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09:23:28
   摘要:音乐表演风格形成,应该对个性予以尊重,在表演中表现个性。表演人员应该对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利用,强化后天学习力度,对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以及性格气质等主观因素加以提升。通过主观因素的努力,对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民族因素以及时代因素等进行充分利用,不断完善自身的表演风格。因此,本文就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音乐表演风格; 主观因素; 研究;
 
  
  音乐表演风格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因素之间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1].然而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不但注重内在因素分析,同时还要对外在因素加以重视,并将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互相结合。通过这一哲学理论,为研究表演风格因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将重点研究其主因素。
  
  1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
  
  1.1 音乐表演风格内涵
  
  风格,是指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形象,其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含义。不同的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那么,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音乐创作中,会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2].一些作品热情似火,一些作品平淡若水;同时,有些人喜欢舒缓优雅的音乐,有些人喜欢金属碰撞的感觉。各有特色,各有所好,对于风格,任何人都有其隐藏的精华,并且不同人其精华各具特色。因此,风格与个人是存在紧密关联的。在创作领域中,风格是作品呈现表现代以及特征性的重要表现手段。表演人员在演绎作品时,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进而展出音乐特色,能够反映出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民族精神以及思想情感,同时反映出其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审美观念以及人生感悟等内在印记。形成风格,需要表演人员在入门时,夯实基础,不断积累知识、体验生活,同时应该尝试摆脱、突破墨守成规的表扬方式,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的表演风格。
  
  同时,风格体现出音乐作品整体性,以一部特定风格的作品来讲,其可能涵盖多种风格,比如,表演风格、时代风格以及民族风格等,对于这些风格而言,表演风格是非常重要的风格。而音乐表演风格又可以分为作品风格以及表演人员自身的风格,与作品完美的融合,演绎美妙的作品[3].表演风格是音乐独有属性,能够将音乐表演人员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精神传达出来,表演风格在反映表演人员个性的同时,还能够对不同作品、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时代特征区分出来。风格形成,标志着表演人员的音乐创作趋于成熟,也是衡量音乐作品的重要依据。
  
  1.2 主观因素研究1.2.1性格和气质
  
  人的一生受到自身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性格和气质,对音乐表演人员是同样的道理,若是性格和气质较为良好,其思想精神就会积极向上,其发展方向同样会积极向上。表演人员从事音乐表演,不仅需要自身具备相应的音乐天赋予表演天赋,同样需要通过后天的实践与锻炼,以形成自身的气质。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情趣等能够通过气质间接反映出来,对形成音乐表演风格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气质,巴普洛夫有着独特的见解,其认为“气质是所有人均具备的特征,是个人神经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并且通过个人活动体现出来。”因此,表演人员应该对自身独特的气质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在音乐创作、表演中应该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对自身长处不断发扬,同时对自身短处不断完善,促使气质不断成熟、完善[4].另外,表演人员应该根据自身气质选择表演风格,促使自身表演风格被观众认可。
  
  个性特征是通过性格反映出来,个体存在差异其性格同样存在差异,一般,性格外向的表演人员,其表演风格较为雄壮豪放;性格严谨的表演人员,其表演风格较为公整精致;性格温雅的表演人员,其表演风格较为婉转清幽;性格腼腆的表演人员,其表演风格较为含蓄内敛。因此,表演人员应该自身性格有所了解,并对自身性格加以利用,对音乐创作风格加以把握,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不是相互独立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性格和气质对立的角度分析,气质为性格添加一层色彩,促使性格特征突显出来。
  
  1.3 生活阅历
  
  以某种角度来讲,音乐表演是通过文学与声音的有机融合,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为音乐表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与表演材料。作为音乐表演人员,在表演时应该适当融入一些跟人生活经历,对自身社会生活经历不断积累,进而对生活能够有深入的理解,同时在音乐表演中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5].一般,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必定隐含着音乐表演人员的情感。然而,音乐表演人员在生活阅历以情感等方面和音乐创作者会有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难以通过具体的手段进行改善,无法将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无法将音乐作品演绎到完美程度。比如,在姜玉恒感受到世态炎凉、人间沧桑后,演唱李子恒的《归航》,对李子恒在漂泊中的感受有了新的理解,与李子恒的思想精神基本上达成了一致,促使音乐表演上升至新的高度。若是音乐表演人员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那么其音乐表演水平很难得到提升,进而难以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思想精神。
  
  音乐表演人员对自身生活阅历进行丰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达成一致,表演人员的生活阅历与创者的生活阅历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相似的感受以及相似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创作者的情感进行诠释。也就是说,表演人员,不一定非要为了表达漂泊情感的作品,而去北漂或是上漂。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实际,同样与音乐表演规律相悖,表演人员应该根据自身阅历,感受创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内涵。比如,音乐表演者在演唱《高山流水》时,由于条件限制,不一定要到深山中进行生活体验,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对高山流水的了解,通过自身想象感受其雄伟气势,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表演其效果,在一定程度山上也能够表现创作者的情感。
  
  1.4 审美意识因素
  
  审美意识,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以及思想观念,在人们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来。其以知觉、感性为基础,另外还涵盖理解以及认知等因素。表演者在感受音乐美、再现艺术形象美以及体验情感美等,都是表演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审美特征多样化以及表演人员在审美中追其差异化的推动下,促使表演风格差异化的形成。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境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同一中文化环境中,由于地域影响也会导致审美追求存在差异。比如,陕北民歌《赶牲灵》,其曲调高亢嘹亮,而节奏较为舒缓,曲风较为婉转,并伴随着凄凉之情,表现了情妹妹对情哥哥的思念与担忧之情。然而,陕南民歌与之存在较大差异,比如,《送饭调》这首民歌,其曲调优美柔和,结构流畅舒展,表现了情妹妹为情哥哥送饭时的欢快心情。两首音乐作品,在音调方面的个性对比较为明显,前者高亢奔放,后者婉转悠扬,其风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地域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由于地域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性,导致表演在审美意识因素上存在差异,进而形成了多彩各异的表演风格[6].
  
  同时,审美意识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职业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在肖邦音乐表演中,其希望通过自身的才华,使钢琴乐曲具有生命力,并通过钢琴乐曲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并且肖邦的朋友才曾劝说其,创作歌剧乐曲或是交响曲,然而,肖邦有着自己的审美追求,并一直坚持着追求音乐表演最理想的效果,最终在钢琴乐曲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我国的冼星海先生同样如此,其对壮阔音乐风格的热爱,促使其不断在音乐创作中,探索壮阔音乐风格,并且其音乐作品在表演过程中极具民族特色,比如《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早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作品,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
  
  1.5 文化修养
  
  音乐表演人员,其艺术品味应该高尚、文化素养应该全面。同时音乐表演人员应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具备音乐表演必需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自身文化修养,促使自身文化底蕴以及内涵得到充实。由于音乐表演风格形成与表演人员的品格修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与其文化修养也密切相关[7].表演人员需要了解基础文化知识,同时需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以及风貌特点,对这些知识掌握得越多、越稳固,越能够准确的把握作品内容、风格以及思想情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准确理解创作者创作音乐的初衷,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与作者在时空中交流、达到心意相通的状态。而一些表演人员,只知道闭门造车,对其他唱片、音乐表演以及相关书籍缺少接触、了解。声音是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特色,从简单的演唱音乐,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绎、完全把握驾驭,需要演唱人员从理论、基本功、技巧、语言、历史、文学以及表演等方面进行不断学习、积累。因此,音乐表演涵盖音乐史、作品分析、复调、乐理以及和声等基础知识,以广义角度分析,涵盖美学、文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因此,音乐表演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早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1.6 艺术才能
  
  独创对于艺术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以某种角度分析,音乐表演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音乐表演需要创造性。而形成创造性,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促进,其中,决定性因素在于表演人员自身的才能,主要由于并不是所有音乐表演人员都具有表演风格。同时,对于表演风格的形成,应该循序渐进,需要其不断对自身文化素养进行提升,对人生阅历不断积累,不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够促使表演风格慢慢形成。表演风格不能借助模仿形成,被模仿的表演风格才属于完整的表演风格,比如,腾格尔、刘德华等,需要表演人员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促进表演风格的形成。因此,表演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具备的音乐天赋,并以此为基础,发挥自身天赋,培养音乐才能,挖掘艺术才能。在实践中,应该加强学习,打好音乐基础,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发扬、完善,不断提升自身艺术才能,以提高表演效果。在生活中,需要用艺术眼睛观察生活,借助艺术思想理解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同时借助音乐语言将自己的观察与感悟进行再现,赋予音乐全新生命。只有这样,音乐表演人员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2 结语
  
  音乐是艺术创作,而艺术与科学的差异较为明显,科学发展是为了求同,艺术创作是为了求异。在音乐求异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作品创作者的初衷,同时,应该发挥表演人员自身的个性风格以及性格特征,以形成自己的表扬风格。当前,音乐流派日益增多,音乐风格有着较大差异,表演人员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通过模仿是不会在表演领域取得成绩的,应该通过主观努力,形成表演风格,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陈放。音乐表演艺术风格美学初探[J].戏剧之家, 2017 (01) :76-77.  
  [2] 黄乐为。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与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 2016, 36 (2) :49-49.  
  [3] 乌兰。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J].考试 (理论实践) , 2014 (5) :59-60.  
  [4] 朱祈贤。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探究[J].黄河之声, 2016 (8) :110-110.  
  [5] 郑霞。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研究[J].黄河之声, 2013 (15) :92-93.  
  [6] 乔琳贺。试析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J].农家参谋, 2017 (24) :267-268.  
  [7] 赵晓萍。基于音乐表演风格文化传播和艺术的发展[J].商业文化, 2014 (32) :145-14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