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北欧文学出版的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6-05-10 04:01:31
   摘要:文学出版是对社会生活的扫描与透视。为管窥最幸福、最安全、性别最平等、教育程度最好、文化素养最高的北欧, 替2014-2018年的北欧文学出版号脉, 三部曲的律动跃然纸上--家庭的室内乐:出版业的风向标青睐“家”的选题, 独居、老龄等沉郁背景下, 传记色彩涌溢;妇孺的咏叹调: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出版不避沉重主题, 女豪领跑文坛, 女性写作跨文化、跨性别、跨时代、跨国界、跨民族、跨语际;环球的交响曲:多元文化蔚然, 天下情怀鼓荡。
  
   关键词:北欧文学; 出版; 家庭主题; 儿童文学; 女性写作; 跨文化写作;
 
  
  据《2018年世界幸福报告》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8) [1]显示, 芬兰综合排名第一, 挪威、丹麦、冰岛紧随其后, 囊括前四;瑞典第九。在全球各类美好榜单上, 北欧国家也总是名列前茅:他们不仅最幸福, 而且最安全、性别最平等、新闻最自由、教育程度最好、文化素养最高……2016年3月, 美国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在文学教育水平和文学文化领域, 对全世界61个国家开展调查研究, “世界最具文化素养的国家排行榜” (World's Most Literate Nations) 前五名依次被北欧国家包揽:芬挪冰丹瑞。该项目负责人约翰·米勒 (John W.Miller) 断言:“无论对个体还是国家的成功, 文学行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穿行岛屿和海水奇异的迷宫”
  
  “我站着, 把手放在门把上, 给房屋切脉”
  
  --特朗斯特罗姆《波罗的海》 (李笠译)
  
  文学出版是对社会生活的扫描与透视。于是我们值得“潜入欧洲深处”, “穿行岛屿和海水奇异的迷宫”:登陆斯堪的纳维亚, 溯洄波罗的海。把手搭在2014-2018这最近五年, 切脉北欧五国的文学出版, 三部曲的律动跃然纸上--家庭的室内乐:传记色彩涌溢, 集中书写家庭;妇孺的咏叹调:儿童文学茁壮, 女豪领跑文坛;环球的交响曲:多元文化蔚然, 天下情怀鼓荡。
  
  一、家庭的室内乐
  
  北欧设计潜润全球、登堂入室, “打造出一方你喜欢称其为家的空间” (宜家宣传语) .北欧出版界的梁间也一直萦绕着家庭室内乐。
  
  以2016年秋推介书目为例, 挪威文学交流委员会 (Norla) 35页的小册子中, “家” (family) 这个词出现14次;在丹麦艺术基金会30页的书目上, 频率更高达19次--无论作家是男女老少, 创作小说、诗歌还是非虚构作品, 都在聚焦“家”.赫尔辛基文学代理 (Helsinki Literary Agency) 2017年推介的22部芬兰小说中, 围绕“家”展开的有15部。2016年摘得玻璃钥匙奖 (Glass Key Award) 北欧最佳惊悚小说的是丹麦女作家安妮·瑞尔 (Ane Riel) 的《树脂》 (Harpiks) , 出版者却不定义这部为典型的犯罪小说, 因为主题是家庭中的成长--且看开篇第一句:“白色的房间里黑洞洞, 我爸爸杀了我奶奶。”
  
  正如测量中的基准线对地图绘制以及地图上所有点都非常重要一样, 出生地、生长地这些关联点对任何人, 尤其是对一位作家而言, 自始至终都构成十分重要的因素[2]43.据统计, 芬兰人陪伴家人的时间居世界最长。作者、读者、出版者都看重“家宅”作为一个内部空间为人的内心价值提供的保护, 以及“家宅”通过想象力吸附到它的周围的各种形象。“因为家宅是我们在世界中的一角。我们常说, 它是我们最初的宇宙。它确实是个宇宙。它包含了宇宙这个词的全部意义。”[3]2
  
  (一) 出版业的风向标青睐“家”的选题
  
  文学奖与畅销榜是出版业的风向标。“奥古斯特奖” (August Prize) 以斯特林堡命名, 是瑞典最具分量的文学奖。评审托马斯·维尔托普 (Thomas Willtorp) 表示:参评作品的题材与体裁日趋多样, 评审团接收到丰富的传记作品以及披着小说外衣的回忆录1.在北欧文学出版界, 传记色彩弥漫, 家庭选题方兴未艾。
  
  芬兰最重要的文学奖芬兰文学奖 (Finlandia Award) 2016年的获奖作品是诗人尤卡·维基莱 (Jukka Viikil?) 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恩格尔的城市水彩画》 (Akvarelleja Engelin kaupungista) .这部畅销榜冠军的主人公为19世纪早期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希·恩格尔 (Carl Ludvig Engel) , 却并不浓妆其设计的赫尔辛基重建工程, 而是参考恩格尔曾写给德国友人的信件史料, 以日记体淡抹他携家眷来异乡生活和工作的内心图景, 比如他对妻子的复杂情感, 以及在妻子身后难解的心理:“现在她已经死了。无论怎么爱她都没用了。如果她还活着, 也不会有什么不同。这样她又要死了。”[4]176
  
  在罗伊·雅各布森 (Roy Jacobsen) 之前, 还没有挪威人入选过布克国际奖的长名单, 而他进入了6人短名单。他的小说《看不到》 (Unseen) 是一部家族传奇、女性传奇, 主人公英格丽·巴罗出生在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岛屿上。2016年, 获得挪威青年评论奖 (Norwegian Youth's Critic's Award) 的小说《一百次拒绝》 (Nei og atter nei) 是女作家妮娜·雷克 (Nina Lykke) 对核心家庭尖锐、深刻的探触:结婚25年的英格丽和岩, 与两个儿子共同生活在奥斯陆, 屋宇朗阔, 环境悠哉。当英格丽对家庭生活和她的教师工作都不再心猿意马时, 岩却意外地在政府部门晋升为主任, 被年轻的汉娜点燃了三角恋……《心愿与遗嘱》 (Arv og milj?) 斩获挪威书商奖 (Norwegian Booksellers'Award) 和文学评论奖 (Norwegian Critics Prize for Literature) , 作者维格蒂斯·约特 (Vigdis Hjorth) 的焦点也是一个家庭的历史, “性暴力破坏了家庭里所有关系。”
  
  挪威女作家琳·乌尔曼 (Linn Ullmann) 的代表作《焦虑》 (De urolige) 于2015年出版, 即获国家评论奖 (National Critic's Prize) 与全国广播文学奖 (National Broadcasting's literary prize) , 2016年获北欧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Nordic Council Literature Prize) 提名, 2017年获瑞典学院道布鲁格小说奖 (Dobloug Prize) 与斯德哥尔摩市剧院国际文学奖 (Kulturhuset Stadsteatern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 .作家的父亲是世界着名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这部自传体小说梳理了“我”跟“父亲”相关的生活记忆, 也包含他人的面影, 如身为着名影星的母亲, 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 父亲的前妻们等。而占篇幅最多、最直刺入心的内容还是“父亲与我”.这场书写既为病中的父亲作传, 也为自己疗伤;虚实相生的写法, 也符合北欧自传体小说的一贯跨界:到底是带有文学手法的回忆录, 还是通常意义上的虚构小说?正如库切所言:“所有自传都讲故事, 一切作品皆自传。”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Karl Ove Knausg?rd) 的自传性小说《我的奋斗》 (Min Kamp) 自述作者四十多年的成长与生活, 六卷主题分别为死亡、爱情、童年、工作、梦想、思考。全长3600页, 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 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去杂货店购物或者在晚餐桌边的闲聊描述得像别的作家描写刺杀本·拉登一样重要”.书中有一句:“他从没有完全释放过, 显示他的真面目。”[5]69这部风靡世界的作品却释放了太多真面目--大量使用真名实姓, “真实到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对家庭事件的披露殃及不少人, 作者家人多次要求他停笔。这种“书比命重要”[6]的“浮士德式”的写作收获了出版界的首肯, 如《巴黎评论》的编辑认为这种以真人作为小说的叙述者、统领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笔法, 是“一种创造”, “解决了当代小说一大问题”[7].这位挪威的“普鲁斯特”接连斩获挪威文学评论奖、布拉哥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卫报》十佳超级长篇小说、德国《世界报》文学奖、欧洲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这部作品已被译为22种语言;在本国卖出50万本 (挪威人口约500万) , 可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出版至今在美国的销售比肩了。丹麦《基督教日报》评价:克瑙斯高将达到易卜生及汉姆生的高度。
  
  诗歌也聚焦家庭。诗集《镰刀》 (Sigd) 获2016年新挪威语文学奖 (Nynorsk Literature Prize) , 女作家露丝·利乐格拉夫 (Ruth Lillegraven) 以强烈而温柔的诗意描绘了19世纪挪威西部一座农场里的家庭生活。青年安德雷与阿贝隆娜相恋、结婚并继承了农场, 直到他一病不起。失去儿子、父亲, 失去语言、生命……但这并非纯疼痛的叙事, 而是燃烧着爱情的家史--安德雷与阿贝隆娜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 重又得以相谈。
  
  诗歌也洋溢传记文学色彩, 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创作。丹麦人口500多万, 虽说图书销量年年攀升, 但一般文学作品的印量止于千册, 而2014年见证了其文学史上最畅销的处女作诗集《叶海亚·哈桑》 (Yahya Hassan) , 3个月内交易10万本--丹麦平均每50人购买一册这本诗集, 相当于在中国卖出2, 000万册。时年18岁的叶海亚·哈桑 (Yahya Hassan) 以自己名姓出版的这本诗集, 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 以第一人称写就--父亲的暴虐, 母亲的出走, 自己的辍学, 社会的腐烂--诗人自云“我写, 即我命”.无怪乎丹麦作协主席雅克布·威厄斯比 (Jakob Vedelsby) 称, 传记是丹麦全民阅读最爱的文体。家庭选题是北欧出版者的宝山。
  
  (二) 出版背后独居、老龄等沉郁背景
  
  开篇提到的“幸福报告”自2012年创其滥觞, 丹挪芬轮流夺魁, 北欧五国从未出过前十名。北欧人民为什么幸福?答案一:因为不幸福的北欧人都已经自杀了。这句玩笑代表了北欧与幸福指数不成正比的自杀率。丹麦驻华大使馆曾公布数据:每12个丹麦人中就有1个服用抗抑郁药;德国杂志曾报道, 芬兰550万人中有50万人受孤独症影响;经合组织2014年数据表示:14%的冰岛人感到郁闷。北欧五国福利体系之完善惹人艳羡, 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放着好日子不过?答案二:因为那些关于幸福的调查研究都是夏天做的--北欧人夏天幸福, 冬天郁闷。大数据表明, 高纬度地区漫长冬天的暗黑黑与漫长夏季的明晃晃--极夜与极昼, 光照的匮乏与过度, 都对人的睡眠、昼夜节律产生影响, 从而干扰血清素和褪黑素的代谢, 进而造成体内平衡的紊乱, 最终导致季节性情感障碍, 甚至抑郁症这种“生理-心理-社会”的复杂疾病。
  
  天黑地冻心孤独, 回归红泥小火炉--这大概是家庭题材兴盛于北欧出版业的原因之一:“将每个公民置于一种与绝大多数的同伴孤立开来, 并令他回退到朋友与家人的小圈子里去”[8]11;而文章憎命达--生在北欧也许算得上“命达”, 但处世寡淡, 心路坎坷--和平时空下,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爱、恨、痛、快升腾, 炼制出北欧社会图景的独特与文学趣味的别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En man som heter Ove) 讲欧维的父母、太太一一去了天堂, 而他在59岁连工作也失去了。据《纽约时报》, 八零后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Fredrik Backman) 的这本处女作是《龙纹身女孩》以来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瑞典小说。同名电影于2015年圣诞节上映, 再次点燃原着的出版市场, 小说已被译成38种语言。出版者自信:“读这个故事, 你会笑, 你会哭, 会因此想搬到北欧去, 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更可爱一些。”这个家不成家的故事揭示了北欧自杀率的另一重因素。
  
  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 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世界上独居人口排在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在这些北欧国家, 40-45%的住户是独居者。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Eric Klinenberg) 的《单身社会》 (Going Solo: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解释了一些原因:一是个人主义的兴起;二是女性地位的提升, 女人不再依附于男性;三是通讯方式的变革, 社交更为方便;四是大规模城市化, 使独居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和归属;五是人类寿命大幅度延长, 独居老人日益增多。“思乡首先要求我能构想一个家, 对这个家我是确定的或者可以详细描述它;其次, 我知道我没有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界于形式认同和生活认同、反思性认同和具体化认同之间的一种文化冲突。”[9]66
  
  巴克曼的第二本小说《外婆的道歉信》 (Min mormor h?lsar och s?ger f?rl?t) 也是亚马逊和《纽约时报》诸多榜单2016年的翘楚, 在各国取得成功--顾名思义, 这又是一场围绕老人展开的家庭记忆。
  
  外婆不太擅长在真实世界生活。条条框框太多了。她玩大富翁的时候作弊, 在公交车道上驾驶雷诺, 从宜家偷黄色购物袋, 在机场的行李转盘取行李时从来不站在线外等待, 上厕所也总是不关门。然而, 她却能讲出最精彩的童话故事, 因此爱莎原谅了她的大部分性格缺陷。[10]12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 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 就好像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 你根本不该住得那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 木板七翘八裂, 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绽和瑕疵。天冷的时候, 如何避免钥匙卡在锁孔里;哪块地板踩上去的时候容易弯曲;怎么打开一扇橱门又恰好可以不让它嘎吱作响。[11]273
  
  正是这些细小的秘密使家成为家。
  
  爱莎坐在外婆的衣橱里, 闻起来有外婆的气味, 整栋楼都有外婆的气味。外婆的房子很特别, 即使时间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你仍然不会忘记它的气味……闻上去有那个最疯狂最美好的人的气味。[10]339
  
  六个月前, 她去世了。但欧维还是每天两次走遍所有房间, 摸摸暖气片, 看她有没有悄悄把它们打开。[11]33
  
  正是家里这些幽微的况味使全球读者抱头大哭。
  
  北欧的老龄化社会激发了作家诡谲的想象。卡斯帕·科林·尼尔森 (Kaspar Colling Nielsen) 的畅销科幻作品《丹麦内战与西方帝国的堕落--由一个475岁的老男人讲述给他性受挫的狗》 (Den danske borgerkrig 2018-24) 洋溢幽默感与哲学性, 获2014年洪恩·奇兹荣誉奖 (Rune t.kiddes honorary Award) .
  
  冰岛文学奖 (Icelandic Literary Prize) 2016年颁给女作家邬瑟·阿娃·奥拉斯多蒂尔 (Au?ur Ava?lafsdóttir) 的小说《疤》 (?r) ;2018年, 该小说又摘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大奖。主人公是49岁的中年男人尧那斯, 他失去了一切--母亲年迈, 逐渐失去记忆;离婚后, 前妻告诉他, 至爱的女儿并非他的亲生骨肉--尧那斯要自杀。为避免女儿撞见自己的尸体, 他决定到异国的偏远角落去了结。就这样来到一个被战争摧毁的小镇, 住进宁静旅馆。他随身只带了一个工具箱, 因为上吊要用到其中的工具。然而, 这些工具真正的用武之地却是修好了旅馆的水管, 换好了旅馆的灯泡--尧那斯成了旅馆的常驻修理工。在这个战后小镇, 一切都是破碎的, 找他帮忙的居民越来越多, 并肩从灰烬中重建家园的同时, 尧那斯也修复了自己破碎的心。这本冰岛小说也获得了意大利小说的最高奖斯托里加奖 (Strega Prize) 的提名, 因为它讲述了“全世界人类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疤, 而北欧用书写对抗世界的黑暗。就像奥拉斯多蒂尔使用的北欧特色的比喻:极光--最黑的极夜里会有最亮的极光, 在北欧文学出版青睐的家庭故事中, 爱与智慧会重获信任, 重建信心, 重返明亮那方。
  
  二、妇孺的咏叹调
  
  (一) 出版童书不儿戏
  
  北欧的儿童文学在出版史上与当下都赫赫有名:不仅童话这一文类由安徒生发扬光大[12], 还有蜚声世界的《骑鹅旅行记》《长袜子皮皮》《姆咪谷故事集》……青少年读物与幼儿图书向来在北欧出版界占据重要地位。瑞典出版界出现“交叉小说” (all?lderslitteratur) 的提法, 即受众同时是儿童和成人, 或者更确切地说, 写作的出发点一般是儿童文学, 却在成人世界流行起来[13].在瑞典这个960万人口的国家, 儿童文学或青少年文学的销量常常突破六位数大关。
  
  芬兰人口550万, 每年售出的印刷图书2, 000万册, 其中1/4为青少年图书。据芬兰文学交流中心 (FILI) 数据统计, 全芬兰图书市场2014年的销售总额为2.449亿欧元, 其中青少年图书销售额占12.7%.芬兰儿童文学强调高水平插图与文字形成强有力的整体, 以幽默见长, 饱含教育性娱乐, 对孩童与成人皆具吸引力。《夏天过后一切都变了》 (Kes?n j?lkeen kaikki on toisin) 故事上天入地、腾云驾雾, 2017年摘取芬兰青年图书协会设立的托佩柳斯奖 (Topelius-palkinto) .主人公佩图生理上是女孩, 心理上却是男孩, 小说描述了这个将满18岁的高中生变性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成年后, 即可接受变性手术并申请改性别为“男”.女作家西丽·科卢 (Siri Kolu) 以十个章节分别记叙了佩图在漫长的等待中, 与父亲一起十次驾驶滑翔机。九霄云外, 亲子畅所欲言、无话不谈, 甚至一起吐槽母亲虽然表示理解佩图, 但实际表现又言不由衷。在至亲面前, 佩图是否可以成为真的自己, 而非出生时的被冠以女名的“佩特拉”?在家里, 是否能有天上的辽阔与自由的空气?北欧青少年文学出版的触角已经探到一些特殊选题的深处。
  
  漫画小说 (graphic novel) 在北欧出版界越来越盛行。2017年获颁丹麦文化部儿童与青少年文学插画师奖 (Danish Ministry of Culture's illustrator prize for children's and youth literature) 的就是一本漫画小说《芝诺比阿》 (Zenobia) , 该书还得了2017年全国最佳漫画奖 (Winner of Best national comic of the year2017) --故事一开始, 船就翻了, 叙利亚女孩阿米娜沉入冰冷的海水, 意识渐渐模糊, 在她闪回的记忆中, 我们看到战争如何改变了阿米娜的生活--她也曾度过游戏的童年, 也曾与父母欢聚进餐, 妈妈常给她讲叙利亚古老的女战神芝诺比阿:“如果芝诺比阿可以, 那么你也可以!”可是有一天, 父母进城去就再也没回来。她的叔叔钱太少, 只够送阿米娜一个人逃难--他想把她送到没有战乱、没有士兵的净土, 谁料却是送上了飘摇颠覆的船……这本是莫登·杜尔 (Morten Dürr) 创作的中篇小说, 插画师拉丝·霍聂曼 (Lars Horneman) 将其发展为漫画小说, 悲伤, 残酷, 不过刻意避免了血腥暴力。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书中文字不多, 大量的插图只是纯粹的绘画--画的介入成为儿童文学出版艺术化的一种途径。
  
  除五国外, 北欧最负盛名的理事会奖还颁给奥兰、法罗群岛、格陵兰岛或萨米语区;历史上, 这些地区的获奖作家共有3位。2018年, 北欧理事会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颁给了巴杜尔·奥斯卡森 (Bár?ur Oskarsson) , 这是该奖项第一次颁给法罗群岛作家, 也是法罗人本世纪第一次获得北欧理事会大奖。他的获奖作品《树》 (Tr?i?) 排版与装帧都抱素怀朴, 内容是鲍勃想知道树的那边是什么。朋友希尔伯特声称自己不仅到过树的另一边, 还已经飞着周游了世界。于是鲍勃央希尔伯特飞给他看, 希尔伯特执意不肯, 称“刚飞了太久, 精疲力竭, 改日改日”, 就掉头走掉了。出版者推广:“我们身处的世界, 被各种刺激裹挟、轰炸, 这个故事却敢于跳出来:慢慢来。”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伊索寓言》那篇罗德岛--黑格尔说妄想可以跳出他的时代, 跳出罗德岛, 是愚蠢的。2018年, 瑞典学院遭遇信任危机;鲍勃也不知是否应该相信自己的朋友--作家把这个失信的世界慢慢画下来, 耐心写给孩子们看。
  
  赵白生先生认同儿童文学需要哲学的“烛照”--哲学家如洛克、卢梭、杜威等, 对儿童文学影响深远[14]104-128.周作人也提醒我们:“儿童在生理心理上, 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了, 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 有他自己和内外两面的生活。”[15]北欧出版界“帮助孩子们把复杂的概念化为文字, 并为其展现世界的万千面向, 包括设身处地去联结起他们的优渥生活与地球上另一些孩子的严酷处境。”这种理念是北欧出版界的共识--这里的儿童与青少年文学作品之所以别致、深刻, 在于出版选题并不避讳难民、全球变暖、死亡、离异、同性恋等;作品也不会露骨地仅以教化为目的, 而是尝试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和启发, 以期播下希望的种子。
  
  (二) 女豪出版何其多
  
  前文夺目的诸多女作家, 已呈现在北欧文学出版界的领跑态势。再以2017年春秋两季的赫尔辛基文学代理的推介为例:25位作家中男性7位, 女性18位;22部小说中, 主人公为女性的15部。北欧五国共享的诸多特征里, 包含性别最平等;早在1906年, 芬兰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立法赋予女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国家。2017年3月8日, 芬兰宣布设立“国际性别平等奖”, 这彰显了芬兰在国际性别平等事业上的领先地位。欧盟国家中, 芬兰男女就业率差异最小;经合组织国家中, 芬兰女部长比例最高, 女议员比例第二高;其母亲与儿童福祉全球排名第二, 是全世界最适合女孩生活的国家第二名, 儿童不平等程度全世界第二低。芬兰第二, 那么谁是第一呢?
  
  据2018年12月17日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冰岛第10次蝉联全球性别最平等国家榜首 (与挪威、瑞典、芬兰一道包揽前四) .冰岛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选出女总统的国家。2018年初, 冰岛通过一项新法案, 规定给男性付酬高于女性属于非法行为, 它也成为第一个把男女同工同酬写入法律的国家。冰岛总人口34万, 识字率近乎100%, 10%的人至少出版过1本书--在这个人均出版比例最高的国家, 为防止书扎堆上市, 一个家庭内的成员会把出书时间错峰安排。他们文学评奖的机制细致考究--北欧文学丰富的体裁, 以冰岛文学奖为例就可见一斑:诗歌与传记是单独辟出来的奖项;成人的世界之外, 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学单独评奖, 甚至二者之间再做区隔;翻译作品单列, 还要再细分为翻译小说、翻译青年小说与翻译童书;还单设一个冰岛女性文学奖。
  
  女作家往往性僻耽佳句, 语言、文类、想象力各方面剑走偏锋。芬兰女作家英格尔-玛丽·艾基欧 (Inger-Mari Aikio) 以萨米原住民的北萨米语写作, 探索对萨米人身份的认同, 聚焦文化特异性与性别主题, 于2014年出版双语诗集《太阳饮奶油》 (Beaivvá??uohkágaba/Aurinko Juo Kermaa) , 北萨米语和芬兰语并列排版, 以自然为灵感的诗句好像日本俳句。劳拉·林斯泰特 (Laura Lindstedt) 8年完成小说《奥奈隆》 (Oneiron) , 实验性地将诗歌与散文等不同文类结合在一起, 摘取2015年芬兰文学奖, 赢得世界各地读者的好评。玛丽亚·图特查妮诺夫 (Maria Turtschaninoff) 的奇幻小说“红色修道院编年史”系列将女权主义与神话色彩结合在一起:在一座与世隔绝的修道院里, 只有女性没有男人。[16]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2016年颁给瑞典女诗人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 (Katarina Frostenson)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当时最年轻的成员, 凭借诗集《歌曲与公式》 (S?nger och former) 获奖。从斯德哥尔摩写到明斯克, 从茨维塔耶娃写到玛耳绪阿斯, 出版者认为其中“充满了不断的变化, 刻画出生活的多面和古怪”.2017年, 多面和古怪的变化在弗罗斯滕松的生活中显影:她丈夫让-克洛德·阿尔诺 (Jean-Claude Arnault) 的丑闻导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停摆, 也给每年拭目以待的文学出版市场带来沮丧。为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出版风向, 瑞典女作家亚历珊德拉·帕斯卡里杜 (Alexandra Pascalidou) 发起由百余名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新学院”, 颁发“新文学奖” (The New Prize in Literature 2018) , 花落法属瓜德罗普女作家玛丽斯·孔德 (Maryse Condé) .
  
  2017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授予丹麦女作家季思顿·霍璐普 (Kirsten Thorup) 的小说《爱的记忆》 (Erindring om k?rligheden) .主人公塔拉一直热心帮助弱势群体, 然而她意外怀孕了, 生下女儿西丽, 从此人生变得难以招架:权利与义务, 个人与政治, 爱的力量与爱的代价……这部小说十分黑暗, 但充满智慧。出版者相信:它的深度, 是只有文学才能触及的深远。
  
  文学的深远, 北欧出版享有机遇。2017年瑞典奥古斯特奖的最佳非虚构类作品颁给女作家法蒂玛·布列米尔 (Fatima Bremmer) 的传记作品《孤独的女人--20世纪特立独行的记者、冒险家、女权主义者伊斯特·布兰达·诺德斯特罗姆的非凡人生》 (The Lone Woman-The Extraordinary Life of Ester Blenda Nordstr?m, 20th Century maverick reporter, adventurer and women's rights activist) , 书名很长也很明白, 写的正是瑞典女记者诺德斯特罗姆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写作, 去生活, 去终身投入一场禁忌之恋--去爱一个女人。年度最佳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颁给瑞典女作家、女画家萨拉·伦伯格 (Sara Lundberg) 自写自画的《我心之鸟随心而飞》 (F?geln i mig fl yger vart den vill) .这是关于20世纪初瑞典表现主义女画家贝塔·汉森 (Berta Hansson) 的成长故事--汉森的母亲与姐姐去世得早, 她与大自然简单而亲密的关系对她艺术家的梦影响很深。
  
  2017年出版的《阿蒙森最后的旅行》 (Amundsens siste reise) 聚焦在挪威国家英雄罗尔德·阿蒙森人生中的最后几天。1928年5月25日, 意大利飞艇“意大利号”结束北极探险后失事, 北极历史上最大的救援行动之一随之展开。老牌极地英雄阿蒙森和另外5个人一起登上了法国飞机“莱瑟姆”号, 3小时后, 就集体失去了音信。飞机上的人经历了什么?背后是怎样一场高级别的政治游戏?作者莫妮卡·克里斯滕森 (Monica Kristensen) 根据迄今尚未发表过的信息来源, 讲述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北极历史。出版界评论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一部紧凑的犯罪小说。”要知道作者可是挪威当代最优秀的犯罪小说家之一, 创作过系列犯罪小说12卷;但她同时也是挪威最优秀的极地科学家之一, 她在剑桥大学取得冰川学的博士学位, 曾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奖, 曾在北极和南极探险--这就是北欧女性, 这就是北欧女作家。或许可以化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 (Klaus Schwab) 的话:“这个时代的赢家必将是那些懂得接纳女性并助其发挥潜能的领导者。”北欧文学出版界的赢家是那些懂得接纳女作家并助其发挥潜能的出版者。
  
  《她们自己的文学》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的作者伊莱恩·肖瓦尔特 (Elaine Showalter) 把女性写作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 即“女性” (feminine) 、“女权” (feminist) 和“女人” (female) .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 世界需要再花100年才能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冰岛还有40多年可以实现。如今的北欧女作家超越模仿阶段、抗议阶段, 至少处于自我发现阶段。纵观本文提到的所有女豪, 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北欧女作家早已作为平等的创新者、政治的参与者和无疆界的讲故事者进入主流文学出版, 不模仿, 不抗议, 而是在出版界呈现领跑态势。2.她们在扩展女性经验的同时, 超越女性传统, 不拘泥于凸显女性意识、女权主义, 不带性别痕迹, 而是带着大笑, 自由出入各个“房间”.3.北欧女作家的选题不再局限于社交、婚恋和家庭, 也已经超越了相对狭隘的政治, 开始面对少数族裔、恐怖主义、同性关爱等问题, 将历史事实和自我经历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表现出来。4.她们作品的市场打破同质性而具有跨文化性, 也跨性别、跨时代、跨国界、跨民族、跨语际流动。
  
  三、环球的交响曲
  
  一般认为在过去十年中, 整个北欧地区的推理出版热潮是由瑞典作家斯蒂格·拉赫松 (Stieg Larsson) 的“千禧年三部曲” (Millennium series) 激起千层浪。瑞典惊悚、恐怖小说的出版不断看涨2.根据Control Risks的风险地图, 北欧已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那么犯罪小说出版热潮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名利的驱使--十年前, 推理作家没市场、没地位;瑞典作家的成功与多金自然而然地刺激了北欧各国的出版市场。其次, 正是因为北欧社会相对太平, 冬夜又漫长, 读者便从阅读中追求刺激。更重要的是, “恐怖”已成为全世界无法回避的课题--对于这“成长的代价”, 书写是各地“新形式的反抗”, 北欧也无可缺席。
  
  前文提到的丹麦出版的热门作家叶海亚·哈桑, 1995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移民到丹麦的穆斯林巴勒斯坦家庭。这名年未弱冠的青年将个人身份渗透进民族身份, 从而使成长故事升华为当代寓言--他剜剖开高福利社会里少数族裔的挣扎, 愤怒呐喊饱受争议, 收到了众多文学奖杯、民众口碑与死亡威胁。由此可以窥见作为净移民输入国的北欧, 出版物中的移民文学及其国际性主题日益突显。
  
  受全球化影响, 挪威每出版四本书就有一本是英文书, 这促使挪威政府继续在政策上向本土文学倾斜。如今挪威每年出版5000本新书, 其中60-70%由本国作者创作。但在内容上, 作者日趋进化出“全球脑”, 睁开了“世界眼”.1983年生于挪威的女作家艾丽卡·法特兰 (Erika Fatland) 曾是一名无国界记者, 也是社会人类学家;她长期旅居国外, 掌握多国语言;2017年出版了《边境:一趟通过东北航道在朝鲜、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克兰、白罗斯、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和挪威的旅行》 (Grensen:En reise rundt Russland gjennom Nord-Korea, Kina, Mongolia, Kasakhstan, Aserbajdsjan, Georgia, Ukraina, Hviterussland, Litauen, Polen, Latvia, Estland, Finland og Norgesamt Nord?stpassasjen) --如此漫长的书名透露出这趟旅行经历14个国家。全球化时代, 跨越国界的“空间移位者”与“跨文化写作者”大量涌现, 多元文化对北欧出版界的价值选择、身份建构、文化观念、文学观念等产生着复杂的影响。
  
  瑞典导演费里斯·亨葛林 (Felix Herngren) 的电影《百岁老人跷家去》 (Hundra?ringen som klev ut genom f?nstret och f?rsvann) 获得第27届欧洲电影奖观众选择奖提名, 更成为21世纪以来票房最高的瑞典电影。电影改编自瑞典作家约纳斯·约纳松 (Jonas Jonasson) 的长篇小说处女座《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 (Hundra?ringen som klev ut genom f?nstret och f?rsvann) , 小说将一个来自瑞典小城、研制炸药的小人物, 塑造成为在一系列影响世界进程的关键历史事件中穿针引线的“原子弹之父”.情节设置看似无厘头, 却巧妙地一一调侃佛朗哥、杜鲁门、宋美龄、斯大林、金正日、戴高乐、约翰逊等诸多名人, 俨然一部融入了瑞典诙谐智慧的浓缩版20世纪世界史。
  
  赫尔辛基文学代理2017年推介的22部小说中, 国际背景显着的至少10部。芬兰文学奖2014年授予长篇小说《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 (He eiv?t tied?mit?tekev?t) .这部作品关注当下科学与道德的关系, 出版界认为其翻开了芬兰文学的新篇章。芬兰心理学家、作家尤西·瓦尔多宁 (Jussi Valtonen) 选择从一位美国神经学教授的视角叙事, 这自然与作者曾在美国学习神经心理学不无关系--但钟情故土的他还是要安排主人公要娶上一位芬兰太太。芬兰作家立足本土的书写, 赢得了本土读者的心, 这是芬兰文学越来越强大的原因[17].出版界的天下情怀、普世理想已不可抹杀。
  
  易卜生是世界上在文学作品里提出环境保护和污染公害的第一人[13], 生态也是当代北欧文学出版的重要议题。艾米·依戴兰达 (Emmi It?ranta) 生于芬兰, 现居英国, 她用芬兰语写就的处女作《水的记忆》 (Memory of Water) 不仅获得芬兰国内科幻小说奖项, 还经她自己译成“无暇的英语”[18], 近年畅销英美澳。小说讲述了少年诺利亚的茶师之路, 设定全球变暖改变世界政局, 中国统治欧洲, 而淡水即将消失殆尽。正如赵白生先生在解读《可怜可怜水》时所言:20世纪打“油战”, 21世纪打“水战”……其立意不限于某地某人, 一国一族, 而是放眼全球, 胸怀天下……不是老式的“民族寓言”, 而是当下的“世界寓言”[19].
  
  每年挪威文学界的一场重头戏是颁发文化部儿童-青少年文学奖, 2015年的最佳漫画书奖颁给了旅居挪威的中国艺术家杨雪婷 (Yang Xueting) 的作品《另一个地方》 (Et annet sted) .充满中国诗意和传统韵味的出版物敞开了画家来挪第一年他者视角的内心。
  
  另一位游子则将目光投向了我们的家庭。2016年, 旅居北京的芬兰女记者玛丽曼尼宁 (Mari Manninen) 凭借《一孩国家》 (Yhden lapsen kansa) 获得芬兰文学奖最佳纪实文学 (Tieto-Finlandia Award) .该书结合作者在中国的生活经历, 以及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报道, 讲述在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曼尼宁说:“我要写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他们的欢喜、悲伤和他们的思索。我希望芬兰的读者也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不同。”
  
  2015年3月, 丹麦作协主席威厄斯比先生携其新书中文版来到北京大学:《人类的法则》 (Menneskeloven) .主人公卡尔·伯恩斯坦是学法律出身的外交官。哥本哈根发生恐怖袭击之后, 他被派驻雅典担任大使代办, 与自己的过去相遇, 神秘的希腊人若隐若现;同时, 恐袭与自然灾害的浪潮袭卷欧洲, 卡尔陷入了混乱的旋涡……不仅在这位作协主席笔下, 近年来, 丹麦文本一直在与世界对话:芬兰、德国、英国、波兰、韩国、中国……书籍的特色也常被点评为“不再仅仅是区域写作”.威厄斯比正在另一本新书里, 安排主人公从哥本哈根出发, 柏林、巴黎、西班牙南方、北非, 四海游历。这种世界文学的视野从何而来?他答说北欧相对冷门, 各个小国的触角向外探寻是自然的;当然更有世界的国际化进程给文学出版带来的补充、丰富, 乃至冲击、反思。
  
  无论最幸福又最沉郁的北欧如何一骑绝尘或是特立独行, 但如黑塞在《山隘》中所言:世界上所有的川流, 到头来都会相遇, “北极冰海与尼罗河终会一起转为湿润的云。……对于像我这样的游子而言, 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20]4北欧文学出版界共同瞩目着夫妻、祖孙、亲子、兄弟, 眷爱嫌隙, 拷问幸福, 传记色彩涌溢, 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这里典型的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出版不避讳悲伤、霸凌、孤独、恐惧, 他们相信与其隐藏不如描绘生活的真相。各国重视女性创作, 社会出版机构支持,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处多元化文化背景, 享跨文化写作素材。从切开日常细节关注各态生命, 到浸入寻常巷陌萃取普世价值, 北欧文学出版界的家庭室内乐、妇孺咏叹调与环球交响曲奏鸣交沁, 回响交畅。
  
  参考文献
  
  [1] Helliwell, J., R.Layard, &J.Sachs.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8[M/OL].New York: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2018.https://s3.amazonaws.com/happiness-report/2018/WHR_web.pdf.  
  [2] 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 宋慧敏,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4] 金莉, 王丽亚。外国文学通览:2016[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5]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我的奋斗1[M].林后,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6] Hoby, Hermione.Karl Ove Knausgaard:Norway's Proust and a life laid painfully bare[N/OL].The Guardian, 2014-3-1.https://www.theguardian.com/theobserver/2014/mar/01/karl-ove-knausgaard-norway-proust-profi le.  
  [7] 朱世达。挪威版《我的奋斗》何以走红[N].北京青年报, 2014-08-08.  
  [8]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M].沈开喜,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9] Tester, Keith.The Life and Times of Post-modernity[M].London:Routledge, 1993.  
  [10]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M].孟汇一, 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11]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M].宁蒙, 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12] 石琴娥。北欧文学论--从北欧中世纪文学瑰宝到“当代的易卜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
  [13] Broomé, Agnes, &Nichola Smalley.A Farewell to Age Restrictions?The Rise of Crossover Fiction in Swedish[J/OL].Swedish Book Review, 2014 (2) .https://www.swedishbookreview.com/article-2014-2-broome-smalley.php.  
  [14] Lerer, Seth.Children's Literature: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15]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J].新青年。1920, 8 (4) .
  [16] Leggett, Tabatha.值得关注的十三位当代芬兰作家[OL].这里是芬兰, 2019-3-19.https://fi nland.fi/zh/yishuyuwenhua/zhideguanzhudeshis anweidangdaifenlanzuojia/.  
  [17] Johnson, Hannah.Publishing in Finland:Minna Castren, Publishing Director, Otava[J/OL].Global Trade Talk, 2014-9-12.http://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4/09/publishing-in-fi nland-minna-castren-publishing-director-otava/.
  [18] Roberts, Adam.Best science fi ction books of 2014[N/OL].The Guardian, 2014-12-5.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4/dec/05/best-science-fi ction-books-2014.  
  [19] 赵白生。非洲文学的天下情怀[J].中国图书评论, 2014, (6) .  
  [20] 黑塞。堤契诺之歌[M].窦维仪,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