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19-07-30 09:56:34

民族团结论文热门推荐范文10篇之第八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要深刻认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把努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和关键, 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进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院校; 民族团结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 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方向,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对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 表达了党中央对广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一、掌握民族学生特点, 在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引导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就拿2014级五年制作物生产大专班来看, 全班37位同学中有6类少数民族, 其中藏族学生22人, 傈僳族9人, 纳西族2人, 白族2人, 普米族1人, 回族1人, 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班。

  这些学生, 主要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三个民族自治县, 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傈僳族学生信仰佛教, 回族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如藏族的藏历节, 傈僳族的"阔时节", 穆斯林每年都有三个重大节日。在节日里, 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 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 回族学生尤为独特, 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 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比较散漫, 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

  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会, 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 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 与其他同学交流比较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 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 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 感觉交流困难。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普遍较差, 究其原因, 一方面, 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 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较远。他们感觉困难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 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 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 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 导致成绩不理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 要与时俱进, 应该让学生掌握我国最新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 普及民族知识, 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 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 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 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

  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高校学生在文化熏陶和享受快乐的同时, 让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深深印刻在他们心中。例如, 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知识讲座、竞赛、展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礼仪礼节教育等交流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高校把校园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 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辐射到课堂内外, 让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于众、凝化于魂。

  四、发挥好黑板报、宣传栏、校园之声的传媒功能, 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氛围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 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教育;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 (维护人民利益, 维护法律尊严, 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原则;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培养各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提高各民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各民族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还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培育民族团结的传播者与实践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才能够使民族团结教育收到更好的实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 要注重让高校学生深刻了解社会, 广泛关注我国国情, 把民族团结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高校学生在校期间, 既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又要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 在毕业离校后, 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潜能。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要坚持多样性、发展性、实践性的原则。例如, 开展社会考察、举行学术型社会实践活动, 或者通过支教、保护生态环境、献爱心等体验式服务, 开展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 也可以通过作品创作来开展创作型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让高校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掌握它的内涵和本质, 同时也让他们成为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精神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总之, 班主任和辅导员, 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 帮助他们争取助学金, 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在学习上, 经常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并且定期找老师、同学帮他们补习功课, 共同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学习的进步;在生活上, 经常走访他们的宿舍,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协调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交流和了解;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联欢活动, 发挥他们能歌善舞的特长, 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和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