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呈慢性进展,容易并发症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危害极大。由于本病病程长,需终身服药治疗,且需要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得患者受疾病及外界影响较大,容易发生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对自身病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致使心理压力过大,影响睡眠,而这些负面情绪、睡眠障碍会反作用于高血压,加大血压控制的难度,抑制疗效的发挥。因此,针对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2.6±11.9)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对照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3.2±13.3)岁,病程6个月至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柱式血压计连续3次测得血压高于140/90 mmHg确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7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者、既往有睡眠障碍病史者、服用过影响睡眠药物、有抑郁症病史或相关精神病者;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依据病房护理规范进行基础病情护理、病房管理、饮食干预、统一病情宣教等。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睡眠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纠正患者认识误区,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衡量睡眠质量的唯一标准,详细讲解睡眠相关知识,开展睡眠科普讲座,提升患者对睡眠质量标准的认识,掌握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失眠困境;根据患者的作息习惯、病情程度、个人体质等情况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帮助患者摒弃影响睡眠质量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物钟紊乱,营造安静温馨病房环境,提升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适应性,并告知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治疗的相关性,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睡眠改善工作,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2-3].2)情绪干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理需在第一时间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减少陌生感,尽快适应病房环境;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患者需注意事项,对患者的情绪和病情表示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明确告知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干预可以良好控制血压,而不良情绪会增加血压波动,影响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密切观察患者情绪波动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播放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看电视、读书等移情他物的方法,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并指导家属多来看望、关心患者,减少其孤独感,嘱咐家属多开导患者,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促进患者心情舒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利于深呼吸法、日记宣泄法、多与亲友沟通交流等促进心态的平和[4-5].3)病情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学会血压的测量,掌握血压正常的范围,利于患者日常自行监测血压;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普及药物知识、用药的必要性及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形成科学、安全的用药,注意患者用药期间有无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等现象发生,根据不良反应程度给予适当干预或调整用药;运用穴位按压法、呼吸放松法、睡前泡脚等方法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达到降压的效果[6].4)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均衡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主食以谷物为宜,多食用蔬菜瓜果,忌烟酒、高脂、高盐食物,严禁暴饮暴食及饮用浓茶、浓咖啡;适度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情程度制定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积极引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自我约束行为,增强自我管理,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非药物治疗方式[7-8].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及护理后4周采用HAMD和HAMA评分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HAMD<8分为正常,HAMA<7分为正常;护理前及护理后4周PQSI评价睡眠质量情况,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安眠药次数、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白天身体功能等条目,PQSI<7分为睡眠良好;测量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护理后采用自制调查量表统计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率、生活方式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安眠药次数、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白天身体功能等PQS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率、生活方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健康人群差,夜间睡眠觉醒次数多,睡眠时间短,出现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而长期的血压控制不良也会加大患者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使病情恶性循环,治疗更为棘手[9].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及不良情绪的干预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第一针对性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消除影响睡眠的因素,在日间多进行户外活动,维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第二针对性心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鼓励和支持患者,重树患者的治疗信心,打消疑虑,缓解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利用移情他物、以情胜情、呼吸放松等方法恢复心态平和;第三针对性生活方式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养成科学饮食、运动的习惯,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变化,坚持规律服药[10-11].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切中患者高血压睡眠障碍及不良情绪发生的根源,转变固有片面疾病认知,提升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并改善心理状态[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安眠药次数、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白天身体功能等PQS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率、生活方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有确切的护理效果,能改善睡眠质量,舒缓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维持患者最佳健康状态,提升血压的控制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史丽丽,祝维萱.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1):1020-1023.
[2]余建琴,朱利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08-110.
[3]王淑文.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66-67.
[4]侯丽霞.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67-68.
[5]唐景花.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4):276-278.
[6]曾淑媛.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6):2495-2496.
[7]吴萍,文燕,安丽萍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21-423.
[8]周新燕.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918-1919.
[9]刘清华.系统化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561-562.
[10]曹悌鸿,赵海燕,陈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063-1066.
[11]�琼花.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395-396.
[12]谢美琼.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