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世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导致的金融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这就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表外业务时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找到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工具;
一、引言
自2007年麦凯利先生提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后,我国也相继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内容,并将商业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也纳入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去。在我国,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督与管理成为了我国学者以及监管者所注意的主要问题,而在中央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则明确指出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工作。然而,我国的表外业务明显落后于西方各国,不仅成长速度缓慢,而且服务水平以及种类远不如西方各国的商业银行。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改革,我国的金融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发展也越来越壮大。这就意味着传统单一的表内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分析和学习。总体来说,表外业务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深远的意义。而且表外业务的透明程度低,以及在银行的各项报表中对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模糊,也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相关表外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最早出现"商业银行"这一概念时,商业银行还在最早的成长阶段,银行的业务范围也比较单一。仅仅只通过吸收人们的短期存款,然后将闲置的资金放贷出去,并且贷款的周期往往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放贷的目标客户也十分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意人身上和一些做进出口贸易的商家。
后来,随着这类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对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此类银行,大家就把从事这种吸收短期存款业务,然后进行放贷收取利息差额的银行机构叫做商业银行,其实质就是通过对资金的控制来取得收益的大型商号。在中国,商业银行是从事存款、放贷、结算等工作的企业法人。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种类复杂且繁多,这不仅仅是由于金融行业的全球化发展,还由于现代科技使得生产力水平极大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种类相比于传统的单一业务有了极大的提升。根据功能和业务范围具体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结算类、管理类、服务类、担保类、融资类、衍生金融工具等。这些纷繁复杂的新型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问题的出现以及解决提供了寻找方向。(表1)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来说,表外业务的杠杆效应高,且在风险、透明度、信息披露等方面都与表内业务存在着很多不同。所以,表外业务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业务,并且在大多数业务中,银行则是运用自己的商业信誉、优质的服务水平、专门的技术和人员来向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从而完成佣金的收取,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2)种类繁多,灵活性较强,所受限制条件较少。相对于先前的表内业务来说,新兴的表外业务不仅提供无风险的金融中介服务,而且还提供包括风险较高的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银行本身既可以作为中间环节的角色出现,又可以让银行直接参与到金融行业的运作之中。这就使得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繁多,回旋余地大。(3)具有影子银行的特点,监察困难大,信息不透明。由于在银行的业务范围内,表外业务是不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列举出来。所以,从股东、债权人到监管机构等报表使用者,很难从银行的报表中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经营成果以及盈利情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落后,盈利观念淡薄。
我国的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环境下,导致其过于重视资产和负债,对表内其他业务的重视不够,更不够重视表外业务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在表内外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德国、美国、英国等商业银行发达的表外业务相比,相差还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落后,而且盈利观念低,没有较高的市场竞争意识,对表外业务的盈利性认识不足,才会导致对表外业务的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二)分业经营限制,金融市场欠发达。
我国的股票市场仅仅发展了20多年,各项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严重投机和市场分割等问题。债券和票据市场流通机制也不完善。金融衍生品中的表外业务(如担保、承诺等)发展情况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像金融衍生品服务类,深层次的表外业务需要依托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形成很大阻碍。
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有严重限制,例如一项综合类业务,在涉及保险时不能涉及相应的证券等其他业务,这也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形成很大阻碍。分业经营在某方面来说,限制了表外业务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三)发展规模较小,业务品种单一。
当下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品种少,发展规模也小,表外业务的收入占总的收入比例相对较低,且现在的表外业务仍以传统业务为主,例如传统的服务型和风险型表外业务。咨询业务方面,只开通了简单的查账业务,而充当企业财务和投资顾问等业务一般很少涉及,为公司提供合并、收购、重组提供咨询服务等,一般也很少涉及。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缺乏总体规划,没有明确业务范围和发展目标。从政策的角度来说,金融监管部门可能对表外业务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并且没有出台相应的表外业务政策和法规。总体来说,不是很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未来的发展。
(四)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商业银行需要懂高技术、高智能的人才来运营,表外业务更是如此。表外业务涉及金融、技术、科技、税法、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商业银行需要懂这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一般操作,还要懂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单项业务、计算机、外语、国际业务和法律税收等,而我国当前这种复合型人才很少,当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明显不足。
科学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操作方式大幅改变,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成本显着降低。数据电脑化、信息网络化、资金电子化为商业银行处理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有余力去研究金融衍生品等表外业务。我国的通讯网络类设施虽然先进,但与西方先进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相比,缺乏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应用的配套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四、解决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应该重视拓展表外业务。将拓展表外业务和做好存款业务、提高放贷质量工作放到一起,齐头并进。把握表外业务和传统表内业务的关系,加快表外业务的发展。
针对商业银行的员工开办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其认识到表外业务的重要性。增强表外业务即是增加市场竞争力,广大员工要扭转思想,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服务态度,运用服务技巧,增强服务质量。将表外业务的服务质量与员工绩效挂钩,进一步推动表外业务的发展。
(二)推进混业经营,营造宽松环境。
现阶段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限制了各金融机构的互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转变后,金融市场会竞争更激烈。如果商业银行可以混业经营的话,不但可以提高其业务办理效率、带来丰厚的利益,还能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优势,丰富表外业务品种。
如果想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需要去创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然而,国内现有的金融政策限制了表外业务的发展,使其很多品种得不到开发。此外,金融监管部门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开发有严格限制,使得政策空间小、交易市场小。所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推动混业经营。放开金融市场,以此来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三)扩大经营规模,丰富业务品种。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发需要提前弄清产品的利益点,清楚新产品的目标客户。在表外业务新产品开发前先做好预算,计算好项目的成本、可以实现的利润、项目到期的回收额、营销前的营销方案等。在试销阶段,先确定客户是否能接受该新产品;在建立销售系统后,要迅速批量生产新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应先建议起一套预算系统并且成立客户调查系统,以扩大对表外业务创新的需求。
(四)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培养人才。
商业银行建立支撑网络和计算机处理系统,是拓展表外业务的关键。应该加大其计算机处理、数据采集、网络完善、通讯技术的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为加速表外业务的拓展提供支持。
同时,商业银行要采取可行的用人机制,主要措施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表外业务人才的培养力度。还可与国外表外业务发达的国家合作,将本国一些优秀人才送去交流,学习表外业务后,回来开展相应业务。另一方面引进表外业务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面向社会、院校、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表外业务人才,以促进表外业务的发展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权俊良,叶文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调控的影响[J].金融会计,2013(10)。
[2] 谭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 邓伟,付雯雯。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对传统业务的影响--15家上市银行的实证[J].经济管理,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