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发布时间:2011-12-25 00:11:55
   内容摘要:鲁迅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来审视特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对积存已久的社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见解.在"五四"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觉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类型.鲁迅以剖析知识分子和封建制度的关系为重点,注重展示社会剧变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作用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知识分子 形象 革命者 封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具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多重身份,他的作品以思想性、文学性和革命性着称于文学史,率先开创了农村题材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谱写了现代文学史的新篇章.鲁迅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审视特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对积存已久的社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见解.在"五四"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觉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类型.鲁迅从新旧时代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入手,以剖析知识分子和封建制度的关系为重点,注重展示社会剧变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作用的思考与探究.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的考量,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发人深省的文学形象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辉煌,丰富了文学史的人物画廊.本文拟以具体的小说文本为例,对出现在其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初浅的研究,借以探究鲁迅在创造这些形象时所持的态度与这些形象在文学史上产生的意义与影响.
 
  一.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态度
 
  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群体与阿Q这样的贫苦农民有着类似之处,他们的身上都带有一定的病态特征,是生活在特定历史年代的"不幸的人们".鲁迅对这些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首先,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动荡和变革,这对于生活在这个历史时期内的人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处的境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知识分子们面对这样复杂的文化背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心态.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大都生活在新旧文明交替的时代夹缝中,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就促使知识分子要承受来自内心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他们在旧文化背景成长起来,如今要断然割裂与旧文化的联系去适应新的文化,因而遭受种种挫折,内心备受煎熬,出现了文化的断裂,成了不新不旧的"两截人".比如孔乙己,他的内心中满是沉陈腐的思想,而他的身份也很特殊.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表明了他的知识分子身份,而站着喝酒,则说明他的地位低下.孔乙己明明做了偷窃的勾当,却涨红着脸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种苍白的狡辩,只能使他进一步成为食客和老板面前的小丑,知识分子的斯文扫地.还有一部分人积极向新文化靠拢,但却并没有领略到新文化的精髓,反而打着新文化的旗号,在新文化外衣的掩盖下做着龌蹉的勾当.比如《肥皂》中的四铭,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虚伪的封建卫道士.
 
  其次,在其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占有重要的位置.鲁迅对知识分子的命运是非常关注的,一方面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和尴尬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试图找出造成他们这种悲剧命运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在创作的过程中,鲁迅把知识分子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中,对他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加以再现,真实地反映了时代洪流之下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奈.比如鲁迅在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时一方面对他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行为和"穷酸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揭露,另一方面对他的遭遇也表示出了一定的同情和惋惜.鲁迅认为造成孔乙己这种不幸的根源是已经千疮百孔的封建制度,正是封建制度残害了诸如孔乙己式的人物.虽然孔乙己的行为荒唐而又可笑,但他只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而对于诸如《狂人日记》中以狂人为代表的先行者则对他们大胆抗争的行为寄予着深情的赞美和殷切的期待.
 
  二.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呐喊》和《彷徨》是鲁迅最具代表的小说集,在这两部作品中他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另一种则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形象按照性格特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以孔乙己为代表的受封建思想迫害严重的,以夏瑜为代表的率先觉醒的革命的先觉者以及以涓生为代表的生活在城市中的小资产阶级.
 
  首先,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层,在封建社会如此,现代社会依然.20世纪初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大放异彩的年代,知识分子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与贫苦的农民相比,知识分子的境遇更好一些.然而由于他们思想活跃,反映敏捷,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社会潮流,因而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思想束缚和政治压迫就较一般群众也就更为严厉,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受到的迫害就格外严重.以传统知识分子形象为例,所谓的传统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成等.他们大半生生活在封建社会,所接受的教育、思想都是典型的封建式的.当社会巨变来临之际,他们的命运不可避免的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最后成为行将崩溃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牺牲品.还有一种是产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以吕纬甫和魏连殳等为代表.他们在少年时期接受封建教育的熏陶,青年时期又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身上体现出来一定的反叛精神,满怀理想和激情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借以探索和追求新的生活道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期待,然而他们身上的小资产阶级固有的弱点与缺陷使他们远离人民群众,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其次,鲁迅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旧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但新的制度尚未建立,一切都在摸索、徘徊中前进.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旧的社会制度感到不满,努力在寻找新的出路,他们虽然首先觉醒,信心满满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但铲除旧势力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他们很快因为旧势力的反扑败下阵来,生活也因此陷入一团糟.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以及《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是这种类型的人物.吕纬甫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成长起来,经历了革命的洗礼,成长为一个英雄.然而革命过后却仍然摆脱不了孤独、彷徨的命运.在依旧强大的封建残余势力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屈服,又过上了之前平庸的生活,颓废的度过一生.如出一撤,《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现实压力之下重蹈覆车,竟然过上了自己曾经所憎恶、反对的生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鲁迅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能后深入到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揭示知识分子性格中的弱点,展现出他们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这一特殊时期内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
 
  三.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意义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清楚地指导知识分子的长处和短处.鲁迅是预言家,他能够高瞻远瞩预见到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遭受的苦难.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鲁迅善于挖掘知识分子的不幸,在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鲁迅对当时病态社会的认知.因而他以生动的笔触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形象.在他的笔下知识分子迷失、彷徨的痛苦心境展露无疑.
 
  首先,鲁迅常常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刻画知识分子的形象时,将这些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表现,不仅包括人物生活、工作的小环境,同时尤其注重大时代背景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深刻的时代动因做支撑,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刻画出来的人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典型性,人物被赋予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小说《伤逝》的创作受到当时流行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在新的时代潮流影响下,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竭力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是时代的先觉者,是勇于开拓新路的探索者,涓生和子君就是如此.二人通过重重阻力组成家庭,本以为生活会一直幸福下去,然而在美好的爱情生活也难抵过婚后琐碎而又平淡的现实生活,子君不再是令涓生仰慕的女神,变成了一个平凡的女人.当涓生失业之后,他们的关系彻底破裂.小说的以子君的离世和涓生的出走告终.事实上,子君和涓生爱情的破裂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他们在进步思潮的感染之下力图改编生活,但却不得不面对琐碎的现实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各方面的现实压力之下最后精神崩溃,成为"迷惘的一代".在这类人物形象上给予着鲁迅对知识分子现实出路问题的思考.
 
  其次,鲁迅把探索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与考察中国革命和未来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描写知识分子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的处境和他们的历史使命,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对他们在新旧交替时代的遭遇进行描写,试图寻找中国未来的出路.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刻画出了一类人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窥见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历史状况与人性深度.如《药》中牺牲的革命者夏瑜和《狂人日记》中勇于反抗旧世界的狂人,他们是新旧时代交替进程中最先觉醒的一批人,代表了探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分子的坚定的身影.
 
  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鲁迅的小说对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他开创了崭新的文学题材,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典范作用.他所塑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些人物形象使他的小说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宋祖建.略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J].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1):33- 34 47.
  [2] 张惠平.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151- 152.
  [3] 张恩和.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01):161- 17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