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我国殡葬墓园建设中,以节约用地和佛教文化融合为切入点,以佛教中莲文化为主线,“佛花护佑”为理念,进行现代墓园墓碑设计。提出了“佛莲子清”、“佛莲护净”两个系列节地墓葬碑体造型的构思。分别以莲花、莲叶、莲子等元素的组合和联想形式,展现了两个系列共6种设计方案。材质以石材、金属为主,表达了节地墓葬艺术形式上的新思路,同时为节地墓葬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做出了积极实践。
关键词:佛教;现代墓园;节地墓葬;莲文化
中国有几千年的殡葬文化,由于传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特别重视殡葬礼仪。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虽敬鬼神而远之,但对殡葬十分重视,对生与死之人皆待之以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殡葬礼仪于民风教化的意义;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社会,土地是人们财富的来源和安全的保障,“入土为安”也成为传统殡葬制度的追求标准。中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4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去世人数逐年增加,人地关系矛盾日渐突出,墓园的高效利用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节地墓葬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今比较提倡墓葬地多与园林相结合成墓园,带有一定程度的景观,但不少墓园植物种植的比较高大、密集,产生的环境比较阴森,给祭祀者带来不适的心理。而且,现代墓园的设计缺少文化内涵,导致情感缺失,祭祀者在祭祀时难以体验到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回味与死者生前感情的作用。目前国人的丧葬观主要有两种,一是提倡儒家遵守孝道和礼数,实行厚葬;二是道家的顺应天意,崇尚薄葬和信奉佛教的观念[1].
佛教约在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中国,其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文化本土化后,一度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宗教,可以说佛教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佛教自诞生时起,即是主要探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其基本理论模式是脱离现世“苦海”,到达佛国“彼岸”.佛教能在中国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莲作为其中的纽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莲文化和莲信仰。莲在中国很早就有种植,《诗经》和《楚辞》中等曾出现过莲拟人化的形象;莲在印度也大量种植,在佛教中被视为圣物[3].本文就目前殡葬用地问题与文化缺失进行探讨与设计,以佛缘瑞物“莲”为文化主线,以佛花护佑为理念,将佛教文化中的莲花信仰与墓碑的设计有机结合,达到既节约用地又体现传统文化的目的。
1案例地选择设计
选取西南山地城市现代墓园为基质,对节地殡葬的墓碑文化及环境进行创意设计,在“佛花护佑”墓区,进行了“佛莲子清”、“佛莲护净”两个系列节地墓葬碑体专题的设计。
2设计内容
2.1“佛莲子清”节地墓葬设计
莲,属莲属、睡莲科,学名:Nelumbo nucifera,又名: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荷花[4],《尔雅·释草》中记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中薏”.�即莲子,莲子生命力旺盛,据报道,1951年大贺一朗在日本千叶县发现3枚2000年以上的古莲子,均可发芽[5].在莲花与莲子间找寻设计关联。莲花倾其一生为了莲子的茁壮成长,犹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期待。由此提炼出本系列的设计思想,以莲花与莲子为主题,在莲花的映衬下突出莲子的独立,寓意逝者对后代的希冀和期许。
形式一:金佛莲墓(详见图1),将荷叶、莲花、莲蓬组合,使用金铜色外形,铸铜表面,尺寸长×宽×高为40cm×40cm×8cm.可以使用于小型节地墓的穴位使用。墓志铭可以直接镌刻在荷叶之上,小巧精致,占地面积小。对于我国公墓墓葬穴位标准1平方米的要求,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84%,对提升墓园使用率有较好的运用价值。
大乘佛教中有妙法莲花,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一片片的莲花瓣,正如佛陀以众多法门接引众生,通过不同法门,人们显出藏在其中的佛性,进而成佛。佛教是教人脱离苦难的宗教,成佛,即意味着脱离苦海,到达彼岸。设计造型上以莲之叶、花、蓬的形态,寓意生命的不同阶段,也诠释着常人平凡、内敛的性格之下,丰富的人生之路。
形式二:福莲单人墓(详见图2),斜卧碑体形式,选取莲的重要特征表达。碑面黑色花岗岩,刻有莲叶、莲蓬组合暗纹图案,左上角深色花岗岩圆雕荷花小景。斜卧碑体尺寸长×宽×高为900cm×600cm×18cm上边缘(5cm下边缘),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46%.
莲蓬上成熟的莲子必须剥去坚硬的外壳,正如人的佛性,小小的莲房、莲子在佛教弟子眼中广阔无边,是人所探究,也是应认识的本心佛性。莲蓬上供莲子居住的一格格的莲宝,曾被喻为人体窍门。莲也是人类原始生殖崇拜的对象[6],在此墓碑设计中,用莲花的一生寓意主人一生含辛茹苦终为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墓碑将去逝的主人一生所孕育的子女,比喻成莲子。以示辛勤哺育下一代,虽然莲凋谢了,但莲子是他们此生所有的积累和生命的延续。
形式三:佛莲双人墓(详见图3),双人墓穴位形式,斜卧碑体,莲、叶、子生动刻画。碑面黑色花岗岩,刻有小片莲叶、莲蓬、露珠组合暗纹图案,右上角圆雕荷塘小景,莲、叶、蓬和晶莹剔透的露珠都精细表现,用玻璃钢上彩饰面。斜卧碑体尺寸长×宽×高为1600cm×600cm×28cm上边缘(5c下边缘),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52%.
莲在佛教乃必备之物,印度佛教文化中,莲是生的再生,在信仰上的意义之外,莲集合了真善美所有的象征。古老的南传佛教圣典《经集》,也用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形容不为诸种情欲所污染。在此设计中,花、叶、子俱全,寓意逝去的夫妇完整的一生,露珠也有“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意,人生虽短暂,也可以完美,提示着活着的人们只争朝夕,珍惜时光。
形式四:清雅莲意双人墓(详见图4),双人墓穴位形式,风格白描式清新淡雅,斜卧碑体,莲、叶、子均以阴刻线条表现在黑色花岗岩碑面上,形成富有诗情画意的禅缘意境。斜卧碑体尺寸长×宽×高为1300cm×600cm×18cm上边缘(5cm下边缘),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61%.
莲在中国一直是高雅、吉祥、和合美满的形象,《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将女子喻为荷花[2];《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莲喻品性高洁[7];莲在佛教中有“四德”和“四义”之美;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晶晶,其头部纹饰即为莲花瓣造型。本设计以开放的莲花寓意主人的圣洁,以示人生的美好。
3.2“佛莲护净”节地墓葬设计
莲在佛教是洁净、高雅、尊贵的象征,是佛教的圣物,《华严经》云:“在泥不染”、小乘《四十二章经》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大乘教?大般涅盘经?云:“入淫女舍,然无贪淫之想,清净不污,犹如莲花”,就连佛祖释迦牟尼出世,走了七步,一步开出一朵莲花,誉为“步步金莲”.莲在中国从《诗经》的比喻、《离骚》的高洁言志,到象征吉庆祥瑞的婚姻美满、子孙满堂,再到周敦颐的“君子莲”,其意象随着佛教的本土化逐渐演变[8].由此提炼出本系列的设计思想:莲的清雅一生即是一个纯净的生长历程,象征人的一生轮回一度。
形式一:金叶净莲墓(详见图5),将莲叶用雕塑感极强的红铜饰面处理,生动体现了禅意浓浓的艺术气息,表达莲叶内在品质的高尚。佛经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或在莲台之上,是代表着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佛莲护佑之下,为往生者祈福,以莲喻人是设计的主要思路。尺寸长×宽×高为50cm×40cm×20cm,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80%.
形式二:百莲双人墓(详见图6),双人墓穴位形式,斜卧碑体。这个系列的墓型吸取各种莲叶的优美姿态,使墓碑的设计活泼艺术化,也寓意着人生一世的百态,墓碑上的莲叶姿态栩栩如生。碑面以阴刻线条表现诗意的佛莲意境。斜卧碑体尺寸长×宽×高为1200cm×600cm×18cm上边缘(5c下边缘),此方案节约穴位用地64%.
4结语
佛教文化适应于人们的不同需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佛教的情感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人需要一种超越,一种不以外在为羁伴的自由,无疑宗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心灵的空间。殡葬文化发展到今天,应当使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倡导大家淡化生死、淡化贫富、淡化贵贱。城市现代墓园景观,除了绿量生态的贡献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墓葬形式,墓碑艺术化处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潜移默化的走进大众生活,将莲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9]与雅静、禅意的景观空间意境想结合,使人净化灵魂、美化生心灵。通过本文的两个系列6种节地墓葬碑体设计,表达了节地墓葬艺术形式上的新思路,同时为节地墓葬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长东。现代墓园的情感缺失与再生[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21-25.
[2]王冰洁,郭风平。莲的佛教意象专入及本土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19-21.
[3]何青。来自莲花瓣间的声响-试论佛教对莲花文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10,5(1):68-71.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5]张义君。漫话古代莲[J].农业考古,1986,(2):256-266.
[6]马倩,潘华顺。古代莲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1(1):24-28.
[7]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楚辞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张鹏飞。论“荷花情结”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审美观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5):71-74.
[9]徐增莱,陈重明。莲的民族植物学-经济与植物文化价值[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