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个性化分级护理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6-10-01 08:09:19

  脑卒中是因患者颅内动脉受到多种诱发因素影响导致的变窄、堵塞或破裂所引发的脑血管血运障碍, 造成患者脑部缺氧缺血, 对其脑功能产生严重损害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1], 在我国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5%左右, 这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现阶段阿司匹林、尿激酶等药物的应用已经形成了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案, 但是药物治疗仅可对其病情进行控制, 关于患者后期康复则无法涉及, 因此需要辅以护理干预提升患者预后。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析常规护理与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4例。研究组中男21例, 女13例;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2.3±5.9)岁。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56~81岁, 平均年龄(62.7±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 常规吸氧、降糖降血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口服阿司匹林片, 50 mg/次, 1次/d, 皮下注射肝纳素5000 U, 1次/d, 静脉滴注25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液, 药物治疗持续10 d.
  
  1. 2. 1 对照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 包括患者气道护理、良肢位护理、饮食搭配指导等。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分级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个性化护理:为患者讲解脑卒中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相关知识, 加深患者对该疾病及自身情况的了解, 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消除其负面情绪, 提升治疗信心, 并以患者的病情及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护理方案。②分级护理:包括重症患者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给予其相应等级的护理。重症患者意识不清, 肌肉无力, 生命体征异常, 需要进行气道吸痰, 勤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与压疮的发生;特级护理服务是针对病情平稳的重症患者, 护理措施与重症护理相同;一级护理服务的患者已无生命危险, 因此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病情观察等护理, 并指导其家属参与护理工作;二级护理服务的患者病情已得到良好控制, 无意识障碍, 应给予其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指导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参考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 主要包括认知功能、上肢功能、社会功能、自理能力4部分, 每项评分25分, 总分100分, 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认知功能、上肢功能、社会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8.45±3.16)、(22.48±2.58)、(21.35±2.66)、(22.17± 2.45)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12.41±2.02)、(16.42±3.07)、(15.37±2.15)、(16.18±3.2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神经内科疾病, 是对老年人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提升, 医疗水平不断发展, 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护理模式不断创新, 使得人们对于脑卒中的认知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治疗水平的进步仅仅体现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死率, 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 但是在患者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尚未取得重要成就[2-5], 这就导致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残疾率有了一定的升高, 这就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减少致残事件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脑卒中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 包括阿司匹林、肝素钠以及尿激酶等, 这些药物中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有良好的抵抗作用, 肝素钠可以对血液发挥抗凝效果, 而尿激酶则用于溶解血栓, 共同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使患者的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 便于实施护理干预。个性化分级护理是现代护理学提出的全新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主张以患者为本, 基于常规护理干预结合不同患者之间存在文化、认知方面的自体差异性提供护理服务[6-8].以患者的身体及疾病情况的不同严重程度实施分级护理干预, 合理规划医疗资源的应用, 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 此外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训练指导, 促进其治疗后的康复效果[9, 10].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认知功能、上肢功能、社会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8.45±3.16)、(22.48±2.58)、(21.35± 2.66)、(22.17±2.45)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12.41±2.02)、(16.42±3.07)、(15.37±2.15)、(16.18±3.2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个性化分级护理, 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中对该种新型护理模式可进行普及。

  参考文献

  [1]刘莎娜, 马红梅. 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7): 2071-2075.
  [2]翟丽芳. 心理干预与个性化分级护理对阿替普酶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365-366.
  [3]隆卫娟, 张娟. 病人照顾者综合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7, 31(20):2456-2461.
  [4]任雪璞, 肖永静, 杨民, 等.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及预后的综合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17-18.
  [5]李翠兰, 徐学梅, 孙大芳, 等. 护理干预联合恩必普治疗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4(32): 123-126.
  [6]刘云庄, 王玮娜, 郑秀清, 等. 心理干预配合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137-138.
  [7]赵春燕, 蔡文栋. 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4(19):104-106.
  [8]覃芳红, 杜俞臻, 卜秀群, 等. 个性化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9(3):84- 87.
  [9]郑瑞红, 孙文芳. 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9(6):696-697.
  [10]孔敏霞, 王珍珍, 杨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2z):9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