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在华留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0-02-18 15:55:33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 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留学生的宗教信仰教育管理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 对留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管理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寻求对现有留学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完善及创新, 对留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管理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以宗教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对沿线各国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机制或模式, 促进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和“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 宗教信仰管理; 现状; 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在华留学生, 是指在中国境内高校学习或进修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或青年学者。宗教信仰活动是指在华留学生的宗教信仰 (如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及由此开展的一系列的宗教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礼拜、斋戒、禁忌等。从1950年我国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迄今, 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及管理实践已有近70年的历史, 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 (专着和学术论文) 及实践经验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在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管理实践也逐渐从“特殊关怀”转变为“趋同管理”.无论是在宏观和政策层面还是微观和实践层面, 我们都认识到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是一个不同意识形态下、不同文化传统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过程。但就影响教育和管理的留学生本身, 特别是留学生的宗教信仰角度进行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一、对在华留学生进行宗教信仰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在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根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 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935所高等院校就读。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前10位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依次为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其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万人, 占总人数的64.85%[1].
  
  由于“一带一路”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众多, 宗教复杂, 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很大。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及民族宗教等宗教文化和民族信仰相互交织, 其民众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社会个体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也是千差万别。这些都为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和交流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民族分裂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思想三种因素存在并有进一步发展扩散的趋势。此外,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环境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加不稳定。如韩国“萨德”计划使得中韩关系陷入发展的停滞期, 中东巴以冲突及叙利亚危机等。
  
  因此, 在华留学生生源地的政治多样化及其复杂的宗教文化背景, 以及来华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的思想层面的波动, 都给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者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校学习和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因此, 就宗教视角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有针对性地优化高校对在华留学生现有的管理, 促进国家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更好地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在华留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逐渐提高, 来华留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深入沿线国家人心, 沿线国家留学生成规模地进入中国高校,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各种现代科学知识, 在世界上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就宗教信仰层面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于宗教层面的留学生管理一直是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敏感问题, 也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在华留学生的信仰, 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我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影响高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国际化发展, 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 高校也要注意宗教问题事关国际间的关系, 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给我国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既有效地保证留学生正常的宗教活动, 又能预防这些宗教活动内含的不利因素, 是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近70年的留学生教育使我国高校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留学生管理经验。众多学者如全克林 (2017) 、游菲 (2017) 、霍丹 (2016) 等从不同的视角, 用不同的方法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理论成果。宗教管理学的发展也为从宗教信仰角度管理留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杨玉辉 (2008) 提出:“所谓宗教管理就是为了保障社会宗教生活的正常进行, 促进社会宗教事业的建康发展, 实现社会宗教生活的目标, 而对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2]宗教属于社会的一个基本方面, 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宗教教育和管理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杨玉辉 (2008) 指出:“社会宗教生活正常有序, 有助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社会宗教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协调, 整个社会也才可能和谐健康。”[2]宗教管理学的发展和成熟, 为进行高校留学生的宗教信仰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 对在华留学生进行宗教信仰管理都具有了可行性。
  
  第二、一些高校留学生管理者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考虑留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华留学生大多来自资本主义国家 (这里指的并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的对抗) , 其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就与中国的不一样, 更不说他们多元化的宗教思想背景。因此, 在正常的文化交流之外, 中外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意识形态层面的碰撞。而且也不能排除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留学生的身份进行非法的传教活动, 做出一些有违中国法律法规的事情, 在高校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进而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李志坤等 (2017) 指出:“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 有着不同的信仰, 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地方, 心理适应性差, 延续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要防止某些留学生借留学之名, 行邪教传播之实。我们要防止恶意宗教的渗透, 防止非法传教。”[3]
  
  第三、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者对宗教的认识仍存在一些偏差。在我国,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宗教对国家、社会以至普通民众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因此, 中国人与外国人对宗教的认识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高校的管理者用自己对宗教的理解来管理有着深厚宗教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 在认知层面肯定会有着巨大的鸿沟。因此, 高校的管理者要提升宗教文化素养, 提高宗教管理水平。另外, 我国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主要依靠国际学院或国际交流处等机构, 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三、在华留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管理的措施
  
  第一、分析留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明晰留学生信仰的宗教及该宗教的特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情况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宗教内部也有截然对立的不同派别, 因为理念与利益之分而相互争斗, 如中东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不同的宗教及同一宗教内不同的派系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仪式、宗教禁忌等。如果不了解各自的具体情况, 而是一概而论, 那么对留学生管理不但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而且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 甚至因为民族与宗教上的抵触而引起国与国之间的政治问题。所以, 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要对留学生所信仰的宗教有一个清晰的掌握, 即关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及其派别, 要明晰其各自的基本常识, 为进一步实施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根据国家的宗教法规政策对留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保护他们合法的宗教活动。每个国家关于宗教信仰的法律法规都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宗教主管部门对有着宗教信仰的在华留学生进行及时相应的教育, 使他们对中国宗教的政策法规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以更好地保障他们合法的宗教活动。例如, 在华留学生不能在学校开展宗教活动, 更不能进行传教活动, 如果他们想举行一些宗教仪式, 就只能去相应的宗教场所。佛教信徒可以去寺庙, 基督教信徒可以到教堂, 伊斯兰教信徒可以去清真寺。在有些高校中, 对国内学生与留学生实施差别对待管理政策。对留学生的不合法不合规的校内宗教行为及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不加教育不加管理, 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 不利于留学生的教学教育管理, 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在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中, 实行专人负责管理留学生思想动态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具有宗教常识, 有外事理念, 而且对留学生的宗教信仰较为熟悉, 了解留学生宗教问题的处理途径, 并就其宗教信仰活动联系上级宗教管理部门的办法等。毕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产生国际影响。所以, 设置专人负责, 有利于更高效地处理相关事宜, 也可避免互相推诿的事情发生。由于专人长时间的接触和负责留学生的宗教信仰, 工作期间肯定会主动或被动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宗教相关的基本知识, 为其成长为专业化的宗教管理人才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且, 宗教管理部门也可以更有效和直接地了解到在华留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 及时掌握留学生的第一手宗教信仰动态, 更好地保护他们合法的宗教信仰活动, 也更有效地杜绝违法违规的宗教行为。
  
  第四、留学生的管理要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知识学习的教育为引领。宗教活动毕竟不是留学生生活的全部和主业, 要紧紧抓住提高留学生知识和技能, 提升能力的指导思想, 学好本领为自己国家建设服务是要义。把留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上, 学成归国实现自身价值方面, 使其心无旁骛, 作为留学生思想行为管理的教育方针。李志坤等 (2017) 指出:“当前, 国家留学基金委牵头定期对全国留学生管理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效果良好。加强对留学生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其能力水平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的能力。”[3]而且, 专门的管理人才也才能更好的和学校相关协管部门密切合作, 建立一套相关的协同管理机制。对在华留学生并不单单是从宗教信仰层面进行管理, 还要从一般的教学、跨文化等层面进行管理。专门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和其他层面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协同, 以使留学生的教育更好地融入我国高校的发展中, 使之与我国国情相符, 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与国际相接轨。
  
  第五、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国家有关宗教政策和外事活动的有关规定, 对于一些政治和地区敏感议题要认真研究, 不回避热点, 要正确面对, 理解宗教信仰的共同价值的相同性, 真善美价值的普世性, 这是在处理宗教问题上必须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另外, 处理宗教纠纷除了学校内部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一套相关的协同教育管理机制以外, 还要发挥学校、社会、国家的综合教育效应, 及时与地方政府部门、国家外事等机关联系, 不可独自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议题。
  
  总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 来中国留学将成为沿线国家准留学生的一个优势选择, 对其吸引力将不断提高。同时, 这也会积极有力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质量和水平, 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 (2018-03-3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html.  
  [2] 杨玉辉。宗教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3] 李志坤, 乔凤合。基于国家安全角度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初探[M]//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 (2017)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