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星驰电影作为香港无厘头电影的重要代表, 其表现形式和美学内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周氏电影的无厘头程度似乎有所减弱, 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电影背后的精神力量。以周星驰出演的部分电影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阐述和比较周氏电影无厘头风格的进程以及后现代科技时代的转变, 勾勒出一幅在周氏无厘头电影有所改变情况下的不曾改变的小人物奋斗的风景图, 并对其独特的电影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周星驰; 无厘头电影; 科技; 人文精神; 转变
无厘头, 原名“无来头”, 来自粤语方言, 指一个人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 令人难以理解, 但又并非没有道理。后来这个词转嫁到周星驰的电影中, 意思是将一些毫无关联的事物现象进行莫名的组合、歪曲或夸大, 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的目的。具体来说, 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和刻意的讽嘲;是对规则和逻辑的颠覆;对沟通的轻蔑和对权威的促狭”[1].周氏电影就是对陈腐的、封建的、正统的、循规蹈矩的、故作艰深的社会主流文化做一个彻底的颠覆, 用另类的艺术表现形式, 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得到一种宣泄的快感。
周星驰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夸张搞笑的艺术表演征服了无数影迷, 成为喜剧电影的传奇人物。周星驰的影视形象将嬉戏、搞笑、夸张和纵乐发挥到了极致, 以游戏的方式戏说着生存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他的电影充满了市井之气, 然而这恰恰就是观众所喜欢的。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工具, 那么观众则可以看着电影做自己的梦。美国电影学者大卫·博德威尔就曾经这样评价周星驰的电影:“那些张狂的愚人作品其实包含着出色的创意和匠心独运的技艺, 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大的贡献。”在无厘头的背后, 我们也会被周星驰电影中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社会中挣扎, 他们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却依旧乐观豁达, 他们心怀梦想, 奋发向上, 不屈不挠。而这正是周星驰电影的精神内涵所在, 这一点从未改变。
综观周星驰的50余部喜剧电影,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无厘头风格的演变与转变进程。周星驰从《一本漫画闯天涯》中展露了他的喜剧天分, 其无厘头的表演初具雏形。在之后的《赌圣》《赌侠》《无敌幸运星》《龙的传人》等影片中, 其无厘头风格逐渐形成并定型。直到电影《国产凌凌漆》, 标志着周星驰无厘头表演的完全成熟。《大话西游》被认为是周星驰的第二次转型。周星驰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食神》颇得好莱坞口碑。到了1999年, 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颇具自传色彩的影片《喜剧之王》是其第三次转型, 这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厘头式的表演。在之后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中,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无厘头的表演, 而是一种加入了强大视觉效果的喜剧表演。而从影片《长江七号》中, 我们已看不到无厘头的影子,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
一、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衍化过程与适时之“变”
周星驰作为电影无厘头表演的杰出代表, 他从影20多年来, 用夸张幽默的表演诠释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无厘头人物形象, 其无厘头风格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 观众见证了其风格从形成到定型直至达到鼎盛的这一过程。但在后来周星驰执导的几部影片中, 他却颠覆了其以往的无厘头风格, 或者说其无厘头风格已经消失殆尽。
(一) 化蛹成蝶的历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周氏电影也遵循了这一哲学原理, 其作品的无厘头式表演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鼎盛的趋势, 向人们展示了周氏电影的一次又一次蜕变。下面笔者选取众多周星驰电影中的几部经典影片, 对其无厘头表演的进程进行分析。
1早期无厘头作品---《唐伯虎点秋香》 影片《唐伯虎点秋香》是周星驰早期的古装题材作品。影片主要讲述了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在天桥对华府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 并为之更换身份进入华府当下人, 经过层层考验, 最后抱得美人归。影片一开始有这样一段话:“唐寅聪明绝顶, 号称诗画双绝, 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为当时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 就是他拥有8位天香国色、温柔贤淑的娇妻, 恍若神仙美眷, 羡煞旁人啊。”紧接着出场的便是不忍入目的唐家大厅, 唐寅的八位老婆嗜赌如命, 粗鲁不堪, 和众人心中的娇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片开头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 来塑造一个全新的、颠覆传统观念的唐伯虎形象。接下来发生在天桥上的一幕, 更是让人惊叹:江南四大才子在桥上搔首弄姿, 进行走秀, 甚至还脱掉外衣, 对经过的良家妇女抛送媚眼, 这更是对多才多艺的才子进行了戏谑,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唐伯虎形象完全不符。一部值得玩味的经典喜剧片就此拉开帷幕。
《唐伯虎点秋香》是一部集古装、武打、言情等类型为一体的影片, 展示了香港电影人颠覆古典题材的超凡想象力。在这部影片中, 各种后现代表现手法层出不穷, 无论是时装模特步态、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以及充满广告意味的毒药介绍, 还是“还我漂漂拳”“面目全非脚”一类的搞笑创意, 都使得周星驰电影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 笑料不断, 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这些喜剧效果的设置, 无疑是对正式、庄严和崇高的传统模式的一种戏谑, 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 一个另类的风流倜傥、才华出众的唐伯虎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广大影迷的心上, 使人无法忘怀。
2无厘头电影的巅峰之作---《大话西游》 如果说之前的《唐伯虎点秋香》能够博观众欣然一笑的话, 那么《大话西游》的无厘头程度足以让观众捧腹大笑, 这部影片被认为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巅峰之作, 并一举奠定了周星驰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地位。影片《大话西游》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为救白晶晶, 利用月光宝盒回到过去, 却被带回到五百年前, 遇见了紫霞仙子, 之后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时, 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 直到几年后在内地上映引起极大的关注, 使得这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无厘头爱情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影片之一。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也许会因为不断跳动的时间和空间变换而摸不着头脑。“在影片时空内展开的叙事, 就犹如一个轮回, 时间、命运的车轮在500年前、500年后不停旋转。因此从任意一点回到以前或是去到未来, 原本的故事都已经有了变化, 这样影片的结局从本质上是无法闭合的。”[2]218影片通过月光宝盒这个宝物穿插在不同的年代, 使得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间里不断出现, 这种错乱的叙事方式使整部影片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观赏效果, 丰富了影片的内容。“在影片《大话西游》不仅有戏拟了舍身取义、武侠观念等一系列价值成规, 更进一步显露出无厘头式的后现代主义摹仿性质。大话时代的作品常常模仿经典作品, 但这种模仿完全消解了对象的个性, 或者反其意而用之, 或者任取一点, 随意发挥。”[3]如果说《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是对江南才子的戏谑, 那么《大话西游》中则是对孙悟空、唐僧等人的彻底颠覆。《大话西游》的题材来自古典名着《西游记》, 但这部影片彻底颠覆了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片中的唐僧是一位极其��嗦的、婆婆妈妈的、唧唧歪歪的“苍蝇”, 他会对着孙悟空唱流行歌曲“Onlyyou”.片中唐僧的百变造型更是让人捧腹:泰国人妖、埃及法老、印度高僧……这些造型使得唐僧的形象显得滑稽可笑, 彻底颠覆了原着小说中得道高僧的形象。而孙悟空也一改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 转世后成了一个强盗, 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还有了两段肝肠寸断的凄美爱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也和以往传统的师徒关系大相径庭:孙悟空可以对唐僧大呼小叫, 甚至意欲谋害他, 当唐僧对着至尊宝高唱歌曲“Onlyyou”时, 至尊宝甚至对其师父大喊“O你妈的头”, 传统的尊师重道观念在影片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新的形象是对传统人物特点的夸张变形, 那些曾被高高树立起来的形象被完全颠覆, 缩短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 使之平面化, 更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影片《大话西游》较之于之前的周氏电影, 其最大的无厘头特色莫过于充满狂欢色彩的语言应用。在此片中, 不合逻辑的、中英文夹杂的富有无厘头意味的言语俯拾皆是, 如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I服了You”, 至今被奉为经典, 又如唐僧对至尊宝唱出的那段“Onlyyou, 能伴我去西天取经, Onlyyou, 能降妖除魔, 就是Onlyyou”, 这首中英文夹杂的歌词被唐僧这么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物一唱, 堪称经典。另外, 语言的肆意渲染铺陈在此片中也达到了一种境界。唐僧的罗嗦可见一斑:“月光宝盒是宝物, 乱扔它会污染环境……”“悟空他要吃我……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还有, 唐僧在被绑时对他旁边的小妖说:“你妈贵姓?”“做妖就像做人一样, 有了一颗仁慈的心, 就不再是妖而是人妖。”这是一种正常人理解不了的逻辑。此外, 在影片中还有一幕令人难忘, 那就是唐僧被绑时天空阴云密布, 气氛瞬时紧张起来, 而唐僧却语出惊人地冒出一句:“打雷了, 下雨了, 快点收衣服啦!”这种无逻辑的无厘头表演形式彻底破灭了人们的审美期待, 制造出离奇怪诞的喜剧效果, 极大地呈现出了喜剧电影带给观众的娱乐性。
3无厘头表演的消减---《喜剧之王》 《喜剧之王》是周星驰于20世纪90年代末拍摄的喜剧片, 这也是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 被看作是周星驰的半自传体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小人物尹天仇为了自己的演员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影片虽叫《喜剧之王》, 但我们却从中找不到以往周星驰电影中的那种夸张和纵乐的无厘头风格, 我们体会到的不是那种会心一笑的宣泄的快感, 而是一种精神的震撼。
影片一开始, 周星驰饰演的临时演员尹天仇面向大海所喊出的“努力, 奋斗”就揭示了本片的主题。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临时演员尹天仇生活困苦但却心中有梦, 那就是做一名出色的演员, 为此, 他不断地努力, 但结果确是一次次地失望, 最好的结果只是做了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替身演员。面对只有三个语气词的剧本, 他没有灰心, 虚心向别人请教, 但当剧本被毫不留情地收去时, 他紧紧地拽住剧本的一角, 不肯松开, 最后剧本还是被夺去。苦苦拼搏奋斗在底层的小演员的所有辛酸和不甘, 通过这一个简简单单的镜头, 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尹天仇一直在影片中重复的那句“其实, 我是一名演员”, 道出了他内心的执着追求, 让人觉得可笑却又真实, 但当他拿着斯坦尼拉斯基所着的那本专业书籍《演员的自我修养》认认真真地观看时, 却又让人颇为感动。影片中那句简简单单的“我养你”更是尹天仇对爱情的一种直白的表述, 体现出一个男人的真诚与责任。在《喜剧之王》中, 尹天仇的长期跑龙套和不得志的经历, 以及那种遭人奚落、饱受白眼、前途渺茫的生活, 有着周星驰自身的影子。
《喜剧之王》虽然有一些喜剧的因素在其中, 如尹天仇指导小弟打劫剧组的场景, 以及尹天仇和柳飘飘的互相祝愿:“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死跑龙套的。”“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坐台小姐。”这些场景及台词的设定虽然会博得观众一笑, 但与周星驰以往的那种开怀大笑截然不同, 在这种勉强的笑容被后, 我们或许会想起些什么。
(二) 科技运用的适时转变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 现代科技不断进步, 电影作为娱乐大众的工具, 自然也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心理需求。周星驰从影多年, 他的电影呈现出的风格不仅仅是无厘头那么简单, 在其作为导演所执导的几部电影中, 我们可以看到周星驰运用科技手段所达到的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以下笔者就列举《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七号》这三部影片来具体阐述。
1《少林足球》 《少林足球》这部电影无论对香港电影还是对周星驰本人而言,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每况愈下的情况下, 这部电影创造了香港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达到了周星驰出道以来的事业顶峰。
周星驰的这部“功夫 足球”式的电影, 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伴随着四师兄的一句“球不是这么踢的”, 我们不禁感叹:球原来可以这样踢啊!在片中的比赛中, 我们见识到了轻功水上漂、无敌铁头功、大力金刚腿等少林功夫, 将这些功夫拿来踢球, 那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电影中运用了一系列特技, 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如在少林队对魔鬼队的比赛时, 有一个慢动作的特写:四师兄腾空而起, 侧身旋转, 用大力金刚腿将足球射向球门, 受力的足球在运动的过程中瞬间变成一只猛虎, 极具视觉震撼力。又比如, 魔鬼队一记呼啸而来的发球原本遮天蔽日, 却突然改作了减速运动, 馒头女阿梅的掌力化成一幅八卦阴阳图, 将球牢牢锁在其中。也正是从此片开始, 特技成为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功夫》 《功夫》被一些学者看作是周星驰转型的代表作。在这部影片中, 周星驰一改往日无厘头的表演风格, 影片虽然很幽默, 但却不再是荒诞不经的了。《功夫》无论在叙事结构还是在拍摄技法上, 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尤其是大量特技的运用, 是周星驰电影事业的突破创新。
“周星驰在《功夫》里再次拾起了中国商业片的类型传统, 用拼贴式的场面、经典武侠片的情节以及独有的周星驰式幽默, 创造了个人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4]304
电影《功夫》中的主题一改周星驰以往电影中的模糊性, 简单来说, 《功夫》就是一个小人物的觉醒、奋斗的过程, 整部影片也拥有了严肃的主题精神, 反应了人的成长历程。影片中虽也有嬉笑调侃, 但背后却加入了对人生的探讨、对社会生活状态的关注, 使得周星驰的电影承载了更多的内容, 表现得更加具有广度和深度。
相比之前的《少林足球》, 电影《功夫》中的特技效果让我们不禁与好莱坞的影片相比。比如小混混阿星在被包租婆追赶时, 两人的脚下变成了急速旋转的摩托车轮, 构成了一个崭新的赛跑形式, 与此同时, 阿星身后的匕首变成了后视镜, 随时观察身后的情况。在影片结尾处, 阿星打败火云邪神时用的一招如来神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让观众达到了艺术审美的高潮。总之, 流畅的特技加上娴熟的嫁接剪切, 使得《功夫》走向了国际化, 与好莱坞影片媲美。
3《长江七号》 电影《长江七号》是周星驰最近的一部代表作, 是周星驰电影多元融合的结晶, 已不完全是一部喜剧片。在此片中, 周星驰虽和往常一样将困苦和厚重的现实生活通过嬉笑和调侃的方式呈现出来, 但不同的是, 周星驰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 影片的主题也更加严肃和鲜明。《长江七号》主要讲述了农民工周铁和儿子小狄相依为命、周铁为了儿子以后有出息将儿子送往贵族学校而自己在工地辛苦工作的故事, 从中我们能看到真实的小人物的辛酸、无奈和恐惧, 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
《长江七号》被大多数人看成是一部科幻片, 有着斯皮尔伯格导演的《E.T.》的痕迹。《长江七号》里面的怪物七仔是从外星球来的生物, 没有人类的语言, 在夜里身上会呈现绿色的光芒, 从它小小的身体里能够散发出惊人的力量。但是它却能听得懂人类的语言, 当人们要求它做喜怒哀乐、中彩票、家里着火等相对应的表情时, 它的动作表情让人忍俊不禁。通过将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令人发笑的语言结合起来, 加上对七仔这个外星生物的毛发、光泽、质感形象的设计以及后期通过电脑技术的合成与剪辑, 使得这部影片的画面感十足, 带有强烈的科幻意味, 让人们的视觉审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之“不变”的精神
周星驰的电影被称作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5]292, 从他的电影中, 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东西。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从来都不缺市井小人物, 他们是骗子、小偷、算命先生等, 他们没有爱情, 却到处追女孩;没有甜言蜜语, 却有表现力丰富的骂语;没有人生意义, 却有玩世不恭;没有出人头地的康庄大道, 却有白日梦可做。但是, 影片的最后并没有让这些市井小混混堕落下去, 相反地, 影片往往赋予他们特异的功能或者是精神的力量, 使他们心想事成, 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 抛开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外表, 我们能够看到其电影中那颗悲天悯人的心。
(一) 底层人物的人格力量
周星驰影片中的小人物, 他们过着没有稳定工作的拮据的生活, 但他们却是周氏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与一般描写小人物的电影不同, 周星驰电影并不是为了博得观众的同情与关怀, 因为从表面上看, 周氏电影中的小人物的品行根本不值得人们同情, 他们无厘头、玩世不恭、刁滑甚至粗鲁, 比如在《赌圣》中, 主人公是一个搞笑幽默、无所事事的赌徒;在《大话西游》中, 主人公是一个目无尊长、行径恶劣的强盗;在《喜剧之王》中, 主人公是一个受尽侮辱、可怜兮兮的临时演员, 这些小人物的形象看似平淡, 但他们却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 但却不安于现状;他们虽生活拮据, 但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与愿望;他们虽胸无大志, 但却会为了心中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他们虽备受凌辱, 但他们永远恪守心中的道德底线。《喜剧之王》中的“其实, 我是一个演员”道出了尹天仇对梦想的执着;《少林足球》中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 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表明了四师兄对功夫的奋力追求。在周星驰的影片中, 这些小人物都会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而是努力去战胜它们。在影片《功夫》中, 周星驰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小混混, 每天过着行骗的生活, 他身上没有任何功夫, 却仍保持着儿时的一个美好的幻想, 那就是“警恶惩奸, 维护世界和平”;他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练就了一身武艺, 人生得到了蜕变, 最终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了斧头帮, 战胜了火云邪神, 维护了世界和平, 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像这种小人物身上所拥有的不屈的精神, 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 周氏电影的人性关怀
周星驰的电影, 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人的内心需求, 周星驰影片中所塑造的众多小人物形象, 他们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如他们的身份地位一样, 是小人物化的。“小人物面对大时代的无奈, 只有以自嘲、自娱、自慰的阿Q方式来证明自身个体的存在, 或是以无奈的稍许的抗争来自励自勉本身的生命价值。”[6]
周星驰电影在反叛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物、文化的同时, 非常重视现代人的真实精神状态。周氏电影中的小人物身上有着平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最真实、最起码的品质:朴实、善良但又乐观、坚强。周星驰曾说:“在我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情感, 而且这些情感比较纯粹和单纯, 是因为我觉得情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是人生里最重要的。”[7]268诚然, 我们在他的每部电影中都能找出他对情感的阐述:在《审死官》中, 可以看到宋世杰与夫人的夫妻情深;在《大话西游》中, 可以看到至尊宝的执着;在《长江七号》中, 可以看到周铁与儿子的相依为命、苦中作乐……
周星驰的电影, 总是尽可能地诠释出在艰难处境下的拼搏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 关照卑微的个人生命体。周氏电影中的小人物虽然不能说是好人, 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 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 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 纵使身份低微也永怀心中那份执着的理念, 不轻易放弃, 永不言败, 就如周星驰在电影《少林足球》中的那句台词一样:“我心中的一团火是不会熄灭的。”
三、结语
周星驰作为喜剧电影界的一个传奇, 他的作品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其具有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电影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同时也引起广大影迷的关注和支持, 观众从他夸张的表情、另类的人物造型、出人意料的语言中体会到了电影所带来的快乐, 也从他那富有标志性的一声长笑中体会到了小人物的辛酸。周星驰的电影散发着现实生活中的鲜活色彩, 也让我们目睹了他从一个小人物努力成长为专业演员的艰辛过程。周星驰的电影是笑中有泪的, 在那些令人捧腹的动作背后, 折射出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奈、困惑和悲凉。
参考文献
[1]列孚。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J].当代电影, 2002 (2) :59-68.
[2]李中会。影视鉴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柳宗宇。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空间的后现代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 (4) :1-8.
[4]汪方华。坚硬的影像--后新时期中国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6]张燕。代言人·无厘头·温情--阅读周星驰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3 (3) :35-41.
[7]师永刚, 刘琼雄。周星驰映画[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