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科研水平以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较为有效的改革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科研水平;人文素质
1 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1.1 课程结构现状1.1.1 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学科核心知识范畴还未能确定课程设置处于各自定论的局面。
1.1.2 医学内容过多 由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发展较晚,而且人们对护理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长期以来只是把护理学当作是医学的分支,许多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医学内容过多,缺乏管理、教育、心理等的护理专业课程,而是与临床医学研究生共同设置的卫生管理学、医学心理学,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程度还不够,甚至未开设临床专科护理的相关知识。
1.1.3 教材的选择局限 多是与本科共用的教材,这些教材的使用周期往往较长。
1.2 课程设置进行整改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滞后使研究生很难接触到护理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会导致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在科研选题时视野局限,达不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调整、扩大研究生专业课程范围,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是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首要问题。
1.3 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 以突出护理学科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原则,制定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见表1。
1.4 课程设置的展望 课程设置方案是在对护理研究生教育进行国内外比较性研究,并对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新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突出了“以护理为主线,以人为本”的特点。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护理学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结合实践并且应用于实践,达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通过科研方面的学习,能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所关注的人群能使用信息系统收集资料,为最终的科研论文做好了铺垫。当然医学基础课程在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中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诸如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等,但在本科时期已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这里就不赘述。
2 重视护理实践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执业要求的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在本科时期已经过系统地学习临床及护理的专业知识,到了研究生阶段,已具有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求知欲强,能够运用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很强的时间支配自学能力、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但是受当今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往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生自我定位很高,不屑于基层的护理工作,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差。从实习医院的反馈中看到,有的研究生不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知识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因此,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
2.1 拓展教学方式,培养实践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践教学、病案分析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成立研讨小组及专家评审团,鼓励质疑问难,旨在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加入模拟病例教学(导师给出模拟病例,让学生参与设计护理程序)、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独自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2 重视实习中的基础护理操作与基层的护理工作 学生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不仅可巩固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增强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护理工作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强化,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质的飞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护理研究生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培养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最紧迫问题,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无统一标准,与理想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通过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在摸索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3 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事业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为基础,因此要求以科研成果来充实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专业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其重点应该研究护理专业领域的问题,突出护理学科特色。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科研能力的高低更是作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和提高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3.1 在学院中创造科研氛围 举办与护理学相关的科研论坛、科研兴趣小组、科研基金及科研成果的奖学金制度等,有助于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发散思维,从护理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护理研究的切入点,深入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总结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作风。
3.2 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与教学活动 通过临床实践促使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护理学科的理论与技能,并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设计问卷、收集资料,学会从护理学角度选择课题,以护理临床实践加上创造性及缜密的思维进行分析,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推理论证。
3.3 文献检索技能和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能力的培养 将科研方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熟练掌握先进科研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文献检索技术、国际通用的SPSS统计学处理软件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内外护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锻炼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4 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确定之后,导师自身的科研素质是决定因素,其科研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护理研究的水平。导师组教师可以是同学科专业,也可以是护理学相关的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的专业可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增进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好地适应学科的综合性发展,在研究领域上可以拓宽视野和研究思路。导师组教师应努力掌握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护理领域更好地发展。
4 重视人文素质培养进入21世纪,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出现,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对人类对医学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社会对其“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核心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就迫使在护理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护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研究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利用人文精神来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使其在积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护理模式形成的同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4.1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对病人倾注一片真诚,一份爱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病人,明确“病人的事无小事”,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维护病人的权力,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地心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2 应用恰当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表达关爱、赢得信任的重要手段。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群体,由此,用恰当的语言对待不同的弱势群体,可以达到“良言胜良药”的功效。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够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对病人的疾病康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还能减少医疗护理纠纷,为今后自身的护理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3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地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它是一种态度,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种本事。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不只是单纯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在参加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个人世界观、生活态度、处世原则、生活情操,以及通过沟通技巧,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广大护理工作者对研究生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提高护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更有效地提升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护理专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晖,蒋桂莲.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21.
[2] 姜安丽,李树贞,林毅.我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2):70-71.
[3] 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8.
[4] 涂明华.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5,7:54-55.
[5] 史端芬,周柳亚.护士人文修养[J].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6] 韩广芬,董丽萍.关于护理本科毕业实习中护理科研的安排和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87-488.
[7] 李树贞.提高护理研究生导师素质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3-4.
[8] 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2003,17(1A):2-3.
[9] 成翼娟.整体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0.
[10] 吴亚君,冯金娥.人文护理和护士的关爱行[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