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络筒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率,它决定了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也间接决定了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分析JP企业生产过程中络筒机的重要地位和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络筒机设备作出了合理的评价,为优化络筒机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优化络筒机设备
纺纱企业中纺织设备作为企业技术改革的重要方面,其环保性、高效性、节能性等性能已经引起了纺织企业的重视。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大多数企业对购买新设备、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表现出强烈愿望。络筒机是纺纱企业的专用设备,是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它直接关系到了生产率的高低,要想进一步地提高生产率,就必须对企业的络筒机进行升级改造或重新采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纺织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后续工艺要求对筒纱的质量存在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络筒机由于技术落后已不适应后道工序的变革需求,并且,早期的自动络筒机技术含量低,次品率高,无法适应后期处理的高质量要求。本文通过分析JP企业生产过程中络筒机的重要地位和存在问题,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研究,为企业络筒机设备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通过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无法确定边界及不确定的量化因素定量化,利用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度和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即对评判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对每个对象赋予一个非负实数--评判指标,再根据此排序择优。其数学模型归纳如下。
1.1确定评价因素、评价等级
设U={u
1,u
2,…,un}为被评价对象的m种因素(即评价指标或评价因素);V={v
1,v
2,…,vn}为每一因素所处的状态的n种决断(即评价等级或评语)。
1.2建立权重的集合
设对因素的权分配为U上的模糊子集A,记为:
1.3构造评价矩阵
首先对因素集中的单因素ui(i=1,2,…,m)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u
i着眼该事物对评价等级v
j(j=1,2,…,n)的隶属度为,这样就得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判集:
这样m个因素的评价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即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确定了从U到V的模糊关系R,它是一个矩阵:
1.4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U,V,R)构成了一个综合评判空间。评判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B是V上的模糊子集:
R是集合U与集合V之间的一个模糊关系,根据矩阵的复合运算法则,R确定了一个模糊映射,它把U上一个模糊子集A映射到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B.BA是映射的原像,B是映射的像。模糊综合评判实际上是已知原像(权分配行矩阵)和映射(单因素评判矩阵)去求像。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为:AR=B.
2应用案例
JP公司作为一个纺纱企业,络筒机已经成为该企业生产线上的瓶颈工序,它直接关系到了生产率的高低,要想进一步的提高生产率,就必须对企业的络筒机进行升级改造或重新采购。但就JP公司而言,对现有的络筒机进行升级改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所以,选择络筒机设备的重新采购。在采购过程中,根据络筒机选择的总体要求,提出以功能性、经济性和维护性作为络筒机设备选择的衡量准则,拟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评价和选择。
2.1建立评价因素
集根据企业络筒机设备的选择原则,最终确定该设备选择方案的评价准则有三项,由此建立评价因素集:
相应的评价等级为:
2.2确定权重向量
建立判断矩阵:
上述中,诸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为:
权重矩阵为:
合成权重向量为:
故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为:
2.3构造评价矩阵
请相关专家进行打分,专家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所得评价矩阵为
2.4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为:B=A*R
即
令评价集V=(1,0.7,0.4),则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三种方案的优先顺序为:C2-C1-C3,企业络筒机的最佳选择方案是C2,C3方案最差。即JP纺纱企业选择的最佳的络筒机设备是半自动络筒机。
3结语
现代企业在设备选则方面采用的方法存在很多模糊因素,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JP纺纱企业络筒机设备的选择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考虑市场上络筒机设备的各种类型以及企业内部的络筒机情况,所得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此外,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专家知识和经验,能够使络筒机设备的选择更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经济性以及普遍适用性。由此可见,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企业络筒机设备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得出合理的、较优的设备的选择方案,使企业的工艺流程更具有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跃进,祝秋俊,王林。凝心聚力创大业--关于兴化“纺机现象”与弘扬“三创”精神的思考[J].群众,2005(04)。
[2]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陈剑,李晓波。模糊综合评价在矿山设备选型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5(4)。
[4]王欣婷,赵清。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设备选型中的应用[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