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 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无处不在。青少年由于没有一定的辨别力, 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不可自拔。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 屡见报端, 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出发, 进行深入的剖析, 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够预防青少年的犯罪, 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关键词:虚拟性; “互联网 ”时代; 数字化; 网络犯罪;
1 分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与网络息息相关, 大到工作, 小到一杯水的消费, 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但是, 众所周知, 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好的一面, 也有不好的一面。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我们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诚然, 青少年作为喜欢新奇事物, 探索创新的一代, 自然是网络世界的生力军。但是, 网络世界是不受到时空、地域、任何门槛的限制的, 所以, 既有实时新鲜的资讯信息, 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览天下大事;当然, 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因为网络是不可控的,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国家安全网监部门也做不到“面面俱到”, 所以, 难免会有一些反动、暴力、血腥的负能量充斥其中, 混淆着我们青少年的视听, 如果不加以辨识, 就会陷入犯罪的漩涡中不可自拔。所以,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分析犯罪成因势在必行。
2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
2.1 青少年自律性差, 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天真烂漫的时期, 喜欢探索新奇的事物, 个性强, 有着青春期的叛逆, 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现实社会, 他们过多的被学校、老师、家长所约束, 他们更喜欢在网络世界寻求一份满足感。另外, 网络世界纷繁多样, 它们可以从中寻求到不一样的讯息。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中反动人士的煽动与策反, 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来。而且网络信息没有辨识, 青少年往往自律性差, 又没有一个鉴别的平台, 很容易被人蛊惑, 误入歧途, 更有甚者, 走向犯罪的道路。
2.2 网络环境良莠不齐
虽然我们都在倡导“绿色网络”, 给网络一个“纯净”的世界, 但是, 网络世界还是充斥着一些低级、无良、色情、血腥暴力的内容。外国的不良势力也通过互联网在渗透他们的反动言论, 与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背离的东西。我们的某些青少年往往不明所以, 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鼓吹, 价值观严重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 说出一些反动的言论来。另外, 对于网络上一些血腥、暴力的视频, 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也纷纷效仿, 校园暴力、血腥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 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全社会的深思。
2.3 家庭和学校监管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 青少年犯罪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走向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多为离异家庭, 单亲家庭, 问题家庭的子女。他们通常在家中得不到父母以及亲人的关爱, 只能在网吧, 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而且, 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没有一个宣泄的出口, 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 所以, 这类人群极易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诱惑, 误入犯罪的歧途, 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 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之一。学校过多的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应试教育上, 成天就是抱着“分分, 学生的命根”的错误理念, 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
3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思考
3.1 社会各界同心协力, 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疏导
众所周知,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意识懵懂的时期, 意识形态还不成熟, 所以, 就某一层面而言, 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 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做好思想上的引导者, 避免青少年因受到诱惑, 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全社会应该给青少年, 尤其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特殊人群家庭中的少年人群给予特别的“关照”, 尽可能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社会的温暖, 让他们在一个健康有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也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重点关注有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 将犯罪的隐患和苗头抑制在萌芽之中。
3.2 注重网络法治的建设, 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 我们要注重网络法治的建设。尽快树立专门的网络专门法律法规, 让青少年在上网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有理可据。这样有法律依据作为“警绳”, 也会遏制一部分犯罪的苗头, 预防一些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
其次, 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上网的时候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 真实的IP地址, 做到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以往都是简单的人机对话,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致使一部分人在发言的时候不计较后果, 经常使用攻击性、暴力的语言。给青少年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 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只有网络实名制, 提升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净化网络环境, 还青少年一个纯净、良好的网络世界。
3.3 加强原生家庭的教育与关爱
父母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启蒙老师, 身正为师, 学正为范, 所以, 父母的教育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无可取代的作用。所以, 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约束自身的行为,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榜样的作用。家庭给予孩子的关爱越多, 孩子的归属感, 安全感也就会越强, 越可能树立一种家庭荣辱感, 社会的责任感, 日后越可能承担起对于社会、家庭的一份责任。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一种鉴别是非的能力, 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网络习惯, 培养孩子一种正确的网络习惯。
4 结论
诚然, 在“互联网 ”时代的背景下, 青少年的网络犯罪比重越来越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并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希望能够为预防网络犯罪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宁霞, 王斌, 巍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3:292-300.
[2] 熊云武。犯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202-256.
[3] 陆时莉, 魏月霞。犯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13-175.
[4] 孙景仙, 安永勇。网络犯罪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6:104-106.
[5] 马柳颖。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J].法治研究, 2015, (4) :93-97.
[6] 吕娜。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J].河北法学, 2008, (4) :153-155.
[7] 孙玉欣, 赵向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