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的政治工作,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其中,“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要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但从实际情况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很多政治干部更多的是在研究如何去教育他人,而很少思考如何塑造自己。开展工作时,对依靠人格力量影响人、感染人不够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干部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队政治干部人格力量的界定。
每一个当过兵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对经历过的各级领导和管理者的印象都不同。有的人影响深刻,以至于每当回想起军营往事时,尊敬之情油然而生。有的人则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还有的人的回忆更多的是痛苦。在评价他们时,除了一些如资历、军衔、职务、权力和完成任务情况等看得见的硬性指标外,情感因素也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带有浓郁主观色彩的认识总是不自觉地掺杂着被评价者道德品质、处世态度、人际关系、言行举止、语言风格及衣着仪表等人格特征方面的内容。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那么,政治干部作为军队的一个领导群体,其人格力量是指军队政治干部能吸引人、教育人、感染人的稳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质、情绪性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及其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效应。
二、人格力量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 更有利于发挥政治干部本身的榜样示范效应。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政治干部是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具有样板和示范效应,它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但影响却极其深刻、长远。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习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有时并不会对政治干部的宣传教育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是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训练的实践中观察政治干部自身的言行是否与宣传教育一致,并从他们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政治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代言人,其榜样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其言行举止是否得当,人格品质是否高尚,都会产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政治干部只有具有人格力量,才能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官兵才会对他们尊敬、信任,从而激起一股巨大的力量,追随政治干部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2. 更有利于促进官兵对政治理论的认同和内化。
生活中不难发现,具有人格力量的政治干部更具有吸引力,能很容易地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态度,让官兵感觉可亲、可敬、可信和可学,并对宣传的政治理论发自内心地遵从,从而更有利于政治理论的传播。
心理学认为,人的遵从心理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内化。依从是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很多时候不是个体自愿的,而是迫于外界的强制性压力而采取的暂时性行为。军人的天职要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下级严格服从上级。因此,依从是部队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官兵早期的军营生活中,依从的基础--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认同较依从阶段更为深刻,它是个体自愿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心目中认可、赞同或欣赏的观念和态度相一致。在这一阶段,一些人格因素,如人际吸引力、个人魅力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美国学者霍夫兰德也强调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信息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人的说服。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高层次,它是将外界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作为自己的规则和内在标准,并用以指导实践。遵从心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推进巩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权力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弱,而人格力量的作用逐渐突显,并最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政治干部只有具有人格力量,其宣传的政治理论才能得到官兵发自内心的认可,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三、军队政治干部人格力量的锻造。
人格作为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不可改变。根据上文对军队政治干部人格力量的界定,我们可以尝试从道德品质、情绪性格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逐步完善人格,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格力量。
1. 充分建立超我,展现强大的道德力量。
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结构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它只与直接满足个体私欲有关,不受物理和社会的约束,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合理的方式进行,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顶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督,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由此可见,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力量,必须充分建立强大的超我,它要求每一名政治干部荡涤本我的低层次欲望需求,建立强大的自我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超我的道德准则。具体来说,政治干部必须淡化名利思想,自觉抵制各种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和权钱美色等低级趣味的诱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强化作为一名政治干部的职责和担当。通过认真学习领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向焦裕禄、孔繁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向丁晓兵、李小钰等军队优秀政治干部学习,建立高尚的道德标准,在工作中实践效仿,激励自我,为发展完善的人格而不断努力,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构筑、塑造官兵高尚的品德。道德力量得以充分展现,政治干部的“权力”在官兵的心目中便会合法化,自然会受到官兵的一致拥戴。
2. 合理调控情绪,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组织功能,表现为积极情绪的促进、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利他行为增多,自信、宽容,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悲观、失望,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会产生攻击行为。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由此不难看出,情绪直接关系到性格成长,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形成良好性格品质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情绪还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自身会感受到相应的主观体验,且还能通过表情外显传递某种信号而被他人所觉察,并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在部队这一高度集中、封闭的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政治干部要特别注重情绪管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平静、愉悦的心境,精神饱满、热情开朗、和蔼可亲、耐心细致、温厚善良,无论出现什么突发情况或遭遇各种困难挫折,都能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此外,还要善于觉察官兵的情绪变化,不断加强与官兵的情感交流,真正做到知兵爱兵,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将自己的积极情绪传递给官兵,在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孕育正能量。具有这样性格的政治干部就如同“磁石”一般,能极大地团结和吸引周围的人,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政治任务的完成当然会事半功倍。
3. 全面提高能力,锤炼过硬的军事本领。
能力的概念很复杂,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它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作为一名军人,懂军事、会打仗是军队早年政治干部的基本特点,也理应成为新时期政治干部的基本素质。然而,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和政治工作有关,因此,政治干部往往是更重视“笔杆子”而忽视“枪杆子”.当前,一些政治干部不学军事、不懂军事,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没有合理定位,军事素质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治干部的自身形象,限制了军队政治工作效能的发挥。因此,全面提高军事素质,锤炼过硬军事本领已成为提升政治干部人格力量,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的当务之急。各级政治干部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纠正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各种错误认识,充分认清提高军事素质既是职责所系,也是大势所趋,进一步强化提高军事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着眼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坚决杜绝在野营外训、实弹射击和实兵演练等各类军事活动中只是打打零工、敲敲边鼓的现象,要积极利用各种重大训练和战备演习等时机,勇于承担训练任务,主动走上指挥岗位,主动学习军事、练战法,不断锤炼过硬的军事技能。只有这样,政治干部说话的底气才更足,人格的感召力、威慑力才更强。
参考文献:
[1]Jerry M.Burger. 人格心理学 [M].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2] 彭聃龄 . 普通心理学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