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斯洛; 需求; 归属感; 情感; 尊重; 自我实现;
马斯洛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有“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之称。在1954年发表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以及相关作品中,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 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并指出每当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 高一级的需求就会产生。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人类的大多数有意识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现阶段的某种优势需求。在《自由》一书中, 帕蒂在每个阶段的行为, 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满足当前的优势需求, 可谓节节分明, 完美的体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于帕蒂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生活优渥,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很容易的得到了满足,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帕蒂的后三个高级需求。
一.帕蒂对于归属和爱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 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便会产生对于归属和爱的需求。帕蒂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生活优渥, 父母皆是事业成功的人物。但是她在这个家庭里的生活却并不愉快。作为四个孩子中的老大, 她长相平平, 不够聪明, 与成功的父母, 优秀的弟妹相比, 她显得格格不入, 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帕蒂的妈妈更关心在艺术方面出色的妹妹, 认为帕蒂对篮球的热衷是因为“好斗”, 几乎从不去看她打比赛;帕蒂的爸爸对帕蒂毫无关爱, 与女儿的交流多是没有分寸, 令人不悦的嘲笑;帕蒂的弟妹经常和父亲一起捉弄帕蒂。整个家庭对帕蒂漠不关心, 甚至在帕蒂被一个少年强奸之后, 帕蒂的父母还因为少年的父亲的社会地位而劝帕蒂不要声张。当两个家族举行聚会时, 帕蒂缺席了。然而“当候选人一家人站在一起拍摄那张必不可少的家庭照时, 没有人为主动缺席的帕蒂感伤。她那一脸苦相可帮不到乔伊斯的事业。”
帕蒂在家庭中找不到归属感, 所以她必须用其他途径满足这种需求。她加入了篮球队, 努力的在女子篮球队中创造存在感。她住进了运动员宿舍, 只和运动员交朋友, 无论是上课, 吃饭还是参加派对, 她努力让自己被其他运动员所围绕, 在这个纯运动员的世界里, 帕蒂从容, 自信, 成功, 她感觉自己属于这个世界, 帕蒂的归属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除了归属感之外, 为了弥补家庭中亲情的缺失, 帕蒂还必须在别的地方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也就是对爱的需求。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 都是帕蒂所急需得到的。伊丽莎的出现第一次将帕蒂从篮球阵营中引诱了出来, 她成为了帕蒂最重要的朋友。伊丽莎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女孩, 她对帕蒂疯狂的占有欲使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甚至在经历了与同一个男孩的三角恋爱之后, 两人也能重归于好。但伊丽莎对帕蒂一直说谎, 甚至谎称自己身患绝症来掩饰自己吸毒的行为, 真相大白之后帕蒂无法接受, 终于与伊丽莎决裂。也正是通过伊丽莎, 帕蒂认识了朋克青年理查德和理查德的好朋友沃尔特, 并陷入了与这两个人的感情纠葛中。沃尔特爱慕帕蒂, 对帕蒂展开了追求, 但是帕蒂却迷恋于充满魅力的理查德。在帕蒂终于下定决心与理查德进行了一场宣告关系式的公路旅行时, 却发现从理查德那里她根本无法得到她需要的东西。顿悟一切的帕蒂回到了沃尔特的怀抱。
帕蒂与伊丽莎, 理查德, 沃尔特等人之间的爱情和友情纠葛, 归根结底来源于帕蒂的情感需求, 也就是对爱的需求。在对伊丽莎的友情和对理查德的爱情都幻灭之后, 同时也因为受伤永远的结束了运动员生涯之后, 帕蒂选择了嫁给沃尔特, 沃尔特庄严的承诺“我们会建立我们自己的家!”与沃尔特的婚姻不仅能提供给她归属感与情感的满足, 还能满足她已经产生的更高一级的需求, 那就是尊重需求。
二.帕蒂对于尊重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求分为两类:即自尊和他尊。自尊指的是自己对自己成就, 优势, 和实力等等的自信, 对于独立和自由的欲望等等。他尊则是指他人对自己的名誉和声望的尊重和承认。在与沃尔特的婚姻生活中, 帕蒂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竭尽全力的满足自己对于尊重的需求。
帕蒂努力想要成为一个自信, 成功, 受人尊重的美国式家庭主妇。她料理着象征着中产阶级的维多利亚大宅, 精心抚养着一双儿女, 在邻里之间“像一只殷勤友好的蜜蜂, 快活地传播着社会文化的知识花粉。”她故作谦逊, 从来不说自己的好话, 以照顾其他主妇的情绪。而她又确确实实每件事都做的尽善尽美, 甚至能记得邻里间每个孩子的生日, 并在生日时送去小礼物, 孩子们都很喜欢帕蒂阿姨。她也很有教养, 从不说别人的坏话, 甚至对大家都讨厌的邻居, 也宽容大度。对一双儿女, 尤其是对儿子乔伊, 帕蒂总是带着谦虚的语气明贬暗褒, 用表面上的抱怨来表达对自己儿子的骄傲, 从而得到邻居对于她“完美妈妈”的称赞。帕蒂作为中产阶级的好妻子, 好母亲, 好邻居, 得到了来自外界的尊重。同时, 她也为自己能够经营婚姻家庭的能力而自我满足。帕蒂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
然而, 家庭生活的成功只是表面现象。首先是乔伊的叛逆行为打破了表面上的幸福平静。乔伊爱上了邻居的女儿康妮, 在帕蒂强烈的反对之下, 叛逆的乔伊甚至离开了家, 住到了康妮的家里。帕蒂无计可施, 愤怒使她再也无法维持以往表面上成熟理智自信成功的好主妇形象, 她的形象开始迅速坍塌, “她在拉姆齐山的生活由此开始走向终点。”沃尔特在妻子和儿子的战争中也疲惫不堪, 两人开始互相指责, 不断的争吵。帕蒂曾经辛苦经营的家庭分崩离析。
在与沃尔特的家庭生活中, 帕蒂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在她的幸福之下是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因为表面上的完美生活并不能满足她的更高一级需求, 那就是自我实现需求。帕蒂没有工作, 生活核心只有丈夫, 孩子, 房子, 邻居, 这一切构建出一个美丽的牢笼, 用优渥的生活束缚住帕蒂的心灵, 使她苦闷无法自抒, 甚至用和理查德的出轨来反抗。要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帕蒂必须要打破原来的生活, 走上一条新的道路。
三.帕蒂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 即使所有前置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往往也会产生新的不满和不安, 他必须去做他应该做并且适合做的事情, 否则仍然无法感到宁静。这一需求即是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被困于金丝笼式的中产阶级主妇生活中的帕蒂, 所产生的所有愤怒, 迷惘, 苦闷, 都来源于自我实现需求的无法满足。她没有去做她应该做的事情。
起初, 帕蒂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纾解这种不满。她用尖酸刻薄来与丈夫儿子进行对抗, 用一个人居住在湖边小屋来逃避束缚, 用和理查德出轨来摆脱理性。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解决问题, 只会使问题愈演愈烈。帕蒂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和沃尔特一起搬到华盛顿之后, 帕蒂根据心理医生的建议, 开始撰写自传。编写自传的过程, 也就是帕蒂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剖析整理的过程, 帕蒂可以藉此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想做什么。在被丈夫得知出轨事实并被赶出家门之后, 帕蒂开始对自己生活进行反思并且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与理查德同居之后, 帕蒂意识到他并不是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分手之后, 帕蒂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独居生活。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不断的改变自我, 完善自我。此外, 她尝试着理解自己的父母, 从而与父母, 和弟妹们达成了和解。最重要的是, 她开始反思自己与丈夫儿子之间的关系, 最终意识到她仍然爱着她的丈夫沃尔特。最终, 她取得了沃尔特的谅解, 回归了家庭, 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位置, 确定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四.小结
《自由》中帕蒂几十年的人生, 无论是少女时期的苦闷, 大学时代的彷徨, 还是家庭主妇时期的不满, 独居时期的反思, 都是出于各个时期不同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应激反应。而此后帕蒂的行为和抉择, 也都是出于满足这些需求的目的。帕蒂在几十年间的人生轨迹, 完美的体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参考文献
[1]陈广兴.文学的推销-解读乔纳森·弗兰岑《自由》的商业性.当代外国文学, 2013
[2]陈广兴.现实主义的“皇皇巨著”-解读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J].外国文学, 2012 (6) :145-160.
[3]李晓芳.仰望星空的人-论乔纳森·弗兰岑的创作[J].扬州大学学报, 2008 (11) :92.
[4]乔纳森.弗兰岑著, 缪梅译.自由[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2.5
[5]佘军.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 2012.
[6]吴宏宇.回归于超越:乔纳森.弗兰岑和他的小说[J].译林, 2012 (2) :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