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8 07:49:52
  摘 要“:西方史学史”课由于时间跨度长、内容多、理论性强,加之文化的异质性,导致中国学生学习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改革,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增加经典阅读在史学史中的分量,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经典阅读;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笔者自 2008 年开始教授“西方史学史”这门课,到现在也有八九年时间了。几年来,从开始的要求自己对基本史家、流派、史学思想了然于胸,到现在的考虑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这门课,笔者对这门课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然而,心中有个问题始终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上好“西方史学史”这门课?这里借着安徽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这个平台,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课程的特点。
  
  (一)“西方史学史”在中国高校的教授颇具“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有关。西方史学史的几代研究者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虽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史学研究的宗旨没变,但是从强烈的阶级斗争史观、对物质基础的片面强调,到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个变化在几代开拓者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第二,“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接受“一门从内容上来说纯粹是属于域外文化的学科”[1]85不可避免的,即中国人在研究、教授、学习西方史学史时必然面临的问题。如何客观看待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用何种态度去理解西方史学思想,全盘肯定抑或全盘否定?学者、师者的态度必然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态度和观点。
  
  (二)“西方史学史”难教、难学。
  
  张广智先生曾云:“教书不易,教史学史更不易,而讲授西方史学史尤为艰难。”[1]81难在何处?先生也给出了答案:时间跨度长、内容宏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强。
  
  1.时间跨度长。
  
  一部世界通史在历史专业教学过程中是分上古、中古、近代和现当代来讲授的,而西方史学史上启神话蒙昧时代的西方,下迄当代西方史学,一气呵成固然是好,恐怕各时段要仔细斟酌所占学时,才能圆满。所以,讲授时详略得当非常重要。
  
  2.内容宏富、涉及面广。
  
  从涵盖的地理空间讲,西方史学史要讲清两千多年从古希腊、罗马至英、法、美、德、意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史学发展之历史。从史学史自身所包涵内容来讲,史家、史着、史学思想、史学流派、史料、史学方法等等,亦是头绪繁多。从涉及内容来看,各时段西方史学的发展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古典时期史学的文学性,中世纪史学之神学性,近代早期史学的地方性、哲学性,至现代西方史学的社会学性,每个时段都需要历史专业以外的知识来加强对西方史学的理解。此外,对西方史学的理解更离不开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的理解。
  
  3.理论性强。
  
  张广智先生曾多次强调,史学史非历史编纂史,不是史家生平、着述的简单罗列。“通常认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应当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西方史学史亦不例外。但在这几者之中,应当突出史学思想的主导地位。”[1]84史学史之灵魂是史家之思想,而史家之思想又与其社会身份、阅历及所处时代休戚相关,并最终通过史着呈现于我们面前。要理解史家之思想,与史家进行心灵对话,单靠教材上高度概括的一二三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必须重拾经典,到字里行间寻找史家跳跃的思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从小对中国历史、文化耳濡目染,所以学习中国史学史有一个前期的知识储备,学起来顺风顺水。对于西方史学史的学习,虽有世界通史的底子,但每位史家之姓名、着作对学生来讲几乎是从未接触过的,更不用说史家之思想,这种全然的陌生感是学习西方史学史时需要首先克服的。
  
  西方史学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让位于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应是各有优劣,这里着重探讨其与传统教学比较下的弊端。传统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语速、语音高低、面部表情、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都是牵动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或者说教师是在以其人格魅力来感化教学。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越来越习惯于隐藏在电脑、投影屏幕后,习惯于另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念 PPT),传统的板书不见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这个活着的人转移到了屏幕上。这种教师放弃课堂主导地位,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而甘当课件放映员、讲解员的做法,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大的弊端。
  
  (二)缺乏师生互动。
  
  保罗·佛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41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背景音乐、动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是,这种直观的传授知识的方式是不利于启发思维的,师生互动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说,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种是教师多年来已经将自己所授课程内容烂熟于胸,甚至达到闭着眼睛也能讲下去的程度,但这种授课方法只是一个人的表演,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第二种是很多年轻教师不满足于灌输式教学,主动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气氛,但往往又使课堂变成闹哄哄的小品班,课堂失去控制。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一种是教师尝试革新教学,但课堂互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三)师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许多教改文章中都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笔者看来,如果教师失去主动学习、研究的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都是空话。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能够主动、自觉、独立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学习中具有善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做到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教师首先应对所授课程及相关知识有极大的兴趣、热情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讲好一堂课、一门课,必须在课堂之外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现在高校本科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不想学)、单纯依靠教师和课堂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学)、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思考、不质疑等现象,我们不能单纯从学生身上寻找这些现象的原因,更应该思考学校是否关注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是否有教学激励机制,教师是否有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信心、是否能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给予充分的学习自由等等。
  
   三、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立足传统,积极改革,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多元化。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推进,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引导作用始终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单纯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要求教师必须全方位加强主导作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体现在课堂内外,不只要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要设计好课外阅读环节,保证课外与学生也能随时沟通,解答疑惑。
  
  (二)阅读经典。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倡导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完成各种阅读活动或任务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3]48.在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在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对西方经典着作的选读、精读、泛读,对重要着作的重要段落,可以在课堂上逐句与学生一起分析、阅读,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发现阅读的乐趣和力量。教师以各种方式督促学生去阅读经典,并就某个问题写专题论文,使其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看待问题的客观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注重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弊端,重新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茨达齐尔指出,“学习应当是一个以学习者积极主动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过程”[4]58.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很好的方法,如教师讲解、学生授课、师生相互问答、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质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点评、现场演示、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等等[5]15.针对西方史学史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达到在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西方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做到“听”“说”“读”“写”“思”五位一体。“听”:教师讲授;“说”:主题演讲、专题讨论;“读”:经典阅读;“写”:专题论文、读书笔记“;思”:问题意识、批判精神。
  
   四、结语。
  
  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与日俱增。近三十年来,西方史学在研究方法、方向上的每次转变都迅速在国内史学界产生波澜。要把握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缺少对西方史学的了解是不行的,而要了解西方史学,仅立足当代西方史学取得的成就也是不行的,必须以历时的、共时的眼光去看待西方史学的发展演变,以及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互动关系。西方史学史的教与学需要立足经典,在阅读经典中培养学生“说”“写”“思”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广智“.眼在远处,手在近处”---关于西方史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1992(2)。  
  [2]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田九胜。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及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4(2)。  
  [4]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