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唐五代至宋以来, “富贵态”俨然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词论》肯定了秦观词中“专主精致”, 同时批评其“终乏富贵态”, 何为词中“富贵态”?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得出:词中“富贵态”在于作品中情感的真挚深厚、作品语言的清新隽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灵动、立体饱满, 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深度雅致。
关键词:李清照; 《词论》; 富贵态; 创作实践;
一。引言
词中“富贵态”作为一种文学现象, 由晚唐五代至宋, 成为后来词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 而且不同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易安的《词论》是中国词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献, 这篇文献最早见于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十三提到“秦即专主情致, 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 虽极妍丽丰逸, 而终乏富贵态。”[1]彭玉平先生《李清照论词的故实与富贵态略释》一文解读秦观词“少故实”而乏“富贵态”的遗憾, 应包涵对秦观词在情感内涵的薄弱及情感力度不足等方面[2].笔者深以为然, 易安《词论》中“富贵态”主要强调情感的薄弱是其“富贵态”内涵的一方面;此外, 笔者结合李清照创作实践, 着重从其词作品中的情感深度注入、语言的运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出发, 对其《词论》中的“富贵态”内涵进行新的探索。
二。《词论》中“富贵态”与创作实践
(一) 词之“富贵态”在于情感真挚深厚, 至情至性
自晚唐五代十国以来, 词的题材多限于女性闺阁、体态妆容以及男女私情的描写, 题材比较狭窄, 创作出来的作品格调不高, 散发着一股脂粉香味、�丽绮靡的气息。李清照作品中不仅写相思恋情、写景咏物, 更将感时伤怀、抒发身世之感寓意其中, 体现了文人的襟怀, 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文化涵养。如在写女性闺阁或男女私情的作品, 李清照的词绝无浮辞艳语、隔靴搔痒的弊端, 而是以真情打动人, 在《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3]56上片以环境衬托人心情阴沉和低落, 女主人公独守空房, 日长难捱, 恰逢重阳节, 本想与丈夫携手赏菊, 但是连这个小小的愿望尚不能实现, 只能举杯独酌, 醉卧凉枕, 辗转反侧, 因为思念瘦比黄花。寥寥数句, 闺中少妇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反映出词人凄清寂寥的心境。而《孤雁儿》中的“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3]226此词表为咏梅, 实属悼亡词, 阵阵笛声、潇潇春雨, 此时与丈夫天人永隔, 身边再无可倾诉之人, 声声呼咽、字字血泪, 哀思绵绵不绝。词中饱含自己深情厚意, 使得作品全无矫揉造作之感, 呈现更多是至情至性之意, 情感内涵的深厚是李清照词中的“富贵态”的题中之意。
(二) 词之“富贵态”在于语言清新隽永, 独具匠心
前代的富贵词通过使用大量的丽字密藻来堆砌, 使词中洋溢着富丽华贵的气息, 特别是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人, 词中常出现的金鹧鸪、金帘、金凤凰、金翡翠、玉钗、玉炉、绣帘等意象, 虽有富贵之表, 却无富贵之态, 并非李清照《词论》中所提到的“富贵态”.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语言清新自然, 她善于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用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思, 如《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3]50从眼前的花落水流, 到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到最后心头的愁情难以排遣, 眉头方得舒展, 心绪又涌上心头, 细细品读, 觉得耳目一新, 清新通俗之语婉婉道出词人的心绪。而“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3]1之语写出词人酣醉, 小舟误驶入藕池, 惊飞滩鹭, 欣喜而有趣, 清新之语描写少女活泼之态, 散发着着独特的魅力;及“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3]28旧时天气, 旧时衣服, 已不是旧时的情怀, 言简意赅, 自然妙和, 却深情动人。······词中语言明白如话, 通俗易懂, 又不像柳永词鄙语泛滥、气格不高, 易安词仿佛毫不经意, 脱口而出, 但仔细一品读, 含意深远, 一种清新隽永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时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是一次冲击, 使词远离当时艳词丽语变得清新纯净如许, 同时也促成了李清照“自成一家”的富贵态, 即以通俗、清新、隽永的语言抒真挚之情, 真正做到化俗为雅, 是从形式到内容深度雅致, 这是《词论》中富贵态中的应有之义。
(三) 词之“富贵态”在于人物形象灵动饱满, 自成一家
北宋及前期的富贵词中女性形象, 全都包裹以�艳华丽的装束, 脸上多被胭脂俗粉所粉饰, 呈现出妖冶的富贵气派。这与李清照《词论》中富贵态词中的所描写的女性形象是完全不符合的, 其作品中呈现女性“富贵”形象并非停留于外表的雍容华贵, 更多的呈现出的是内在性格形象的饱满、灵动。早年的李清照生活舒适而安逸, 饱读诗书, 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 天真活泼的性格, 所以这一时期作品呈现出无拘无束, 顽皮好胜, 憨态可掬的少女的天然情态, 如《点绛唇》中“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 袜�i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3]123上片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 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 光着袜子, 害羞地朝屋里就跑, 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她害羞地跑到门边, 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 而是嗅着花香倚门观察这位客人, 词中女主人公全无大家闺秀之形象, 活脱脱是一位天真烂漫、轻盈活泼的少女形象。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8与侍女的对话, 殷勤急切的询问风雨后的海棠花, 侍女漫不经心地回答, 一位伤春惜花、清丽优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婚后的李清照, 少了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 多了几分少妇的大胆而热烈。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44在新婚燕尔之际, 李清照是沐浴在爱河之中,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评花等这一系列的动作, 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跃然纸上, 虽属于男女私情的题材, 却有一种娇而不艳、妙趣横生的感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受党政牵连被迫离开丈夫, 强烈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表达率性大胆。在南渡后, 作者经历国破家亡, 使作者由一位大胆率性的少妇变成一位饱经风霜、愁寂哀婉的中老年嫠妇的形象, 后期作品也多是凄清冷寂的格调,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3]205的确已是物是人非, 家国沦丧, 至亲远去, 无依无靠, 孤身一人存活这世间, 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无穷无尽的愁苦。在遭受离乱, 饱经忧患后, 中老年嫠妇的形象令人悲婉。易安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随着年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的衍变而呈现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呈现出丰富而饱满、有血有肉, 这就是李清照《词论》中倡导富贵态的内涵。
三。结语
作为横跨北宋和南宋时期的词人, 李清照善于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诉诸笔端, 并以其女性词人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感受生活的点滴, 创作出许多的作品。究竟何为词中“富贵态”?结合其自身的创作实践, 其《词论》中的“富贵态”的内涵包括:以通俗、清新、隽永的语言塑造灵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借助语言的外衣和塑造的饱满形象来抒发深厚真挚的情感, 真正做到化俗为雅, 是从形式到内容深度雅致。
参考文献
[1]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 后集[M]卷三十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2] 彭玉平。李清照论词的故实与富贵态略释[J].湖南:湖南社会科学, 2007 (3) .
[3] 陈祖美编。李清照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