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湖南皮影的起源、特征、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8 18:40:26
   摘要:湖南皮影作为湖南省重要的传统工艺文化, 代表着湖南传统文化中最灵动的部分, 然而湖南皮影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省内对于湖南皮影研究的权威文献不到十篇, 本文旨在对有关湖南皮影在起源、特征、创新与发展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综述。
  
   关键词:湖南皮影; 文化; 研究综述;

  
  皮影戏是一种集美术、音乐、戏曲、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湖南皮影在民间又被称为影子戏、灯影戏, 属于民间道具戏的一个种类, 主要流行于湖南的长沙和衡阳, 以及常德、益阳、湘潭等地。湖南皮影戏的童话剧和寓言剧, 在皮影界独树一帜, 更是蜚声国内外, 曾被发过《费加罗报》赞为“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皮影戏”.2006年, 皮影戏已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2008年, 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保护名录扩展项目, 随着非遗热度的升温, 湖南皮影民俗文化及其开发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拟对搜集到的湖南皮影民俗文化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 不妥之处敬请学者批评指正。
  
   一、湖南皮影起源研究
  
  关于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因文献不足, 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 中国皮影已经极为成熟, 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 宋代的影戏已经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宋代以后直至明清, 影戏一直盛行, 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 普及全国各地, 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 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影戏艺术。韩棕树在《湖南木偶皮影戏缘何“长生不老”?》中提到据史书记载, 早在唐朝中期湖南就已经有木偶皮影表演的记录[1], 龙开义在《湖南民间皮影戏研究》一文中也根据顾颉刚先生关于我国皮影戏同源忌流的说法推论湖南皮影戏源于北宋汴京, 但是并不能完全得出北宋时期湖南地区就有皮影戏的结论[2].而有关皮影戏传入湖南的时间, 不同文献也有着不同说法, 在1993年的《澧县志》上就记载:“据艺人迭代相传, 宋末即有皮影戏班从事专业演唱活动。以后时兴时衰,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还有20多个戏班分散在全县各地。”不过由于说法源头不多, 也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湖南民间皮影戏自明清以来, 主要是清末民初以来, 一直在湖南民间广为流传, 而这个时期也是湖南民间皮影戏流派形成的时期, 主要分布于长沙的湘剧皮影, 还有以常德地区为主的荆河戏皮影以及衡阳的渔鼓皮影戏。
  
   二、湖南皮影造型特征研究
  
  湖南皮影戏演出形式主要是由操纵者用竹签操作四肢和身体, 并借助灯光照射将人物投射在影窗上, 同时伴随地方特色的唱腔和独白, 展现生动剧情。左静在《浅谈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特点》中谈到影戏中的皮影造型都能通过投拆和身段等了解其身份、性格和地位, 大多数可以遵循程式化的规定通用[3].例如湖南皮影的人物的性格从形象上来分辨, 像生、旦等偏向正面的角色一般都是弯形环勾眉眼, 而且在着色上也采用明亮色调, 这样就显得角色俊朗潇洒。纵观一般偏向反面的人物、花脸、丑角角色, 则是把眉目夸大, 用色浓厚, 或者在脸部增加几条表现强悍或诙谐的面纹来表现善恶忠奸。在用色形式上, 民间都有一套固定的口诀也是时代相传:“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 黄狠、灰贪、蓝凶、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邓姝琳在《湖南皮影造型及艺术研究》一文中对湖南皮影造型的表现手法做了详细归纳, 她认为民间美术因为其代表的符号意象具有相通性, 因此湖南皮影的造型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就是所谓的程式化和套路化[4].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注重“神似”大于“形似”, 湖南皮影虽属于平面造型, 但是在表演形式上又需要展示立体效果, 所以在雕刻形象是都利用夸张和省略的手法使其不拘束于自然形态, 从而达到更加戏剧化的传神效果。在装饰上面湖南皮影讲究外简内繁, 人物外形简练明了, 内部刻画却融入了中国传统刺绣和剪纸的各类特色纹样, 图案组成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 都体现了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性和秩序性。
  
  相比于其它地区的皮影, 湖南皮影的脸谱为七分式, 则观众能看见一只半的眼睛。长沙湘剧影人高约一尺, 衡阳渔鼓皮影影人高1.1尺, 常德、岳阳、益阳等地的也大致如此。由于湖南省气候比较潮湿的特点, 在选材方面, 湖南皮影选用的牛皮厚且硬, 有时也改用玻璃片、透明胶片等, 并采用七层皮纸做底, 利于储存。在制作影人的过程中, 分为身子和头部两部分材料, 身子部分用纸的材料, 头部由纸慢慢演变成了幻灯胶片结合少量牛皮, 这样制作的头部显得更为精致。
  
  李建新还在《皮影戏的南派与北派》中还对南北皮影的操纵方法、风格、步态和手势做了区分[5], 在操纵方法上由于之前所说材料的软硬程度不同, 从而导致南方皮影的动作局限在前面一个方向和向后转, 北方皮影的头和手克前后任意转换。
  
   三、湖南皮影的文化特征
  
  皮影戏的诞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皮影戏的人物造型与佛教的变相, 也有着极为深刻的血缘关系。李方舟在《湖南皮影艺术民俗文化特征研究》一文中提到湖南皮影的主要造型表现题材有:吉祥兆瑞题材、平安康宁题材、福寿延绵题材、神仙奇侠题材、童话语言题材[6].在湖南民间, 皮影戏主要是作为酬神还愿的工具而存在的, 这与湖湘民间的宗教俗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王逸的《楚辞章句》中就有相关记载:“昔楚南国之邑, 沅湘之间, 其俗信鬼神而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从这段可以看出, 戏剧是作为湖湘文化中祭祀鬼神的仪式。除了祭祀、祈福, 湖南皮影还出现在一些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和生日庆典的场所中。宗教文化对皮影戏的影响, 还表现在演出艺人的行业禁忌中, 比如原始人对于妇女月经的恐惧, 从而规定女性不能参与演出, 且在技艺上也是传男不传女。湖南皮影在民俗文化中还兼具教育和娱乐功能, 秦振安在《中国皮影戏之主流--滦洲影》中就提到:“皮影戏剧目其内容多取材于我国历史故事, 而故事内容均以表彰忠、孝、义, 贬斥奸、险、邪恶为目的。以往我国乡民, 未接受学校教育,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对于忠、奸、利、义之辨, 亦大多具有清楚的意识。”娱乐表现在方言的诙谐, 由于演出民间皮影戏的艺人大部分为农民, 文化知识有限, 所以他们都是用方言演出的。湖南是一个方言非常丰富的地域, 包括湘语、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乡话这六大系统, 方言不同, 每个字音和声调也不同, 从而引起旋律的不同。每个字调对唱腔的旋律音调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的方言, 自然会形成风格不同的皮影演出方式。
  
   四、湖南皮影创新保护研究
  
  湖南皮影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 想要维持生命力的出路就是创新, 在《湖南皮影本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初探》一文中说到,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为了更好的传承, 创意策划把目光投向了焕发着活力的孩子们, 摆脱了过去皮影戏演绎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鬼神之类的题材, 创作了一批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以及寓言童话等儿童剧, 例如:《龟与鹤》《两朋友》《采蘑菇》《暑假的一天》等划时代的突破[7].除了剧目的创新, 在皮影造型艺术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在保持湖南传统皮影艺术风格的基础上, 也受了国画、剪纸、木刻、动漫等各种艺术风格的美术激发, 运用湖南传统的牛皮雕刻, 以简洁明快的风格, 使得湖南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布景体现上形成了特色。
  
  罗茜和郭孜隽在《数字时代下湖南皮影戏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思考》一文中, 认为借助数字化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方式的一种新型的保护方法[8].运用数字技术将传统湖南皮影文化与现代艺术和计算机科技结合, 通过对湖南皮影形象的采集成图、集成与加工, 可以使皮影戏资源的整合、管理和研究更加规范和标准, 同时能摆脱传播时间和空间限制, 还可按照传统皮影的表演手法进行数字化提炼, 通过触控技术在荧屏上控制影人活动, 为皮影戏的虚拟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观影体验已经逐步由买票进入剧院看师傅徒手操作转变为习惯利用互联网、电视媒体中欣赏, 方便且具有突破时间、场地的限制。与此同时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成为迅猛发展的新产物, 由此带来的是对传统动画制作过程的强烈冲击。在2017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篇头就采用了类似剪纸形式的叙事方法, 这些中国动画完全可以借助皮影形式运用。周文敏在《湖湘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一文中提到, 2003年8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一位教授带领几个学生创作了全球第一步“数码皮影戏--《梁祝》”, 在全球计算机图形学年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9], 这说明把中国古老元素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所焕发的生命力是惊人的。
  
  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完全托付于某一种技术, 文化不是数据化, 数字技术带来的世界性和共享性是我们把传统文化的个性和地方性展现传播的有力舞台, 数字技术为皮影戏提供新的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人们对皮影的兴趣。扩大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所产生的市场价值能激发人们保护和开发皮影戏的积极性,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为了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适度的创新,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来改造、更新传统文化, 使之符合现代化的要求, 使之在自我超越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韩棕树。湖南木偶皮影戏缘何“长生不老”?[J].艺海, 2006 (12) :104-105.
  [2]龙开义。湖南民间皮影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03.
  [3]左静。浅谈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特点[J].大众文艺, 2016 (08) :77-78.
  [4]邓姝琳。湖南皮影造型及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李建新。皮影戏的南派与北派[J].大舞台, 2005 (06) :62.
  [6]李方舟。湖南皮影艺术民俗文化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6.
  [7]彭泽科。湖南皮影本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初探[J].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议论文集, 2013 (11) :94-99.
  [8]罗茜, 郭孜隽。数字时代下湖南皮影戏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5) :93-94.
  [9]周文敏。湖湘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 , 2013 (03) :128-12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