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课程体系合理的设置和规划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养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在充分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比较典型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南通理工学院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公共体育;综合素养;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的心理负荷明显增加,社会对就职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整个社会愈来愈认识和重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特别是这次疫情也带动了我们居家体育的浪潮,这些集健身,娱乐和人际交往为一体的现代体育活动也受到学生的关注,而学生需求的这些体育技能的掌握主要途径还是要通过学校体育,如何改变现有体育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给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在满足了学生体育需求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这就给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概述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有以下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例如, "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它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它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相结合,不光注重对学生短期学习兴趣的培养,基础技能的掌握,更加注重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不足之处是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场地、师资要求高,教师工作量大,如果两者硬件条件达不到的话,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不能很好的衔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所需项目,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好,不足之处在于它对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和师资要求高,对于条件资源不足的高校采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优点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将这种学习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将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2.1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形式单一化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是否完备,才能去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学场地、师资力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备等条件,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我们才可能设置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虽然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有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一些有着时代性、民族性的体育项目走进了高校体育课堂。然而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们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因为以上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还是很单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显得很单调,不丰足。还有些高校虽然具备以上条件,但是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比较单一,选项课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培养运动员的教学模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跟着学,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动作质量的完成度,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2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评价的论文,在考核评价方面,一些高校还是注重结果性考核,以学生考勤和最终的技能考核成绩为主要构成,属于重视考勤、考试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进步程度,导致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在终结性考核中由于紧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试发挥不好,最终总评成绩不高,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设置和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策略及方向
3.1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现状归纳分析来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已经能根据体育教学纲要中提出的,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堂,打破原有班级或院系的建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兴趣学生,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只有在教学模式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去探索如何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寻找和发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适当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往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变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才能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变化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才能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获得提高。
3.2 探索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比较典型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运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可以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就是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相结合,课内体育以选项课为基础进行教学,大一主要是选项课的基础教学,然后以选项课学生为基础成立体育俱乐部,通过课内选项课与体育俱乐部进行相互融合,体育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分高、中、低三个等级,初级会员以大一选项课的学生为基础,中、高级会员是从有一定专项基础或大一选项课技能成绩优秀学生中进行选拔,中、高级会员可以协助专项课老师进行平时俱乐部的管理和教学,高级会员可以不参加选项课学习,通过俱乐部的表现情况给予学生体育学分,中级会员还需通过选项课学习考核以及俱乐部的表现情况给予学分,初级会员主要是通过选项课技能学习获得学分,同时学生课外也可以参加相关专项的体育社团,老师根据学生参加体育社团表现的情况,把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情况也纳入学期末的体育总评成绩考核中来,作为学生态度性考核的一部分,通过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相融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的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注重分层、合作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选项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学生每次课完成目标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然后对每个等级层次的学生再根据学生实际分别制定不同目标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目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找到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通过分小组合作,让动作学快,掌握熟练的学生帮助动作学得慢的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励小组各个成员只有通过努力和大家积极的团结协作才能给小组带来胜出的机会和希望,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带动了整个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最终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有着它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也应该进行多方面的体育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不仅要对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要通过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对单元内容进行目标设置,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进行随堂的目标测验,以确保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每次课应该完成的目标。最后通过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一学期的技能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最终的期末考试总评成绩应该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和表现,教学过程中完成目标情况以及期末终结性考核中对技能掌握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教学中不断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不断去调整、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5 加强高校体育师资和教学团队力量建设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类型的多样化,需要的体育教师类型也越来越多,在体育教师类型增加的同时必须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不仅需要考虑体育教师的学历、特长等条件,而且重点要考虑的是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体育教学经验、运动竞赛组织和教科研方面的能力,这些条件的达到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能持久良性发展下去的重要体现。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重视,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只有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科研的水平,体育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竞技水平的同时,不断在教学中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与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体育教师更好的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最终实现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双赢局面。
4 结论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需求,要不断去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去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适合于本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处理和衔接好课内体育课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体育技能掌握、体育俱乐部的学习和体育社团的竞赛中找到自信,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一个良性发展的同时综合素质有一个显着提升,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
[2] 汤攀。高校公共体育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实施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6)。
[3] 王林。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1)。
[4] 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学报,2015,(9)。
[5] 王丽。对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