舒, 以象鱼丽、鹅鹳;首尾迥互, 以肖战阵之形……乐工百二十八人, 被银甲执戟而舞, 此舞有三变, 每变为四阵。"[5]由此可知, 无论是歌颂帝王或是娱乐神明, 其仪式大多选择模拟军事阵型的形态表达对君王或神灵的景仰。

  帷子队高举道具, 快速有序地跑成各种阵势图案, 彩旗手和鼓手组成的乐队依次入场, 分列两旁。之后身披各色彩缎、手擎五彩缤纷的帷子的庞大队伍入场, 轮番舞蹈, 依照阵图排列成各种阵式。表演时阵式变化多样, 昭示了古代战争的多变性, 其阵式流传至今的有《临潼山劝城》《火焚香草寺》《曹茂搬兵》《代王城庙》《围魏救赵》《三请诸葛》《炮打香烟城》《南唐救主》《李渊劝将》《小朝寺》《河图阵》《洛书阵》《太极阵》《两仪阵》《四象阵》《万字阵》《福字阵》等100多种。还有源于《周易》的八卦阵, 分别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种阵式, 又进一步演变为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等八种阵式。"跑帷子"的阵图与古代军阵有着密切的关系。《史记·孝文本纪》载:"高庙酎,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司马贞索隐引应劭曰:"其乐总象武王之……《五行》即《武舞》, 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6]从这段记载, 我们可以看到, "跑帷子"与古代军事舞蹈《五行》有一定的相似性, "跑帷子"阵图名称多沿用《围魏救赵》《炮打香烟城》等古代战役名称, 而"跑帷子"阵图, 就直接源于这些军事战役时的相应阵势。据"明代《武备志》一书考证, 此书以图、论结合的方式, 较详尽的论述了古代战、阵、兵器等史料"[7], 以及《诸葛亮方阵图》《诸葛亮八阵开门分四正四旗四冲图》等军事阵图分析, "跑帷子"阵图与这些古代军事典籍所载军事阵图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二者具有紧密的形态联系。

  4.道具服饰

  跑帷子使用的道具叫帷子, 是由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上扎帷帽, 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帷子由帷杆、帷子心、帷子帽、飘带、铜铃等部分组成。一根长六尺的笔直的竹杆 (即帷杆) 上套圆形带轴心铁柱, 通称"帷子心";木雕六个龙头, 悬挂六个童男童女布偶, 统称"帷子帽";帷子帽套在帷子心上, 并以防风圈固定;六条飘带上绣着十二生肖, 组成了精致的"帷子"道具。龙头腾云驾雾驰骋长空, 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而十二生肖刺绣飘带和清脆悦耳的铜铃, 形成了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

  "跑帷子"的服装在颜色搭配上也很有特点, 绿-红, 黄-红, 黑-黄, 四种颜色对比强烈, 为演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帷子头穿着太极八卦的黑白长衫, 头戴黑色巫师帽, 手执令旗;民间乐队身着颜色鲜艳的中式盘扣服装, 头戴绒球头饰;县官头戴官帽, 身着官服, 装扮戏曲丑角。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跑帷子的每个环节和装饰都具有独特的含义。24杆帷子, 象征二十四节气。帷头上的十二幅画, 象征天干地支十二属相。帷头上的144个绣球, 象征宇宙星辰。另有两面分别绣有太极图和日月祥云的彩旗, 称为"彩子", 象征天地间阴阳交泰、化生万物的气象。还有由当地村民手工制作的各个时期的帷子道具:锣、铙、扭鼓、龙头、文笔、金瓜、钺斧、佛手、拳手、大鼓、大号、大钹、跑马、龙凤扇、朝天凳、三眼铳、耷拉手、月牙铲、照妖镜、肃静回避牌等道具。

  5.配乐

  帷子舞的音乐伴奏, 多为常见民间打击乐。伴奏乐队主要包括大鼓、扭鼓等。伴随着三眼铳冲天炮响, 大鼓、铙钹、唢呐、长号、锣和镲等乐器齐鸣, 两名衙皂敲打着大锣奔跑而出, 伴随着洪亮的锣声, 跑帷子拉开帷幕。乐声四起, 锣鼓笙箫合奏, 或铿锵激昂, 或婉转悠扬, 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地烘托起"跑帷子"的氛围。"跑帷子"的独特配乐, 一种是民间打击乐队, 另一种则是帷子上装饰的铜铃, 每跑一步会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打击乐与铜铃响声, 合奏起节奏鲜明的乐章, 配合着表演者整齐规律的跑动步伐, 别有一番情趣。

  6.跑帷子仪式程序

  (1) 议事。

  议事由"帷子社"主事主持、召集当地戏剧社、香火社等团体的主事及当地大户的户主开会商议, 会上商定庙会期间"跑帷子"活动情况, 制定计划与规模, 确定筹集资金、粮、油、柴、菜的来源与数额。

  (2) 纸上谈兵。

  按照议事会确定的方案, "帷子社"主事和"帷子头"等人聚集在一起, 进行"纸上谈兵".确定当年所布阵式, 帷子舞队员、替补队员的人选, 并记录在案, 以利教习。

  (3) 操练, 古时称"演古".

  春节过后 , "帷子头"将队员聚集在一起, 手持不戴"帷子"的长杆, 在广场上操练, 之后, 再持"帷子"进行配乐、着装演练。

  (4) 请"官", 又称接"官".

  参加帷子舞表演的队伍, 结队到事先商定好的人家去请"官".被请的人多是当地贫穷人家的户主或男儿, 受请之后, 即进入帷子舞队伍扮作县官。在7天的表演中, 这位"县官"则可以尽享庙会中的丰厚佳肴, 当地百姓称之为"吃大户".

  (5) 请"神".

  请来县官之后, 帷子舞队伍在"县官"带领下, 分赴方圆各路神仙的庙堂, 奉祀香火, 请各路"神仙"一起到魂城"奶奶庙"共享佳节之供奉与欢乐。

  (6) 迎驾。

  参加帷子舞表演活动的全体人员, 到庙前伫立, 迎接"卫老奶奶神体"驾幸庙中。

  (7) 赶"官".

  又称送驾。一般在庙会进行到第七天时举行, 是日上午, 先是一番趋向高潮的帷子舞表演, 让"卫老奶奶"尽情观赏。将近中午时分, 把各类纸糊的道具, 尽焚于魂城"奶奶庙"前。接着把"县官"赶回其家中 (意即"县官"枉法, 不为百姓作主, 所以赶跑) .

  (8) 送香火。

  "帷子头"引领大伙到下一届帷子舞活动主持者家门前或是街道中, 锣鼓喧天地表演一番, 把所供奉的神仙牌位和本次帷子舞表演活动未消耗完的财物交付于下一届主持人。至此, 帷子舞活动结束。

  从议事、演古到迎驾、送官各个程序, 再到请神、奉祀香火、演练、送官等程序, 寓含祈祷平安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7.传承谱系

  "跑帷子"传承谱系名单上, 都是村里"帷子社"的主事人, 一代一代口耳传承下来, 但少有文字记载。支村帷子社从1983年成立以来, 传承人有燕书元、燕生元、燕同元。支村"跑帷子"代表人物王翠莲、孙治明, 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西隆化帷子社代表人物侯俊, 2010年被列为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18年, 侯俊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跑帷子代表性传承人。

  三、跑帷子的民俗学功能及价值

  1.祈福祯祥

  "跑帷子", 寄托着村民对国家兴旺、百姓富足、风调雨顺、家庭和睦的祈福。中国民间信仰, 儒释道三教合一, 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实用性。信仰的虔诚在, 神灵的威严也在, "跑帷子"在百姓心目中, 是万能的神的存在。为求子, 为平安, 为消灾, 都要在"迎贡"当天邀请锣鼓队去吹打演奏。当地人对"跑帷子"的具体功能也说不清楚, 总之"三老奶奶神"神通广大, 凡间万事万物都归其管辖。若想满足"有求必应"的心愿, 参加"跑帷子"活动便是虔诚信仰的最好表达。

  2.宣传教化

  "跑帷子"在民众之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对社会良好秩序、乡俗村规的建构, 其核心是以众望所属的神的名义强化社会对"礼"的秩序的遵循和信奉。"三老奶奶神"是"跑帷子"民众共同的精神领袖, "头顶三尺有神明, 不畏人知畏己知", "跑帷子"成员各司其职, 尊卑、等级分明, 各级别间不同的职司不得僭越, 严格遵循"礼"的规定, 如若做了不合"礼"之事, "精神领袖"会看到, 会责罚。因此, 褪去"神"的外衣, "跑帷子"活动对人的道德品质会有所约束, 实则起到了"礼"的规范作用, 起到了宣传教化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功能。

  3.节庆娱乐

  "跑帷子", 作为四年才能举行一次的节庆娱乐活动, 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其隆重程度和热闹气氛远超过年。"跑帷子"表演气势恢弘, 秩序井然, 唤起了乡村民众对神灵和秩序的崇敬感和庄严感。所有参与民众保持高度一致, 遵循帷子头的号令, 一起承办这场民间艺术盛宴, 无论作为集体娱乐, 还是自我娱乐, 都是邻近乡村最宏大、最体面、最虔诚的文娱活动, 是当地百姓热切盼望的一场别样的人生体验。通过这场盛大的活动, 百姓可以尽情欢乐, 排遣忧愁, 宣泄情绪, 寄托他们生活安康、幸福快乐、梦想成真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中国舞蹈研究所和中国舞蹈词典编辑部。中国舞蹈辞典 (下册) [Z].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192.
  [2] 许仲琳。封神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339-340.
  [3] 叶涛。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J].民俗研究, 2007 (3) :194-200.
  [4] 安阳市文广新局。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M].内部资料, 2009.
  [5] 张华。中国民间舞与农耕信仰[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249.
  [6] 胡大雷。从武力崇尚到艺术表演--诗歌中的古代军事舞蹈与武功描写[J].井冈山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5 (6) :13-16.
  [7]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1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