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 以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为自变量, 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 考察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进一步对比了硕、博两个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中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且见效更快;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 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积极促进作用, 而对西部地区暂无明显影响。建议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 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合理调整研究生层次结构, 保证硕士生教育规模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规模;合理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当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规模; 层次结构; 第三产业; 经济发展; 区域比较;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释放人口红利的主要途径, 其结构、规模、质量、效益都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中分别有86.45%和82.27%集中在第三产业就业, 可见研究生教育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 1961年舒尔茨 (Thodore W.Schultz) 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1988年卢卡斯 (Robert E.Lucas) 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而教育则被认为是该模型中人力资本累积的方式[1];1990年罗默 (Paul Romer) 同样发现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引起技术的进步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2].近年来国外很多学者持续对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如Bogdan Oancea等人通过VAR模型分析发现, 在1980~2013年间, 捷克和罗马尼亚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3];Agiomirgianakids等人利用索罗模型分析了9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发现教育的层次越高, 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高等教育大于中等教育大于初等教育[4].但有关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却较为少见。
国内学者对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1) 1对比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其他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如乔学斌等人在对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发现, 研究生和本科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于专科生, 并指出此结果与江苏省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5]. (2) 考察不同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李锋亮等人借鉴宏观明瑟收入模型, 发现2003~2009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研究生毕业人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 并认为是中部毕业生大比例地迁移至东部地区就业所致[6]. (3) 对比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黄雅婷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对1996~201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现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 第三产业产值则提高1.195%[7];又如袁本涛等人通过协整理论在分析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发现, 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 并在25年中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关系[8].
综上所述, 对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学者们多关注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总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针对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仍较少, 且理论和研究方法均有待完善。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 构建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关系模型, 并进行实证分析, 以期为研究生教育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设计
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研究生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是第一产业的80倍左右, 是第二产业的5~7倍, 可见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 将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作为自变量, 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因变量, 基于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 首先从整体上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全国各地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结近15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成果;其次对比不同层次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大小, 并为今后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最后对比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不同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 为促进区域教育经济互动发展提供证据。
1. 理论模型构建
现有研究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多借鉴罗默和卢卡斯的分析框架, 从技术、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方面考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时, 也从以上四个因素入手, 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Y是产出, A是技术效率, K是资本要素投入, L是劳动力要素投入, H是人力资本要素投入, t表示时间。本研究构建一个由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高级人力资本投入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 即:
其中, Yt为各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 Kt为各期资本投入, Lt为各期劳动力投入, Ht为各期高级人力资本投入, α是资本产出弹性系数, β是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γ为高级人力资本产出弹性系数, eμ为随机误差项。两边取自然对数, 可得:
2. 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 (Yt) :为各省份每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本文实证分析所用的指标为各省份2001~2015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 ( (35) Yt) .
(2) 资本投入 (Kt) :为各省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我国经济发展中, 投资的增加加快了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 以及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3) 劳动力投入 (Lt) :为各省每年就业总人口。劳动力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人口红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之一。
4. 高级人力资本投入 (Ht) :
为各省每年接受研究生教育并获得学位的劳动力规模。在实证分析中, 采用各省每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代表高级人力资本增量 ( (35) Ht) , 分别为每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 (Master) 和博士学位授予人数 (PhD) .
3.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1~2015年全国30省的面板数据 (港、澳、台和西藏除外) , 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分硕士、博士, 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各省市就业人口总数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用15~64周岁人口数替代;各省市的资本存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所有经济类指标数据均调整为以2001年为基期的数据 (见表1) .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划分标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
三、研究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1. 研究结果与讨论
根据面板回归分析的原理, 本文首先进行了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回归, 通过Hausman检验, 结果拒绝随机效应, 因此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中, 本文建立了6个模型。其中, 模型1仅包括基本的控制变量, 即资本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模型2中, 引入了研究生教育总规模作为解释变量, 来探讨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3分别引入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规模, 进一步研究包含有硕士生教育规模以及博士生教育规模双教育变量的模型对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解释力;模型4~6分别引入了东、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 分析区域教育变量模型对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2.
(1) 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模型1表明, 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二者每增长1%, 分别能促进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317%和0.611%.陈晋玲曾研究了受教育的劳动力对总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认为劳动力的作用是小于资本作用的[9].但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 作为包含了互联网业、金融业等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第三产业, 已经展现出劳动力投入的作用要大于传统资本投入的作用。
表1 变量的统计描述
表2 第三产业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注:*p<0.1, **p<0.05, ***p<0.01.
(2)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黄雅婷的研究结论相似[7], 模型2表明,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各省研究生教育规模每增加1%, 可促该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3%.
(3) 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增加均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但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且见效更快。模型3表明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要滞后一期, 硕士生教育规模增加1%, 可促进一年后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5%.博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要滞后两期, 博士生教育规模每增加1%, 可促进两年后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16%.该结论表明, 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别, 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显着高于博士生教育。袁本涛等人表示, 在对比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研究生教育与省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后发现, 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与省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10], 与本文分析结论相似。自2009年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截至2014年,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注册人数已占当年硕士生总注册人数的54.4%[11].专业硕士的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 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依旧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 仅设置了6个专业博士学位, 并且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 博士生也更加倾向于从事科研工作。卿石松分析了2014年全国15所高校博士生调查数据得出, 超过63%的博士生毕业后会选择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 接近10%的博士生则选择在党政机关工作[12];马永红等分析了2016年全国39所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博士生就业数据, 发现超过71%的博士生毕业后选择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13].这两个数据表明, 虽然近年来博士毕业生出现了选择去企业就业的倾向, 但绝大部分博士生依然选择从事科研工作, 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的人数较少。因此, 无论从拥有博士学位劳动力的总规模, 还是从在非学术行业就业人数占比来看, 博士生均不占优势, 因此现有博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硕士生而言更小。
(4)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模型4~6说明,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东部和中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每增长1%, 分别能够促进该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6%和0.042%.但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显着。这一研究结果与朱迎春等人的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14], 即研究生教育规模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最小或没有显着作用。对于这一结论, 笔者认为主要是区域产业结构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不匹配所导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使得西部地区毕业的研究生“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出现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无显着作用的情况。这也说明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匹配, 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而与朱迎春[14]、李锋亮[6]等人的研究结论不同的是,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大于东部地区的。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 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 由于西部地区的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更好地发展, 一部分会迁移到中部地区就业; (2) 近年来东部地区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户籍制度等政策进一步收紧, 挤压部分毕业生向条件相对较好的中部地区流动; (3) 近期中部很多省份出台了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 使得很多毕业研究生 (包括东部地区的毕业生) 也纷纷返乡回到中部地区就业, 加大了中部地区实际的研究生就业规模。
2. 稳健性检验
从行业的发展速度看, 我国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发展速度最快, 由1978年占GDP比例的2.1%上升到2015年的8.4%, 金融业产值2015年是1978年的83倍, 是所有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且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15].从就业人数比例看 (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 , 研究生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就业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前五名依次是教育 (34.2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4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 (9.0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7%) 、金融业 (7.36%) , 虽然排名前四的行业吸纳了第三产业中研究生就业总人数的67.35%, 但是产出难以量化, 而金融业的产值可以量化, 且吸纳的就业人口仅次于这几个行业。基于以上两点, 选择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进行稳健性检验, 进一步探讨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是否具有稳定的解释能力。
参考上文的模型, 本部分构建4个回归模型。模型7考察了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全国各省份金融业的影响, 模型8~10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对该区域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从表3的结果可知, 从全国范围来看,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金融业的产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1%, 可促进金融业产值提高0.072%.但是不同区域金融业产值受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影响差别较大, 东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对金融业产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生教育规模每增长1%可以促进金融业产值提高0.1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对金融业产值的影响不显着。
表3 金融业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注:*p<0.1, **p<0.05, ***p<0.01.
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说明, 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典型的高技术含量行业, 高素质人才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从区域的角度来看, 金融业本身市场化程度较高, 国际化程度也较其他行业明显, 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该区域金融业产值呈现出了积极促进作用, 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暂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 研究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 2第三产业已经展现出其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要大于对传统资本投入的依赖。 (2)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且研究生教育规模每提高1%, 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3%. (3) 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规模均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滞后特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且每提高1%, 可分别促进一年后和两年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5%和0.016%;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且见效更快。 (4) 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 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每增长1%, 分别可以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增长0.026%和0.042%, 但对西部地区暂未呈现明显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 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继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 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相关数据显示, 2015年美国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中国的6倍,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中国的1.55倍3, 由此可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显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会显着促进第三产业经济发展, 因此, 现阶段继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 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是必要的, 也是目前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合理调整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 保证硕士生教育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
本文表明,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生教育, 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适应性良好, 硕士生教育规模和类型结构调整策略初见成效:硕士生教育规模的增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专业学位硕士人才的培养满足了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显着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 为我国经济转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博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暂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是我国现行博士生培养主要以学术型人才为主, 在第三产业非学术行业就职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 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规模小, 并且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学位较少。要想让博士生在第三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要适应第三产业对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 扩大相关行业所需的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规模。
3. 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实现产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暂不显着, 这是由于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所致。西部省份多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对研究生层次的劳动力需求有限;同时也正由于产业结构的特点, 西部省份对研究生的吸引力也较差。建议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当地特点, 合理发展第三产业相关行业,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OCAS 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1) :3-42.
[2] ROMER 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nconomy, 1990, 98 (5) :71-102.
[3] OANCEA B, POSPISIL R, DRAGOESCU R M.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Romania[J].Prague economic papers, 2017, 26 (3) :467-486.
[4]AGIOMIRGIANAKIDS G, ASTERIOUS D, MONASTIRIOTISV.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revisited:a dynamic panel data study[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2002, 8 (3) :177-188.
[5]乔学斌, 陈万明。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2) :32-35.
[6]李锋亮, 袁本涛。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 (3) :78-84.
[7]黄雅婷。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7:35.
[8]袁本涛, 王传毅, 曾明彬。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科技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理论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 (4) :92-99.
[9]陈晋玲。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数据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9 (5) :166-172.
[10]袁本涛, 王传毅。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争鸣与辨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3) :65-69.
[11]于苗苗, 马永红, 包艳华。多重视角下的专业硕士就业质量状况--基于“2015年全国专业硕士调研”数据[J].中国高教研究, 2017 (2) :69-74.
[12]卿石松。博士生就业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1) :43-49.
[13] 马永红, 袁文婧, 于苗苗。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现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R].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2017.
[14]朱迎春, 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0 (2) :79-82.
[15]岳昌君。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7 (7)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