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足球教育中推广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心理调整能力,积极有效地防止损伤的出现。该文通过对高校足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概述,分析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状况,并且根据心理训练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
关键词:心理训练 高校教学 足球训练 作用。
在日常的高校足球教学中,引起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身体过于疲劳、心理状态紧张、训练设备陈旧、场地条件太差、天气恶劣、运动项目本身特点因素以及之前的运动损伤影响等。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心理因素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而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深入探究,笔者发现心理素质与学生的运动损伤状况息息相关。
1 高校足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概述。
从广义上讲,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是指教练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训练过程通常贯穿在整个教学或者训练期的始终,它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所有心理问题的全面改善。而从效果来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且不明显的;从狭义上讲,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则是指教练员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为改善学生某种心理状态,或消除某种心理障碍而施加影响的过程,这一训练的过程可以是赛前、赛中或赛后的任何一段时间,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会在足球教学正式开展之前,利用一段时间(15 min左右)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而从训练内容和所解决的问题而言,其主要分为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暗示训练、意志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以及问题能力训练等。
2 心理因素对高校足球教学运动损伤的影响。
运动损伤的原因不仅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心理方面。从心理素质的角度讲,造成高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消极情绪造成运动损伤。一些学生由于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或者对足球运动缺乏兴趣,导致其在学习中产生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让其在被动的训练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进而造成运动损伤。(2)心理恐惧造成运动损伤。足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有些高难度的技巧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一些学生在了解危险的前提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其在运动中缩手缩脚,进而产生运动损伤。(3)紧张不安的心理造成运动损伤。一些学生在面对赛事,尤其是大型赛事时会出现怯场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必然会影响其身体在对抗中的反应,并产生运动损伤。(4)倦怠的情绪态度造成运动损伤。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运动后,身体会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而这时的心理状态也会相对倦怠,甚至会厌烦教师的持续训练,进而提高在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
3 心理训练对降低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作用。
3.1 足球认知训练的作用。
足球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对足球、场地以及同伴形成情感认识的过程,以及其在训练和比赛中形成对足球运动的注意力的过程。
在高校的足球教学中,认知训练可以被细化为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和言语训练3种。表象是有机体在思考一项运动时,在大脑中可以形成与真实情景极为相似的画面,而这种画面通过反复回忆、训练可以对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思维描绘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加强对足球动作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技术;注意力是有机体对事物的持续关注程度,主要分为持久集中和瞬时集中两种,加强对学生的注意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其防守、反攻的瞬时反应能力,还可以加强整个队伍的配合质量;而在语言训练中,教师通过套语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
3.2 意志品质训练的作用。
意志品质是激发一个人运动能力,并推动其实现与其他队员相互配合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训练中的主动性训练可以加强对学生技战术的培养,并让其在传接球的过程中,进行积极跑动,寻找机会;顽强的意志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其在恶劣的气候、疲惫的身体、暂时失利以及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仍能够坚持拼搏;勇敢品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运动自信心,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果断性训练可以让学生把握恰当的传球、射门时机,并根据经验做出合理判断,果断采取行动;独立性训练有利于学生在严酷的防守条件下,进行独立判断,并采取有效行动。
3.3 智力训练的作用。
智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足球场上情况的判断力,从而帮助其迅速做出有效决策,降低运动损伤。智力训练中的观察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求场上,并根据足球的运动方向和防守情况,迅速整合信息,做出判断;思维能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足球理论水平、战术分析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积累经验;问题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并推动其在不利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做好自我保护,以降低运动对身体的损伤。
4 如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
4.1 改善心理状态,进行集中与意志训练。
为保护学生,将运动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高校足球教师在训练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即提高学生对某一目标的关注度,以避免场外信息的干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喊数抱团”“抢凳子”等游戏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口令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让学生在面临任何困境的时候,都能够团结一致、坚强勇敢。而通过这一心理状态的改善过程,学生可以在训练中形成比赛的心理,并在积极心理状态的调节下,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进而减少运动损伤。
4.2 利用技术进行身体素质的反馈训练。
长期的身体训练会让学生形成相关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在思维的调动下就会反作用于身体,进而使其调整到最佳状态,例如高校的足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射门时要屏住呼吸”等语言暗示,提高学生身体反应与心理暗示的协调性,而这一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技战术的难易程度调节表象训练的速度,从而让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中,打好心理基础,避免损伤的出现;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并在了解其实际条件的情况下,制定训练内容和强度,以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4.3 通过教学模拟实现思维系统化训练。
足球是一项系统化的运动,其日常训练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与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出入,而学生要想针对足球运动实现思维系统化,就必须通过教学模拟的比赛情景,让其真实地感受运动场上的变化,以及心理、思维在这一特殊条件下呈现出来的动态过程。而通过反复、大量的模拟训练,学生就会熟知这种思维模式,并提高应对思维变化的能力,进而降低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5 结语。
总之,在高校的足球教学中大家应当意识到,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时候还因为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基于此,每个教学者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训练,而是要在教学中加入科学的心理训练内容,而这不仅能成功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海滨。心理训练对减少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意义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6(8):29-30.
[2] 汪浩洋。关于心理训练对减少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18-19.
[3] 田波。浅析心理训练在减少高校足球教学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6):38,40.
[4] 刘青,侯梦儒,梁冬冬,等。心理训练对减少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1):102-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