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为使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分析了会计电算化教学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引入“递延薪酬”措施用于稳定师资队伍,利用“干中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以期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质量,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干中学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动力,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基于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学课堂教学随之改革。按照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2].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 ”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行业,也推动着会计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会计电算化是高校财会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课程对财会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经济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民办高校的转型发挥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本文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学校层面
第一,制度缺乏灵活性。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墨守成规。我们需要在遵守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教学工作而言,也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一部分民办高校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并没有赋予教师更多的权限进行教学工作的创新。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这种实践性课程,更需要根据课程、学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缺乏灵活性的制度制约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制约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二,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流动性较大是民办高校的共性问题。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退休教师、兼职教师和社会招聘教师,其中社会招聘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主要来源[3].根据对河南省民办高校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与其他专业相比,财会专业教师的离职率偏高。财会专业教师流动性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财会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因此财会专业教师有更多的再就业机会;二是由于学校自身管理制度等因素造成的。教师属于高学历人群,他们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当教师在学校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找不到归属感、个人价值实现程度较低、个人发展受阻等,这些都会激起他们跳槽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校在留住人才方面做的并不到位。
第三,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监督考核机制。民办本科院校对校企合作很重视,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形势下,学校鼓励各系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甚至将签约单位的数量作为系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学校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后续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多数校企合作只停留在签约挂牌仪式阶段,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合作,没有达到“双赢”的局面。
1.2教师层面
第一,备课不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更是如此。教师的备课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出现缺乏自信,思路不清晰、不连贯,抓不住要害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授课效果。例如,学生在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问题,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解答问题时可能会显得不知所措,耗费时间长,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2.教学方法陈旧,与时代脱节。在“互联网 ”大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财务软件操作时,只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没有讲解为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对于学生软件操作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怎样进行解决,而忽视了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这就逐渐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养成被动等待的不良习惯,缺乏主动思考的精神。②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对课程学习缺少“新鲜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③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例如: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并带来变革的时代,一些授课教师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些新事物,更谈不上将它们带入课堂。而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不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授课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主要考察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课程教材内容的设计应尽量与实务工作保持一致。但是,现行教材的设计存在训练资料不全面,实验资料逼真度缺失等问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而教材中制单环节给出的实验资料是经济业务说明而非原始凭证,实验资料与实务脱节。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现行教材大多以工业企业为例,缺少其他行业的实验资料。很多任课教师只是从现有教材中挑选一本作为授课教材,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材的适用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财务软件操作的全面掌握,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时“适应期”的缩短。
1.3学生层面
1.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会计电算化开课前,必须先修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并且遗忘程度大,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EXCEL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报表编制的快慢;经济业务的分析能力直接影响到凭证填制的正确性和速度。财务软件操作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很多学生在进行后面操作时已经忘记了前面的相关操作,没有很好地掌握软件操作前后的关联性,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
2.缺乏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善学善成、善学善思、善学善用的能力。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育弱化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只愿意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不愿意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愿意享受现成的解决方法,不乐意去主动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并且,很多学生没有事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同一问题反复出现时仍不能自行解决。由于财务软件的后续操作需要在前一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进度,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2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2.1学校层面
第一,充分放权,鼓励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学校永久发展的动力来源。学校应该根据发展规划逐步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在遵守相关制度的前提下,赋予教师相关权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允许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法,自行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等。
第二,完善教学配套设置,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实践课程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配套设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的软硬件设施主要有计算机、多媒体、财务软件等。学校应该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及时更新硬件设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配套相应的财务软件,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增加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由于财务软件安装难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几乎无法靠自己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会计电算化课程属于上机操作的课程,课程前后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学生上课时没有完成任务或者因事缺课,将会直接影响到下次课的学习。学校应根据情况,给学生提供上机操作场所,并配备辅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课上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不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也可利用学校提供的场所多次练习,增强操作的熟练程度,达到融会贯通。
第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制定合理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制定合理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各单位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地参观、顶岗实习等锻炼机会,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切实发挥校企合作在增强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作用。
第四,完善用人机制,改革薪酬制度,留住优秀人才。除了政府层面针对民办高校教师制定的相关政策外,学校应完善用人机制,留住优秀人才,降低教师的流动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干中学”效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就成为人们驱使行为的动力。学校可以依据需求层次理论,根据教师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对自己充满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例如:针对单身青年教师,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举办联谊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丰富青年教职工的业余文化活动,提升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留住高水平教师,民办高校可以尝试改革薪酬管理制度,将递延报酬引入薪酬组合。当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缺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短板”.民办高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工资水平和自身实际情况,针对高水平教师的薪酬采取灵活有效的“即时给付”与“递延给付”的组合形式,以提高他们继续为学校服务的意愿。如果高水平教师在递延报酬支付前离开学校将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即他们将损失的报酬);如果竞争者想要挖走本校的高水平教师,也将会支付较高的报酬。所以,递延报酬激励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民办高校高水平教师流失的问题。
2.2教师层面
毋容置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不断变化,教师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课前充分备课,课后认真总结。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备课。备课充分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驾驭课堂,如鱼得水,课堂教学中能够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教师课后应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紧密结合实务工作,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学生接触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应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会计电算化教材琳琅满目,授课教师应从教材的使用对象、内容结构、与实务工作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教材的选定,尽量提高实践教学的逼真性。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并根据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断变化对教材进行更新,提高教材质量。
第三,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种新兴传媒创新课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传媒应运而生。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作为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QQ、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交流工具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人手必备的工具。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兴传媒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及所处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新兴传媒创新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增添新鲜元素,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同样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爱戴老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水平与“干中学”理论。1962年阿罗提出的“干中学”理论认为,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劳动者不可避免地会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生产过程的方法,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积累知识[5].“干中学”效应同样存在于教师岗位。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就是影响教学水平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般说来,随着教龄的增长,或者课程讲授次数的增加,教师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与理论课相比,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上机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讲解和指导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根据“干中学”效应,如果教师长期讲授该课程,就可以根据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由固定的老师长期担任,更好地发挥“干中学”效应,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第五,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践性课程,更是如此。例如,在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填制凭证环节,如果凭证保存时系统出现“不满足借方必有”提示窗口,教师应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图1)。
2.3学生层面
第一,灵活采用各种手段,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课程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进度和效果。如果将这些知识的复习全部放在课堂上,则会大量挤占学生软件操作的时间。在智能手机普及和新兴传媒发展的网络时代,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学习中用到的相关知识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或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让他们课前复习,并将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通过在线解答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这样既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软件操作,又可以保证正常的授课进度。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性较大,而财务软件操作又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为了增强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软件操作前后的关联性,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对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适时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强化操作能力。
第二,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缺乏是影响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种情况,授课教师除了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①要求学生针对操作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建立讨论小组,提出各自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③将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去思考其原因和解决思路;④采用“试错”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操作成果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3结语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新生事物大量出现,这必然使学校的教学和发展不断面临着新的情况。在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下,为更好地促进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授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需要“顶层设计”.学校和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情况和课程特点,做好“顶层设计”,为教学改革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促使教师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更好地促进学校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琦。韩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54-156.
[2]李景宝。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121-123.
[3]程燕。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7-48.
[4]覃艳。新兴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学理论,2016(1):47-48.
[5]杨发军,罗倩。“干中学”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新教师培训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