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政治合法性基础是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合法性是建立在政权政治即权力政治的基础上,通过依靠政治的强制力巩固国家政权。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民生问题与加强民生建设。民生政治问题也作为一个现实政治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政治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不仅只是要强调权力手段性的权力政治,而且还要强调民众社会的获得感、共享感的民生政治已经成为合法性新的有效来源。文章对权力政治与民生政治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权力政治与民生政治的侧重点以及21世纪以来我国中央的相关政策来论证巩固我国合法性的新举措---民生政治。
[关键词]权力政治;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
1权力政治与民生政治的概念比较
权力政治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依靠政治权力主要是依靠暴力手段维持的国家统治,那就是权力政治,其特征是专政和强制。[1]由此可见,权力政治侧重通过手段来维护自上而下的统治。同时丹尼斯·朗指出:“如果权力关系是必需的,也许会被描述为必需的邪恶。这种邪恶在于权力容易滥用,在于权力容易从合法领域扩大到其他领域,这主要因为作为潜在通用手段的权力地位,可以为任何集团、任何个人的目的服务。”[2]从丹尼斯·朗的分析可以看出,权力是一种工具,是可以调动资源的一种手段。权力享有者孜孜以求的是权力,最终是利用权力这种手段实现其以权谋利的目的。如果权力无限膨胀且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与制衡,权力享有者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滥用权力,会导致权力恶化,进而使其变成一种中饱私囊的“把戏”.
而民生政治是把改善民生作为政治目标,把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重心的一种政治模式。“民生问题背后关联的是社会公平与正义。”[3]社会公正“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方式”.[4]也就是说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心的民生政治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老百姓最根本利益的,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利为目的。同时,民生政治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基本原则。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由于历史发展是曲折性前进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能够让全体人民群众公正、公平地享有。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即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民生政治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就是以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为基本原则,才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5]可以看出民生政治是侧重于把实质性的生活改善作为目的并且强调人民共建共享的一种政治模式。
2权力政治到民生政治的发展脉络
对于权力政治与民生政治这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来说,我国在不同时期也有过不同的侧重。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权力政治的手段能够更好地稳定国家政权。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到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这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并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这也是典型的权力政治阶段。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至1982年《宪法》颁布是建立并巩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我国权力政治建设和权力政治影响同时存在,但又逐步退回权力政治阶段,最后又开始清理权力政治影响,全面开启权力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然后是1982年《宪法》颁布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在这个阶段里,我国在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是基层民主制蓬勃发展时期,村民自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权力政治的影响已经开始褪色。[6]21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均有提到“民生”问题,不断增多的对关于“民生”的论述以及政策性文件,尤其是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基本权利等方面,所以,民生政治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新的侧重点。
3权力政治到民生政治的具体表现
王俊拴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政治只与国家权力相关联,它是围绕国家权力的取得、分配、运用和维护而形成的政治制度、政治主体、政治关系及其文化与行为的总和。对政治的这一理解没什么错,揭示了其实质之所在。但是这一理解毕竟过于狭窄。将政治等同于国家权力,使其始终被限制在‘权力政治’的范围,这在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易于使人把政治等同于权力之争,将其庸俗化;或者看成精英的事情而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无关,以至于把政治神秘化;或者认为政治仅仅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与支配,等等。因此,作为观念的政治和实践的政治都必须从狭隘的‘权力政治’中摆脱出来,走向生活政治或民生政治。”[7]而我们一谈到民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一系列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具体内容,就是老百姓能吃得好、住得舒服、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就是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安居乐业。由此可见,民生政治意味着政治生活向生活本真的回归,也就是说更加注重人民实质性的生活,也是当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4权力政治到民生政治的政治合法性诉求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又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中央政府会侧重于民生问题的改善以及重视民生政治的发展呢?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来分析,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简单而言,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道义的。那政府靠什么获得公民的认同和支持呢?换句话说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哪些呢?田新文指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包括意识形态基础、制度基础、有效性基础。一是意识形态基础,统治阶级往往会通过意识形态教育,使民众的认知、信仰、价值观等合乎统治阶级的要求,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二是制度基础,即统治阶级的行为要合乎既定的社会程序和制度,特别是政治权力的获得要具备当时社会公认的法则;三是有效性基础,即统治阶级要想获得稳定、持续的统治还必须满足民众的需求,关心人民的生活疾苦,通过经济发展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等。[8]权力政治在巩固政权方面确实有着强大的作用力,依靠政治强制力,输出意识形态,利用政治制度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进一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它的存在固然重要,但就目前来看它已经无法充当政治合法性的有效性基础。
巩固政治合法性有效性的举措是要依据我国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调整的。如今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科学技术水平低以及得不到有效应用。效率与公平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过分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问题,造成了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区域各项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对立等。尤其是在21世纪之前,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过少,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进行。由此可见,目前来说我国老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解决民生问题。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了我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人民群众支持和信任的重要基础。这也就是以民生为基础同时强调社会公正公平的有效性基础。
5结论
本文通过对“权力政治”与“民生政治”进行比较分析,明晰了权力政治是侧重通过手段来维护自上而下的统治,而民生政治是侧重于把人民群众实质性的生活改善作为目的并且强调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一种政治模式。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提升到政治的高度予以关注和解决,通过满足老百姓的合理需求,服务于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改善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去,强调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当前我国丰富的社会资源。所以民生政治是我国巩固政治合法性的一项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景鹏。论权力分析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J].天津社会科学,1999(3):24.
[2]丹尼斯·朗。权力论[M].陆震纶,郑明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92.
[3]李红珍,曹文宏。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J].求实,2008(1):76.
[4]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4.
[5]田新文。民生政治:理解政治生活变化的新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8(4):108.
[6]徐双敏。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演进轨迹[J].重庆社会科学,2010(11):54.
[7]王俊拴。从强国到民生:新世纪我国政治发展主题的确立及其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73.
[8]田新文。民生政治的合法性论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