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选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6-04-19 04:15:33
   摘要:当前, 教育体制改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 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师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以期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追求的是一种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书法、戏曲、古诗词……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焕发出巨大的文化魅力。几千年来, 中华文明得以不断的传承光大,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历史中总结经验, 不断开拓前进。
  
  “只有通过历史, 一个民族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历史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是集体记忆的源泉, 而保持民族集体记忆, 唯有凭依历史教育。
  
  目前, 历史教育中仍存在着问题和误区, 如历史学科被漠视、应试模式等。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将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机整合、有效渗透, 达到历史教育的最佳境界。
  
  一、中学历史教育的误区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 而不是“人”, 考分和升学自然成为学校的首要目标, 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学效果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尺。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 历史教育的这种应试性很难改变, 从而存在种种误区。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科能力”.目前历史考试中的核心仍是学习甚至是研究历史的能力, 但历史教学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工作者。二是在历史教育目标中强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优质课强调形式化和课堂包装, 存在幼稚倾向。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这两个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现了。《说文》中说:“文, 错画也。”王筠注:“错者, 交错也。错而画之, 乃成文也。”“匕, 变也, 从倒人。”甲骨文的“化”, 从人一正一倒, 有倒人为正, 二人相顺不背之意。即变正相顺, 含有教化的意思。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历史课程有很强的思想性, 在铸造民族精神、坚定政治信念、提升公民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学阶段, 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重点, 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为出发点, 教学中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渗透。
  
  (一) 通过价值观引领, 内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教材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探讨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价值观的引领, 如果能列举乡土史的例子则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比如我曾经给学生们讲述“为保家卫国而光荣牺牲”的英雄人物郭洛罗·海龄的英雄事迹, 让学生印象尤为深刻。通过阅读海龄的档案, 让学生在多角度探讨海龄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联系到我们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 就是“和”字。它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核心, 而海龄正是得其精髓, 在国家危难面前, 克制自己的欲望, 以国家利益为重, “舍小家, 为大家”.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就在无形当中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内化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 通过活动体验,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学生仅从课堂教学和书籍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虽然不少, 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却十分有限。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 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参加社会上一些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来了解传统文化的习俗内涵, 或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或社团展演中展示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如中秋祭月仪式等等, 让学生参与古代礼仪的同时深入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再比如, 可以让学生参与“剪纸”这一中华传统的艺术制作来感悟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再者, 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一些老行当里, 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记住这些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 学习匠人们的精神, 理解其所包含的用心做事、精益求精、创新、劳作、技艺、对故土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恩等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 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 其他方面
  
  1.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研究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渗透整合, 进一步开发完善以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使学生在所有课程中接受道德教育, 在课堂上获得道德体验。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科教育走向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整合的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注重深层挖掘、重视熏陶感染和情感的体验。
  
  2. 着力提高历史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各种途径, 诸如讲座、研讨会等方式, 从师德、学养、气质、兴趣等诸方面提升教师素质, 让教师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总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丰富而深邃的, 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 任重而道远。在中学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是大势所趋,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闫科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山海经, 2018 (18) .  
  [2]王希恩。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和重构[J].民族研究, 2006 (3) .  
  [3]杨启慧, 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乱象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 2018 (22) .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