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省邱县农村微观经济现状的调查, 了解了当前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济结构、农村人力资源等情况, 分析了农村微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今后农业农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以提高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准确度。
关键词:农村微观经济; 调查; 现状; 问题; 建议;
引言
邱县作为河北省平原县调查样本县, 与中国农科院农村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合作, 已连续六年开展农村微观经济调查工作, 调查随机抽选了9个村为基本单位, 每个村随机抽选20户为代表户, 主要针对行政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村庄治理、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及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收支情况等共计110 475个项目进行调查, 共采集数据337 752个,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邱县农村微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农村微观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格局, 农户家庭收入逐步提高
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格局, 农民的收入不再单靠种地, 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都在持续增长。调查的9个行政村总人口8 812人, 16~40岁4 472人, 占50.7%;劳动力5 737人, 常年外出打工 (6个月以上的) 1 352人, 占23.6%.全县农村人口17.5万人, 现有农村劳动力11.2万人, 从事二、三产业的总人数达到6.7万余人, 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农民收入构成中, 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6.3%, 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37.9%, 是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1.2 农村土地呈现规模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
调查的9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5 922亩, 土地流转面积1 986亩, 占12.5%.邱县是河北省唯一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双试点县”, 全县耕地面积46万亩, 已有13万亩农村土地实现流转, 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28%, 培育规模经营主体487个, 其中1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115个, 1 0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17个。随着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落实, 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在调查的9个行政村中机耕、机播面积达到98%以上。
1.3 稳固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
小麦、玉米、棉花是邱县的三大支柱产业, 调查的9个行政村中小麦种植面积10 027亩, 占耕地面积的62.9%;玉米种植面积10 006亩, 占耕地面积的62.8%;棉花种植面积5 451亩, 占耕地面积的34.2%, 邱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 棉花产业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 被河北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重要农产品 (棉花) 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种植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以调查的马兰村为中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该村现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 年总产量650t.
1.4 农户家庭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家庭教育资金投入比重加大
农户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食品消费上, 肉、蛋、奶及蔬菜、水果消费日渐增加, 农户饮食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各种日用家电如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得到普及, 电磁炉、电饭锅、液化气、秸秆压块采暖炉等新型炉具逐渐代替柴薪、煤炭的使用。调查的180户中在城镇购房的农户有22户, 占调查农户的11.1%;有小汽车的农户53户, 占调查农户的29.4%, 农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 观念的更新, 农户对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 调查数据表明, 教育支出约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1/3.
1.5 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农业生产类补贴。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 国家对9个调查村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5.673 3万元, 良种补贴 (非畜牧业) 34.906 0万元, 农资综合补贴96.835 6万元, 减少了农民在农业机械、农用物资购置中的投入, 保障了农民在市场价格波动中的收入。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实现了全覆盖, 在全县调查的3个镇9个村180户农户中, 参合率达100%, 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三是农村养老保险年金。调查的9个行政村中, 领取养老金的有1 014人, 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1.6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村容村貌, 促进三农产业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以“一村一品”“三区同建”“田园综合体”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模式, 邱县被国家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调查农户改水率达到97%, 改厕率达到73%, 农村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0家、家庭农场200余家, 建设了千亩油桃、千亩荷塘等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基地, 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邱城镇前段寨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把垃圾坑建成鱼塘、荷塘, 修复了人山报电台旧址和邱县战备指挥所, 建设了邱县唯一一处拓展训练基地, 建成前段寨村史馆和幸福互助院, 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
2 农村微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结构单一, 抵御风险能力弱
种植业主要为棉花、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9个行政村养殖肉羊404只、蛋鸡184 000只、肉牛128头、生猪650头、青年鸡20 000只, 以小规模的家庭养殖为主, 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
2.2 农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不够, 接受过涉农职业教育的有762人, 占劳动力5 737人的13.2%.农业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信息不畅通, 导致新兴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难度大, 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困难, 从而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
2.3 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热潮,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 调查的9个行政村劳动力总数5 737人, 其中常年 (6个月以上) 外出务工人数1 352人, 占23.6%, 使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 新成果难以转化, 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
2.4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 党员总人数309人, 50岁以上占58.2%, 30岁以下占3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5人, 占34%,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66人, 占53.7%.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额为335.1万元。
3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微观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延伸产业链条, 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 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 积极发展县域内文冠果、红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使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 ”的形式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农村经济。邱县建成5 000亩中国北方最大的文冠果生产基地, 成功申报了“邱县文冠果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开启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3.2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生态和谐的技术模式, 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推广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 科学减量使用农业投入品, 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 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 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打造环境优美的田园综合体。邱县被列为河北省“首批15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3.3 适度发展规模化种植, 融合品牌农业发展
通过土地规模流转, 实现规模经营, 采取入股、托管、订单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农业龙头项目和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主要抓手,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打造一批农村田园综合体, 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 创建自有品牌。“邯郸森红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北省“四星级休闲农业采摘园”, 由原来零散的自耕自种变成了集采摘、休闲、观光、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庄园。
3.4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振兴农村经济
大力培养农村技术骨干, 加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 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使其成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中来, 引导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汇聚全社会力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