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传媒; 传统戏曲; 文化影响; 探究;
Modern Media and Its Cultural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Opera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media, traditional opera is no longer the only entertainment choic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ts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impacts of modern media on traditional opera. It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cultural impacts of the positioning and effects,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responses to shed light on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opera.
Keyword:modern media;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al influence; exploration;
一、现代传媒的传播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 现代传媒的内容及价值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逐步形成了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极具差异化的现代传媒模式。我国戏曲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特质以及传统文化底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 不仅拥有众多的地域群众基础, 而且将艺术与文化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戏曲种类上, 戏种有400余种, [1]我国传统戏曲的分布种类相对较多, 可分为京剧、粤剧、秦腔、黄梅戏、淮海戏等, 在剧种、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上均具有鲜明的戏曲艺术特点。
现代传媒运用多种现代传媒手段及传播方式面向更多、更广的群体宣扬传统戏曲文化, 并使得戏曲文化传播更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不仅如此, 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还需要从现代发展传播学的角度, 在引入进化论范式, 并在对旧范式批判、新范式兴起的理论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特点, 应用到实际的传媒经营过程中。同时, 整个传播活动需遵循市场规律, 在增大信息传播量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信息产品的增值, 需重点从传媒的应用性角度把控其在传统戏曲传播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探究
1. 探究定位
现代传媒的概念可分为两种:一是动态发展的概念, 现代传媒是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面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传媒经营有很强的求实性, 其突出展现在对信息传播经济行为的研究, 不仅仅是当代传播活动的必需, 也是未来传媒传播发展的必要途径。二是现代传媒是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媒体模式。其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需要具备数字化的定位特征。基于此, 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探究定位应坚持现代传媒的动态发展观念, 始终坚持面向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同时, 坚持从现代媒体的互动环节入手, 坚定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数字化定位, 这同样也是文化影响探究的关键。
2. 探究效应
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誉为世界三大古剧, 历经时代变迁, 后两者均已消亡, [2]而我国传统戏曲虽几经保存, 也面临严峻的传播危机。让现代传媒与传统戏曲之间加强联系, 尤其是从文化影响的角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融合、渗透, 均属于本文的探究效应范畴。二是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传媒市场上有一大批选秀类节目, 戏曲艺术形式与选秀节目有机地融合, 不仅体现了其高度敏锐的市场性, 也体现了一些电视台新潮的发展模式。传统戏曲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提升戏曲文化的传承及革新能力, 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现代媒介的形态多样化所呈现的形式差异使得媒体与传播之间打破了原本相对局限的戏曲舞台空间模式, 电视、网络等载体方式制作的戏曲文化节目更具有优势,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三、传统戏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1. 发展困境
(1) 受众定位不明确。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受众定位相对模糊, 缺乏对应的受众调查。受众是传播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以受众理论为指导, 其大致可分为受众调查、视听率调查、阅读调查等多个方面, 受众研究中将理论、方法、实际应用并重。以电视节目为例, 有时间定位上的差异, 例如:某戏曲节目播出时间主要是每周六晚21:20, 这一时间选择明显是将目标受众群体定位于年轻人, 但在这一时段各种选秀节目相对较多, 年轻观众在这一时间段对其他节目的选择较多。二是年轻受众群体相对缺乏专业戏曲知识, 传媒在经营上未能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其主要体现在没有增加信息传播量, 未能注重产品价值的增值。例如:有一些节目采用流行歌曲的方法对戏曲创作进行改变, 但相对于外行的观众而言, 其不能领会到戏曲艺术中的各种精髓, 也无法进行学习, 这也导致难以起到专业戏曲的示范作用, 更无法从戏曲文化艺术的角度进行推广。
(2) 传媒特点不鲜明。一是传统戏曲在现代传媒的展示环境中过于强调以明星为主, 忽视了传统戏曲的艺术精髓, 没有为传媒经营提供必要的信息传播资源。一些栏目以全明星参与竞赛的方式, 以普通人也能唱戏曲的概念, 针对完全没有接触过戏曲曲艺的明星进行竞赛训练, 赛制虽然较为新颖, 但缺乏戏曲文化底蕴。二是采用过度营销的传媒手段, 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戏曲艺术的呈现效果。一些戏曲节目虽在现代传播手段中具有一定的原创优势, 但其整体上的原创性体现相对不明确, 且独特之处不明显, 其主要存在专业性、赛制、竞争力三个方面的缺陷。在专业性方面, 节目的专业定位相对薄弱, 这也导致与传统戏曲节目相比难以形成自身专业核心竞争力。[4]从赛制的角度而言, 节目赛制没有较多的创新, 基本沿用以往的节目制作模式, 赛制设置上没有充分彰显节目的优势, 使得节目没有形成独特的赛制体系。[5]在竞争力方面, 节目没有特殊性, 且营销手段、节目内容等均相对滞后, 因而难以提升收视率。
(3) 文化影响不聚焦。这主要体现在戏曲工作者对现代传媒的传播发展作用理解得不够彻底, 未能及时跟进新媒体工具的应用。这突出体现在其片面实施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上, 忽视了戏曲艺术的传播效果。以微信为例, 虽然戏曲类公众号约有500多个, 但大多内容单调, 尤为缺乏聚焦。以一些知名戏曲网站为例, 中国戏曲艺术网中显示的网站介绍提供京剧、昆曲、秦腔、黄梅戏、粤剧、豫剧等剧种信息, 但仅有京剧有二级子菜单, 在信息推送中缺乏系统、专业、可读性的戏曲知识, 对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播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 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增多, 戏曲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某些新媒体工具无法及时与之相互渗透。近年来, 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不断兴起, 但这些新型的传媒平台中, 运用戏曲的元素并不多, 由于过分强调娱乐元素, 戏曲文化的文化点没得到聚焦。
(4) 戏曲艺术推广滞后。一是现代传媒中的节目与艺术未能充分统一与结合。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产物, 寻求戏曲节目与传统戏曲艺术有机统一与结合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关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影视艺术对戏曲艺术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从国家层面而言,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有必要从多个层面寻求对戏曲艺术的振兴。由于真人秀节目的冲击, 电视戏曲节目一直未能定位到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现今的电视荧屏, 俨然已被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瓜分,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真正具备收视竞争力的节目相对较少。[6]二是戏曲艺术传播上缺乏戏曲的文化特色。在传播过程中, 对戏曲创作类节目的包装性很差, 未能充分体现戏曲节目的艺术创作特征。近年来, 电视节目与明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紧密, 明星的感召力是相对巨大的。近年来, 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为进一步抢占自媒体市场, 也开始开发、制作一些自制节目, 涉及戏曲节目类型的往往不是注重戏曲艺术本身, 而是更多局限在对点播量的把控, 这也导致嘉宾的选择偏向于明星群体。
2. 发展对策
(1) 明确节目受众定位。现代传媒需结合传统戏曲的文化特征, 推动社会多阶层接触戏曲文化, 传播及传媒定位上可明确受众群体及受众符号。具体的措施上, 一是重点关注痴迷戏曲的中老年受众, 不断激发其对戏曲的情感因素及回归心态, 同时重点关注学戏的青少年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 戏曲传统舞台表演形式按照磁带、胶片影像、收音机、影院、电视传播、数字化传播等模式不断改变, 传统戏曲的不再重复性演出特征演变为一种可长期保存、随时欣赏的大众性娱乐消费模式, 影响力与传播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 可重点结合新媒体工具, 以中老年受众群体为主, 辅助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的青年群体。不少家长也在关注传统戏曲, 学戏的儿童不断增加。移动终端这一群体的关注宣传具有很大的潜力。针对青少年群体, 可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戏曲文化传播方式, 将公众号制作成图文转化率高的模式, 其中要有戏曲知识、戏曲小学, 这样将对传承戏曲文化有很大的裨益。二是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 戏曲文化以民族文化的符号, 逐步与世界接轨, 通过新媒体的传播, 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的潜在群体。根据现代传媒的发展, 戏曲艺术节目的创作需符合现代传媒的制作要求, 要求节目更具前瞻性, 这样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受众的需要有一个相对具体的群体范畴, 因而在受众定位上需要遵循戏曲类节目的基本特性。
(2) 梳理传媒鲜明特点。一是着重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梳理传统戏曲的文化创作。客观而言, 之前的广播、电影、电视均与戏曲有过共赢, 但在移动终端时代, 需梳理好传媒的特点, 以便优化及推动戏曲有效传播。按照移动终端不同的媒体特性, 可将传统戏曲“嫁接”到新媒体, 利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相互影响的模式建立起新媒体传播主体平台, 扩大中、青、老三代受众群体。同时, 需着眼于媒体的大众性, 适当增加一些短平快的传播内容, 推动传统戏曲的大众性、互动性以及娱乐性, 根据受众终端的年龄、职业以及习惯上的差异, 结合多样化数字形态产品进行开发与改造。[7]二是切实转变戏曲节目的传播创作理念, 节目理念是一个节目能否取得良好效益的决定因素。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大众媒体拥有强有力的媒介资源, 在引导受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审查, 制作符合社会利益的节目, 执行差异化和大众化的制作理念。
(3) 扩大戏曲文化影响。现代传媒有很多种方式推广戏曲文化, 但健全戏曲文化影响必须要坚持自主创新节目意识。戏曲中坚持自主创新能够使得节目独特、新颖, 从而避免落入盲目跟风抄袭的恶俗怪圈, 进而扩大戏曲文化影响。与此同时, 还需要不断发挥现代传媒的重要作用, 可采用网络、数字、电视、新媒介等多种渠道工具。可规划建立数字戏曲文化博物馆, 全方位记录、展示、传承戏曲文化, 可先从专业网站入手, 分为特定剧种戏曲网站、综合性戏曲网站两种模式。整个数字戏曲博物馆应当一改过去单调的戏曲文化记录方式, 利用音像数字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 强化数字化传媒手段的不断应用。
坚持自主创新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在引进节目时应杜绝盲目抄袭, 而应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做到节目的本土化, 借鉴外来戏曲节目的成功经验, 但节目的创作正如一件作品的创作, 应保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差异, 力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方能使节目保持新颖, 赢得看点。[8]二是在独立制作节目时要避免思维僵化, 善于创新, 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并结合实际来创意和构思节目。戏曲类节目的创意与制作需要制作方有着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 方能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优秀戏曲类节目。三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 节目的制作和发行要善于利用新媒介, 整合媒介渠道, 实现效益最大化。
(4) 推广传统戏曲艺术。在现代传媒体系架构下, 传统戏曲艺术需始终坚持创新与坚守, 从而影响现代审美方式, 塑造思想性传播倾向, 挖掘戏曲文化的普世人文价值, 呈现其更为精髓的内涵价值。从传播及推广戏曲艺术节目入手, 需切实规范戏曲节目操作, 避免制片方过度炒作失实的问题。
结语
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确实为传统戏曲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寻到了一条合适的出路, 现代传媒也扩大了戏曲受众群体。但是, 这一群体大多是外围受众群体, 并非核心的受众群体。并且, 现代传媒也随之衍生了多种戏曲艺术文化传播方式, 形成了戏曲APP、公众号、戏曲网站、戏曲节目等诸多新媒介平台, 戏曲文化可在此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形式, 大胆求新求变, 更为高效地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重塑自身。现代传媒为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播提供一种彰显其艺术特性的新思路、新构想, 还需要戏曲受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曼霞。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版, 2016 (2) :36.
[2]匡秋爽。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J].电影文学, 2015 (3) :54-56.
[3]时畅。从《国色天香》节目看传统文化如何复归[J].传媒, 2014 (16) :66-67.
[4]张丹。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 (4) :72-74.
[5]曹正。中国戏曲脸谱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 2011.
[6]何峰, 熊选飞。传统地方戏曲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差异和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 (4) :67-70, 76.
[7]陈之遥。我国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视域下戏曲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6.
[8]赵素欣。论现代传媒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以电视戏曲综艺栏目《梨园春》为例[J].新闻爱好者, 2016 (8)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