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战略动因与微观经济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2-04-23 08:20:21
   摘要:2014年, 资本主义市场国家先后经历五次并购浪潮, 并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为此, 国内多数企业纷纷采用并购的方式来提升公司的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据此研究背景, 本案笔者分别从战略、微观经济两个方面浅析企业并购的动因。
  
   关键词:企业并购; 战略动因; 微观经济动因;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全球化特征, 而并购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战场及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 是企业追求短期金融效益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从战略意义上来讲, 并购主要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赢取竞争地位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从影响程度来讲, 企业并购分为战略型、经济型、投机型。战略型并购是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而开展的并购活动, 包含资产重组、赢取产业领导地位及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动机;经济型并购是企业从经济效益出发而开展的并购活动, 包含降低交易费用、协同效益及规模经济等动机;投资型并购是企业从短期金融收益出发而开展的并购活动。据此, 笔者分别从战略与微观经济方面浅析企业并购的具体动因。
  
  一、企业并购的战略动因
  
  战略并购是并购双方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适度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以实现新增价值, 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抑或说战略并购是企业从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而开展的并购活动。据此定义可知, 企业的战略并购包含下列内容:
  
  (一) 增强市场力量
  
  战略并购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影响企业市场力量的增强:1.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 优化行业结构。当行业竞争对手数量较多且力量相当时, 行业内部的企业仅能维持较低水平的利润, 但并购可使行业相对集中, 即当一家或多家企业控制行业时, 可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而使行业内企业均能实现较高的利润率。2.缓解行业整体生产能力扩大速度与市场扩大速度不一致的矛盾。规模经济下, 企业只有增加生产能力, 才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但企业对生产能力的扩大总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加, 从而使供求关系遭到破坏, 具体表现为行业内生产能力过剩。但并购可使行业内企业的相对集中程度更高, 从而既能满足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 又能规避行业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3.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多数行业的资产表现出高度的专用性, 且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大, 从而导致行业内企业难以退出经营领域, 如此定会增加生产能力过剩的管理难度。但并购活动的开展, 可以调整行业的内部结构, 即淘汰陈旧且低效的生产设备, 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 从而实现稳定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目的, 注意规范横向并购活动的管制, 以免出现垄断现象。
  
  (二) 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的根基, 是知识、技能、技术的有机综合体, 是以满足企业战略需要及实现战略目标为最终目标, 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筹码, 具有延展性和持久性。据此定义, 多数企业试图采用并购方式来建立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地位。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有两种, 即自我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并购有专长的企业或与有互补价值的企业达成战略联盟。两者相比, 后者更具优势, 特别是当企业所需的资源或知识专属于另一企业时, 并购便直接成为获取所需资源或知识的有效途径。另外, 企业并购建立核心竞争力所具备的低成本性是指收购方有时比被收购方更清楚所占资产的实际价值。据此, 可将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并购分为四大类, 即获取核心能力、构筑核心能力、强化核心能力及拓展核心能力。总之, 企业只有建立核心竞争力, 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 而并购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并购非行业内企业后所开展的多种经营模式, 具有平稳现金流、降低风险的优点。从并购主体的行业关系来讲, 跨行业并购是混合并购的范畴, 且此种并购模式具有以下两种形式:1. 战略性混合并购。此种并购行为允许采用多元化经营来降低风险, 同时也允许企业的发展战略向相关领域转移, 进而推动产生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非相关混合并购。此种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很多, 例如分散固定资产、降低经营风险、长久占领市场等。此外, 企业亦可通过开辟国际化的经营渠道来实现多样化经营及降低风险, 即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区位上建立经营网络, 以此来规避可能遭遇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
  
  二、企业并购的微经济动因
  
  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乃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及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研究表明, 企业并购的微经济动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为此, 本章节侧重从以下方面浅析企业并购的微经济动因。
  
  (一) 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所谓规模经济, 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所实现的成本节约。企业并购的出发点主要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全球化的经济条件下, 规模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力的重要参数, 特别是在服务行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中, 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能力开展某些社会所需且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活动, 从而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并购对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 产量增加, 投资减少, 单位成本降低, 理由是并购之后, 并购方企业可对原有资产进行重新安排, 从而实现资产的最佳配置, 并最终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2.原材料的批量采购和产品的批量销售均能实现流动费用的降低。3.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 企业既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又提高了自信度, 因此可实现资金筹集成本的降低。
  
  (二) 创造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企业生产及经营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投资及经营成本降低而实现高利润的经济现象。协同效应下, 产品的单位成本与企业规模及生产能力呈负相关, 详见图1.
  
  如图1 所示, 纵轴P、横轴Q分别表示单位成本、产量;a、b分别表示企业A的产量、平均成本;AC为企业A的平均成本曲线。当企业A并购企业B之后, 企业B的产量从a点增至c点, 而平均成本则由b点降至d点, 从而使企业A的产出增加且成本降低。据此便可判定, 此次并购为企业A创造了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具体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经营协同效应, 即指并购双方企业存在企业职能、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互补性时, 双方利用对方优势来实现的规模效应。研究表明, 横向并购可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和采购, 从而最终实现技术的改进、生产率的提高、技术成本的降低及节约采购费;纵向并购可提高企业产供销的衔接度, 从而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及节约原材料。2. 管理协同效应, 即指企业在并购之后裁并重复的职能部门及辞退多余的工作人员, 以降低办公费用及工资成本, 同时利用已有的营销模式来为市场及客户提供专门化的服务, 以节约营销费用。3.财务协同效应, 包含避税效应、融资优势和由股票预期效应而引起的价格回升。
  
  (三) 降低交易费用
  
  企业并购可节约交易费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是企业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所得, 但在外部性或不对称的条件下, 难以实现知识的市场价值, 抑或说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谈判及监督成本才可能实现知识的市场价值, 而并购却能使并购双方企业使用到专门的知识, 从而节约交易费用。2.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运用时同样会遭遇外部性问题, 但并购可使商标使用方成为企业的内部成员, 从而消除商标使用方的机会主义动机。3.部分企业的生产需要数量较大的中间产品, 而此类中间产品的市场却存在机会主义、质量难控制及供给不确定等问题, 而并购却能使合作方变为企业的内部机构, 从而有效克服上述问题。4.并购可使并购方企业形成规模较大且职能相互分离的组织, 同时也建立起一套基于管理的内部市场体系。实践表明, 与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相比, 用企业内的行政命令来协调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管理成本更低。
  
  结语
  
  企业并购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发展形式, 国内企业的并购浪潮也愈演愈烈, 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技术更新、扩大开放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均与并购息息相关。因此, 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是促成改革开放新格局的要求, 而无论企业并购的动机是战略需要或微观经济, 都逃离不掉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初衷。另外, 无论何种动因, 均不可能在所有案例中被始终如一的证实, 而应对各种微观动机进行综合考虑。总之, 战略与微观经济是企业并购的推动力, 是企业面向世界市场所做的战略性调整和长期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雯, 张胜, 李百兴等。政治关联、企业并购特征与并购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 2013, 16 (2) :64-74.  
  [2]张立今, 周家华。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矛盾及其破解[J].学术界, 2013 (08) :168-182.  
  [3]李善民, 陈文婷。企业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0 (5) :192-20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