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和发展经济学的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11-12-06 09:40:32

  摘    要:发展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科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和中国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实践基地,精准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有怎样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精准扶贫; 发展经济学; 关系;

  作者简介: 李春仙,1966年生,女,山东聊城,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于1945年的发展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学科.上个世纪50年代,亚非拉一大批国家政治上开始独立,经济上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们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有一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成为发展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的根源是什么?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如何解释人类经济发展的历程?国家兴衰的奥秘在哪里?这是发展经济学家一代又一代做出努力不断探讨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但是研究方法各异,根据方法的不同,把发展经济学分为新古典派、新马克思学派和结构学派.

  1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果结果出现重大变革,幸福感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吸收百家有益的成果;坚持实事求是,要以实事求是精神探索发展道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正确策略和方法,文中求进.

  2精准扶贫与发展经济学

  最早对贫困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马尔萨斯,他认为,贫困发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农业耕作产生的粮食的增长水平.他还认为,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供给的速度大于岗位增加的速度,工人工资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等.他的观点有部分的正确率,也提出了一些减贫方法.但是"马尔萨斯陷阱"中所暗含的人口繁殖的自然性、生活资料生产相关技术的停止,劳动力市场岗位供给短缺等假设条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再符合实际.

  20世纪40-60年代,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所有欠发达国家贫困的一个共同根源是资本缺乏,在资本形成过程中,存在两个恶性循环,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是指低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形成--低劳动生产率--低收入,资本形成需求的恶性循环是指低收入--低社会购买力--低投资引诱力--低资本形成--低劳动生产率--低收入.提出了一系列的减贫手段,如加速资本扩大化循环,平衡增长等.

  纳尔孙的不发达国家低水平陷阱理论,认为人口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非常敏感,并且人均收入在低水平阶段时,二者负相关,欠发达国家陷入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他的反贫困措施是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使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生活水平.

  来宾斯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他认为,落后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经济处于一种"准均衡回归"状态,落后国家贫困的反复属于"均衡回归"现象.这一现象的制约因素包括初期的劳动力、土地、资本、习惯等存量及存量引起的流量的系统性制约.他认为,贫困的均衡回归更应归结为人口素质和特质的低水平稳定,落后国家反贫困更应从此类资本入手,落后国家摆脱贫困均衡回归的希望在于增加知识、技能、发明等.欠发达国家要想经济不断增长,摆脱贫困,要刺激动力大于冲击阻力,通过企业家功能、生产技艺增长,人力投资等,形成成长动因,抑制人均收入降低.

  赫希曼提出"涓滴效应"减贫思想.在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居主导地位,会扩大区域差异,从长期来看,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带来的投资和就业等发展机会的"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或富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穷人只是间接地从中获得较小部分的收益,但随着经济增长,收益从上到下如水之"涓滴"不断参透,形成水涨船高的局面,实现共同富裕.

  舒尔茨和贝克尔认为,贫困人口大量集中于农村,限制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决定贫困的关键因素是人的能力、素质、知识等人力资本.农村人力资本的缺乏和利用现代生产要素科学、新技术等能力的有限性使得新的科技成果无法大面积普及推广.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不足,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追逐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进而被社会排斥,过着贫困的生活.应通过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

  20世纪80年代,谬尔达尔认为,平等问题在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处于中心地位.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造成生活水平低,卫生健康状况恶化,教育文化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困难;反过来,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下降,低收入,结果是贫困的进一步恶化.应通过权利、土地、教育改革,使收入趋于平等,增加贫困人口的消费,刺激投资.

  阿玛蒂亚的"赋权"减贫思想在贫困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的表现,更是可行能力的丧失、被剥夺的结果.饥荒的原因是个人权利,尤其是交换权利的下降.贫困人口要想免于疾恶,必须从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之中获得权力供给,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有公众参与公共行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保障的防止生活水平下降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功能.他更对强调赋予人们应有的权利,寻求经济正义.反贫困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政府必须建立的公共体系.
  参考文献
  [1]施红著,精准扶贫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