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分析研究效果。方法 将5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护理观察量表 (NORS) 各因子分及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分析。对照组实施老年精神障碍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大包干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1、干预组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t=4.072、1.235、2.413、2.125、2.176、4.276, P值均<0.05) ;在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t=-6.314、-3.225、-3.346、-2.718, P值均<0.05) 。2、干预组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环境适应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t=1.615、1.709、1.178、1.246, P值均<0.05) 。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 可将躯体疾病治疗、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融为一体, 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 有助于提高患者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总积极因素和总分。从而降低患者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和总消极因素, 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 责任大包干; 整体护理; 护理评估;
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各因子分值及生活质量评分状况, 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收治的5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 年龄61-8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74.5±13.61岁。纳入标准:1、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2]及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3], 进行评估。2、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及疾病诊断标准, 即: (1) 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2) 有脑病、脑损伤, 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5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包括男130例, 女150例, 疾病种类包括老年痴呆35例、肺心病43例、脑溢血48例、高血压32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8例、其它71例。干预组包括男131例, 女149例, 疾病种类包括老年痴呆37例、肺心病41例、脑溢血49例、高血压33例、糖尿病25例、冠心病26例、其它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老年精神障碍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责任大包干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 具体如下:
1.2.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 护理难度大, 质量管理是难点、重点[3]。建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对存在的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整理, 分析, 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制度和操作流程, 把每次效果评价时暴露出的不足作为下一个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管理, 周而复始, 最大限度的保证护理质量安全[4]。
1.2.2 住院环境设置
医院建立了全新的老年患者关怀楼。病房格局方便老年患者, 布置了人性化的活动大厅, 配备了各种康复器材, 病房内设有空调、电视、呼叫系统、齐全的卫浴设施等, 利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及疗养, 各活动厅免费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及娱乐的设施。改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心中对传统医院冰冷的映像, 增加患者对生活的热爱。
1.2.3 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疾病及护理诊断, 定期进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程度, 制定治疗及护理计划、进行实施及做出效果评价, 从环节质量保证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5]。
1.2.4 认真执行医嘱用药
密切观察用药后作用、付作用及注意事项。做好抗精神病药物监测和治疗。例如:使用富马酸喹硫平:参考对高血压病并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6]。但同时要注意观察其困倦、口干、轻度无力、便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压等不良反应发生。
1.2.5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规律的生活, 做好饮食、二便、皮肤清洁的护理。饮食调节根据病情、营养学原理及兼顾患者习惯三者而定。加强健脑食品的饮食。
1.2.6 睡眠的护理
帮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及舒适, 避免强光刺激。对入睡困难者, 可根据医嘱用药诱导患者入睡。只要自我感觉睡眠充足、不要刻意强求睡眠时间的长短。
1.2.7 解决心理障碍
加强行为观察和治疗, 加强情感沟通, 尊重患者的人格, 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变化, 充分应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1.2.8 加强康复功能训练
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程度, 根据体力及力所能及的功能运动, 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轮椅功能训练、言语训练、认识知觉功能障碍等训练, 保持一定体力, 维持自理日常生活能。
1.2.9 健康教育
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 主要表现主观、固执、急躁易怒、忧虑烦恼等, 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 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
1.3 评价工具及指标
根据《老年科及老年精神障碍常规护理》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方案》要求, ⑴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分标准:包括30个条目, 7个因子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分0-4个分值, (0) 无, (1) 有时有, (2) 较常, (3) 经常, (4) 几乎总是如此。按分值计算出30个条目得出各因子分值, 通过各因子分值再得出总积极因素及病情总估计的总分。⑵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包括4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环境适应, 满分33分, 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分别在入院时及实施责任大包干的整体护理干预入院6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各因子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设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由表1可知, 老年精神障碍干预前的精神护理观察各因子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由表2可知, 老年精神障碍经干预后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在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干预组经过干预后提高患者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总积极因素和总分。从而降低患者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和总消极因素。
由表3可知, 老年精神障碍干预前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由表4可知, 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环境适应各指标得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干预组经过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康复与患者身体、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有密切的关联, 本研究通过实施责任大包干的整体护理服务与管理模,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功能训练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整合在一起, 根据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特点及疾病特征, 有针对性的加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及护理, 改善患者身体素质状况, 端正其心态, 对疾病医护有积极态度, 可显著提高患者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总积极因素, 降低患者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和总消极因素。提高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环境适应能力, 解决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入医院单享疾病医治服务而生活难以照料及在家庭或养老机构单享生活的照料而又得不到疾病医治服务问题, 体现到老有所医,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托, 真正做到护理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因此, 从重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身心健康、满足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来说, 整体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保红, 张荣华, 杜贵平, 护理观察量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干预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0) :4822-4823
[2]孙玉石.老年护理学[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39-141
[3]宋娟.以质量管理为前提的ICU快速晨间护理查房模式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2) :2697-2698
[4]胡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再介入治疗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5) :3071-3072
[5]贡浩凌, 王辉, 茅俊华.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人力资源的改革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2) :130-131
[6]许开宁.富马酸喹硫平对高血压并发精神分裂症血压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9) :1553-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