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4-02-17 12:08:11
  摘要: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以改善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性别盲视”状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社会性别敏感性和沟通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在丰富原有教学内容和素材的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主要采用了课程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和体验式教学等三种教学方法。进而,结合三年以来针对286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研问卷,总结了《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未来的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社会性别;管理沟通;课堂教学
  
  近年来高校女生占比持续增长。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女生比例1997年是37%,至2014年这一数据已达到了52.14%[1].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女生数量超过男生已成常态。以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目前男女生比例已达1∶2左右。不容忽视的是,当今高等院校大部分课堂教学存在着“性别盲视”,即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明显的以男性为主导的格局,女大学生被边缘化[2].
  
  本文拟立足于高等教育性别比例变化这一学情,探讨并总结社会性别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改革实践及其成效。
  
  一、研究背景
  
  (一)《管理沟通》课堂教学引入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意义
  
  沟通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与本质,也是管理工作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基本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管理者在组织运营过程中所必备的沟通理念、策略和技能。但正如Weiss和Fisher的研究指出,在大多数《管理沟通》课程上教的有效沟通的内容都是从男性的观点出发,并不一定适合女性[3].例如男性在沟通中更倾向于结果导向,而女性在沟通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4].考虑到女性在目前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在《管理沟通》课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社会性别(gender)是女性主义用以区别两性生理性别(sex)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观点在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价值、地位、关系及其行为,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5],是社会关系和权利结构的体现[6].
  
  国外以社会性别为视角对教育及其改革的研究起步较早,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所有学科。相对而言,我国基于社会性别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还相对滞后。特别就高等教育而言,国内目前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于高教环境下社会性别的整体现状及其政策建议的研究。就单独某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学课程[7],以及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等基础课领域[8-11].在管理学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领域[12-13].
  
  为了研究《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和实践进展,笔者于2016年9月,先后以“管理沟通” “课程”和“管理沟通” “教学”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收集的来源,分别检索到期刊论文38篇和51篇。然后逐一阅读,剔除重复篇目和非教学研究论文,最后得到相关论文61篇。进而对这61篇论文深度研读,并未发现有学者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提及或研究社会性别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国内目前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2014年以来,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旨在改善教学中的“性别盲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既定的场景下,以合适而灵活的理念和策略去进行沟通。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及其行为,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素材
  
  首先,对原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检视与审查,修订其中存在的性别盲点和性别歧视内容,使得原有内容、主题得以完善。原有《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即:(1)理念模块,包括有效沟通的内涵、本质及其原则;(2)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倾听、非语言沟通、书面沟通、演讲、面试等;(3)应用模块,主要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组织内外部沟通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引导学生理解两性在沟通理念、沟通行为及其具体沟通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具体差异及其社会建构根源。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社会性别概念,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改变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笔者尽可能广泛收集女性文化的第一手案例资料,如女大学生校园沟通案例、女性员工职场沟通案例以及女性企业家经营案例,以改善现有教学内容中“性别盲视”.同时,丰富有关女性文化的各种图片、音像资源库,并具体化为教学资料,以达到从听觉、视觉多感官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冲击。
  
  (二)完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性别敏感性的主要方式。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以有效提升并改善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行为。
  
  1.课堂讲授法
  
  所谓课堂讲授法,是指教师借助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向学生展示情境、表述事实、阐释理论和归纳规律的教学方法,既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而且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相结合[14].例如,在“非语言沟通”章节中,在讲述“握手”这一礼仪性肢体动作时,笔者通过大量的图片例证(如图1,图2,图3),向学生具体阐述了两性在“握手”这一具体沟通行为上的特征及其社会建构本质。同时借助非语言演示,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握手,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性在握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握手时,忽视了眼神的交流,或者仓促间坐着就开始握手,特别是不熟悉的异性之间在握手时会显得更加局促。
  
  
  
  
  
  
  
  总的来说,课堂讲授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该方法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极易形成填鸭式教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此,在运用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描述的生动性,并给予学生直接实践的机会。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核心和载体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讲授法不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而不是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15].换言之,案例教学法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较有优势。
  
  工商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及其情境的剖析,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管理沟通》所有章节的教学。
  
  在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着重注意三个环节的问题:(1)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和基础,案例必须与课程目标密切结合。例如,在“换位思考”的章节里,我们选择了一个“女大学生兼职案例”(女大学生因为当天工作忙碌,忘记了领导交代的工作,被领导当众训斥,非常郁闷懊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充分阅读并讨论,为课堂集体讨论做准备。(2)案例教学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分享,拓展并深化学生对案例中社会性别问题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例如本案例中,除去性别因素,将是一个就事论事,下属及时补救并沟通的管理问题。考虑到两性在沟通时的导向性差异,引导学生去“换位”理解兼职女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但是在同事面前被领导训斥还是很让她尴尬这一事实。进而启发学生去做更多的换位思考,特别是异性之间的换位思考。另外,案例讨论中学生的互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特别是直接感受男女性沟通中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师生互动的核心一定是案例本身,要防止学生因为气氛的活跃而远离主题,因此教师的正确把控就很关键。(3)总结提升。《管理沟通》课程案例教学的总体目标,强调以教学案例为素材,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并掌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理念和技能。因此,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需要对案例及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特别是将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教学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强化提升。当然,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先总结,教师再点评。
  
  3.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学生具体学情,通过创设适当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拓展能力和形成价值的教学方式[16].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因此,和案例教学类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发挥好设计和组织的角色。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笔者主要组织并实施了两类体验活动,包括游戏体验和项目体验。其中,游戏体验教学法主要是穿插在概论,倾听、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等章节中,和讲授法配合使用;项目体验主要应用于演讲、面谈和组织沟通等章节。
  
  (1)游戏体验式教学
  
  游戏教学得益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训练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17].例如,在概论章节里,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沟通中传递信息的“完全对称”原则,即,沟通中传递信息一方需要提供对方所需的全部必要信息,同时要保证提供的信息能够被对方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择十个左右学生参与“传话”游戏,简单地说,就是不借助任何书面信息,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将信息从第一个人传递到最后一个人。同时,在游戏组织时注意了男女搭配,以试图体现社会性别的建构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很直观地感受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性别因素,因为在异性之间传递信息时,远远不如同性之间交流得顺畅自在。
  
  (2)项目体验式教学
  
  项目体验式教学是以项目为抓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18].目前我们实践中效果比较好的是演讲、面试和组织沟通调研。以演讲为例,我们要求学生自选和沟通相关的主题,制作3页幻灯片和相应演讲稿,并在2-3分钟内完成一次演讲。演讲者为了在短短的2-3分钟内取得较好的演讲效果,会在主题、信息、语气、肢体动作等方面精心准备并实施[19].通过这一项目体验,学生对演讲中要注意的一些语言、非语言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会有体悟,而且对于两性在演讲中的不同特点也会有更直观的现场体验。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后续工作展望
  
  在校院领导和教学团队的鼓励支持下,特别是所执教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如既往地协作配合下,笔者对《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改革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2014年和2016年,笔者因执教《管理沟通》课程,两次获得所在学校“示范课教师”荣誉称号。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2014年~2016年期间,笔者对执教的工商管理专业7个班级分三次进行了期末随堂问卷调研。2014年12月,工商管理2013级三个班合计130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85人,占比65%(以下简称样本1);2015年12月,工商管理2015级(专升本)两个班,合计81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71人,占比88%(以下简称样本2);2016年6月,工商管理2014级两个班(一本招生),合计75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47人,占比63%(以下简称样本3)。
  
  通过对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将社会性别引入《管理沟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课堂教学中“性别盲视”状态,提高了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性和自信心,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了社会性别概念
  
  三个样本对“社会性别”概念认知程度差异性不大。91%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或“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仅占2%左右。但是,仅有30%左右的学生会从“社会建构和权力结构”来认识社会性别的内涵,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性别是基于两性差异的认识,主张男女之间的平等”,其中,样本1、样本2和样本3分别达到53%、63%和61%.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性别角色认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沟通时的性别角色认知状况,笔者设计了“在你眼中,理想的男生应具备什么特征”和“在你眼中,理想的女生应具备什么特征”两道题目,并分别设计了15个相同选项(包括体贴、有趣、善解人意、勇敢、心胸宽阔、冷静、有竞争心、独立自主、豪放、有远大理想、冲动狂热、依赖、活泼开朗、隐忍和其他)供选择。从三个样本看,大家认为理想的男生和女生应该都是“独立自主”“体贴”“善解人意”和“心胸宽阔”的;不同的是,男生需要更多的“独立自主”,女生则需要更多的“善解人意”.同时,大家认为“活泼开朗”对女生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其中,样本3中甚至达到了68%.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化建构中的“男强女弱”格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突破刻板印象和沟通障碍时越来越多的努力。
  
  3.培养了学生沟通中的性别平等意识
  
  为了了解学生在沟通时的两性平等意识和行为,笔者设计了“男性是否应该以事业为主”“女性是否应该以家庭为主”“你是否认为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三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三个样本没有明显差异,78%左右的学生采取“认同”的态度。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样本1和样本3(两个本科样本)比较接近,而样本2(专升本样本)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以问题2“女性是否应该以家庭为主”为例,样本1和样本3有58%左右的学生采取“不认同”的态度,而样本2的不认同率达到了73%.笔者认为,这种相似性与差异性恰恰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变迁,但更为关键的可能是,样本2的专升本学生因为求学的过程相对曲折,因而更具有突破传统建构的动力和愿望。
  
  4.提高了学生与异性沟通的信心和能力
  
  有效沟通的本质在于换位思考。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理解自我和沟通对象的状态,并形成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时,沟通的过程就会相对流畅舒适。在回答“当你与陌生异性交谈时,你的状态如何”这一问题时,三个样本的学生都呈现出较好的状态和能力,“坦然自若”和“略显紧张”的比例均超过了72%.其中,样本1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26%和49%;样本2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34%和38%,样本3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41%和40%.对于样本3较高的数据,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课程建设的进展,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完善,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和实践,能够较好地理解两性沟通时的共性和差异,因而能力提升较好;同时,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生源质量较好(一本招生),学生本身也更加自信一些。
  
  (二)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为了把握未来后续工作的着力点,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你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的题目,并依据《管理沟通》教学大纲,设计了9个选项(包括礼仪、衣着风格、性格、自信心、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其他)以供选择。
  
  三个样本中,学生认为自己在“语言沟通能力”“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相对还比较薄弱。其中,样本1和样本3的学生对于“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的诉求分别达到了69%和65%,样本2达到了49%.进一步对样本3按性别分类,发现男女生提升的诉求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相同点是,“语言沟通能力”是男女生都觉得最为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不同的是,对女大学生而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内容分别为“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对男大学生而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内容是“人际关系能力”和“衣着风格”.笔者认为,这种共性指出了我们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关注的重点,即在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并有效提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而差异性,一方面说明了社会性别的客观存在,我们之前推进并实施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在未来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改进。
  
  总之,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到目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性和沟通能力。为了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不断强化社会性别意识,持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贵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N].中国妇女报,2015-10-15(01)。
  [2]刘伯红,李亚妮。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社会性别现实[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55-64.
  [3]EDMOND H WEISS,BROWYN FISHER.Should we teachwomen to interrupt?cultural variables i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ourses[J]. 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1998,13(1) :37-44.
  [4]约翰·格雷,芭芭拉·安妮丝。性别智商: 职场男女相处的艺术[M].毛乐,徐丽,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46-47.
  [5]余秀兰。教育与社会性别角色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3(5) :131-136.
  [6]JOAN W SCOTT. Gender: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6,91(5) :1053-1075.
  [7]倪丽珊。高职“女性学”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 :93-96.
  [8]杨小青。社会性别视野下的现代文学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4) :132-134.
  [9]汤欣。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性别缺失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28(17) :224-225.
  [10]李会军,付红梅。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25(3) :41-44.
  [11]谭小春。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对男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2) :57-59 63.
  [12]刘秀红。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性别意识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6) :65-68.
  [13]王宇颖。公共管理的性别化教学[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11,25(5) :132-134 143.
  [14]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6) :102-105.
  [15]詹姆斯·奥罗克。管理沟通: 以案例分析为视角[M].康青,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06.
  [16]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4) :57-60.
  [17]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56-59.
  [18]孔勇奇。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7) :130-132.
  [19]雷宇。“3分钟演讲”在本科管理沟通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2) :137-13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